编者按:教师对教材文本的理解,是实施教学的关键。
凤凰大语文推出的“灯下语文”备课音频课程,邀请一线语文名师,就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某一篇文章或者某一篇文章中的某个知识点的新感悟、新见解,与大家分享交流!
备课人:卢奕辰
【来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少不了的米考伯,绕不开的经济学
卢奕辰
小说《大卫·科波菲尔》里有个经典形象米考伯(Micawber),这个人物的问世催生了英语字典里两个名词“Micawber”“Micawberism”和两个形容词“Micawberish”“Micawberesque”,这些词语的意思分别是“贫穷但乐观地期待好运的人”“空想乐观主义”和“无远虑而总想着走运的”。
在写长信的米考伯(卢奕辰绘)
米考伯大名鼎鼎,妇孺皆知,他代表了生活中的一类人。这种人活在西方国家,也活在中国的当下,他们渴望暴富,又不善理财,经常陷入债务危机。这些“米考伯”们不是笨人、不是懒人,更不是坏人。那他们的经济困境是怎么造成的呢?让我们用经济学思维来评判米考伯的行为,上一堂人文通识课。
首先,从经济学角度看,每一种选择都要付出成本,就个人资源最佳配置而言,职业选择需要实际收益大于机会成本。要想合理规划职业,重要的是发挥所长。米考伯是有特长的,但在他的职业缺少比较优势。他的优势在于热情有教养讲话文绉绉,擅长写风格浮夸的长信。而他“现在,他给各行各业的商家跑街招揽生意,不过恐怕赚不到多少钱,也许根本赚不到钱。”而后来米考伯给西普做秘书,乃至再后来在澳大利亚做了出色的地方长官和报社通信员,这些职位就凸显出了他的比较优势。
米考伯陷入债务危机时,他的太太曾尽过最大努力来相助。“我”看到在朝街的大门上挂个“米考伯太太青年女子寄宿学舍”的牌子,但是“我从来没见过有什么青年女子在这一带上学”,那怎么可能有女学生来租房子呢,这涉及到经济学中供需是否匹配的问题。在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教育,特别是中产阶级女性教育十分繁荣,女学生租宿舍是常态,但哪个家境尚可的女青年会选择租这个破破烂烂的房子呢,况且米考伯家有四个年幼的孩子,一旦哭闹起来,不挑剔的房客也忍受不了。他们的房子没有租赁优势。如果他们以为只要挂起牌子就可以了,那就说明他们不明白市场的基础是优势的交换。
其次,要关注米考伯的乐天性格。乐观是优点,但不与行动相连的空想,怎么看都显得有些滑稽。虽然常被一个鞋匠堵在家门口叫骂逼债,虽然跟肉铺面包铺的关系都很紧张,虽然债务让他泣不成声泪如泉涌,但到了上床睡觉时,他会计算有朝一日发财后给房子装上凸肚窗花费多少。凸肚窗在当时是屋主地位的象征,造价不菲,而事实上米考伯所住的房子都是租来的,但是他敢想,也乐于想,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高于所属阶层的精神状态。从全文看,米考伯与债务斗争时的乐观对“我”是种激励。面对生活的挑战,米考伯既是导师,也是警示。
这种警示主要表现在消费偏好上。入狱后的米考伯郑重地劝告“我”:“要是每年收入二十镑,花掉十九英镑十九先令六便士,那他会过得很快活,但要是他花掉二十英镑一先令,那他就惨了。”收支之差,蕴含着储蓄还是透支的概念。米考伯的消费偏好并没有与他的认知吻合,他之后向“我”借一先令买啤酒。他太太同出一辙,丈夫入狱,为了慰藉自己,做一小壶鸡蛋酒吃。通过对比,作者狄更斯对他们进行了善意的委婉的嘲讽, “我”每天收入一先令,十分谨慎地量入为出,“早餐是一个便士的面包”加上“一个便士的牛奶”;“谈话发生在星期三的晚上”,因为“我口袋里一个星期的工资还有两三先令”。这些貌似不经意的叙述都是作者有意为之的,一个十岁的孩子尚且计算着过活,而中年的米考伯夫妇却如此糊涂潦草。从经济学角度看,收入是有限的,作为消费者必须分清什么是不应该满足的欲望。
他们的消费观只顾眼前,先享受了再说。这是不够理性的。一般来说,理性的人,往往注重行为的长远后果,甘愿选择先苦后甜的生活方式,因为人们追求的是一生的幸福,而非短期的快乐。正是糟糕的财富能力和不可救药的乐天主义令米考伯深陷债务之中。
爱空想的米考伯(卢奕辰绘)
尽管米考伯犯了诸如此类的错误,但是最终还是得到了善报。他带着家人搬到了澳大利亚,那里是英国从18世纪开始流放犯人的地方,对于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人来说是蛮荒之地,他的主动前往无疑是种冒险行为,《塔木德》说,“在别人不敢去的地方,才能找到最美的钻石。”从经济学角度看,风险和收益成正比。那片待开垦的土地不缺生存资源,缺少的是人才,这也是拥有专长的米考伯最终成功的原因。
米考伯的结局给所有人带来了希望,“没有人是完美的,这是铅笔上安橡皮的缘由。”对读者来说,通过阅读故事学习识人断事,得到生活的启发,乃至在合上书本时感受到精神的涤荡,这便是狄更斯小说的巨大魅力所在了。
文末互动
关于《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您有什么新的见解与感悟
欢迎留言分享
留言点赞第一名的读者
将获得凤凰精美图书一本
活动截止时间:10月22日17:00
卢奕辰
河南大学英语专业本科毕业,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育学硕士在籍,英语专业八级。曾在日本大正大学留学,日语水平N1。法语学习爱好者。热爱阅读与写作。
往期推荐
灯下语文 | 刘亚男:《复活》开端中的不寻常处 ——带着问题深入小说阅读
灯下语文 | 卢奕辰:玛丝洛娃的清醒
灯下语文 | 胡锦珠:从比较中鉴别“渔”
▐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 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凤凰大语文
微信号|fenghuanggzyw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