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还得重提
喻旭初
暑假里,学校普遍仍在补课,不仅是新高三,高二也在补。不正常的补课成了学校的常态。反常成了正常,这还是真正的教育吗?
近日看到一个帖子,说的是菜场里的肉类和蔬菜存在的问题。
过去,是农民一家一户养猪,大型养猪场很少。猪吃的是普通饲料,养了一年才能宰,所以一般人平时很少吃到猪肉。现如今,养猪场多了,更主要的是,普遍使用催长素,三个多月猪就长大了,想吃肉,随时可以做到。鸡也如此,用了催长素,40天左右,就能又肥又壮。有些地方的鱼、虾也按此处理。各种蔬菜也有问题,但比肉类好一点。
正因为在猪、鸡、鱼、虾身上用了不该用的东西,商家是赚钱了,但食用者却倒霉了,各种疾病,尤其是癌症患者多了,不少30多岁的人就得病了。
为了多赚钱,就要让肉长得快、长得多;为了快,就要用不正当手段;用不正当手段,就违背了自然规律;违背了自然规律,就必然出问题。
由此想到教育。
眼下的基础教育,虽然口头上几乎每天都在说要尊重科学,但多数情况下仍看重“快速发展,快出成果”。要快出“提高升学率”的成果,也用“催长素”,那就是加班加点、假期补课、各种练习册、各种模拟题、各种教辅书。小学看初中,初中看中考,中考看高考,都提高要求,都加大训练,就像给猪、鸡等动物加“催长素”一样,结果孩子们都“病”了。
7月29日,杜寒三在《南方周末》上的文章公开了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提供的数据:中国学生一周有55-57小时用于学习,学习效率处于全球中等偏下水平。刘坚的团队历时十年,追踪了10万名学生后发现:即使在“双减”政策下,学生的睡眠状况也无明显改观,学生压力依然很大。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在10小时以上的比例,2023年为2.2%,初中生每天睡眠时间在9小时以上的,2023年是4.2%,高中比例更低。负担重、睡眠少、导致了体质下降,近视率高,心理健康问题严重。
快,本身无所谓对错。在某个时期,它是一种需求,眼下成了一种趋势。它能出成果,甚至出奇迹;但一旦快过了头,超过了度,就会“翻车”,就会影响发展,不可持续。凡事都有规律,做事都有个过程。生孩子要有一个“十月怀胎”的过程,早产儿必然带来“先天不足”的不少问题。教育出成果也需要一个过程,只有循序渐进,逐步积累,养成习惯,才能最终形成能力。
近些年来,不少知名专家、学者都从不同角度,批评了当下教育的弊端,但都没有效果。难道大家都不知常识、不懂规律吗?不是,而是因为积弊太深了。出于良好的愿望而急于求成,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事情涉及许多方面,我没有能力提出全面的解决方案,只能单就老师们该怎么做,说点粗浅的建议。
一、要永怀一颗爱心。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个学生的健康,努力使每个学生愉快地成长。
二、日常教学要删繁就简,突出重点,讲清最基本的知识,传授最有用的技能,尽量减去重复的内容。
三、要认真贯彻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师生交流、合作中探究学习的规律。
四、中考、高考复习课要仔细研究考试要求,针对学生缺陷讲好重点题型,严格控制训练量,不做类型重复的题。不要在时间上拼消耗,而应在提高效率上下功夫。关键是要切实提高每堂课的教学质量,做到了这一点,就可以少补课甚至不补课。
事情要一件一件去做,能推动一点是一点,这总比始终停滞不前好。只要记住“敬畏生命、尊重规律、持之以恒”前景就很光明。
喻旭初
江苏省南京金陵中学语文教师,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有《求真学步集》等专著。
往期推荐
喻旭初 | 评课要务实、有效
喻旭初 | 教育随想三则
喻旭初 | 从语言的日常运用中学语言
▐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 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凤凰大语文
微信号|fenghuanggzyw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