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思源 | 《红楼梦》:用读小说的态度来读

教育   2024-10-15 17:04   江苏  


《红楼梦》:用读小说的态度来读

徐思源


鲁迅先生说:“自《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最高成就。但对于中学生来说,《红楼梦》的阅读是存在较大困难的,因此,我们从小说内容、艺术成就、作者信息等几个方面给同学们一些引导。


首先,我们从内容看。《红楼梦》是一部了解封建末世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产生于封建社会末世的《红楼梦》,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盛衰,展现整个封建社会的总体毁灭。“俱是按迹循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曹雪芹用严格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记录了封建制度无可挽回地走向灭亡的历史的“踪迹”。


作为形象的历史,《红楼梦》以审美的形式穿透重重雾霭,直抵历史核心。为了权力和各种利益而同室操戈、骨肉相残的种种刀光血影,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用日常生活的形式从容不迫地演出,钟鸣鼎食、花柳繁华的贵族之家,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悲凉之雾。在这个“家”中发生的一切,是“国”的隐喻和缩影。随着一个贵族之家的败落,青春的生命和美好的爱情被悲剧所吞噬,曹雪芹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最为伟大的悲剧作品。而“家”的毁灭,象征着的不仅是封建社会最基层单位的解体,而且更象征着精神家园的荒芜,红楼一梦醒来之后,人们发现的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眼前却无路可走了。这是最为深刻的悲剧。



从艺术成就方面看,《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真正成熟的标志。


先看情节结构。《红楼梦》写的全是“家常老婆舌头”,“大旨谈情”,讲述的是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慵慵散散、不紧不慢、几乎“无事”的日常生活。有一条明显的情节发展线索,就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和婚姻悲剧。这条线索推进在一个总体背景之中,即贾府的由盛而衰,由花柳繁华到树倒猢狲散。这也是全书情节推进的一条线索,同时又构成了宝黛爱情的背景。全书很少有剧烈的矛盾冲突,一切都隐藏在脉脉温情的面纱之中。全书之中,可以称为“大事件”的有秦可卿之死、贾元春省亲、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晴雯之死、黛玉之死、贾府被查抄等等。而从整体而言,构成《红楼梦》情节十分丰满,生机勃勃的“血肉”,是生活画面和生活细节。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晴雯诀别、宝玉祭晴、黛玉焚稿等华彩篇章;黛玉初入贾府的人情交流和性格碰撞,黛玉和湘云夜深联诗、吟诵“寒塘渡鹤影”与“冷月葬诗魂”等等精彩细节,好比是由日常生活的细小溪流编织成的江南“水网”,人物性格都化在在纵横交错,潺潺作响的生活溪流之中,构成“大观园”的奇妙天地。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把握全书内容和情节,我们在这里梳理一下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全书大致可以分为六大部分:


第一回到第五回是序幕,交代了创作意图、创作方法,介绍了主要人物的情况、关系和命运。其中“木石前盟”的故事,相当于话本中的“楔子”;甄士隐家的故事,类似话本中的“头回”,但其中人物贾雨村和英莲的活动又延续到后面。借冷子兴与贾雨村聊天,演说荣国府,介绍了荣国府的历史与人物,点出了荣府存在的经济和人才危机;再借林黛玉初进荣国府时的观察,交代荣府上下人物的关系与各色人物的总体面貌;又借宝玉神游太虚境,正面描写贾宝玉,呈现金陵十二钗簿册,交代书中主要人物的命运。这些,都是理解小说内容的索引。



第六回到十五回,是全书情节的开端,笔触正式伸进荣国府,主要描写的人物是贾宝玉和王熙凤。通过贾宝玉与袭人、宝钗等异性的交往、与秦钟、北静王等同性的关系,初写贾宝玉的性格行为。通过“贾琏戏熙凤”“协理宁国府”“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几个故事,写王熙凤的生活,以及她的才能、胆识和手段。


十六回到二十二回,是情节的发展。书中宝玉和众姐妹的活动场所大观园开始建造、布置,为众姐妹的大观园生活营建了一个舞台。这一过程中,“元春省亲”“宝玉试才题额”是重要的情节;秦可卿之死,也呈现了贾府面貌和王熙凤的管理才能;而宝黛爱情也通过两人的对话和“矛盾”成为感情发展的坐标。


二十三回到五十四回,是全书的情节高潮。咏海棠、题菊花、绘红梅、食螃蟹、啖鹿肉,纷繁的生活场景,揭示了贾府兴盛时期的情况和诸钗在大观园中的生活情景。而读西厢、发幽情、埋香冢、诉肺腑,也将宝黛爱情推向成熟。


五十五回到八十回,是转折,贾府开始走下坡路。探春理家,写探春心胸及才能,也表现贾府积重难返;尤姐苦命、迎春误嫁、香菱受屈,诸钗显出悲剧命运;家长里短之中,写出贾府各色人等的关系和矛盾,表现整体的颓势;填词吟诗、嗔怪笑骂之中,写出宝黛的惺惺相惜,爱得深切。



八十一回到百二十回,是结局,各种悲剧性的结局。首先是宝黛悲剧:宝玉提亲、失玉、疯癫;黛玉痴呆、焚稿、归天;宝玉失相知、却尘缘。一路的凄苦无奈、悲怨痴恨。其次是贾府人物的结局:贾母寿终、鸳鸯殉主、妙玉遭劫、熙凤归天,个个都凄惨悲苦。再有就是整个贾府的衰落:宝玉失玉、元妃薨逝、宁府被抄、主人遭拘、签惊异兆、人病灾祲,桩桩件件,显示贾府日益颓败,大厦将倾。


同学们把握这条脉络,就能顺利梳理情节,尽快熟悉内容,走出“读不下去”的困惑。


再看人物形象。《红楼梦》创造了众多的人物,这些人物不同于以往小说中那些善恶、美丑都非常分明的人物形象,写好人不完全是好,写坏人不完全是坏。如俞平伯所言,“作者对于十二钗,一半是他底恋人,但他却爱而知其恶的。所以如秦氏底淫乱,凤姐底权诈,探春底凉薄,迎春底柔懦,妙玉底矫情,皆不讳言之。即钗黛是他底真意中人了,但钗则写其城府深严,黛则写其口尖量小,其实都不能算全才。”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等等等,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都是生气灵动、生机勃勃的性格整体。进入他们的性格世界,我们可以领会到中国小说人物美学塑造的高度艺术成就。



先说说宝玉。宝玉顽劣,不喜读书,是长辈眼中的“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但同时却是个杂学旁收的专家。他对科举以外的书籍饶有兴趣,无一不通,审美品位极高,分得清什么是“文理雅道”,什么是“粗俗过露”。他对诗词兴趣十足,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就表现出有相当的诗词积累。蘅芜院中异草纷呈,贾政与清客们都说不清楚,宝玉却可以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可见宝玉不是“不喜读书”,只是不喜欢读指定用来应试的书。他不喜读正经书,对于像他这般出身的人而言本也并无大碍,只要他向贾琏一样学着点“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听史湘云的劝“会会这些为官作宦的,谈讲谈讲那些仕途经济,也好将来应酬事务”,“就跑不了一个官儿”。但是宝玉对这些却是深恶痛绝。他给一心钻营仕途经济的人取了个绰号叫“禄蠹”,对贾雨村一类的人讨厌至极。就连他一向喜爱的姐姐妹妹们,要是劝他博取功名,光宗耀祖,他也会给个白眼,抬腿就走,不留一点情面。这就是宝玉的所谓“潦倒不通事务”。宝玉有一个“水”“泥”理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在宝玉看来,女子青春美丽的外貌应该与洁净的心灵同在,她们远离“禄蠹”世界,不会“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所以他亲近女性,真心的爱护、尊重她们,这在那个男权之上的封建社会不是“行为偏僻性乖张”又是什么?贾宝玉本不是凡尘中人,他只是到这“温柔富贵乡”来“经历经历”。因此他身在红尘却与尘世格格不入。他不要功名利禄,不懂人情世故,他拒绝一切不自然的、因而也不美的东西。他只按照自己心的呼唤而活着,他就是个“水晶透明玻璃人”。在尘世生活中,这样的人会被现实的硬石头碰得粉碎,但在人类美的精神家园里,他将会永存。



再说林黛玉。林黛玉的美丽、灵慧、纯情,她的眼泪,她的悲剧命运……乃至她的病态,在她的崇拜者眼里,无不被认为是一种美;然而又有喜欢甚至崇拜林黛玉的人,却想着如果真有这样一个美人,并不愿或不敢娶之为妻。这一悖论似毫无理由,却集中而突出地表明,林黛玉在许多读者、研究者眼中,就如一首深邃而朦胧的诗,一个猜不透的谜。聪慧而才华横溢的林黛玉并不符合封建社会对女子的要求,她的才华不为那个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所容。林黛玉性格上的瑕疵是多愁而善感、自卑而自尊、孤僻骄傲、心胸狭隘,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不能不说是她天性使然,然而我们也应该更清楚地看到后天的境遇激化了她这种性格,使其走向极端。而这后天的境遇主要是本身父母早死,寄人篱下的不幸遭遇和封建思想对女子的束缚。林黛玉的一生是一个令人叹惋的悲剧。人人都会把美丽的少女与盛开的鲜花联系在一起,而敏感多思的林黛玉早早地体察到了自己落花一般的命运,一首《葬花吟》唱得人愁肠百结,唏嘘不已。


与黛玉并列的是薛宝钗。在众人眼里,她几乎是找不到缺点的完人。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品格端方,举止娴雅,“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生活简朴,吃穿用度不见奢华;恪守妇德,女工绝佳,袭人手中的针线活,拿起就做;通古博今,无书不知,作诗绝佳,被宝玉称为“一字师”;孝顺长辈,善解人意,为贾母选戏,替湘云解困,帮王夫人排忧;对人宽容,行为豁达,“有涵养,心地宽大”;端重矜持,圆融世故,安分守拙,博得长辈们的赞许。但同样的表现,也会被人讥笑贬责。急中生智的金蝉脱壳,被人讥诮有心藏奸,陷害黛玉;选择贾母喜爱的戏目,被人认为是拍马逢迎;劝诫宝玉,谈讲仕途经济,被宝玉视为“混账话”。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其实,宝钗也有另一面,最著名的就是“宝钗扑蝶”,为追逐那一双玉色蝴蝶,直跑到“香汗淋漓,娇喘细细”。这与她平日表现相异的举动,恐怕是宝钗少女本性的自然流露,与她人前的表现是大相径庭的。因此我们可以说,薛宝钗对周围一直保持着相当高的敏感度,她一生都是在“做人”,就像她用海上仙方“冷香丸”来抑制“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一样,时时以封建道统的道德和行为要求规范自己,抑制那天真奔放的本性。她被长辈选为宝玉的妻子,最重要的恐怕不是因为她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而构成“金玉良缘”,而是因为她的品性更符合他们的要求。



最后来说王熙凤。黛玉进贾府时那一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精彩表现,已经让我们领略了“凤辣子”的魅力。她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是一个很有冲击力进攻性的美人。她与宝玉、黛玉、宝钗、探春等人同辈,在荣国府是小辈,但却是全府上下都要听命的“角儿”。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在“老祖宗”贾母面前她放诞无礼,常开玩笑,却还能逗得老太太开心;秦可卿去世,她协理宁国府,理顺头绪,定出制度,严格执法,管理有效,“上下无不称叹”。委实是一位有才能有胆识有手段的女强人。而在“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以及尤氏姐妹故事里,我们又看到她残忍阴毒的一面。而克扣月钱、放债索贿等等烂事,也是她有心计会算计、贪婪专权机变的表现。当然,“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太过精明,也让她最后结局凄惨。


就谈这几位做个导引。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还要靠同学们自己在阅读中品味体会。


《红楼梦》的艺术世界,是一个艺术天才“十年辛苦”、血泪凝成的创造性杰作,无论其艺术构思,还是其艺术结构,以及创造出来的独特意象,都体现了中国审美文化的高度成就。从最高雅、最玄妙的艺术直到最低俗、最粗鄙的笑话以及各种民间的艺术,都在《红楼梦》中投下了身影,为《红楼梦》艺术世界的建构提供了丰厚的营养。漫步“红楼”,美不胜收,《红楼梦》为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充实而绚烂的美的世界。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生于清康熙末年,卒于乾隆年间。曹雪芹的一生,从钟鸣鼎食、诗礼簪缨的望族,经历了革职抄家,家道沦落,最终过着茅椽蓬牗、绳床瓦灶的贫困生活,晚年十分窘迫。巨大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融入到小说的创作之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终于写出了《红楼梦》这部宏篇巨著。


《红楼梦》通行版本为一百二十回本,一般认为前八十回是曹雪芹所作,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按鲁迅的说法,“续书虽亦悲凉,而贾氏终于“兰桂齐芳”,家业复起,殊不类茫茫白地,真成干净者矣。”续写部分与前八十回在格调上还是有距离的。


很多年来,“红学”已经成为“显学”,研究者从不同方面解读《红楼梦》,众说纷纭。我想,同学们只需用读小说的态度方法来阅读这部巨著,读出自己的感受,品出自己的滋味,得到自己的见识。而以上文字,只是为同学们做一个导引。 






徐思源

江苏省苏州市第十中学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往期推荐


徐思源 | 《湖心亭看雪》与张岱《陶庵梦忆》导读


徐思源 | 单元教学:处理好几组关系


徐思源 | 新教材、新变化呼唤新教学——以七上教材为例


▐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 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凤凰大语文

微信号|fenghuanggzyw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凤凰大语文
中国的语文,大家的语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