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必看】如何激活组织,复制人才?
创业
其他
2024-10-25 18:12
上海
连锁行业要实现规模化发展要抓好两个“可复制”:可复制的商业模式和可复制的管理模式。在创业初期,主要围绕商业模式的打磨,这个模式成形之后,为后面的大规模连锁奠定了基础。进入发展阶段,如何能有更多的优秀人才去开新店,如何确保各门店的连锁统一性,就需要可复制的管理模式做支撑。我们常说的组织、人才,主要在可复制的管理模式这个范畴。
餐饮行业有四个基本特征:
1、服务业
2、劳动密集型
3、大前端(从业人员、顾客主要集中在门店,整个组织形态属于大前端模式)
4、现场管理(购买、交付、服务都发生在现场,员工状态、顾客满意度、开源节流也都发生在现场,如果现场管理能力弱,门店很难持久)
基于这些基本特征,我们再来看餐饮业组织建设的关键点。过去五六年时间微海在组织设计和组织实践上大概有200多个案例,我们发现餐饮管理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一群勤奋的人和一个低效的组织。一群勤奋的餐饮人在一起,是不是能实现“1+1>2”,尤其是规模化以后,一千人、一万人、十万人,如何能形成一个大的合力,这就是组织要解决的问题。1、有明确的开店计划,但缺店长,没有足够的后备人才;
2、员工缺干劲,工作起来没动力;
3、前厅后厨常有矛盾,中后台部门扯皮;
4、人工成本高,招聘越来越难。
要解决以上问题,根因还是在创始人本人,因为整个企业的结果、组织的呈现是创始人内心世界的展现,创始人内心的商业观、组织观、人才观是企业生命周期的决定性因素。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行业内一些优秀的做法。以下将重点围绕激活组织的四个关键点“架构、激励、文化、人才”四个方面展开分享。企业在规模化以后会产生大量的职能部门和更细化的分工,如果架构上存在关系型障碍(如职能重叠、责权不清、多头管理),那各部门员工就很难把积极性和善意发挥出来。在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中,尤其是连锁餐饮行业,基本的组织关系是:二线服务于一线,一线服务于顾客。二线部门天然在组织中是权力部门,如果不能持续为一线创造价值,职能部门就会变成“权力的孤岛”,所以二线部门要秉承客户思维来明确自身的价值定位。
1.我的客户是谁?(关系定位)
2.我为客户创造了什么价值?(服务清单)
3.如何衡量创造出的价值?(价值评估)
如果这三个问题能够探讨清楚,二线部门的激励与考核就有思路了。围绕这三个问题,还要厘清三重关系。职能部门在服务一线过程中,是不是纯粹的服务?不见得。不同的部门本身的属性不一样,意味着对它的激励考核的方式也会不一样。1.策略主导型:
如市场部、品牌部,属于策略性部门。这些部门要站在行业的视角,从整个企业核心竞争力来考虑问题。
2.业务管控型:
如资金管理、风控、稽查部门,这些部门给门店提供的服务就是管理,这些部门要保持独立性,不适合客户评价。
3.门店服务型:
如招聘,培训、财务核算/报销等,这些部门的属性就是服务于门店,看为一线解决了多少问题。
所以当我们厘清各个部门和门店之间的关系是哪种性质的话,在做职能部门变革和激励的时候就会清晰很多,然后个性化的实行“放”“管”“服”,提高二线部门的综合支持能力,帮助一线把仗打赢。在这个过程中有四点建议:如果是服务型的职能属性就适合做核算,也比较适合接受客户的评价;偏业务主导型或者管控型,适合做预算;如果这个职能部门是偏服务职能,述职对象最好是他的客户,而不是董事会或其他部门领导;
职能部门如长期坐办公室,不了解门店现状,很容易出台不正确的政策,建议职能部门人员要定期做业务轮岗;一线和二线要多连接,不要总是各玩各的,关系越亲近沟通越简单。另一个让大家纠结的是人力资源部和运营部的关系。传统的人力资源部,要有六大板块: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和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员工关系,如果把这些职能都放到人力资源部,我们发现可能并不太适用于连锁餐饮行业的组织设计。门店顾客满意度高不高是店长和运营部门在背负责任,公司开店有没有人是店长和运营部门在背负责任,员工流失率高不高是店长和运营部门在背负这个责任,但公司组织架构、薪酬权在人力资源,考核权在人力资源,晋升权在人力资源,于是就陷入一个餐饮组织结构最常见的悖论:运营组织部门有责任无权力,人力资源部拥有大量的权力但不背负责任(或责任不匹配)。所以权力的划分应该是跟他所负责的结果直接关联,而不是部门“应该”具备什么功能。这几年我们发现很多先进的公司都在尝试一种新的人力资源结构,在连锁餐饮行业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践。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型,主要分为:主要解决公司的组织战略,属于一把手工程。由公司的老板、运营总、人资总、财务总、外部顾问构成,来持续研究公司组织形态的顶层设计:如组织架构、人才战略、薪酬模式、数字化管理等。主要解决对门店直接的支持和服务的工作。比如一线员工的招聘,比如基础员工的考核、晋升,人力资源政策制度的落地等,属于服务型的职能。主要解决普遍性的人力事务性工作,形成一个共享中心,如合同、档案、保险、薪酬核算、人事信息系统等都属于共享平台的职能 。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型,目的是强化企业组织能力,让把人力资源从一个权力中心一分为三,各司其职,功能更明确,实现责、权、利的对等,最终支持业务部门把仗打赢。薪酬和要求,是天然一体的。在餐饮业,既不存在“活儿少、钱多、离家近”的工作,也不存在“活儿多、钱少、死命干”的员工。我们接触众多连锁餐饮后,发现基本是以下三种企业治理状态:薪酬水平高、要求高、结果好,这是一个正向的循环。这样企业氛围,也容易吸引“有奋斗精神”的人才;如果薪酬很一般,要求也很一般,往往结果也很一般。大多数企业都是在这个区间,人才也是有进有出,多数员工也愿意选择进来,但外面的诱惑大一些也很容易离开;给的薪酬很低,不敢要求它,结果也不太好,逐渐陷入低水平经营管理的泥潭。这种企业,一般很难进入规模化连锁阶段。想一想我们熟悉的这些餐饮标杆品牌们,是不是大多数都属于“状态一”?企业的蓬勃发展背后,不仅是商业模式在迭代,治理状态也在进阶。以上三种基本事实对应的其实就是做激励的一种逻辑,我们称之为价值评估体系。激励不是一个简单的分钱机制,而是一个价值创造、价值评估、价值分配三位一体的激励闭环。其中“价值创造”考验定指标的能力。近几年餐饮行业关于员工的价值创造考评指标,分为几个阶段:第二阶段:既关注业绩,也关注业绩高低和个人贡献的关系,这时“顾客满意度”指标被引入,于是员工的服务、店长对如何提升顾客满意度的能力越来越强;第三阶段:既考虑当店的业绩和顾客满意度,也考虑为企业发展“培养人才”作为重要贡献。现在还有些企业在评价过程中,考虑到门店、员工有好的想法和创意,也会将“创新”作为价值创造的一部分进行激励。所以,如果员工工作不积极、不愿培养人、不关心业绩或客人,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先下结论“是这个人不行”或“能力问题”,而是先审视员工的薪酬结构、激励体系是否合理,是否能激发员工朝着目标努力。如果我们的薪酬结构合理、激励性强,那么就可以选择员工(不行的请离开),如果我们的薪酬结构不合理、激励性不强,那么员工就是在选择公司(你这不行,我去别家)。1.神秘顾客:通过神秘顾客的评估,让员工更加关注客人,更具服务意识;2.内部检查:顾客不容易看到的,但对于日常经营管理又非常重要的方面,由内部检查来主导,比如出品的标准、食安等;通过价值评估,产生出来的结果要跟他的收益紧密挂钩,包括利润分红、绩效奖金、荣誉和惩罚、晋升及淘汰,这样企业才能进入到一个正向循环。当连锁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会出现一个很大的危险——内部一团和气、组织丧失活力。这时要勇于打破内部平衡(熵增的局面),该爱的爱、该给的给、该赛的赛。企业是一个温暖的家庭,同时也是一个商业的舞台。现实生活中,很多公司的企业文化都是流于形式,成为口号或挂在墙上的文字,往往没什么效果。要想把企业文化很好的落地,需要先厘清一个概念,企业文化到底是说给谁听的?说给媒体?行业的同仁?老板自己?还是说给成千上万的员工听?要先厘清对象是谁。企业文化不仅仅只是使命、愿景、价值观,企业文化最常见的有几大坑:1.使命、愿景过于伟大和正确,但和员工没关系:文化最终的对象应该是员工,调动员工跟企业一起实现梦想的动力。2.价值观只讲什么是对的,没讲什么是错的:价值观本身就是对错观,既要讲什么是对的,也要讲什么是错的,所以必要的红线和禁令要制定。3.缺少政策制度的配套,文化沦为口号:文化建立后,最关键的不是宣传,是倒推过来看公司最重要的政策机制是否跟文化一致。4.公司高层没有起好带头作用,却总拿着文化要求员工,员工不信:企业文化不是我们拿来要求员工,而是公司管理层先行自我对标,只有做到上行下效,大家才会相信和践行企业文化。文化是一种影响力,不是一种强制力。人的精神是自由的。5.缺少宣传:要建立企业自己的文化宣传阵地,企业的CCTV和新闻联播,通过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积极向上的内容,让员工潜移默化的对企业文化进行内化与吸收。每个企业都希望人才涌现、排队开店。解决人才问题要从三个角度思考,一是愿不愿,二是会不会,三是允不允许?究竟是没有人才,还是没有发现人才?究竟是不会培养人,还是店长不愿意培养人?
餐饮行业一直以来的痛点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如何能变成“教会徒弟、成就师傅”,如何把“公司急着开新店”变成“店长和员工急着开新店”。解决员工“愿不愿”的问题,在行业中通常用的方法有:一是人才输送奖;二是跟投,你去接了新店或者培养了团队接新店,可以跟投;三是师徒分红,本质是用人才来加盟新店;四是将开出新店培养出接班人,作为晋升区域经理的先决条件。 如何解决员工会不会的问题,借鉴一个简单的逻辑,考驾证。把开新店当作是新车,把培养店长当成是培养一名司机,公司的培训部类似驾校。让员工像考驾照一样过科目一、科目二....先学门店管理制度、店长工作流程等,再做成N项技能逐项学习各个岗位轮岗。科目三是道路驾驶,要实际上路考核,考新店长的独立带店能力。所有的项目全部考核通过就发证,持证上岗。有四个要素非常重要。一是在人才培养这件事,企业委托谁来培养,负责人很重要,让懂业务的人来主导会更有效果;二是要匹配一个晋升和认证制度,让员工每个人心中有清晰的图景。三是完善的培训资料,四是信息化的工具,把人才管理起来。10月28日 21:00 微海组织发展事业部总经理 张成龙老师 现身直播间将围绕激活组织的四个关键点“架构、激励、文化、人才”四个方面展开直播分享!(赶 紧 扫 码,提前预约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