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派太极密要·松字诀

百科   健康   2024-10-01 14:14   广东  


关注武宗


天下武功




太极拳 招熟而懂劲·行拳若流水


以武学打开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 

在天上称为空旷宁静,在人身上则叫做松弛融和。太极拳练习的是人体的松弛融和,效仿天空的虚无空旷。松弛是太极拳中太阴练形的一种方法。中正、松弛,都是太极拳必需的基本功,而且它们都是内外同时修炼的体悟和练习过程。

太极拳中的松弛,是在中正、中和、中定的基础上,以及意识清晰、心神安定、神气定敛的引领下,全身疏通、沉坠和融和的状态。但这绝不是常识中所说的无机质的松散或松懈。松弛与紧张是相对立的。紧张是“密集、束缚、僵硬、呆滞”,所以说“不紧张就是松弛”、“放开就是松弛”、“舒展就是松弛”、“自然就是松弛”。松弛是静止的体态,和谐的象征。只有静止和松弛,所以称为“松静”。松弛是内外的全面松弛,心安神静称为“内松”,中正安适称为“外松”。只有以内统外,才能使全身完全松弛,达到真正的松弛状态。这正是所谓的“内在精神稳固,外在表现安逸”。松弛则意念不过度用力,劲力不勉强使出,似有若无,若即若离;身体正气平和,融融和和,一气浩然,从而渐渐明了全身脱胎换骨的境界。松弛时,关窍开启、脉络通畅、气血流畅,意念引领气行而运化入微,化解阴性物质,凝练真气,造就内功,从而亲身体验到“融和通达,以致变化”的妙用。松弛时,肌肉舒展、皮肤伸展、关节打开、筋腱松弛、毛孔全开、气息连接天地,大开融和通达的新境界,从而觉悟到浑然人天合一的妙境。只有这样松弛融和全身,和谐其形体和精神,太极拳才不会只是徒然手舞足蹈,劳而无获,荒废时光。

在实践中,松弛的功夫又包含了松沉、松静、松柔等内容。

(一)松沉

太极拳无一不重视松弛的功夫及其涵养和巨大的作用,而且特别强调松沉。有人还为松沉辩解,得出的结论是,要松弛不要沉实。其实实践体验证明,不松弛则不沉实,不沉实则不松弛。所以说,松弛即是沉实,沉实即是松弛,松弛就是沉实,松弛和沉实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切记这松弛沉实的体态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阴阳道体,而不是一个死寂的物体。身体松弛则脉络通畅,脉络通畅则气息流畅,气息流畅而力量自然沉重,这是自然而然的。头顶虚空则自然灵动,气息下沉则自然沉实。上领下沉而阴阳颠倒,心气交合而水火相济,这气息沉入丹田切不可忽视。松弛沉实和虚空灵动共存,阴阳相互映照,相反相成,都为神意所统领。这就像提着衣领把衣服从洗衣盆里提出来,衣服和水都一起下来的情形,都是自然的。太极拳虚领顶劲、含胸拔背(至于舌抵上腭、提肛及其功用,在此不论),这是向上的意念之外,而沉肩、坠肘、坐腕、塌腰、落胯、溜臀等等身法要领中的沉、坠、坐、塌、落、溜等,无一不蕴含下沉的意念。这正是太极拳每一式都打沉劲的由来。就其整体而言,是头顶领起而全身下沉,一领全沉。上部空虚松弛,下部沉实,空胸实腹,恰如“不倒翁”的情态(但绝不是“不倒翁”的顽固实在和顽固空虚),自然巧妙地形成空虚松弛、沉稳的效果,神气相互感应,心肾相互济助。上部空虚松弛以尽显灵动,动静刚柔以尽显活用;下部沉实以尽显平衡准确,步履坚实,虚实分明。步动轻灵是沉稳下的轻灵,没有实足的沉稳,也就没有虚脚的轻灵。两脚虚实分明,是形成沉稳和灵活步法的根本。脚得中正,重心沉稳者为实,脚依靠实脚灵活变化者为虚。实脚落地生根,像桩一样植于地,五趾抓地,稳固如磐石,支撑八方。从而让虚脚能够转换八方,举步轻灵,落脚如履薄冰,步如猫行。等到虚实灵活转换,自然形成“行云流水”的情态。一经纯熟,从“有虚实”到“无虚实”,是“练有归无”的一重境界。其实,此无并非真正的无,而是无中藏有妙有。“实非实,虚非虚,虚实灵活转换神不知”。如此,这虚实灵活转换、难以捉摸的情态就不止局限于两脚,而是周身太极,处处都是妙机,虚实变换都是难以预测的了。松沉功夫尽善尽美,腰部基础牢固,下盘功夫与日俱增,太极拳的修炼便可慢慢达到高深的境界了。

(二)松净

松,指的是全身内外疏通、沉坠、融和;净,则是指心地明亮、清洁、纯净、纯真。松包含了身体正气和心安神静的心性修养。只有心地纯净,才能达到心静;心静了,身体自然轻盈。这样内外相结合,松与净相互依存。不净则不静,净则自然静。净是前提,静是结果。松是静的体态,净是心的功夫。太极拳重视静,因为真正的功夫在于心神在静中修炼。太极拳是在动中求静,在练习中寻求修心,借助姿势来行气,从而修炼内在。这一内在修炼的工程师就是心意。因此,太极拳无一不强调“依法用意”、“用意不用力”的心法,充分利用这一内功的真谛,甚至将太极拳概括为“意识运动”。为此,强调“心诚念专”、“心无俗虑”、“意无妄念”,更以“一念代万念”、“得意忘形”来突出“净”。净是心的功夫,是内功特征的心性修养。心不净则神不静,神不静则志不明,如此就如乱兵无帅,无法形成有效的防御。太极拳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徐缓慢行,既在于充分用意,发挥其循经畅气、运化入微的作用,更在于激发潜在能量、聚精、固气、凝神,积累功夫和能量。净心之功,功在心灵深处。它是清除心灵毒素、净化身心的功夫。由此可以涵养大德、树立正气、弘扬善风,符合中正之道,暗合清静道性,美化纯净心灵。这才是太极拳的修养实质,松静的功用。而“松静自然”就随之而来。

太极拳行功时,凝神聚念,以“专心用意”来说净。因为有意念在内,所以并非“纯净”或“真静”。唯有“一念不存”方为真净,“一心不动”方为真静。这种无意之论即“无为”之说。其实,拳本是有为的命功,无为既不实际又不可能,更不应该。修至无极的无为之境,其实都是积极有为的结果。拳练至纯熟,意念若有若无,若即若离便足够了!动则有为,静则无为;动则有极限有限制,静则无极无限。无中包含万有,万有中蕴含万妙,万妙带来万益,养用兼得。但这无思无欲的无为之妙,唯有依靠静功才能达到。

(三)松柔

松是静的体态,松也是柔的母体。由松入柔,只有松才能成就柔,松与柔紧密相连,所以称为“松柔”。松动即是柔,内劲绵柔。自然大道空旷而柔弱,所以先贤多用水来说明这一道理。水,柔而不争,处下涵蓄,随形就势,随方就圆,辅助适应万种形态,其性柔和自然;水,以柔克刚,刀难断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恰如“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柔弱胜刚强”,体性至柔其用至刚,体性至弱其用至强。“柔弱者生之徒,刚强者死之徒”。这都是明示阴阳转换、理穷必变的大道自然之理。太极拳空松用柔,极尽涵养,兼容并蓄,以合道用。柔者柔绵但非软瘫,意气内贯,乃柔中寓刚,谓之“阴中阳”。即使柔极而刚,但非拙非僵,乃刚中合柔,谓之“阳中阴”。刚中无柔不为坚,柔中寓刚乃纯刚。柔为顺,刚为逆;刚以直发为逆进,柔以圆化而顺遂。柔中寓刚,曲中求直,至成方圆。

太极拳运用松柔,是取法柔能生强之利。唯有借助松柔,才能最有效地“以外引内”,“以外应内”;依其柔顺流畅而为导气循经、造化内在、涵养真功创造条件。而且,松柔圆活自然,其象周全,寓含灵应妙化之利。柔以圆缠之妙而“沾连粘随”,又以顺遂之能而“不丢不顶”。活在圆环之中,妙在圆缠之间,贵在圆通之理。即柔即圆,圆活柔顺,总能占据先机。因此,李派太极《十三丹》诀中说:“柔软功夫第一宗”。

对于身法的松柔要求,李瑞东老先师有句原则性的话:“身如长蛇,腰如皮条”。而“缠绕捻拧裹定”之身法六要又是这一松柔象征的具体要求,从而形成李派太极拳的身法特征。缠在手腕,绕在手臂,捻在双足,拧在腰胯,裹在双肩。而定即中定,千旋百转不离环中。如此,关节开放、筋腱松弛,腰为总枢纽,一动则全身动,一转则全身转,节节活转,动动成环,环环相连,一体如蛇般缠绕。而沾连粘随、引化擦蹭、进切欺靠等技巧,全在松柔圆缠中体现。这至简至妙,就是顺其自然,这自然就是松柔,就是圆活。至于健身大用,《概述》中已有介绍,此处不再多论。

松是静的体态,和的象征。松的实质即是静,是心安神静。松沉、松净、松柔都根源于神意又本于静。传统太极拳一个最根本的特征是内功拳。神是拳的精髓,意是拳的胆识,气是拳的灵魂,形是拳的体魄。因此“重内不重外”。但是,“重内不重外”绝非“要内不要外”,“重意不重形”也绝非“要意不要形”。内在的神意与外在的形表相结合,阴阳相合、本末相依,这才构成一个完整的太极。以本统末,以末表本,本末互用,内外互济,才是一个完美的整体。无本则无末,无末也无本。抓住根本,表象自然圆满。明白本末在于知晓主次,不可本末倒置、喧宾夺主。神属先天,意属自然。所以太极拳强调突出心神意念。随神从意,形即自然。“道法自然”,自然就对。所以诀曰:“敬心诚念随意变,不求形真形自真”。抓住了神志就如提纲挈领,抓住了根本。从而才确保了内外兼修及其内美心性、外美形体的双重功用,美在自然之中。道品纯粹、道质素朴、道性自然。所以打太极拳时丢弃内里精华,片面追求表面浮华,甚至涂脂抹粉、人工雕饰,这恰是“舍本逐末”、“丢弃天然”、“背道而驰”,误己误人。这正是太极拳传统真宗及其人文大理的大忌。



武宗·旗下公众号










武宗·武术交流群大全

微信群·QQ群-扫码进入



太极拳·往期精选

7 July 2018


武宗·短视频


视 频 号

快手号:ikunfing

抖音号:ikunfing

关注我们

《武宗》——天下武术宗成。每天分享各门派各拳种武学知识,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格式展现传统武术国粹的魅力,同时传承和发扬武术(武品、武技、武功)的实用价值。武宗“以武学打开世界”为宗旨,以“智者不匹夫,武者无懦夫”为目标。学功夫,除了强身健体,掌握真正的技击能力才是武术之魂,武学之精髓!欢迎您的加入~


2024


Read the original text and discover more

“阅读原文”  发现更多 ~ 

武宗
《武宗》——天下武术宗成。每天分享各门派各拳种武学知识。武宗“以武学打开世界”为宗旨,以“智者不匹夫,武者无懦夫”为目标。武学不仅是大道、哲学,还训练人的智、仁、勇、能。学功夫,除了强身健体,掌握真正的技击能力才是武术之魂,武学之精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