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米医生
熟悉我的老读者都知道,我调鼻炎,缩扁桃体肥大,缩腺样体肥大最厉害。
基本上14贴药就可以打呼噜缓解,2个月就可以不打呼噜了。
现在进入呼吸道感染高发季,很多孩子发烧感冒后,鼻炎鼻窦炎甚至又开始打呼噜,腺样体又开始肥大了,我用来缩扁桃体肥大和腺样体肥大的方子,之前都公开过(如果想学习我的方子,可以扫描文末二维码联系医助)。。。。
但我好像一直忘了强调,其实我在缩扁桃体和腺样体的时候,我都会用到中医外治法,这个外治法就是吴茱萸贴脚心。
为什么要用吴茱萸贴脚心?
吴茱萸是什么呢?
今天再重头学一遍吴茱萸吧。
在中药学教材书上写到:
它辛苦热,入肝、脾、胃,肾经,它既可以散肝经之寒邪而止痛,又可以疏肝下气而降逆,常用于治头痛,脘腹冷痛,以及呕吐清水吞酸等证。。。
它是治疗中寒肝逆或者寒滞肝脉诸痛之要药,并善燥湿助阳止泻。。。。也经常用于治疗虚寒泄泻常用。
那具体怎么用?
来一则刘渡舟刘老的医案吧。
某女,32岁,主诉胃脘疼痛,多吐涎水(口水)而心烦,舌质淡嫩,苔水滑,脉弦无力。
怎么调?
一开始刘老认为这个患者胃中有寒而心阳不足,就用了桂枝甘草汤+木香、砂仁。。
结果。。。
结果无效
再问诊,患者有烦躁夜甚,呕吐清涎(口水)绵绵不绝,且头额作痛。
怎么调?
这次辨证为肝胃虚寒挟饮。
用吴茱萸汤,组成:吴茱萸9g,生姜15g,党参12g,大枣12枚。
服用三剂后诸症皆效。
呕吐+多吐口水绵绵不绝都是胃有虚寒的现象,再加上舌质淡嫩,苔水滑也是寒象,胃脘疼痛也是寒象,头额作痛也是肝经有寒的现象,肝经是走头的。
一个医案不过瘾,再来一个,陈某,男,49岁,症见:头痛以巅顶为甚,伴眩晕,口中多涎(口水)寐差,面色黧黑,舌苔水滑,脉弦迟无力。
怎么调?
刘老继续用吴茱萸汤,组成:吴茱萸15g,生姜15g,党参9g,大枣12枚。
服药两剂,头痛止而寐仍不佳,改用归脾汤三剂而安。
吴茱萸汤证在《伤寒论》中共有三处:
《伤寒论》第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伤寒论》第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伤寒论》第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第8条:呕而胸满者,吴茱萸汤主之。
它涉及阳明、少阴、厥阴三经病变,但从它的方证分析,还是以肝胃虚寒而气逆为病机特点。
肝胃虚寒这种情况发生在现在天冷的时候特别多,比如穿少了吹着冷风了,吃了冷的海鲜,喝了冷饮,或者接触了冷水,受了寒。
从上面两个医案来看,在辨证上都有共性,即呕吐,口水多,胃痛,头痛,舌淡嫩,苔白润或水滑。
茱萸气辛而味苦,气味俱厚而能降,为厥阴寒邪上逆之专药,治呕吐头痛最佳,它可以散肝经上的寒邪止头痛,降逆可以止呕,再配上生姜,红枣,温胃散饮。。(包括温经汤里为什么用吴茱萸,还是为了驱胃寒,散肝经上的寒)
那,为什么缩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的时候我喜欢用它贴脚底涌泉穴呢?
在清代黄宫绣的《本草求真》里,对于吴茱萸,第一句是——逐肝寒气上逆,接下来就是——至如咽喉口舌生疮。以茱萸末醋调。贴两足心。一夜便愈者。以热下行也。
《本草纲目》云:“咽喉口舌生疮者,以吴茱萸末醋调贴两足心,移夜便愈”。
《本草备要》亦云:“口舌生疮,吴萸为末,醋调贴足心,过夜便愈”。
《法古録》:“口舌生疮者,研末醋调,贴两足心,移夜便愈”。
《本草求真》:“咽喉口舌生疮,以吴萸末醋调,贴两足心,移夜便愈”。
吴茱萸贴脚心涌泉穴是可以引火下行,引火归元。
中医认为是“火,西医里就可以想成发炎,还有过敏性肿胀。
还有:
小结一下:
口腔溃疡,溃疡性咽炎,慢性咽炎,麦粒肿,小儿疱疹性咽峡炎,鹅口疮,咽喉疼痛,急性扁桃体炎,只要那种咽喉部红肿热痛都可以试试吴茱萸贴脚心涌泉穴引火下行。
包括成人虚火上炎引起的头痛、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咽喉肿痛,失眠、高血压、头胀痛、烦躁易怒、耳鸣、眩晕等问题,也可以试试用吴茱萸贴脚心来引火下行。
另外,最近我给一个肺炎后咳嗽的小患者用了我们的吴茱萸贴,他的奶奶说,他贴上后,当天晚上就不咳了。
更多中医知识,更多疑问
免费扫码咨询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