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米医生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很多次,今年是个寒湿大年,关于这点,很多人已经深有体会了。
如果你本身就是寒湿体质、阳气不足的话,那这个冬天日子一定很难捱,会感觉下肢像灌了铅,腿很重,甚至湿疹加重,白带增多等等等。。。
包括我在最近在看诊的时候发现,很多孩子一上来都是怕冷,然后慢慢半表半里,或寒湿化热,舌象见下图,至少我接触到的外感,初期中焦脾胃都是寒湿多见。
但如果只按照祛寒湿的路走,对于痰湿体质的人而言,就不适用了。
因为痰要比湿更浊,更重,更黏腻,也更难祛除。
在中医理论中,会把代谢出现问题的津液根据密度分成痰>湿>饮>水。
其中痰是密度最大的,因此中医里有一句话叫百病皆由痰作祟。
很多病的发病原因也确实与痰有关,随着人体气机流动时,痰停到哪里,病就在哪。
那为什么会有痰湿呢?
七情失常,患得患失,压力大,多思多虑,过喜过怒过哀过悲,任何一种情绪长期在那,都会导致体内五脏六腑不能正常代谢水液,水液代谢失常,就会产生痰湿。
还有饮食内伤,暴饮暴食,偏食,还有久坐少动,也会导致脾虚生痰湿。
因此我们日常知道的很多祛湿食材,虽然也能化痰,但力度太轻了。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块陈皮了。
俗话说“一两陈皮一两金”,把陈皮比作黄金,足以见得它的药用价值不容小觑。
一、陈皮能健脾
为什么痰湿会堵在身体里化不掉?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脾虚,因为脾是主运化水液的,而当脾罢工了,水液就会形成痰湿,停滞在脏腑、经络中,阻碍气的流通,形成气滞,因此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
而这些代谢不掉的痰湿,会积聚在身体各个部位,所以那些头发皮肤很油腻、又懒又困、大便黏腻、大腹便便、舌苔厚腻的人,都是痰湿重的表现。因此我们常说肥人多痰。
所以,凡是脾虚、湿阻、气滞的人,往往有腹胀、腹满、恶心、呕吐、打嗝、食欲不振的问题。
陈皮辛香入脾经,健脾和中,适宜于多种原因所致的脾胃气滞之证。
二、陈皮能理气
在调理脾虚痰湿的同时,一定不能忘了调气。
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李东垣说过:“夫人以脾胃为主,而治病以调气为先,如欲调气健脾者,橘皮之功居其首焉。”
中医也有:“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以及“治痰先治气,气顺痰自消”的说法。
陈皮是可以把郁堵的气机打开,气行则水行,气降则痰降!有气的推动,水要动起来才是活水,才不会变成痰湿死水。
二、陈皮能温肺散寒
现在进入冬季了,寒邪比较严重,当我们的身体受到寒邪的侵袭时,很容易出现的一个症状就是咳嗽,还可能会伴随着流清鼻涕、呛咳。
陈皮辛温略带苦味,温可以散寒、化肺中痰,恢复肺气肃降;苦能泄下,可以帮助胃气、肺气下行。
因此如果是湿痰、寒痰,也就是白的、比较稠的痰导致的咳嗽,是可以喝点陈皮的。
而且陈皮味道芳香,能下气,也有消食的作用。
冬天进补容易上火的人,我们在进补的同时,配合一点点陈皮,不但能让身体暖和,同时还能把吃进去的各种营养更好的吸收消化。
那陈皮要怎么用呢,如果是单用陈皮泡水,长期喝、大量喝,那陈皮行气的力度过强,反而会伤气、耗气。越喝越觉得气虚,越喝越觉得身体没劲儿。对于小孩子、老人和气血虚弱的人尤其不友好。
陈皮很灵活百搭的。
《本草纲目》中有说:“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
陈皮能君能臣,在许多方子中加入陈皮,效果就会加倍。随便拿一张中药处方出来,都少不了它。例如化痰界元老级别的经典名方温胆汤和二陈汤,都少不了陈皮的加入。
除此之外,陈皮还可以说是”药膳之王“。冬天,在汤或粥里放几片陈皮,不仅能有少许甘香的味道,还能帮助缓解脾胃不适、增强食欲。
广东有一道陈皮老鸭汤,冬天可以试着做做看。
如果冬天着凉了有点感冒,一直咳嗽不断,流清鼻涕,吐白痰,可以煮点生姜陈皮茶喝。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经常咳嗽、积食、腹胀、恶心呕吐等问题,也可以用陈皮和白萝卜煮水喝。
最后我们要明白一点——痰湿从脾而来,脾虚和痰湿互为因果。
脾虚,脾的功能弱会生痰湿,但痰湿又会加重脾虚,而且进一步阻碍气机耗气。
所以痰湿重的人往往又气虚。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化掉你身体里的痰湿就等于在帮脾减轻负担,就等于在补脾+补气。
我们在家也可以自制陈皮,关于陈皮的自制方法,可以扫描文末二维码领取。
但需要注意的是,陈皮虽然好用,却不是万能。它是辛散苦燥的,所以阴虚有热、舌苔黄腻的人是不适合服用的。
以及陈皮虽价值高,但也不是万能良药。任何事情过犹不及,把自己的脾胃照顾好了,才是身体最大的本钱。
更多中医知识,更多疑问
免费扫码咨询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