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早上9点,在靳羽西位于上海市中心的豪宅里,已经挤满了等待她说“OK”的人。靳羽西要在一天之内接受两个视频专访,参加一个晚宴,见缝插针处理零碎的工作——第二天,她就要飞去伦敦。此时的她正在紧张为开拍做妆造准备。虽然有造型师,但是靳羽西依旧习惯亲自化妆。她眼盯镜子,手在认真描绘自己的眼影,轻笑着说:“其实我还是有点累的。”言语和行动往往不那么一致,靳羽西没有让自己过得太“舒服”。在她化妆的间隙,卧室里已经挤进来7个人,有欧莱雅集团方面的人跟她对接羽西品牌发展的工作,有助理来汇报纪录片拍摄事宜,靳羽西的脑子和嘴高速运转,在手部动作不停的间隙,多线程、有条理地对接所有工作。——「为什么这个东西还没出来?」,一声平静的质问响起,靳羽西不威而严,房间里瞬间鸦雀无声。她飞快对工作人员抛出极具专业水准的疑问,“为什么所有人出现的那个画面没有收进去?”“为什么效率这么慢?”在确保问题将得到妥善解决之后,她迅速柔声跳至下一个工作话题——房间再度恢复熙熙攘攘。红,是靳羽西最具辨识度的色彩标签。在流传的影像资料里,可以看到在80、90年代的中国,靳羽西通常身着一袭红衣,画着艳丽的口红,与身着灰、黑、蓝色服装的行人形成巨大色差对比,也深深影响了彼时的一代年轻人。一个月前,羽西品牌以「50+ 正当时」为主题,邀请多位50岁+的女性相聚在黄浦江畔。历经岁月沉淀后,曾经的年轻一代,如今的50+女性依然精彩耀眼,随时等待开启多彩丰富的人生新历程。靳羽西作为品牌创始人也在活动现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对美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尽兴时,她穿着高跟鞋在台上几乎要摇摆起来,台下的回应一浪高过一浪。但她从不会为了维护自己昂贵的地板,而要求来宾换鞋,在她看来“鞋是很多来宾整体造型的一部分”。对于靳羽西而言,美是创造力,也是规律;是张扬也是克制;是教养也是品味;是积极的生活方式,也是成功的动力。可以说,靳羽西的每一次成功,都来自于对自我和他人「美」的要求。近几年,虽然靳羽西刻意保持低调,但在90后、00后当道的社交媒介上,成就太过耀眼的她从未暗淡。网友们给靳羽西贴了这些标签:「春晚前排坐了20年的女人」、「祖母级第一名媛」、「社交皇后和快乐富婆」、「中国最有名的女人」等等。靳羽西,似乎是一个天生就要成为焦点的人。而这个天生的焦点人物,一生都在实践“推动中国美”。重新认识靳羽西,对我们而言,就是重新认识“推动中国美”的起点。9月26日,靳羽西落地上海时已经是半夜时分,饥肠辘辘,好不容易回到中国,靳羽西央求司机载她去吃一碗上海馄饨当作宵夜。
“你们敢相信中国现在发展到了什么样子吗?我的司机直接掏出手机点了几下手机,馄饨外卖竟然就在半小时之内送来了,我都不用出门!”靳羽西瞪大眼睛,像孩童般不可置信地捂住嘴,试图传递她对中国当下发展的震惊。
从1984年第一次回大陆,对大陆留下“灰暗的”印象,到如今由衷感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绩,靳羽西在40年的发展浪潮中,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与有荣焉”。
她对自己的使命,也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从当年《看东方》(Looking East)时单纯想传递中国的风物,到现在不仅要让西方更了解中国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要让中国人自信地展示自己的美学价值观。
但是在长期充当“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的靳羽西,逐渐看到一个信息差:
一方面,对西方人来说,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不仅对中国一无所知,他们对中国的理解也是大多围绕着古代艺术、传统服饰、和历史文化,较少涉及现代的中国美;另一方面,对于不少中国人来说,大家对“美”的理解也更多停留在传统文化和历史美学上。
“完全传统的中国美,并不能让我感到兴奋。”
靳羽西清楚看到,随着中国对外开放,「中国美」,开始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新的平衡,既保持了文化根基,又逐渐融入了更多的国际时尚元素。
靳羽西希望能够改变西方对中国美的单一认知,同时帮助中国人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世界的多元美学。“这个过程让我看到,美不仅仅是外在形式的展现,更是文化自信和开放的体现。”
我们该如何在全球舞台上自信展示美?
靳羽西认为,文化是根基,艺术为时尚提供灵感——时尚,最终成为文化与艺术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在她这数十年的工作中,靳羽西一直致力于将这三者结合起来,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通过时尚和艺术与世界对话。
梳着童花头,喜欢戴亮闪闪的耳环,经常穿着色彩艳丽的垫肩夹克的时髦女郎,靳羽西以其标志性的一抹红,成为一代时尚符号。中西交融的气质,让靳羽西兼具先锋态度和务实精神。“永远不要做第二个登上月球的人,因为人们只记得第一个,没人记得第二个。”靳羽西永远记得父亲对她说过的这句话。她认为,这是对先锋一词的最好诠释。如果没有对比,没有纵身跃入东西方文化的交锋,靳羽西不会在时代的浪潮中明晰自己的位置,更不会成为引领美,推动美的先锋。1947年,靳羽西出生于广西桂林一个书香门第,其父亲是著名岭南派画家。在幼年时,靳羽西全家搬到香港。根据回忆,靳羽西从小就是一个性格像男孩子的调皮小女孩,她经常去街坊邻居家串门把他们逗得哈哈大笑,作为四姐妹中的长姐,靳羽西从小就性格坚毅有主见,想做任何事就会立刻行动。在父亲的艺术熏陶下,靳羽西从小就对色彩拥有强烈的直觉,而父亲作画的态度,也深深塑造了靳羽西追求完美的性格底色。16岁时,靳羽西意外得到一个前往杨百翰大学夏威夷分校读大学的机会,在那里,她主修钢琴。没过几年,靳羽西做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我觉得我永远不可能成为另一个鲁宾斯坦(钢琴巨匠),如果你不能在某件事上做到最好,那为什么要做呢?”在找到内心所向后,靳羽西放弃了将钢琴作为自己未来的事业,继而投身到东西方交融的大潮中。1972年,靳羽西兜里揣着150美元,第一次来到美国纽约。1月份,是纽约最寒冷的季节,从温暖的夏威夷出发的靳羽西冻得瑟瑟发抖,她用借来的信用卡刷了一件昂贵的大衣——并辛苦打工用一年半的时间才还清借款。这件大衣,她此后穿了足足15年。©求学时期的靳羽西
靳羽西充满强烈的“配得感”,她坚信,美好的东西和价格、时间成本相匹配。这反馈在事业上,让她就像一块海绵,充满渴求地汲取这个城市赋予她的所有机遇,抓住任何机会去学习。那是一个偶然,靳羽西接触了电视节目制作,在当志愿者期间,她深深感受到了美国人对中国的误解,靳羽西不服气:“既然我有频道,那我就必须得做点什么来教育一下美国人!”当她做《看东方》时,周围人“都以为我疯了”,毕竟对那时的美国人来说,中国陌生得就像是火星!况且在10世纪70年代末的美国,电视节目如雨后春笋,观众可以在1分钟之内按20多次按钮切换频道——作为一个小小的独立制作人,要做一个几乎没人关注的领域,靳羽西可以说是没有任何筹码。但是在先锋的字典里,没有“害怕”二字,靳羽西的思考路径从不是预设失败——如果一件坏事发生在她身上,她不会自怨自艾“为什么是我?”;但如果一件好事没有发生在她身上,她一定会思考“为什么不是我?”在《看东方》的镜头里,上海街头餐饮店的包子热气腾腾,北京同仁堂门前的人流熙熙攘攘,靳羽西发现,每当介绍中国的美食、气功时,栏目组的电话都会被好奇的美国人打爆——从1977年到1989年,《看东方》总共被全美50多个州的700多加电视台播出,是全美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之一。随后,在做一档央视节目《世界各地》(这档节目旨在向中国观众介绍外国文化、展示世界面貌)时,靳羽西再次面临巨大挑战。语言环境从小是粤语和英语的靳羽西临危受命,她在30多岁才第一次开始学习普通话,“当时我一句中文都不会说,甚至无法用普通话说出‘靳羽西’三个字!”半年时间里,除了制作节目,靳羽西推掉了所有应酬和party,每天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来攻克普通话,像巴金的《朋友》、朱自清的《背影》等文章她背了无数遍。在1986年2月23日播出的第一期《世界各地·纽约篇》里,靳羽西用并不太标准,但包含深情的普通话说了这么一段开场白:“各位观众朋友,我是靳羽西,有机会同祖国观众见面,我感到非常高兴。我们希望这个节目,能帮助大家更进一步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这短短30秒的录像,靳羽西录制了3小时,直到嘴唇麻木。2001年,靳羽西美国的一位邻居央求她给自己的女儿带一个“中国娃娃”作为礼物,靳羽西自然是一口答应。但她发动了几乎国内所有的同事、朋友,将国内的渠道翻了个底朝天才发现:市面上都是高鼻深目的“洋娃娃”——没有一个中国娃娃!靳羽西至今难以掩饰她的激动。“我太震惊了!美的标准是什么?美的标准就是让中国的小女孩去羡慕一个金头发、蓝眼睛的娃娃吗?”于是,就像打造基于东方美学的羽西化妆品一样,靳羽西也打造过东方面孔的羽西娃娃。她在上海的家里仍收藏有不少羽西娃娃。她向我们自豪的展示了一个“羽西中医”的娃娃。在盒子里,黑头发的娃娃旁是摆放有中草药的中式药箱。除了激发中国女孩对于美的认识,靳羽西通过医生、熊猫保护员等等各色职业娃娃的打造,想对中国儿童培养自信、知识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并让她们了解亚洲尤其是中国的文化。“我想我们要了解自己的美,这个是很重要,也应该有我们自己的标准。”早在夏威夷读大学期间,靳羽西曾机缘巧合参加了“夏威夷华裔水仙花皇后”评选比赛。靳羽西第一次接触到关于形象、化妆、台步、造型、演讲等方面的全方位培训——这一事件直接影响了她整个人生,靳羽西从此知道,“美,是有力量的”,这为她日后投身于美和慈善事业奠定了基础。在1987年和2002年,靳羽西曾经做过两届“环球小姐”全球总决赛的评委,她发现,和其他国家的选手相比,中国的女孩子更缺少一种强烈的民族自信心。所以,当2011年,靳羽西被邀请做“环球小姐”中国区总裁时,她没有丝毫犹豫——她认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美的时刻来临了。她想让选手通过国际顶尖而专业的培训,就像奥林匹克运动员一样,在世界的舞台上去比赛和展现优雅的美。另一方面,作为华美协进社(China Institute in America)联合主席的靳羽西,一直致力于利用这一平台,通过国际时装周、艺术展览以及设计竞赛等形式,让更多中国设计走向国际舞台,展示中国在当代设计中的创新能力和独特视角,进而推动中国设计与世界接轨。2013年,靳羽西发起“中国时尚之夜”,中国时尚首次登陆纽约慈善平台。在这场活动上,如今享誉全球的高级定制服装设计师郭培首次进入了西方主流媒体的视野。靳羽西清楚记得,那一晚,郭培出来致谢时“流着眼泪,因为她完全没有想到,外国人如此欣赏她的作品”。直到今日,靳羽西对于新锐设计力量的挖掘从未停止。王锋、Grace Chen、郭秀玲等设计师,都在她的托举下,逐渐走出中国,走向更大的国际舞台。从靳羽西自身的奋斗经历可以看出,不管是在16岁时就决定抓住机会去夏威夷留学,还是放弃香港的优渥工作闯荡纽约,她不仅在工作的每一步都将自我发展放在首位,更一刻都不允许任何异性或者感情扰乱她生活中的独立性。靳羽西的母亲,是一个拥有独特品味和卓越理财能力的先进女性,她是靳羽西对美、品味和理财的启蒙。靳羽西曾经回忆,即使晚年的母亲在病榻上,一旦有朋友来医院看望,母亲也一定会早早请护士小姐帮她洗漱装扮,并抹上口红,戴上最合体的首饰。©1990年靳羽西在武汉汉口的江汉路步行街
母亲的示范,让她从小就意识到,“化妆品,可以赋予一个人变美的权利。”但不管在靳羽西母亲生活的时代,还是在现在,女性都需要自己争取资源。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当时中国女人穿的衣服都是灰灰暗暗的,没有人穿红颜色,不要说化妆品了。”靳羽西敏感察觉到,“中国要改革开放,中国的女人也要开放;中国势必将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化妆品也终将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用口红会像用牙刷一样正常!”对靳羽西来说,羽西品牌的诞生,就是一种创新,它为中国女性在形象领域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资源。靳羽西坚信,表达自己,才是化妆品的终极目的。“如果一个女性连容貌都能改变,那她就可以改变未来!改变她一切的一切!”靳羽西对美的标准逐渐影响到了更多人,乃至商业。1992年,她正式创立羽西品牌。“彼时的中国,不仅找不出几个化妆的女性,更没有化妆品行业的职业经理人!”靳羽西亲自挂帅,遴选并培养了中国第一批美容顾问,从化妆品的使用到销售技巧,从发型的选择到衣着的搭配,再到说话的语气、走路的姿态、用餐的礼仪,以及各种关于生活方式、关于卫生的良好习惯,靳羽西事无巨细,“除了不教唱歌跳舞,其他和如今的偶像训练营没多大区别。”©靳羽西为消费者化妆
她更是颇为用心地为羽西品牌的美容顾问设计了包含制服、耳环、丝巾、化妆包在内的全套造型——羽西最早一批的美容顾问张葭薇还记得,当年不仅羽西品牌火,羽西BA的制服都被顾客偷偷在小本子上画下来,“仅仅想让裁缝做一身,在正式场合穿”。除此之外,靳羽西在羽西品牌上,倾注了她全部的审美表达。她独创为亚洲女性设计的配色表,为女性选择衣服和化妆品的颜色提供美学建议,她打造了第一批9色口红,以《世界各地》栏目中出现过的摩登城市命名,直接颠覆中国女性消费者对美妆产品的认知;她还在业内独创“三色阴影粉”。不止于此,羽西品牌的柜台直接由全球著名包装设计师乔治·戈特利布(George Gottlieb)设计,柜台和橱窗的整体外观由“视觉鬼才”罗兰多·塞恩哈特(Rolando Seinhart)操刀,甚至羽西深入人心的那人像剪影logo,都来自于名震全球的艺术家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的灵感。在长久的未来,靳羽西还将继续倡导通过时尚和美妆来提升女性的自信,并支持为中国女性提供教育机会的项目,帮助她们在社会中取得更大成就,从而持续推动女性赋权。靳羽西从来没有“年龄危机”,在她看来,人生就是一个接一个的体验。在聊天时,她时而露出少女一样娇憨和天真。她的思维尤其跳跃,完全能及时把握互联网的节奏和传播效率。就在疫情那几年,她还学会了游泳、开车和下厨做饭,还在不断学习西班牙语。曾有智者说:“命运的自由感,才是一个现代女性的终极奢侈品。”可以说,靳羽西并不是一个天生的女性主义者,但她是一个天生的“我本位者”,将命运牢牢把控在自己手中——也许,对女性来说,“我本位”,即“女本位”。©靳羽西出席羽西品牌活动
2023年12月,羽西品牌在市场上首次提出聚焦于「50+熟龄肌」,并革新“熟龄护肤专家”定位。不难猜测,这是受到了品牌创始人靳羽西的人生激励。除了为50+群体打造熟龄肌专属护肤产品,羽西品牌还持续传递一种陪伴不同年龄阶段女性「悦活越美」的中式护肤哲学。30岁有30岁的热忱,50岁有50岁的阅历。在忠于自我、自信从容等品牌人格上,羽西品牌和靳羽西达到了高度一致性,从而使得品牌焕发出“人性”的魅力。时光能升华美,引领中国女性同时光,共向上。由内而外,永续生机,让美,留在每个东方面孔上。中国内核,世界语言。这是靳羽西理想中的中国美的传播路径。作为第一个用电视节目向西方观众介绍中国的人,在80年代,当靳羽西在《看东方》向美国观众介绍亚洲文化和习俗的节目,在海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正如《纽约时报》所描述的那样:“很少有人能够连接东西方,但靳羽西做到了,而且以美丽、智慧和优雅做到了这一点。”“如果你对外国一点都不了解,你要了解。你要把这个产品成功的介绍给外国人,你就要了解他们需要的是什么。你不了解他们的文化,你不了解他们的需求,你就没法成功。”©Karl Lagerfeld 以中国屏风为灵感创作的举个例子,同样是想通过服饰传播中国美,一个是直接拿着汉服对外国人展示,一个是让香奈儿、YSL这些全球顶级品牌运用中国元素制作衣服并展示,哪个在公众面前的效果更好?——显然是经过了世界语言“翻译”过的后者,更能够引起西方消费者的直接兴趣。靳羽西清晰知道,西方「偏见」的形成,与文化传播不对等有很大关系。当前国际形势形式下,全球化轰轰烈烈的进程并没有完全消除中外的文化壁垒。©60岁的靳羽西采访基辛格
“作为连接东西方的桥梁,我认为打破这些偏见需要更深入的文化交流和理解。文化自信在这个过程中尤为重要。当中国人在全球舞台上更自信地展示自己的美,带着文化的骄傲去创造并分享,偏见也会逐渐减少。”正如靳羽西也认为,美食同样是中国璀璨文化的重要一部分。热爱养生的她尤其钟爱一人一锅的小火锅,不少名流们都曾参加过她上海家中的小火锅家宴。为了发扬这一让她骄傲的饮食方式,靳羽西甚至还特意空运了一批小火锅到纽约和夏威夷的家中宴请宾朋。©靳羽西拍摄新年主题宣传片
这次回国,靳羽西开展了一个新项目,她想要拍摄一个横跨上海、杭州、北京等多个主要城市的中国美食纪录片。期间,她会邀请各个国家的名流、第一夫人甚至公主来中国,“简言之,我要带外国人来中国吃饭,通过美食来介绍中国文化”。不仅如此,她还计划用时下最新潮的传播方式,与海内外的年轻一代分享。在忙碌的工作间隙,靳羽西依然心系纪录片的进展,并事无巨细地“紧张”着每一个环节。中国美的传播,要“做”出来。77岁,靳羽西依然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