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切除后应该怎么随访复查?

文摘   健康   2024-08-30 18:58   广东  


      胃肠道间质瘤(GIST) 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但属于罕见肿瘤,年发病率为 0.4-2.0/10 万,远不能与胃癌、肠癌相提并论。但因其独特的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效果而备受关注。

       GIST 可发生于消化系统的任何部位,最常见于胃(60%)和小肠(20-30%),胃肠外 GIST(肠系膜、大网膜或腹膜后腔)较少见。主要转移部位是肝脏和腹腔,较少转移至淋巴结、肺、脑。

      高危患者通常在辅助治疗结束后 1-3 年内复发,复发常发生在肝脏和/或腹膜,那么 GIST切除后应该如何进行随访呢?且看下文:


GIST治疗强调全程化,GIST专病医师为病人制定系统的规范诊疗方案并进行长期治疗随访。关于GIST治疗可点击移步小肠间质瘤病例浅谈(二)

治疗以后还进行规律随访GIST的随访策略取决于肿瘤的危险分层、是否完整切除及术前药物治疗情况等。


GIST危险分层

之所以对GIST进行危险分层,是因为不同危险分层的GIST出现转移风险不同。GIST危险分层的指标主要包括肿瘤大小、部位、核分裂像及是否出现肿瘤破裂,目前使用的比较多的是NIH、AFIP及其改良分类标准,如下表:

图片来源:Front Oncol. 2020; 10: 581855


GIST随访策略

不同医疗机构的常规随访时间表各不相同,以下介绍几种共识或指南推荐:。


2020版胃肠间质瘤全程化管理中国共识



复查项目应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腹、盆腔影像学检查,在有条件的中心对靶向治疗病人还可考虑监测血药浓度。此外,文献报道,GIST病人发生肺癌等其他肿瘤风险高于正常人群。因此,在GIST治疗进入平稳期时,随访中应重视第二肿瘤筛查。

  常规全面随访的同时,随访策略还应根据病人所处治疗阶段、肿瘤病理特征、基因突变类型等方面有所差异。对接受完整切除手术的病人,重点在于监测GIST的复发情况并及时处理辅助治疗的不良反应;对辅助治疗停止后的GIST病人,复发转移多于停药后1~2年内发生,因此在此阶段应当格外重视;对术前治疗病人,应着重评估术前治疗疗效、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对晚期GIST病人,则应警惕其耐药可能,同时需考虑是否具备手术切除机会和围手术期条件评估。若随访期间靶向治疗病人出现继发耐药,需根据其治疗经过及基因突变类型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应高度重视对一些特殊GIST病人的精准随访。如手术未达到完整切除或术中发生肿瘤破裂的病人复发转移风险较高,其随访间隔可酌情缩短;c-kit第9号外显子突变的GIST对伊马替尼相对不敏感,在对该类型病人随访过程中更需警惕继发耐药可能。在对病情复杂病人的随访过程中,建议MDT紧密联系,对病人综合情况持续关注,以取得最佳综合治疗效果,使病人最大程度获益。


2020版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



2022版NCCN指南





     GIST全程化管理举足轻重,应始终贯穿在GIST综合诊疗的过程中,GIST切除后更要重视对其进行长的随访。



参考资料

1. 胃肠间质瘤全程化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

2. 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2020版)

3. NCCN指南(2022版)

4. Front Oncol. 2020; 10: 581855


点击上方关注我们!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Endospread
专注胃镜、肠镜、小肠镜、超声内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