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壳儿整理】教师教学用书(教材解读)之一上四单元文字版NO.87

文摘   2024-10-12 00:00   四川  

点击蓝字

关注这只可爱的蚌壳儿



声明:

鉴于本人日常事务繁忙,难以抽出充裕时间反复细致研读教学参考资料,故萌生将教参资料转换为文本形式之想法。如此,我便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在微信公众号或微信读书平台上聆听相关内容,以便更深入地理解编者之意图。

将文本内容分享至公众号,是出于同僚间资源共享之考虑,以期惠及同样需求之教师。在发布时,我并未声明原创,亦无借此谋利之意。若此举不慎触及版权问题,敬请版权方及时联系,我将立即删除相关内容。需声明,所有版权归人民教育出版社所有。

单元说明
本单元安排了5课拼音和1个语文园地,学习内容包括8个复韵母、1个特殊韵母、9个鼻韵母、6个整体认读音节、相关的音节拼读练习以及音节词的书写,还穿插安排了词语、识字和儿歌。
教材继续借助情境图帮助学生学习拼音。这些情境图大多直接以相应的事物提示韵母的读音,如,“海鸥”的“鸥”提示ou的读音,“天安门”的“安”提示an的读音。有的韵母没有对应的常用字,图画无法直接提示这些韵母的读音,在这种情况下,图画呈现的是包含相关韵母的音节,如,“杯bēi”提示复韵母ei的读音,“床chuáng”提示鼻韵母ang的读音。这些情境图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在帮助学生学习相关韵母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每课安排的常用音节、词语和儿歌,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韵母,在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中学会准确拼读音节,借助拼音识字学词,同时在真实的语境中学拼音、用拼音,体会拼音学习的价值。
本单元教学需注意以下几点:
1.采用整体认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复韵母和鼻韵母的发音。复韵母和鼻韵母的发音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要把复韵母、鼻韵母作为一个整体来指导认读,这是因为拼音字母与语音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应避免按单个字母去拼读。
2.利用学生已知,在丰富的拼读活动中帮助学生准确拼读音节。引导学生拼读由复韵母、鼻韵母组成的音节,注意与生字、音节词的学习相结合,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避免机械训练。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区分容易混淆的韵母和音节。
3.关注拼音单元之间的联系,及时巩固旧知。结合恰当时机复习前两个单元的重难点,如:拼读时注意区分平、翘舌音以及形近声母;在复习单韵母标调规则的基础上,学习复韵母、鼻韵母的标调规则。
4.规范书写音节词。本单元开始要求书写音节词,应注意让学生体会拼音标调的规则,把握好字母之间、音节之间的距离。要引导学生观察教材范例以及教师的范写,然后进行练写,相机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逐步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材解析
本课有5部分内容。
第1部分是3个复韵母ai、ei、ui,配有一幅孩子们聚精会神听老奶奶讲故事的情境图。放学了,孩子们一个挨着一个,或站或坐地围在一位戴着眼镜、系着红围巾的白发老奶奶身边,专注地听老奶奶讲故事。旁边的小圆桌上放着一杯水。其中“挨、戴、白、奶”提示ai的音,“围、杯”提示ei的音,“水”提示ui的音。
第2部分是复韵母ai、ei、ui的四声和含有ai、ei、ui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以示例的形式展示了拼读方法,提示拼读时注重拼读结果。其中三拼音节guāi、huài等是拼读难点。
第3部分是要求书写的音节词“pái duì”。本课首次安排学习书写音节词,以不同的颜色呈现了书写范例和描红。
第4部分是“萝卜、白菜、蔬菜”“鸭梨、西瓜、水果”6个词语,配有4幅插图。其中“白菜、蔬菜、水果”中包含本课新学的音节,“白、菜、西、瓜、果”是本课要认的生字。
第5部分是“读一读”,安排的是一首欢快的儿歌《洗手歌》,渗透守秩序、讲卫生等意识。其中pái、duì、féi、lái、shuǐ、gěl、kāi是本课新学的音节。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复韵母ai、ei、ui和它们的四声,读准音,认清形。
2.正确拼读由ai、ei、ui组成的带调音节。了解复韵母的标调规则。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音节词“pái duì”。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萝卜、白菜”等词语,认识“白、菜”等生字。
4.正确朗读儿歌《洗手歌》。
教学建议
可以充分发挥情境图的作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图上的内容,在交流中学习3个复韵母ai、ei、ui的发音。让学生回顾两拼音节、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尝试拼读本课音节,巩固拼读要领。借助插图和拼音认读词语,学习生字。在教师带领下读一读儿歌,重点关注标红音节。
指导学生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音节词可以灵活安排。
一、复韵母教学
可以先借助开火车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单韵母,或者让学生回顾单韵母儿歌“张大嘴巴a aa,圆圆嘴巴ooo,扁扁嘴巴eee······”,复习学过的内容。再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上有什么,图中的人物在做什么,当学生说到“挨、戴、白、奶、围、杯、水”等读音的时候,相机出示本课要学习的复韵母ai、ei、ui。
1.读准音。
教学ai、ei、ui的发音,要充分借助情境图中示音的事物和动作。除了“挨、戴、白、奶”提示ai的音,“围、杯”提示ei的音,“水”提示ui的音之外,图中还有很多细节提示本课复韵母的发音,如,图中有女“孩”、男“孩”,他们都有“黑”色的头发,有的“背”着书包,有的伸着“腿”。教学时,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更细致地观察画面,说出更多与本课复韵母相关的音节。
复韵母的发音是本课教学的难点。要注意把复韵母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认读。本课是学生首次接触复韵母,可以将相关单韵母和复韵母同时呈现,让学生对比着读a-ai、e-ei、u-u,在比较中读准复韵母,体会复韵母和单韵母发音方法的不同:一是复韵母的发音口形是变化的,而单韵母在发音时口形保持不变;二是ai里的a比单韵母a开口度要小一些,ei里的e和单韵母e也不一样,舌位更靠前。
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练习发音。如:出示孩子叹气的图片,借助语气词“唉”练习ai;出示飞机、乌龟的图片,借助“飞、龟”的发音练习ei、ui。尽可能地创设情境,在不同的情境中示范发音,让学生观察口形、模仿跟读、反复练习,直至能读准这3个复韵母。
2.识记形。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复韵母。教学前可以先复习6个打乱顺序的单韵母,提示学生有的单韵母在一起做朋友,就形成了复韵母。还可以通过比较a-ai、e-ei、u-ui这3组韵母,引导学生发现ai、ei、ui的共同点-都有i,帮助学生记住这3个复韵母。也可以联系情境图或者生活经验编顺口溜识记,如:“挨在一起aiaiai,一个水杯eieiei,一条围巾uiuiui。”
3.四声练习。
ai、ei、ui四声的教学要尽可能联系学生平时熟悉的事物,编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或顺口溜,帮助学生掌握带调韵母的发音要领。如,教学ai的四声时,可以出示带调的复韵母卡片,同时辅助一些表示“唉、挨、矮、爱”等意思的情境图,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读复韵母的四声,然后采用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巩固带调复韵母的读音。引导学生边做动作边读,鼓励学生自编顺口溜反复练习。
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观察复韵母的调号位置,了解标调规则。可以出示带有声调的复韵母卡片,引导学生发现ui的调号位置与ai、ei的调号位置不同。然后利用教学资源中“标调的故事”引出标调规则:ai的声调标在a上,ei的声调标在e上,ui的声调标在i上,i上的点去掉。为了便
于学生记住规则,可以借助教学资源中的“复韵母的标调规则儿歌”来巩固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提示学生在抄写音节时要注意调号位置,做到写正确。
还可以在学生熟练认读四声的基础上,借助四声的认读发展学生口语,在语言运用中巩固拼音。如,出示入学教育中的句子“我爱学语文”,带学生读一读,体会“爱”的发音,再让学生试着用“我爱······”说句子。
二、音节教学
1.音节拼读。
拼读声母和复韵母组成的音节,应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声母与单韵母的拼读方法大胆尝试。可以让学生圈出带调的复韵母,先把复韵母读准,再把声母和复韵母放在一起拼读。提醒学生不要把复韵母拆开拼读。
在拼读音节时,要联系学生的口语经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把音节和学生熟悉的事物对应起来。如:拼读tái、kāi、fēi、gěi、wéi、chuī等音节时,结合相应的动作展开教学;拼读lèi、hēi、tuǐ、duī、zuǐ等音节时,可以借助泪水、黑色、大腿、一堆、嘴巴等相关图片展开教学。有的音节可以直接在课文情境图中找到相应的事物,如bēi、tuǐ,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已有的资源。
此外,学生每拼出一个音节,都可以让他们说一说、用一用,如,学生拼出,教师可以追问:这是什么“gāi”?学生回答:“应该”的“gāi”。还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将这些音节变换不同的声调来练读,如“léi-léi打雷”"tan-tan推车”,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拼读兴趣,又能达到巩固的目的。
2.音节书写。
教学时要作好示范,注意提醒学生这些复韵母是由两个单韵母组成的,两个字母在书写的时候要靠近一些,和声母组成音节要写得紧凑、匀称,形成一个整体,音节和音节之间的留空稍微大一点儿。还可以提醒学生书写时要按顺序在四线格中写完所有的字母后再标声调;不要看一个字母写一个字母,而要看一个音节写一个音节,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字词教学
“萝卜、白菜”等6个词语中,有的涉及之前学过的音节,有的包含本课新学的音节。在引导学生拼读时,提示学生可以先看图再借助拼音读词语,也可以先拼读词语再看图印证,初步认识生字。接着,让学生说说这两行词语的规律,明确“萝卜、白菜”属于“蔬菜”,“鸭梨、西瓜”属于“水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蔬菜和水果,结合更多实物或图片拓展音节拼读练习,在丰富认知的同时巩固拼音的学习。
然后,联系图片和日常生活经验理解本课所学生字。如,教学“白”时,可以出示“白云、白雪”等事物的图片来帮助识字,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与“白”意义相反的词,初步了解反义词。教学“菜、瓜、果”时,可以拓展“丝瓜、苹果”等蔬菜和水果,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类别的概念。教学“西”时,可以结合生活常识“太阳东升西落”,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方位。
四、儿歌教学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除了让学生拼读标红的、本课新学的音节外,还可以让学生自行圈画,发现隐藏在儿歌中的已经学过的音节,通过自读、比赛读、表演读等方式,巩固拼读音节的方法,提高拼读能力。然后通过教师带读、学生跟读等形式练习朗读儿歌。最后可以让学生围绕“应该在什么时候洗手”“自己平时是怎么洗手的”等问题进行简单交流,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意识。
五、积累运用
1.对比拼读,提高拼读能力。
(1)区分形近音节,进行对比拼读练习。
bǎi-běi      |ai-|ei        mǎi-měi       wài-wèi
huī-hēi      zai-zui      guai-kuai      chuāi-shuāi
(2)拼音节,读词语。
guì huā huí jiā         dà tuǐnǎi zuǐ
桂花一回家         大腿-奶嘴
bī sài hài pà         cāi mí yǔ cāi ní ba
比赛-害怕         猜谜语-踩泥巴
2.拓展拼读,与生活建立联系。
(1)出示“cǎi qí、dài shǔ、pí dài、wū guī”等音节词及相应的图片,让学生在拼一拼、连一连的活动中巩固音节拼读。
(2)出示和动作有关的音节词,采用“我演你拼”“我拼你演”的方式进行拼读练习。如:
①教师做抬腿的动作,同时出示音节词“táituǐ”,让学生拼读。
②两名学生,一人拼读音节词,如“chuí bèi、chuī qì、kāi chē、hē shuǐ”,另一人做出相应的动作。
3.开展游戏,巩固识字。
(1)“叫号”游戏:将之前认过的字和本课新认的字标上序号,师生或生生问答,一人说序号,另一人读生字。
(2)“拼一拼,连一连”游戏:出示“白、菜、西、瓜、果”及相应音节,让学生将生字与相应的音节连一连,既巩固识字,又复习音节拼读。
教学资源
ai、ei、ui的发音方法
ai 起点元音是比单元音a舌位靠前的前a。从前a开始,舌位向i的方向往前往高滑动。
ei 起点元音比单元音e舌位略靠前。从起点元音开始,舌位升高,向i的方向往前往高滑动。
ui 在发音时,先发元音u,然后舌位滑向ei。舌位先降后升,由后到前。唇形从ei的起点
元音逐渐展唇。在《汉语拼音方案》中,ui是uei的省写式。
标调的故事
单韵母家族有一顶会变声调的帽子、但6个单韵母兄弟a、o、e、i、u、ü从来不会因为只有一顶帽子而吵架,因为他们有这样一个规定:有a在,给老大a戴;老大a不在,给老二o戴;老二不在给老三e戴;要是i、u一起来,谁在后面给谁戴。
四声顺口溜举例
ai的四声
āi、āi、āi挨得近,ái、ái、ái挨饿了,
ǎi、ǎi、ǎi矮个子,ài、ài、ài爱学习。
复韵母的标调规则儿歌
(一) aoe,iuü,声调按序标。小i有礼貌,标调就摘帽。i、u在一起,声调往后标。             (二)有a在,给a戴。a不在,o、e戴。要是i、u一起来,谁在后面给谁戴。
教材解析
本课有5部分内容。
第1部分是3个复韵母ao、ou、iu,配有一幅大海的情境图。海鸥在海面上空自由地飞翔。海里,一头海豹正开心地游着,一只戴着帽子的小狗驾驶着一艘帆船在航行,帆船上坐着一只小猫,小猫旁边有一个皮球。画面色彩明亮,充满童趣,有助于学生围绕图画展开联想。其中,“豹、帽、猫”提示ao的音,“鸥、狗”提示ou的音,“游、球”提示iu的音。
第2部分是复韵母ao、ou、iu的四声和由ao、ou、iu组成的音节,包括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音节以花朵图案呈现,花蕊为复韵母ao、ou、iu,花瓣为含有ao、ou、iu的音节。
第3部分是要求书写的音节词“xiǎo niú”。
第4部分是“小桥、流水、垂柳、桃花”4个词语,配有一幅小桥流水、桃红柳绿的插图。4个词语中都包含本课新学的音节,其中“小、桥、流、柳”是本课要认的生字。
第5部分是“读一读”,安排了儿歌《欢迎台湾小朋友》,表达了对台湾小朋友到来的期盼和欣喜之情。其中xiǎo、you、piāo、dào、xiào、shǒu是本课新学的音节。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复韵母ao、ou、iu和它们的四声,读准音,认清形。
2.正确拼读由ao、ou、iu组成的带调音节。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音节词“xiǎo niú”。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小桥、流水”等词语,认识“小、桥”等生字。
4.正确朗读儿歌《欢迎台湾小朋友》。
教学建议                                                     
可以先采用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单韵母和复韵母,再让学生交流情境图上的内容,相机引入3个复韵母ao、ou、iu的学习。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反复练习ao、ou、lu的四声,拼读相关音节。借助拼音和插图认读词语和生字。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儿歌,提示读准标红音节。相机指导学生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音节词。
一、复韵母教学
可以先将6个单韵母和上一课学过的3个复韵母打乱顺序复习认读。再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情境图,用完整的句子说说画面上有什么。结合学生说出的“鸥、球、豹、游、帽、狗、猫”等读音,相机呈现复韵母:ao、ou、lu。
1.读准音。
教师可以借助图片上的相关事物,指导学生读准音。还可以联系学生平时熟悉的事物,如“棉袄、藕、油”,帮助学生掌握复韵母的发音。
教学ao时,教师可以示范读音,让学生观察教师口形,从而发现:开口度由半开变小,嘴唇逐渐拢圆。教学ou时,提醒学生与ai、ao相比,ou的唇形变化比较小,可以试着读一读“大狗、大手、大豆、大楼”,感受唇形的变化。教学iu时,要注意与ui进行比较,提醒学生观察前边的字母,知道iu的发音从i开始,ui的发音从u开始。教师可以借助手势来示意口形,帮助学生掌握要领。
2.识记形。
可以通过a、o、i、u的组合游戏展开教学,指导学生借助每个复韵母开头字母的不同读音,区分形近的复韵母ao和ou、iu和ui。还可以借助顺口溜“a加o,ao ao ao;o加u,ou ou ou”帮助学生记忆复韵母ao、ou;借助“u在前,i在后,uiuiui;i在前,u在后,iuiu iu”帮助学生区分ui和iu。
3.四声练习。
引导学生再次观察课文情境图,找一找含有复韵母ao、ou、iu的事物,如,“小猫、海豹、帽子”的发音中含有āo、ào,“小狗”的发音中含有ǒu,“皮球”的发音中含有iú。也可以由教师在图中逐个圈出这些事物,让学生在跟读词语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相关复韵母的四声,同时学习称说事物。
还可以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编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或者顺口溜,帮助学生掌握ao、ou、iu 的四声,如,“海边有海鸥(ōu),树上有小猴(óu),老虎张开口(ǒu),一口一块肉(òu)”。引导学生回忆复韵母标调规则儿歌,让学生注意标调方法,强调i、u并列标在后的标调规则。
教学时要注意巩固,可以打乱顺序让学生认读带调的ao、ou、iu,在游戏中练习四声。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如按顺序读、跳读,相机正音。
二、音节教学
1.音节拼读。
由ao、ou、iu组成的音节的拼读,有些可以利用学过的“口、六”等熟字帮助学生练习。其他的音节可以让学生先圈画复韵母,再把声母和复韵母放在一起拼读。
引导学生以同桌合作的方式尝试逐个拼读音节。学生拼读音节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巩固旧知,并针对难点适当指导。如,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声母,读准平、翘舌音。学生每拼出一个音节,都可以让学生接着说一说、用一用。如:l-óu→lóu,“高楼”的“楼”;d-io→diū,“丢手绢”的“丢”。对于tiào、niǎo等三拼音节的拼读,可以在复习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之后,让学生尝试拼读。在练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反馈交流,适时出示图片或做动作,
帮助学生了解拼读出的音节可表达的意思。
在此基础上,可以借助多种形式的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巩固拼读。如:“花儿朵朵开”,让学生开火车拼读音节,每读正确一个音节后开出一朵花;“听音举卡片”,教师读音节,让学生举起相应的卡片并自主拼读音节;“翻纸牌”,让学生自主选择一张纸牌,拼读纸牌上的音节或音节词,拼读正确后点击纸牌翻面,呈现相应事物的图片;“拼一拼,连一连”,教师出示音节词及图片,让学生拼一拼,连一连。
2.音节书写。
教师要作好示范,让学生观察范写,体会认真书写的重要性。学生在动笔抄写音节之前,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字母和调号在四线格中的位置。书写时提醒学生看一个音节写一个音节,写完声母、韵母后再标调号,强调i、u并列声调标在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字词教学
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先结合生活经验说说春天能看到些什么,再观察教材插图,说说有哪些景物。结合学生的交流,相机呈现相应的词语,让学生借助拼音正确认读词语“小桥、流水、垂柳、桃花”,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拼读本课新学的音节。
在正确认读词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看河水流动的视频,观察图画中柳枝垂下来的样子,从而理解词语“流水、垂柳”的意思。还可以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观察插图,简单描述这些事物,如,“小桥弯弯的,流水清清的,垂柳绿绿的,桃花红红的”,引导学生在积累语言的过程中感受春天的美好。
相机进行识字教学。“小”,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有哪些“小”的事物,也可以组成词语“小孩、小树、小虫、小鸡”等帮助巩固识记,还可以通过对比大小不同的事物帮助学生理解。“桥”,可以出示不同种类的桥,如石桥、木桥、天桥、立交桥、吊桥,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丰富对事物的认知。“流、柳”,可以先结合词语“流水、垂柳”理解、认读,再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水流动、人流泪或流汗的样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流”;结合与柳有关的事物,如“柳条、柳枝、柳叶”,帮助学生识记“柳”。
四、儿歌教学
可以先问问学生知不知道台湾,对台湾有哪些了解,然后借助地图,让学生了解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此引出儿歌《欢迎台湾小朋友》。朗读时,儿歌中“漂啊漂啊”中的“啊”音可变读为“哇”。在学生自行认读学过的音节之后,教师应通过示范领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儿歌。在朗读指导时,提示学生词语要连读,读句子不拖音。
五、积累运用
1.在游戏中认读,激发兴趣。
黑板上呈现本课所学的带调复韵母,教师或学生随机选择一个读,然后让一名学生上台指出相应的复韵母。指对了,其余学生拍3下手,齐读3遍这个复韵母;指错了,其余学生举手帮助台上的学生。
2.通过对比拼读,巩固韵母的音和形。
可以把形近的复韵母列出来,让学生圈出音节词中相应的复韵母,再准确拼读,积累词语。如:
3.借助情境拼读,强化拼音与生活的联系。
出示书包、老师、手表、纽扣、帽子等常见事物的音节词,引导学生先拼读,再在教室里找一找、指一指,看看谁找到的事物多。
4.渗透归类拼读,发展口头表达。
可以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在拼读练习的过程中积累词语,渗透类别的意识。如:出示老牛、小鸟、老虎、老鼠、猴子、海鸥等各种动物的图片和相应的音节词,引导学生借助图片拼读音节词,再用几句话简单描述这种动物;出示跑步、跳舞、拍皮球、下跳棋等相关图片,配上相应的音节词,让学生在练习拼读的基础上,说一说自己有哪些爱好。在巩固音节拼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问题提示
为什么“话儿”中的“儿”注成单独的音节,不注成儿化音呢?
《欢迎台湾小朋友》是一首儿歌,具有特定的节奏。这里的“儿”单独占一个音节,才符合儿歌的节奏。
教学资源
ao、ou、iu的发音方法
ao 起点元音是比单元音a舌位靠后的后a。从后a开始,舌位向u的方向滑动升高。
ou 起点元音的实际舌位比o略微靠前,圆唇程度略低,从起点元音开始,舌位向u的方向滑动。
iu 发音时,先发元音i,然后舌位滑向ou,中间的o随着声调自然变化。在《汉语拼音方案》中,iu是iou的省写式。
四声顺口溜举例
ao的四声,āo、āo,凹凸的āo,áo、áo,熬药的áo,ǎo、ǎo,棉袄的ǎo,ào、ào,骄傲的ào。                              
ou的四声,海边有海鸥(ōu),树上有小猴(óu),老虎张开口(ǒu),一口一块肉(òu)。
教材解析
本课有5部分内容。
第1部分是两个复韵母ie、üe,一个特殊韵母er和两个整体认读音节ye、yue,配有一幅月夜的情境图。圆圆的月儿爬上树梢,美丽的椰树下有两位姑娘,其中坐着的姑娘正戴着耳机在听音乐,站着的姑娘在唱歌。图中的“椰”提示ie和ye的音,“月”提示üe和yue的音,“耳”提示特殊韵母er的音。
第2部分是由ie、üe组成的两组音节。第1组音节中,piě和qiē、dié和bié声母的形容易混淆;第2组音节中,lüè、nüè声母的音容易混淆,j、q、x和üe相拼ü上两点要省略是难点。
第3部分是要求书写的音节词“xiě zuò yè”。
第4部分是“梅花开、雪花飘、夜色美”3个词语,配有一幅雪夜图。其中“雪花飘、夜色美”中包含本课新学的音节,“开、雪、夜、色、美”是本课要认的生字。
第5部分是“读一读”,安排了儿歌《月儿弯弯》,其中yuè、ér是本课新学的音节。儿歌配有一幅插图,月色下,青山掩映着校园,一条弯弯的山路通到学校,有助于学生理解儿歌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复韵母ie、üe,特殊韵母er和整体认读音节ye、yue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
2.正确拼读由ie、üe组成的带调音节,知道J、q、x和üe相拼ü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规则。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音节词“xiě zuò yè”。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梅花开、雪花飘”等词语,认识“开、雪”等生字。
4.正确朗读儿歌《月儿弯弯》。
教学建议
可以在学生充分交流情境图内容的基础上,教学ie、üe、er。联系复韵母ie、üe的发音,读准整体认读音节ye、yue。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反复练习音节拼读,书写音节词。利用插图和拼音认读词语和生字。引导学生读一读儿歌《月儿弯弯》,提示读准标红音节。
一、韵母及整体认读音节教学
教学ie、üe、er和整体认读音节ye、yue的发音要充分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天上有什么,两位姑娘在哪里,在做什么,圈出图中的月亮、椰树、耳机等事物,结合“椰、月、耳”的读音引出ie、üe、er以及整体认读音节ye、yue。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说出更多与本课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相关的词语。
1.复韵母、特殊韵母的教学。
(1)读准音。
ie、üe、er的发音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除了借助情境图学习发音,还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日常口语、如“爷爷、音乐、儿子”,帮助学生掌握3个韵母的发音。
学习ie、üe的发音,可以让学生整体模仿跟读,感受ie、üe舌尖不离开下齿背的发音要领。巩固练习时,可以借助手势帮助学生掌握要领。
卷舌元音er,教学时我们把它叫作特殊韵母。它的发音可以借助熟字“耳”引入,用“手伸平,四指卷曲,表示卷舌”的手势帮助学生正确发音。在练习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口形了解发音过程。还可以借助er的有关词语,如ér(“儿童”的“儿”)、ěr(“耳朵”的“耳”)、èr(“独一无二”的“二”),帮助学生把音发准。
(2)识记形。
教学时可以重点引导学生区分ie和ei。如,通过不断轮换i和e两个单韵母卡片的位置,让学生认读,帮助学生区分这两个复韵母的形;提醒学生还可以借助读音分辨这两个复韵母,只要把复韵母中首个字母的音读准,就可以把这两个形近复韵母区分开来。
2.整体认读音节ye和yue的教学。
可以先对比复习单韵母和学过的整体认读音节"i-yi、ü-yu”,提示学生i、ü在单独为字注音的时候,需要y来帮忙,i、ü开头的复韵母也一样。再借助熟字“月”和复韵母ie、üe引出整体认读音节ye和yue。
整体认读音节ye、yue的教学还可以与复韵母ie、üe的教学结合进行。ie和ye读音相同,ie 是韵母,e前是小i,需要与声母相拼才能组成音节;ye是整体认读音节,e前是大y。üe与yue读音相同,üe是韵母,需要与声母相拼才能组成音节;yue是整体认读音节,由y和üe组成,二者组成音节时,ü上两点省写。可以借助教学资源中的“儿歌”引导学生体会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不同。
二、音节教学
1.音节拼读。
教学声母和韵母le、üe组成的音节时,可以先熟读ie、üe的四声,再复习拼读方法,然后拼读。ie的拼读比较容易,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拼读。j、q、x和üe相拼ü上两点要省略是难点,拼读之前,可以先对比出示两组音节,引导学生发现n、l与üe相拼和j、q、x与üe相拼有什么不同。
n-ue→nue   j-ie→jue
|-ie→lue    q-ie→que
x-ije→xue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自主发现:j、q、x和ve相拼时,ü要去掉两点。可以采用同桌互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反复拼读,也可以安排小组合作,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拼读,直到学生能熟练拼读为止。拼读的过程是再次复习声母的好时机,特别是形近声母和音近声母,要指导学生认清、读准。还要引导学生将拼读出来的音节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用这些音节说说生活中熟知的事物。
2.音节书写。
指导书写音节词时,要提醒学生注意:音节中的字母要写紧凑,音节和音节之间要适当留空,调号要写正确;整体认读音节yè中的y在四线格中的位置要写准确。
三、字词教学
“雪花飘、夜色美”中包含本课新学的复韵母üe和整体认读音节ye,要引导学生一边拼读词语,一边观察图画,借助图画理解词语。读词语的时候,要提醒学生整体认读音节ye的读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上词语说说图画内容,发展口头表达能力。
在词语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指导识字。如:拓展“开花、开关”等词语让学生加深对“开”的理解;结合插图和生活经验,加深对“雪”的认识,并用“雪”口头组词,如“大雪、滑雪、雪山”;“夜、色、美”可以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教学,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自己印象中的夜晚,知道的不同颜色,什么事物是美的,还可以让学生用这3个字组词,如“黑夜、白色、美好”。
四、儿歌教学
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教学时,可以先范读,让学生结合插图体会儿歌描写的景象,感受儿歌的韵律。“月、天、小、山、大”等是熟字,可以让学生自主圈画复习。yuè、ér 是本课新学的音节,朗读时不儿化,而是把yuè和ér作为两个音节来读。可以采用师生接读、男女生接读等形式开展朗读教学。最后,还可以用“(什么)弯弯(去哪里)”“(什么)弯弯(在做什么)”等句式说话,鼓励学生创编儿歌。
五、积累运用
1.连线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拼读方法,增加拼读练习的趣味性,可以出示雪花、月儿、鸟儿、耳机等图片和打乱顺序的音节词,让学生拼读音节词,再和相应的事物连一连。
2.辨析练习。
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形近或音近的复韵母,巩固记忆。如,ie和ei、ie和üe,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字形顺口溜,再出示贴纸、杯子、切菜、月儿等图片和相应的音节词,将带有ie和ei、ie和üe 的音节标红,让学生拼一拼、读一读,养成看清楚字母再拼读的习惯。
3.拓展练习。
出示由本课新学音节组成的其他音节词和相关事物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图片拼读音节。读边称说事物,积累常用词语。
教学资源
ie和üe的发音方法
可以先复习单韵母i、ü的发音方法。先发i或ü音,紧接着发[ε]音。[ε]不同于e音,口半开,嘴角展开,舌尖抵住下齿背,舌头靠前,嗓子用力,舌尖不要离开下齿背,以免[ε]舌位过高或舌过于后移。可以借助“叶、月”感受[ε]的发音位置,帮助学生读准。
er的发音方法
发音时,口形略开(开口度比[ε]略小),舌位居中,舌头稍往后缩,唇形不圆,在发e [ə]的同时,舌尖向硬腭卷起。《汉语拼音方案》中的r用在韵母er中不代表音素,只是表示卷舌动作的符号。
可以借助学过的字“耳”感知卷舌的过程,帮助读准音。还可以借助手势示意舌位,先掌心向上伸平,然后四指卷曲表示卷舌,帮助学生准确发音。
儿歌
ie、ie、ie,真调皮,
非要小i换大y,
整体认读ye、ye、ye。
üe、üe、üe,真害羞,
非要大y走前头,
擦掉眼泪yue、yue、yue。
教学游戏
游戏一:编儿歌。
目的:帮助学生识记ie、üe、er这3个韵母的音和形。
准备:初读3个韵母。
方法:引导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的方法自编儿歌,如,“一棵椰树,ieieie;一轮弯月,üe üe üe;一只耳朵,ererer”。
游戏二:给音节找家。
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音节拼读能力。
准备:制作一些音节词的卡片,并用吸铁石固定在黑板上,如“yé ye、jiě jie、ěr jǐ、èr yuè、hú dié、xué xí”;制作课件,包含与音节词对应的相关图片。
方法:
(1)让学生自由拼读这些音节词。
(2)教师一边出示图片,一边引导:“同学们,快快来,快来帮“他们'找到家!”点名请学生上台指出音节词和相应的事物,并带领大家拼读。
游戏三:大转盘。
目的:学习üe与j、q、x相拼时ü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规则。
准备:用别针和纸板制作一个大转盘。
方法:
(1)围绕üe,转动j、q、x、n、l,组成相应音节,让学生反复拼读。
(2)让学生上台转动转盘,写下相应的音节,引导学生了解j、q、x和üe相拼时ü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规则。
教材解析
本课有5部分内容。
第1部分是5个前鼻韵母an、en、in、un、ün和3个整体认读音节yuan、yin、yun,配有一幅家庭生活的情境图。客厅里,爸爸妈妈坐在条纹沙发上,沙发前有个茶几,茶几上放着一杯饮料。茶几前面摆放着电视柜,柜旁躺着一只圆圆的足球。爸爸正在看电视,电视屏幕上呈现的是蓝天白云下的天安门,妈妈正低头摁着遥控器,想调大音量,画面充满了家庭的温馨与祥和。图中“天安门”的“安”提示an的音,“门”和“摁”提示en的音,“饮料”的“饮”提示in和yin 的音,“条纹”的“纹”提示un的音,“云”提示ün和yun的音,足球“圆圆的”提示yuan的音。
第2部分是音节拼读,包含两项内容。第1项是前鼻韵母an和声母、介母组成的三拼音节以及带调整体认读音节yuán、yīn、yùn,其中j、q、x和ü相拼ü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规则,是本课的拼读难点。第2项是5组以花朵图案呈现的由5个前鼻韵母an、en、in、un、ün组成的音节,包括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
第3部分是要求书写的音节词“lún chuán”。
第4部分是“蓝天、白云、草原、森林”4个词语,配有一幅插图,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下面是大片的草原,草原的尽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4个词语中都包含本课新学的音节,其中“蓝、云、草、原”是本课要认的生字。
第5部分是“读一读”,安排了儿歌《家》,其中lán、tiān、yún、lín、men是本课新学的音节。儿歌配有插图,蓝天白云下,小鸟在天空中飞翔,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河两岸绿草如茵、鲜花盛开,两个孩子在快乐地玩跷跷板。所配插图与儿歌内容呼应,有助于学生理解儿歌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前鼻韵母an、en、in、un、ün和整体认读音节yuan、yin、yun 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
2.正确拼读由an、en、in、un、ün组成的带调音节。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音节词“lún chuán”。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蓝天、白云”等词语,认识“蓝、云”等生字。
4.正确朗读儿歌《家》。
教学建议
要充分发挥情境图的作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的内容并说一说,结合情境图学习前鼻韵母an、en、in、un、ün。通过和单韵母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发音规律,识记形,并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uan、yin、yun。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多种方式练习音节拼读,重点突破三拼音节的拼读,巩固j、q、x和ü相拼ü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规则。借助插图和拼音认读词语,学习生字。引导学生读一读儿歌《家》,提示读准标红音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相机指导学生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音节词。
一、前鼻韵母及整体认读音节教学
情境图中隐含着前鼻韵母的读音,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用几句完整的话把图里的内容说清楚。也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如,让学生看看妈妈在做什么,引出“摁”;圈出电视中的“天安门、白云”;观察沙发的条纹和茶几上放着的东西,引出“条纹、饮料”;说说足球是什么形状,引出“圆”。在学生说到“摁、安、门、云、纹、饮、圆”等读音的时候,相机出示前鼻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1.前鼻韵母的教学。
(1)读准音。
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情境图上的相关内容,读准前鼻韵母的音。也可以通过教师范读,让学生反复练读来准确发音。
前鼻韵母的读音是教学难点。以an为例,an里的a比单韵母a开口小、舌位高,如果单独用a和n相拼,发出来的an是不准确的,这也是鼻韵母教学要坚持整体认读的原因。教学时,可以重点指导an的发音。通过慢镜头式的口形示范及手势,引导学生观察,调动已有的复韵母学习经验,掌握an的发音要领。然后以此类推让学生自学en、in、un、ün的发音。
发音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同桌之间合作,互相观察发音是否准确,纠正彼此不正确的发音。
(2)识记形。
要放手让学生在观察中自主发现前鼻韵母的组合特点:每个前鼻韵母都是由一个单韵母和一个字母n组成的。
2.整体认读音节yuan、yin、yun的教学。
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in和yun时,可以分别出示已学韵母i、ü、ie、üe和整体认读音节yl、yu、ye、yue两组卡片,让学生自主发现:这些i、ü开头的韵母,都有相对应的整体认读音节,它们的读音和韵母一样。在此基础上,出示5个前鼻韵母和3个整体认读音节,让学生从中找出“孪生兄弟”-前鼻韵母in、ün和整体认读音节yin、yun。借助“音、阴”“晕、云”等口语中常用的发音,帮助学生准确认读yin、yun这两个整体认读音节。
发音时舌头放平,不能抵住上齿龈。
二、音节教学
1.音节拼读。
(1)两拼音节。
由前鼻韵母:an、en、in组成的音节的拼读难度不大,可以先出示带拼音的熟字“三、山、站、人、文”等,让学生拼读。再让学生自主拼读教材中呈现的音节,教师用反馈纠正的方式进行指导。教学时还可以借助音节对应的动作或图片帮助学生建立拼音与生活的联系。如:拼读kěn、tūn、zhàn时,让学生做一做啃、吞、站的动作;拼读xīn、jūn、lún时,出示心脏、军队、车轮的图片。
学生拼读声母和un、ün组成的音节有一定难度,教学时要借助图片或学生口语常用词帮助拼读。也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帮助学生在对比和复现中巩固所学,提高学习效率。
(2)三拼音节。
9、k、h与介母u、韵母an组成的音节,以及j、9、x与介母ü、韵母an组成的音节,学生拼读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帮助学生拼读。如:guān,可以出示开关的图片;quān,可以出示圆圈的图片。
教学中,要继续巩固j、q、x和ü相拼时ü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规则,帮助学生顺利拼出j、q、x和ūan组成的三拼音节。练读三拼音节时,还可以出示带有ian的音节,利用熟字“天、田”来体会发音。
2.音节书写。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关注每个音节中字母之间的距离以及音节与音节之间的距离。提醒学生注意把字母和调号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写正确,书写要整洁,保持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坐姿。
三、字词教学
教学前可以创设情境提问:如果爸爸妈妈带你去旅游,你想去哪儿?通过谈话交流和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引出“蓝天、白云、草原、森林”4个词语,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带有整体认读音节的“白云、草原”。借助拼音读词语的形式可以多样,如个体拼读、小老师带领拼读。在熟练拼读的基础上,也可以鼓励学生不拼读,直接认读音节。还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两个词用“我想······”进行说话练习。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结合插图、联系生活等多种方式识记生字。如,“蓝”,可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蓝色的事物;“云、草”,可以借助插图和学生熟悉的词语“白云、乌云、绿草、草地”以及相关图片进行识记;“原”,可以借助词语“平原、高原”等帮助识记。
四、儿歌教学
儿歌《家》的教学应以读贯穿始终。随着学生能认读的音节越来越多,建议让学生自主拼读音节,认读已认识的字,在自由拼读和认读中获得成就感。新学音节men是轻声,可以通过对比读men的四声,让学生体会轻声要读得短而轻。在初读的时候,指导学生注意“的、子”在儿歌
中也是轻声,同时强调“蓝、泥”“祖、种”声母的区别。接着,可以让学生说说“白云、小鸟、鱼儿、种子、我们”的家分别是什么。基础好的班级还可以在流利朗读儿歌、理解儿歌大意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模仿儿歌的句式说说“( )是()的家”。
这首儿歌的节奏感很强,在“是”和“就是”的前面要作适当的停顿。可以通过师生对读、生生接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在充分的朗读中感受儿歌的韵味。
五、积累运用
1.拼读练习。
(1)出示情境图和相关音节词,让学生复习音节的拼读,重点巩固三拼音节的拼读。如,出示音节词 “tiān ān mén、diàn shì jī、tiáo wén shā fā”,让学生开火车读、男女生读,同时在情境图中圈出相关事物。
(2)出示更多由an、en、in、un、ün组成的音节,让学生开火车拼读。如:
bān bēn běn biàn cán chuán  chún
chǎn chén dàn diǎn duàn dūn fàn
fēn gān guàn gēn gǔn hǎn huán
hěn jiàn juǎn jīn kàn kěn kùn
lān liǎn màn mén miàn mín nián
pán pén piàn qián qún qín rùn
sǎn shēn sūn tuán wán xìn xuǎn
zàn zuān zhuān    
2.熟字组新词,巩固识字。
an、en、in、un、ün的发音方法
an 起点元音与ai中的前a相同,从前a开始,舌面升高,舌面前部贴向硬腭前部,使口腔受到阻碍的气流从鼻腔内流出。口形先开后合,舌位移动较大。
en 起点元音是央元音e[ə],舌位居中,同er中的e相同,比ei中的e舌位偏后。从起点元音开始,舌面升高,舌面前部贴向硬腭前部,使口腔受到阻碍的气流从鼻腔内流出。口形先开后闭,舌位移动较小。
in 从起点元音1开始,舌面升高,舌面前部贴向硬腭前部,使口腔受到阻碍的气流从鼻腔内流出。开口度几乎没有变化,舌位移动很小。
un 由圆唇的u开始,向央元音e[o]滑动,随后舌位升高,舌面前部贴向硬腭前部,使口腔受到阻碍的气流从鼻腔内流出。唇形由圆唇渐变为展唇。在《汉语拼音方案》中,un是uen 的省写式。
ün 从起点元音ü开始,舌面升高,舌面前部贴向硬腭前部,使口腔受到阻碍的气流从鼻腔内流出。唇形由圆唇逐步展开。
声母和韵母un、ün组成的两拼音节归类表
声母 b、p、m、f d、t、n、1、g、k、h、
z、c、s、zh、ch、sh、r
j、q、x
韵母  un ün
音节  dun、tun、nun、lun、gun、kun、hun、zun、cun、sun、zhun、chun、shun、run
jun、qun、xun
音节yan的发音
yan可以看成是前鼻韵母an的前边加上一个轻短音i。发音时,由于前后受到i和-n的影响,中间的a读为[ε]或[æ],建议以整体合读的方式教学,避免拼读引起的开口度过大。教师要作好示范,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模仿。同时联系生活中烟花、烟雾等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帮助学生最终实现准确发音。
14 ang eng ing ong
教材解析
本课有5部分内容。
第1部分是4个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和1个整体认读音节ying,配有一幅妈妈哄婴儿睡觉的情境图。屋外,弯弯的月牙爬上了窗台。屋里,墙上的猫头鹰挂钟在嗒嗒嗒地走着;灯光下,妈妈坐在床上哄着怀里的婴儿。画面描绘了一幅温馨宁静的家庭场景,有助于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展开联想。图中的“窗、墙、床”提示ang的音,“灯”提示eng的音,“婴、鹰”提示ing和ying的音,“钟、哄”提示ong的音。
第2部分是由4个后鼻韵母组成的音节,包括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其中三拼音节是学生拼读的难点。
第3部分是要求书写的音节词“míng liàng”。
第4部分是词语。4幅趣味十足的插图表现了4种运动-游泳、滑冰、骑自行车、打乒乓球,其中“冰、自、行、车”是本课要认的生字。
第5部分是“读一读”,安排了儿歌《两只羊》。儿歌以富有节奏感的语言讲述了两只羊在过桥时互不相让,结果一起掉进河里的故事。其中liǎng、yáng、dōng、shàng、ràng、tōng、zhōng、yāng是本课新学的音节。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
2.正确拼读由ang、eng、ing、ong组成的带调音节。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音节词“míng liàng”。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游泳、滑冰”等词语,认识“冰、自”等生字。
4.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儿歌《两只羊》。
教学建议                                                     
情境图中隐含着后鼻韵母的读音,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情境图的作用,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
序仔细观察图画,用几句话说说图上有什么。在看图说话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学生提到的“床、窗、灯、婴、鹰、钟”等读音,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后鼻韵母,指导学生读准音、识记形。整体认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儿歌《两只羊》,读准标红音节。相机指导学生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音节词。
一、后鼻韵母及整体认读音节教学
1.后鼻韵母的教学。
(1)读准音。
教学时,可以借助由情境图引出的带后鼻韵母的音节练习发音。让学生体会音节与后鼻韵母之间的关系,如“灯”的音节,是由d和ēng组成的,引导学生借助口语词尝试读准这些后鼻韵母的读音。
教师应整体示范读,让学生跟读并体会发音部位。然后让学生连续读ang、eng、ing、ong 的四声,体会这几个后鼻韵母都带有-ng这一韵尾的特点。可以重点指导ang的发音,引导学生学习后鼻韵母的发音方法。先示范ang的发音,让学生观察教师的口形和手势的变化,体会发音特点。在学会ang的发音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eng、ing、ong的发音。eng和ong发音容易混淆,可以编顺口溜“口形扁扁eng eng eng,口形圆圆ong ong ong”来帮助学生区分。
可以让学生同桌之间合作,互相检查发后鼻韵母时的口形。还可以让学生先听、再找、然后领读,在反复练读中巩固后鼻韵母的发音。也可以通过创设“听一听”“辨一辨”“听音举卡片”等游戏情境,帮助学生区分前、后鼻韵母。
(2)识记形。
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后鼻韵母的组合特点,通过和前一课所学的前鼻韵母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找出组合规律:后鼻韵母都带有后鼻韵尾-ng,比前鼻韵母多了一个g。ong可以在学生掌握前3个后鼻韵母的基础上,用换一换的方法帮助学生记住形。
2.整体认读音节ying的教学。
整体认读音节ying可以与韵母ing结合起来教学。先借助情境图中的“婴”或“鹰”帮助学生读准音。再通过复习整体认读音节yi、yin,让学生明白ing不能自成音节,也要请大y来帮忙,从而记住ying的形。还可以通过对比yin、ying来巩固ying的音和形。
二、音节教学
1.音节拼读。
要鼓励学生自己练习音节的拼读。可以让学生先试着自己拼读,然后同伴互读互听,用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反复练习拼读。采用多种形式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如指名读、分组轮读、自我展示读。还可以将前、后鼻韵母作对比练习,以达到准确拼读的目的。如:
ban-bang      fan-fang      pan-pang    tan-tang
ben-beng      men-meng     fen-feng     zhen-zheng
j∈-j∈g        l∈-l∈g        q∈-q∈q     y∈-y∈g
g、k、h与介母u、韵母ang组成的音节,学生拼读有一定难度,可以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
帮助拼读,引导学生比较有无介母的区别。如:
借助常用词“缸、钢”及相关图片,准确拼读9-ang→gang。
借助常用词“光”及相关图片,准确拼读g-u-ang→guang。
借助“扛”的动作,准确拼读k-áng→káng。
借助常用词“筐”及相关图片,准确拼读k-u-ang→kuang。
还可以利用之前学过的字,如“上、姓、名、王”,练习音节shàng、xìng、míng、wáng的拼读。
2.音节书写。
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把音节中的字母写得紧凑、匀称,音节之间空隙恰当。提示学生注意在抄写音节的时候正确标调,三拼音节中介母i不要遗漏。
三、字词教学
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4幅插图,说说有哪些动物,它们分别在做什么,引出“游泳、滑冰、骑自行车、打乒乓球”4个词语。这些词语中都包含着本课新学的音节,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主拼读,正确认读词语。接着,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其中的哪项体育运动,进行拓展说话。
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种方式开展识字教学。如:“冰”,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或情境认读;“自、行、车”,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或者家里是否有自行车,平时还见过什么车,联系日常生活认识生字,同时丰富对事物的认识。
四、儿歌教学
作为拼音学习的最后一课,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音节拼读等内容。儿歌《两只羊》的教学,可以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尝试自主朗读,遇到不会读的音节请教老师和同学。提示学生后鼻韵母的发音要准确。引导学生读后开展交流,在交流中理解儿歌内容,渗透谦虚礼让的意识。
五、积累运用
1.复现音节,巩固拼读。
(1)通过卡片抽读、开火车读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音节拼读。如:
bàng bèng cháng cóng  děng dòng fàng
gōng    hēng    hóng    jiāng    jìng     kēng    kòng
láng     lěng líng  néng niáng nóng  pàng
píng      ràng róng  shàng shēng shuāng táng
líng      tóng wǎng xiǎng xīng  xióng yòng
zāng    zhèng   zhuāng zǒng
(2)出示“lái dēng、chuāng hu、zhōng biǎo、māo lóu yīng”等音节词及相应的图片,引导学生自主拼读音节词,再和对应的事物连一连。
2.加强比较,拓展拼读,发展口头表达能力。
(1)出示几组易混淆的形近音节,让学生辨析后先自主读一读,再同桌之问互相检查。
(2)引导学生区分带有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的音节,巩固发音。可以打乱顺序出示带有前、后鼻韵母的音节,如xīn、xīng、fēn、fēng、mén、méng、dàn、dàng,让学生归类后读一读。还可以出示心脏、星星、面粉、蜜蜂、大门、柠檬、鸡蛋、铃铛等图片及相应的音节词,让学生读一读,在巩固音节的同时建立拼音和事物的联系。
(3)拓展有关运动的音节和词语,让学生练习拼读后,再说说自己喜欢哪项运动,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如:
pǎo bù    tiào shéng    tī zú qiú   zuò guàng bō lǐ cāo
跑步   跳绳    踢足球   做广播体操
tiào yuǎn  tiào gāo    dǎ pái qiú   dà yǔ máo qiú   pá shān
跳远   跳高    打排球   打羽毛球   爬山
教学资源
ang、eng、ing、ong的发音方法
ang 起点元音与ao中的后a相同。从后a开始,口大开,舌尖离开下齿背,舌头后缩,舌面后部抬起,软腭逐渐下降,打开鼻腔通路,舌根与软腭接触,封闭口腔通路,气流从鼻腔里流出。
eng 起点元音实际比en中的央元音e[ə]略低。从起点元音开始,舌面后部抬起,软腭逐渐下降,打开鼻腔通路,舌根与软腭接触,封闭口腔通路,气流从鼻腔里流出。
ing 从起点元音i开始,舌面后移,舌尖离开下齿背,舌面后部逐步隆起,软腭逐渐下降,打开鼻腔通道,舌面后部向软腭移动闭合,气流从鼻腔流出。
ong 起点元音舌位介于u和o之间,圆唇程度不高。从起点元音开始,舌面后部逐步抬起,软腭逐渐下降,打开鼻腔通路,舌根与软腭接触,封闭口腔通路,气流从鼻腔里流出。唇形始终拢圆。
前、后鼻韵母的区分
1.元音舌位不同是前、后鼻韵母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区分前、后鼻韵母须从元音教学人手。以an和ang为例,an的元音a是前a[a],发音时开口度偏小、舌位偏高;ang的元音a 是后a[a],发音时开口度偏大、舌位偏低。教学时,教师要多示范,让学生观察口形,利用手势,掌握前、后鼻韵母的发音。
2.辅音韵尾舌位不同。前鼻韵母是舌尖抵住上齿龈到硬腭前端;后鼻韵母是舌面后部隆起,
抵住软腭。可以通过下列图片区分鼻音的尾-n和-ng。
-n                       -ng
(选自周殿福、吴宗济《普通话发音图谱》,商务印书馆,1963年,有改动)
语文园地四
                               教材解析              
语文园地四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
第1板块“识字加油站”归类呈现了4组表示时间的词语,引导学生在认识时间词语的同时识字。
第2板块“用拼音”安排了4项内容。
“读一读,把音节读准”,是区分读音相近音节的练习。5组音节中,既有两拼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对比,也有前、后鼻韵母的对比,平、翘舌音的对比,还有带不同介母的音近音节的对比。这些都是学生最容易混淆、最容易出错的音节。通过比较拼读,可以提高学生拼读的准确性。
“比一比,读一读”,是区分形近复韵母ie-ei和iu-ui的练习。通过两组常见事物的音节词,引导学生区分比较形近复韵母。
“秋游的时候,你想带些什么”,呈现的是秋游时可能需要的9种物品,把音节拼读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习拼音的兴趣,同时鼓励学生自主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读一读,记一记,再说一说你的名字里有哪些声母和韵母”,以3种不同的色块呈现了学生学过的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在整理、归类中帮助学生复习拼音,同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名字里的声母和韵母,将拼音学习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其中,y、w是隔音字母,教学时可以把这两个字母当作声母处理,这里将y、w和声母归在一起,用括号作了标注,以示与其他声母的区别。
第3板块“字词句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
“读一读,说一说”,由核心字“车”组成7个词语,采用清晰的图示将词语按照一定的规律分为3组:左边一组是车的不同种类,中间一组是与车有关的不同事物,右边一组是与车有关的动作。学生在朗读词语、复习生字的同时,可以感知每组词语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这也是初步的逻辑思维训练。
“拼一拼,写一写”,让学生借助拼音,拼出4个词语,并在把词语补充完整的过程中复习“口、日、目、田”4个字的书写。这4个字有很多共同点,同时练习这4个字的书写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把字写正确。
第4板块“日积月累”安排了古诗《悯农》(其二)。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之一,描绘了一幅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图景,引导学生在背诵积累古诗的同时,感知劳动的艰辛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第5板块“和大人一起读”安排了一篇儿童故事《小鸟念书》,讲述了学生们在教室里跟着老师念书时发生的一件趣事,语言浅显,充满童趣,有助于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校园生活的趣味。
作为最后一个拼音单元的语文园地,应注意对前面所学内容进行及时回顾、整理和运用。可以根据板块内容按顺序教学,也可以根据班级学情灵活调整先后顺序,还可以选取合适的内容与前面的拼音学习整合起来教学。如:“用拼音”板块中有4项活动,可以按顺序逐一完成,也可以先完成第4项活动,将已学的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归类复习后,再开展其他的拼音练习活动;“字词句运用”板块中的第1项活动可以和前面“车”字的认读结合起来教学。
拼音的复习要充分联系生活,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拼音在实际生活中的学习价值。
教学目标与教学建议
正确拼读4组表示时间的词语,认识8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2个字和1个笔画。
这个板块呈现的4组词语都是学生口语中经常用到的词语。词义的理解难度不大,主要是引导学生建立字形与字音之间的关联。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主拼读词语。明确这4组词语都和时间有关。注意在读中正音。也可以把词语打乱顺序,让学生重新给词语排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之间的意义关系。
2.在准确识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4组词语是按照“时一日一月一年”的顺序排列的。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选择性地让学生说一说时间词语之间的关系。如:一天可以分几个时间段?一个月有几天?一年有几个月?让学生对时间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生字。
3.借助傍晚、夜晚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晚”,学习日字旁。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偏旁,偏旁的学习和掌握有利于学生感知构字规律,归类识记生字,提高识字效率。教材中安排的偏旁都是可以作为部首的偏旁,能在今后直接应用于查字典。有的是形旁,有表义功能;有的是声旁,有示音功能。日字旁是由“日”字变化而来的,属于形旁。可以通过再现“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字变成偏旁后的差别,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形旁表义的特点建立形旁和字义之间的联系。
4.借助日历让学生了解“昨天、今天、明天”“上个月、这个月、下个月”的关系,认识“昨、今、明、个、这”5个生字,结合“今、个”学习偏旁人字头。联系生日、春节等让学生认识“年”,结合当下时间判断“去年、今年、明年”的具体年份,认识“去”。
5.指导书写“去、年”。在观察笔顺的基础上,教师示范写“去”,强调两横平行,上短下长,相机教学新笔画撇折;示范写“年”,提示学生注意“年”的笔顺,最后一笔竖写在竖中线右侧。可以让学生先书空再尝试书写,最后点评。
1.正确区分读音相近的音节,读准音节。
1.自主拼读。可以让学生试着自己拼一拼,读一读。拼读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每组音节的不同之处。让学生圈一圈,说一说每组音节的区别。
2.巩固练习。四人小组做“比耳朵”游戏,或采用同桌互读、男女生接读、师生对读等多种形式进行辨析认读。也可以把学生名字中容易混淆的音节列出来进行辨析,如chén和chéng、jīng和jīn。
3.根据本地区、本班的实际情况,列出一些不易读准、容易混淆的音节,供学生辨别、认读。
2.辨别ie和ei、iu 和ui两组形近的复韵母,拼读相关的音节词。
1.让学生自由读一读两组形近的复韵母,鼓励学生交流区分这两组复韵母的方法。主要是借助复韵母中首字母的读音来辨别,如,先摆出首字母i的口形,再读出整个复韵母。
2.音节词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拼读,同桌互相检查,再用开火车读、指名读等形式进行拼读练习。可以提供相应的图片帮助拼读,也可以用“你比画我来猜”的游戏帮助巩固。还可以拓展更多相关音节帮助学生区分形近复韵母,巩固拼读。如:通过bié、piě、jiě、qié和péi、méi、fèi、zéi帮助学生辨别ie和ei;通过liǔ、qiú、xiū、jiù和tuī、zhuī、shuí、ruǐ帮助学生辨别iu和ul。过程中还可以复现强调i、u 并列标在后的标调规则。
2.正确拼读生活中常用物品的音节词。
1.可以通过谈话或出示学生外出游玩的照片,帮助学生回忆外出游玩的情景。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出去游玩一般都会带哪些物品。
2.学生拼读音节词之后,教师可以出示相关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交流“水壶、望远镜”等物品的用处。
3.指导学生用完整的话说说打算带这些物品的原因,还可以让学生说说,除了书上列出的这些物品,秋游的时候还想带什么。
4.可以让学生作简单分类,如,吃的打算带什么,用的打算带什么。引导学生建立类别的概念,逐步养成有条理表达的习惯。
3.读记声母表、韵母表和整体认读音节表,区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知道自己的名字里有哪些声母和韵母。
1.教学时不可拔高要求,学生能准确读记表中的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即可,不要求按顺序默写。
2.让学生口头拼读自己名字的音节,说说自己的名字里是否有整体认读音节,再从表中找出音节中包含的声母和韵母。还可以采用“音节找主人”等多种游戏方式引导学生拼读班上其他同学的姓名音节,把音节拼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体会拼音学习的趣味。
1.会读由“车”组成的7个词语。会说与“车”有关的词语。
1.复习生字“车”,提醒读好翘舌音。再让学生说说“车”字是什么时候学的,能组成哪些词语。
2.引导学生读一读这3组词语,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说说这样分类的原因,并尝试分3类说说“车”还可以组成哪些词语。如,与3组词语相对应的“自行车、摩托车、手推车”“车轮、车窗、车牌”“下车、开车、倒车”。
2.正确拼读4个音节词,并根据拼音写字。
1.让学生自由拼读音节,读音节词。
2.让学生根据拼音写字。写之前,引导学生回顾这4个字的笔画,发现有的字是由前一个字加一笔或改一笔而来的。
3.让学生先回想、比较这4个字的字形,然后再落笔写,努力写得工整一些。
朗读、背诵《悯农》(其二)。
1.让学生借助拼音尝试自己读一读古诗,争取读正确。通过教师范读、伙伴互读等方式正音。
2.让学生简单交流不太明白的地方。可以借助图片简单讲解,帮助学生大致理解诗意;还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身边浪费粮食的现象,渗透珍惜粮食的意识。
3.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练习背诵。可以用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背诵。
借助拼音,和大人一起读《小鸟念书》,感受和大人一起阅读的乐趣。
学完拼音之后,孩子自主阅读、独立阅读的能力逐步增强,可以鼓励孩子借助拼音试着自己把这个故事读通、读顺,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再向大人请教。
大人可以通过简单的交流帮助孩子进一步理解内容、读懂故事。如,问问孩子:鸟的叫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小鸟念错啦”?感受其中蕴含的趣味。
大人也可以把故事读给孩子听,让孩子体会大人读的和自己读的有什么不同,觉得大人读得好的地方,自己学着读一读。
问题提示
为什么拼音部分的课序是先学z、c、s,再学zh、ch、sh,与语文园地“用拼音”第4题中声母的顺序不一致?
语文园地中声母的顺序是根据《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声母表排列的。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先学z、c、s,再学zh、ch、sh,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更容易学习和掌握。因此,一直以来,一年级上册教材拼音部分都是将z、c、s的学习安排在zh、ch、sh之前。
教学资源
《悯农》简介
《悯农》(其一)和《悯农》(其二)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集中刻画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中国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影响。《悯农》(其一)原文如下:
悯农(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作者简介:作为独立个体蚌壳儿,我想成为许三多;作为人民教师蚌壳儿,我想成为史今。此公众号,用以记录我“不抛弃、不放弃”的教育人生:“不抛弃”的是自己的教育理想,“不放弃”的是我的每个学生。以此公众号自勉,愿锲而不舍,功不唐捐,进一寸有一寸欢喜。

声明:本公众号所有内容皆为原创,均可转载,转载请联系蚌壳儿微信:bangkeer202107

图文内容若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中图片|蚌壳儿

封面图片|蚌壳儿

文|蚌壳儿

排版素材贴纸来源|秀米




蚌壳儿说
作为独立个体蚌壳儿,我想成为许三多;作为人民教师蚌壳儿,我想成为史今。此公众号,用以记录我“不抛弃、不放弃”的教育人生:“不抛弃”的是自己的教育理想,“不放弃”的是我的每个学生。以此公众号自勉,愿锲而不舍,功不唐捐,进一寸有一寸欢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