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这只可爱的蚌壳儿
我在没有看马伯庸的小说之前就开始喜欢他了。
当时我特别喜欢的博主——国博讲解员河森堡多次表示很喜欢马伯庸,说他的文字画面感很强,充满了细节。有一次,河森堡摘录了一段马伯庸的文字,不知道出自哪本书,反正是关于唐朝的。我当时读完就感觉自己不是在看历史小说,而是穿越到了唐朝——细节也太丰富了吧,像是把唐朝的场景一比一复原了。
因为一开始接触到的关于他的信息都是好的,所以虽然有许多人诟病他的作品技巧性太强,套路化明显,也丝毫没有影响我对他的喜爱。我们班有很多他的书,我也带着孩子们看了他的好几本书——《太白金星有点烦》《长安的荔枝》《显微镜下的大明》,下学期我们还要一起读《食南之徒》。
之前我们曾把《西游记》和《太白金星有点烦》拿来对比阅读,效果不错。正好暑假布置了《明朝那些事儿》,我想着,不如让孩子们读读《显微镜下的大明》,再来个对比阅读。
事情太多,《显微镜下的大明》我读了个开头就把书布置下去了,等我要设计任务单,不得不把这本书读完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糟了,这本书对孩子们来说有点儿难,他们能读得下去吗?
但是孩子们书都买了,再来叫停不好,所以我放弃了从比较鉴赏的角度来设计任务单,转而问了两个有些鸡贼的问题,如下:
历史之镜:《显微镜下的大明》阅读反思与成长之旅
《显微镜下的大明》这本书是我们读过的所有书中跟四大名著一个级别的难啃的书。其实,如果考虑大部分五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本书不太适合在现阶段作为班级共读书目。你觉得在老师已经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前提下,为什么还要让你来读这本书呢?老师的用意是什么?你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挑战,你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不知道算不算是歪打正着,还是我低估了孩子们的阅读能力,这本书并没有我以为的难读。这两个有些鸡贼的问题,孩子们也答得挺好的,超出我的预期很多。
有一些孩子非常主动地把《明朝那些事儿》和这本书进行了对比阅读。有孩子说,相比《明朝那些事儿》,“此书更多是明朝中那些细微的小事。我认为老师是想要我们注意身边的小,做好眼前的小事。(这个真没有,哈哈)”有孩子看这本书时经常遇到不认识的人,于是就先去看《明朝那些事儿》,“再看《显微镜下的大明》就好读得多了”。
大部分孩子都觉得这本书其实不算难,“个人感觉对于我们班总体能力来说,这本书可能比《红楼梦》好些”。孩子们遇到的困难集中体现在有些不认识的字词和不了解的名词。怎么办呢?有的孩子会查字典,问父母,联系上下文反复读或者直接跳过——基本上都是我们课堂上用到的方法。我后来跟孩子们聊这本书时,特别表扬了他们积极克服阅读障碍,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都用了起来,特别棒。
虽然没有《明朝那些事儿》有趣,大部分孩子还是能够接受这本书,有孩子说,“这本书是以小说的形式写的,既是真实历史,又比史料容易啃,我觉得是一个不错的吸取知识的方式”。
在众多真诚的回答中,有一个小朋友的任务单尤为打动我,虽然后面有贴图,我还是很想用文字为大家呈现出来:
长久以来,历史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王侯将相搅动风云、摆弄布局,所以我们看这些故事的时候,能感慨却无法代入:视角太高了,高到没有什么人情味,普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都被一句民不聊生,民怨鼎沸概括了。但在《显微镜下的大明》中,每个微小的细节,都像是历史的一个切片,你能从这些“小”中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大”。他(它)们就像一台显微镜,通过检验一滴血、一个细胞的变化,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程度。这也就是为什么这本书叫作《显微镜下的大明》。只有见到这些最基层的政治生态,才能看到历史大事传递到每一个细胞时,是如何变化的。
明朝最大问题是“求稳不求变”。所有制度,无论初创时多么完美,但在时间的推移下,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然而朝廷还是抱守着“祖制不可改”的观念,官员们也将仕途放在了责任前,导致了朝廷、官员、百姓之间的利益争夺。百姓是毫无势力的,任人宰割的,而朝廷则是高高在上的,最终的结果就是官员上下其手,使用各种匪夷所思的手段进行敛财,无论农民这个树根,如何努力地吸收养分,产出来的汁液总会被趴在树上的蛀虫吸干净,而朝廷这棵大树,也就只能日渐枯萎,坐以待毙。
看《显微镜下的大明》的时候,会有这样的感受,虽然故事语言生动有趣,但你会觉得非常紧张,因为这些都是在历史上的故事,情节越是跌宕起伏,人物越是明亮照人,内心就越能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无奈。每当一个故事快要结束时,似乎万事都已定,迎来了不一定幸福但还算圆满的结局,但历史的脚步,是不会随着故事收尾而停下来的。这本书里都是小百姓的故事,但你却能隐隐约约感受到其中的问题,如同显微镜一样,放大了明朝这个巨人体内小小的病毒,让我们看到这些病毒是如何蔓延的,使大明王朝走向终结的。这就是我认为这本书最大的魅力,也是老师的用意。
我在看时遇到的唯一挑战就是案件过于复杂。我会选择通过查资料去克服这个问题,比如我查到了明代的黄册,《丝绸全书》等,来帮助我理清案件。
如果马亲王知道一个五年级的小朋友对他这本书有如此高的评价,他应该会挺开心吧,哈哈。
推荐阅读: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明朝那些事儿》中,谁的故事最触动你?NO.159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读完《小英雄雨来》,一起寻找身边的“雨来”NO.157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读完《爱的教育》,我们一起写日记NO.156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读完《今天我是升旗手》这群小学生设计了一款游戏NO.153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陈行甲人生笔记·在峡江的转弯处》中的陈行甲最想留住什么?NO.149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读完《野蜂飞舞》,为黄蓓佳和她笔下的主人公织个梦NO.148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看完《河西走廊》,这群六年级的孩子用文字为祖辈拍了一部纪录片NO.147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我们为什么会被霸凌》读后感交流情境任务单——校园侠行,化解舞蹈排练中的‘误会’与‘非议’NO.135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法治的细节》读后感交流任务单——紧急救援下的法律与道德天秤NO.131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圆圈正义》读后感交流任务单——小市集大智慧:寻找我们的“圆圈正义”NO.128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呼兰河传》之呼兰河的时光画册NO.126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重走胡同路:《城南旧事》中的一日重现NO.124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朝花夕拾》之鲁迅先生的朋友圈速递NO.123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红楼梦》之同桌计划NO.122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水浒传》:四大名著魅力人物争霸赛之水浒片区赛NO.121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三国演义》之三国大冒险:分久必合的秘密任务NO.111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士兵突击》之不抛弃,不放弃:许三多的突击之旅NO.110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俗世奇人》之奇能幻想NO.109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不老泉》——“生命的奇迹与抉择”NO.100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大话西方艺术史》——“联合国艺术盛典:跨越时空的鉴赏”NO.99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大话中国艺术史》——“艺术之旅:中国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NO.98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枕草子》——“穿越时空,邂逅《枕草子》的世界”NO.97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长安的荔枝》——“不可能的任务:李善德的荔枝之旅”NO.96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太白金星有点烦》——“西游人物大PK”NO.95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西游记》——从“西游取经路线图”到“猪八戒的取经作用:助力还是阻力?”NO.94
蚌壳儿
2025年1月27日于西藏
作者简介:作为独立个体蚌壳儿,我想成为许三多;作为人民教师蚌壳儿,我想成为史今。此公众号,用以记录我“不抛弃、不放弃”的教育人生:“不抛弃”的是自己的教育理想,“不放弃”的是我的每个学生。以此公众号自勉,愿锲而不舍,功不唐捐,进一寸有一寸欢喜。
声明:本公众号所有内容皆为原创,均可转载,转载请联系蚌壳儿微信:bangkeer202107
图文内容若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中图片|蚌壳儿
封面图片|蚌壳儿
文|蚌壳儿
排版素材贴纸来源|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