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壳儿整理】教师教学用书(教材解读)之一上二单元文字版NO.85

文摘   2024-10-12 00:00   四川  

点击蓝字

关注这只可爱的蚌壳儿



声明:

鉴于本人日常事务繁忙,难以抽出充裕时间反复细致研读教学参考资料,故萌生将教参资料转换为文本形式之想法。如此,我便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在微信公众号或微信读书平台上聆听相关内容,以便更深入地理解编者之意图。

将文本内容分享至公众号,是出于同僚间资源共享之考虑,以期惠及同样需求之教师。在发布时,我并未声明原创,亦无借此谋利之意。若此举不慎触及版权问题,敬请版权方及时联系,我将立即删除相关内容。需声明,所有版权归人民教育出版社所有。

单元说明
本单元是第1个拼音单元,安排了4课拼音和1个语文园地,学习内容包括6个单韵母、8个声母和相关的音节拼读练习,还穿插安排了词语、识字以及儿歌。
教材在每一课都提供了整合的情境图,这些情境图既表音又示形,能帮助学生建立字母音与形之间的联系,降低拼音学习的难度,增加拼音学习的趣味性。前两课学习单韵母,呈现了四声练习,为音节拼读奠定基础。后两课学习声母,提示了音节拼读的方法,联系生活呈现了相关的带调音节,方便学生进行拼读练习;还安排了字词学习,将识字学词与拼音的学习结合,发挥拼音帮助识字、识字帮助读准拼音的作用,让学生体会拼音的价值,感受学以致用的乐趣。在《d tnl》一课首次安排了“读一读”,引导学生朗读儿歌,在真实的语境中学拼音、用拼音,发展语言,体会学习的价值。
本单元的教学要以趣为先,以读为主。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口语经验和已经认识的字,帮助学生认读单韵母、声母,准确拼读音节。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可以联系“快乐读书吧”最后一个泡泡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拼音可以帮助识字、阅读,激发他们学习拼音的内在动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学习拼音有助于讲好普通话,充分了解拼音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2.关注幼小衔接,用好情境图。教师要利用情境图建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引导学生充分观察情境图,看图说话,从中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字母和音节;鼓励学生在图画中自主发现拼音的音、形元素;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图画编故事,激发他们学习拼音的兴趣,将学习拼音与发展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有机结合。
3.结合游戏和活动,突出教学趣味性。字母教学时,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自编手指操、顺口溜、儿歌等强化识记。音节拼读练习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第1单元的内容开展活动,使音节拼读和具体的人、事、物进行意义对接。生字、词语的教学可以借助图画展开,注意音、形、义结合。
4.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拔高教学要求。本单元词语部分的识字只需要学生会读、会认,不需要书写,也不需要进行细致的字形分析,可加强整体认读。儿歌的教学可在教师的领读下进行,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拼音,激发他们学习拼音的兴趣,不要求学生理解和背诵。拼音的书写,要重点指导学生对照四线格的位置,按笔顺正确书写,不要求默写,不考查学生是否能用拼音给生字注音。
A o e
教材解析
本课有3部分内容。
第1部分是3个单韵母a、o、e,配有一幅乡村小河边的情境图。早晨,一个小女孩站在小河边练唱“啊,啊,啊”。河对岸,大公鸡在打鸣,发出“喔,喔,喔”的声音。水中,一只大白鹅正在欣赏自己美丽的倒影。其中,女孩发出的声音“啊”提示a的音,女孩的头部和小辫子构成的图形提示a的形;大公鸡打鸣时发出的声音“喔”提示o的音,公鸡嘴巴前方的小泡泡提示o的形;“鹅”提示e的音,鹅在水中的倒影提示e的形。
第2部分是a、o、e的四声。小汽车的4种行驶路线,分别提示4个声调符号,借此可以形象地感知它们的调值。
第3部分是a、o、e的笔顺及其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四线格的上面提示了每个字母的笔顺。四线格中的黑色字母是范写样例,供学生观察;红色字母供学生描红。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单韵母a、o、e,读准音,认清形。
2.知道汉语拼音有4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正确认读a、o、e的四声。
3.认识四线格,能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a、o、e。
教学建议
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内容。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相机呈现本课要学习的单韵母,帮助学生建立情境图与单韵母音、形之间的关联。通过教师示范读、学生反复练读或编口诀记忆等方式指导读准a、o、e的音;通过借助情境图、联系生活经验、做字母手指操等方式反复识记a、o、e的形。之后,引导学生认识声调,练读a、o、e的四声。在认识四线格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规范书写a、o、e。
一、单韵母教学
1.读准音。
教学a、o、e的音时,要充分利用情境图提示发音的功能,引导学生借助小女孩唱歌时发出的“啊,啊,啊”的声音、公鸡打鸣时发出的“喔,喔,喔”的声音以及“鹅”的读音学习发音。同时,教师要作好示范,让学生仔细观察,反复模仿练读,提示学生在练习单韵母a、o、e的发音时,口形不能变动。还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掌握发音。如:联系生活中的口语词“阿姨、哦、饿”等,帮助学生掌握发音;联系医生给病人检查
嗓子时让病人张开嘴巴说“啊”的情景,引导同桌之间演一演,感受发音。也可以编儿歌、顺口溜帮助学生掌握发音方法,如,“嘴巴张大aaa,嘴巴圆圆ooo,嘴巴扁扁eee”。对于发音有困难的学生,还可以利用录音和视频,指导正确发音。
2.识记形。
在帮助学生记忆a、o、e的形时,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找出图中与字母形体相似的部分。也可以让学生做一做字母手指操,边说口诀边用手指做出字母的形体,帮助学生更快地记住a、o、e的形。还可以启发学生想一想,找找生活中的a、o、e,如,扎着马尾辫的女同学的侧影像a,汽车的方向盘像o,盘起来的蛇像e。
3.书写字母。
书写a、o、e时,要先让学生认识四线格-由4条线组成,分成3格,从上往下分别称为上格、中格、下格。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a、o、e的笔顺及其在四线格中的位置,然后边示范边讲清字母书写的位置和笔顺。提醒学生:a、o、e都占中格,书写时要做到写满顶两边。
a 用2笔写成,占中格。先写左半圆“c”,再写竖右弯“i”。
o用1笔写成,占中格。从左上起笔,圆要写饱满。
e 用1笔写成,占中格。书写时注意从里面起笔。
学生在第1单元学过写字,对书写并不陌生。教师可以先带学生回顾书写时的坐姿和执笔方法,提醒学生做到“三个一”:眼离桌面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手离笔尖一寸。书写过程中,要注意个别辅导,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执笔方法及坐姿。
4.四声练习。
引导学生学习声调符号的形状和四声的读法。可以先借助教材中的小汽车行驶路线图认识4个声调;再借助第1单元学过的字,如“他、人、你、地”,感知4个声调的不同;然后借助儿歌学会a、o、e的四声,如,“小车带我去旅行,平地开车āāā,加油上坡ááá,下坡又上坡ǎǎǎ,快速下坡ààà”。教师示范读声调时,可以用手势表示汽车行驶路线,帮助学生认识四声。
练读a、o、e的四声时,要注意帮助学生掌握不同调值。可
以引导学生先按顺序读,再变序读。在读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区别声调符号的不同,也可以让他们联系口语经验、借助认识的汉字读音读准a、o、e的四声。读准二声和三声比较难,教师要注重方法,多示范,引导学生反复练、对比读。二声和四声的声调符号很容易混淆,可以借助打手势来辨形。
学习了单韵母的四声后,教师要让学生多练读,熟悉并巩固带调的韵母,为后续带调音节的拼读作铺垫。
二、积累运用
1.多种形式巩固a、o、e的音、形及四声。
可以通过抽读、开火车读等形式,组织学生认读单韵母a、o、e及其四声。要特别关注学生二声和三声读得是否准确,发现学生读错时及时纠正。
也可以指导学生借助拼音卡片,或者用橡皮泥捏出字母形状,师生之间、同桌之间一起玩练读游戏。如,一名学生拿出卡片á,问“这是什么”,同桌回答“这是á”。
2.借助所学识字巩固带调单韵母。
出示第1单元学过的字,如“我、他、禾、八、下”,先引导学生回顾这些字的读音,告诉学生每个字都有对应的音节,再带学生读一读这些音节中所含的带调单韵母。
问题提示
第一次接触声调,学生出现调型错误,该怎么办?
普通话的每个声调都有调型,如果把握不好各个声调的特点,就会出现调型不准确的情况。如,一声起音不够高,随后音高再上升,有点儿像二声;二声起音太高,升不上去,听起来不像升调而像平调,或者是先降后升,听起来和三声差不多;三声前半部分没降到最低点就急于上升,曲折度不够,听起来像二声;四声起调偏低,降不到最低点,把降调念成了低平调。
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声调先行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图片与四声儿歌引导学生先认识声调符号的形状,然后在韵母学习时结合声调一起来教学。
2.声调感知教学。有意识地根据学生声调学习的主要问题,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声调感知练习。可以借助韵母加声调来感知,如“āáǎà”;也可以借助声韵母相同、声调不同的汉字来感知,如“天、田”“三、伞”“八、爸”。
3.运用合适的教学技巧。学生刚接触声调,不容易读准确,如,a的二声和三声不容易读到位。教师可以用手势提示学生声调走势及调型,同时结合生活创设语境,如:“啊(á),你说什么?”“啊(ǎ),这是怎么回事?”把拼音学习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难度,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拼音的用处。
什么时候需要给学生讲拼音字母的发音方法?
一般来说,学生的拼音学习应该以模仿为主。如果学生能够结合口语准确读出字母的音,就不需要给学生讲发音方法。
如果学生通过模仿不能读准音,或者某两个音近字母学生总是混淆,没有办法准确区分,发音方法的指导就派上用场了。通过具体的发音方法指导,让学生体会字母之间的细微差别。注意讲解方法要准确、浅显、易懂,便于学生掌握。
单韵母o应该发什么音?
根据《汉语拼音方案》,o的代表字是“喔”,此处的“喔”是叹词,发[o]音。o不能发成“窝、熬、欧”的音,因为“窝、熬、欧”分别是复韵母uo、ao、ou的代表字。按照“窝、熬、欧”的音来读o是不正确的。
o作为单韵母,发音时口形不能变,一旦口形发生变化,就会发成复韵母,发音就不对了。
教学时,可以利用带有uo的音节,采用“析出法”指导学生练习o的发音。如,利用“多(duo)”这个音节,拼读时稍稍放慢速度,当读到末尾“o”音的时候,延长发音,保持口形不变,在略微停顿以后,再次发音,就可以正确发出单韵母o的音了。
教学资源
情境图故事
早晨,一个小姑娘站在小河边,唱起了歌     O 1351-|1531-|。大公鸡听到歌声也跟着唱起来|1351-|i531-|。听着动人的歌声,水里的大白鹅跳起了舞。它看着自己的倒影,越跳越起劲儿。,   -啊,一个多么美好的早晨!
a、o、e的发音方法
发a时,嘴张大,舌位最低,舌面中部微微隆起,声带颤动。
发o时,舌头略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口微开,嘴唇拢圆。
发e时,舌位和o大致相同,找到o的舌位后,保持舌位,展唇即可发出e。
普通话的声调及教学方法
普通话共有4个声调。
“-”是一声,叫阴平,调值[55]。教学中应突出“高而平”的特点。如果学生发音出现调值不够高的情况,可以采用阳平+阴平的词语练习方法,如“红花(hóng huā)、爬山(páshān)”。
“一”是二声,叫阳平,调值[35]。教学中应突出“升”的特点。如果学生发音出现起点偏高,又升得不够高的情况,可以采用去声+阳平的词语练习方法,如“面条(miàn tiáo)、上学(shàng xué)”。
“✓”是三声,叫上声(“上”在这里读shǎng),调值[214],也可以读成[213]或[212]。教学中应突出“低平而略有曲折”的特点。上声的音长在普通话4个声调中是最长的。如果学生发音出现中段调值偏高,不能显示低的特征,做不到先降后升,可以采用去声+上声的词语练习方法、如“字母(zì mǔ)、下雨(x|ayu)"。
“、”是四声、叫去声,调值[51]。教学中应突出“降”的特点。去声的音长在普通话4个声调中是最短的。如果学生发音出现调值起点不够高的情况,可以采用阴平+去声或阳平+去声的词语练习方法,如“吃饭(chī fàn)、牛肉(niú ròu)”。
儿歌
a的头上戴小帽,
读音不同要记牢。
一声平,二声扬,
三声拐弯四声降。
学拼音,用拼音
ā阿姨,早上好!á啊,你说什么?ǎ啊?这是怎么回事?à啊,多么可爱的小鸟!
        ō噢,原来是他。ó哦,是这样吗?ò哦!我明白了。    
é白鹅 ,ě恶心,è鳄鱼
字母手指操
教材解析
本课有3部分内容。
第1部分是3个单韵母i、u、ü,配有一幅乡村生活情境图。大树下有一座房屋,房屋不远处有一条小河。河边,妈妈在晾衣服,小男孩指着小河和妈妈交谈。小河里,鱼儿吐着泡泡,乌龟开心地游来游去。其中,“衣服”的“衣”提示i的音,衣服上的图案提示i的形;“乌龟”的“乌”、“房屋”的“屋”提示u的音,乌龟壳和房屋右侧大树杈的形状提示u的形;“鱼”提示ü的音,鱼口吐水泡、翘着尾巴的样子提示ü的形。
第2部分是单韵母i、u、ü的四声。
第3部分是i、u、ü的笔顺及其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单韵母i、u、ü,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正确认读i、u、ü的四声。
教学建议
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再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借助“衣、乌、鱼”等字的读音引出单韵母i、u、ü。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模仿练读、联系已学知识正音等方式指导学生读准音。识记形时,再次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字母和事物形状的相似之处,并通过做字母手指操等活动加强记忆。在音、形识记的基础上,复习前一课学过的声调,通过自由试读、同桌互听等形式反复练读i、u、ü的四声。指导学生在四线格中规范书写字母。
一、单韵母教学
1.读准音。
教师可以先示范发音,引导学生通过听读模仿、观察i、u、ü发音时的口形,掌握发音方法。i、u的发音指导,可以借助情境图中的“衣服、房屋、乌龟”等事物进行。同时,还可以利用第1单元学过的“一”和“五”来正音,让学生说说书上或教室里有哪些数量是“一、五”的
事物,如“一条小河、一条鱼、一只乌龟、五支铅笔、五本书”,将拼音学习与既有知识相结合,由旧知到新知,提高教学效率。ü的发音,可以借助情境图中的“鱼”学习,告诉学生把“鱼”改读成一声,就是ü的发音。若学生发音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先发i的音,舌位不动,双唇向前收拢成扁圆状,就能发出ü的音。引导学生在反复练读的同时,发现i、u、ü在发音时口形不变。
在此基础上,可以利用情境图中与i、u、ü发音相似的“衣、乌、鱼”,编成儿歌帮助学生掌握发音要领。也可以和学生一起编字母口形歌,帮助学生掌握这3个单韵母的发音。
2.识记形。
记忆i、u、ü的形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晾衣绳上挂着的衣服、大树杈、乌龟壳和吐泡泡的鱼,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利用图画与字母之间的相似点来强化记忆。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做做字母手指操,边说口诀边用手指做出字母形体,帮助学生记忆i、u、ü的形。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物,充分发挥想象来识记,如,i像蜡烛、带橡皮的铅笔,u像小茶杯。
3.书写字母。
指导单韵母i、u、ü的书写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i、u、ü的笔顺及其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再边示范边让学生跟着书空。
i 用2笔写成,占中格和上格。书写时注意圆点不要写得过大。
u 用2笔写成,占中格。书写时注意占满格。
ü用4笔写成,占中格和上格。书写时注意两点的位置略微向中间靠拢。
4.四声练习。
(1)i的标调规则。
教学i、u、ü的四声时,需特别强调i上标调要去点的规则,可以通过讲故事、念儿歌等方式让学生熟记在心,如,“小i标调要注意,先摘圆帽再标调,īíǐì”。
(2)练读i、u、ü的四声。
四声依然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小汽车的行驶路线方向和声调手势,帮助学生练习i、u、ü的四声。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试读、同桌互听,再放录音正音正调。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读准二声、三声。
二、积累运用
1.拼音游戏。
可以开展游戏巩固i、u、ü的读音。如,教师扮演送信的邮递员,边走边说:“丁零零,丁零零,邮递员来送信。”将字母卡片依次派送给不同的学生。全体学生边拍手边问:“什么信?”拿到字母卡片的学生起立,并举着卡片回答。如果卡片上是i,就回答:“字母信,i,牙齿对齐ii i。”读对了,全班跟读;读错了,教师纠正后再让全班跟读。
2.归类书写。
出示单韵母小火车,让学生按顺序书写所缺单韵母,巩固字母书写。
教学资源
情境图故事
在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里,住着一家人,他们的房屋很漂亮。不远处有一条小河。小河里,鱼儿吐着泡泡,乌龟开心地游来游去。河边,妈妈在晾衣服,小男孩指着河里的鱼,兴奋地对妈妈说:“妈妈、您瞧,小鱼吐泡泡了!”
i、u、ü的发音方法
i 开口度小,两唇呈扁平形,上下齿相对(齐齿),舌尖接触下齿背,使舌面前部隆起,和硬腭前部相对。
u 开口度很小,双唇拢圆留一小孔,舌头向后缩。
ü 嘴唇撮成扁圆形,略向前突出,接近闭合,舌尖抵住下齿背。i和ü的舌位高低前后相同,可以先发i,声音拖长,舌位保持不动,把双唇由平展收拢成扁圆状就发出ü了。
结合故事巧记i的标调规则
小i是个爱漂亮的小姑娘,她的头上戴着蝴蝶结。她戴上声调帽子的时候,就把蝴蝶结遮住了,她头上的点就没有了。结合课件演示,i戴上声调帽子就变成T、í、ǐ、ì。
儿歌
红屋顶,白墙皮,
草儿青青树儿绿。
妈妈晾衣我看鱼,
水中乌龟笑嘻嘻。
字母手指操
教材解析
本课有4部分内容。
第1部分是4个声母b、p、m、f,配有一幅郊外游玩的情境图。山坡上,爷爷和孩子在爬山,孩子手里拿着收音机在听广播。山脚下,两个孩子在捉迷藏,小女孩躲在山洞门后,小男孩正蒙着眼睛用手摸索。其中,“播”提示b的音,收音机提示b的形;山坡的“坡”提示p的音,男孩T恤上的字母“p”提示p的形;“摸”提示m的音,山洞门提示m的形;爷爷手中的拐杖提示f的形。
第2部分是b、p、m、f与单韵母的拼读练习,包括3项内容:一是情境图下方的b-a)ba,提示了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二是借助图画,呈现了声母b和带调韵母a的音节拼读;三是b、p、m、f和a、o、i、u相拼的带调音节的拼读练习。
第3部分是b、p、m、f的笔顺及其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第4部分是“爸爸、妈妈”两个词语,配有一幅四口之家逛公园的插图。两个词语都涉及本课新学的音节,其中“爸、妈”是本课要认的生字。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声母b、p、m、f,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b、p、m、f和单韵母a、o、i、u组成的带调音节,初步学习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词语“爸爸、妈妈”,认识生字“爸、妈”。
教学建议
教学时,可以从情境图入手,引导学生看图说话:这是什么地方?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然后结合学生说到的词语“播放、山坡、用手摸、拐杖”等,引出要学习的声母b、p、m、f。通过教师示范发音、编儿歌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声母的音。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与字母相似的元素,借助实物或顺口溜识记字母的形。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和带调音节的拼读,可以通过教师范读和讲解引导学生学习。结合插图和拼音指导学生识字学词。指导学生在四线格中规范书写字母的环节可以灵活安排。
一、声母教学
1.读准音。                                                      声母
教学声母b、p、m、f的发音时,可以借助情境图中示音的事物和第1单元已学的知识、让学生先模仿。如,教b时,可以借助图中小朋友听广播的“播”和第1单元积累的古诗《咏鹅》中最后一句“红掌拨清波”的两个“bō”来帮助发音。学生通过听读模仿发音仍有困难时,可以进行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指导。b、p、m是双唇音,f是唇齿音。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区别发音:将一张薄纸放在嘴前,感受发b和m时,薄纸基本不动,发p时,薄纸有明显的颤动,体会发音的不同。发f时,上齿一定要接触下唇,声音摩擦发出。由于学生不容易读准声母的本音,可以采用呼读音,在声母的本音后面加上元音字母o,使发音响亮、清楚。教学时让学生反复跟读,在实践中领悟发音方法。
教师还可以利用教材上与b、p、m发音相似的“播、坡、摸”,编成情境歌,让学生反复练读:“爷爷带我爬山坡(p),迎着风(f)儿爬上坡(p),收音机里正广播(b),爱护花草不乱摸(m)。”也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物,边出示事物图片,边借助事物练习发音,如,“两个菠萝bbb,用力泼水ppp”。
2.识记形。
教学b、p、m、f的形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情境图中“收音机、T恤上的字母、山洞门、拐杖”等与字母相似的部分,借助实物感知字母的形,或者做做手指操识记字母的形。还可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这些字母像什么。如,b像数字“6”,像哨子;p像反写的数字“9”;m像两扇小门,两个山洞;f像一根拐杖。也可以将b、p、m、f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如,“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两个门洞mmm,一根拐杖fff”。
3.书写字母。
指导书写b、p、m、f时,要注意3个新的笔画,右半圆“5”、左弯竖“1”和右弯竖“1”。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每个字母的笔画、笔顺和每一笔在四线格中的位置,然后边示范边让学生跟着书空,帮助学生记住笔顺。
b用2笔写成,占上格和中格。注意第1笔竖不能碰到第1条线,右下半圆要写饱满。
p用2笔写成,占中格和下格。注意第1笔竖不能碰到第4条线,右上半圆要写饱满。
m用3笔写成,占中格。注意m左右两部分要一样大。
f 用2笔写成,占上格和中格。注意f的横比较短,写在比第2条线略低一点儿的位置上。
二、拼读教学
拼读是汉语拼音学习的核心内容,拼读练习应贯穿汉语拼音教学的全过程。本课开始学习拼读方法和带调音节的拼读,教师要通过范读和讲解,教给学生两拼音节的正确拼读方法。
1.方法指导。
教学拼读方法前,要先带领学生复习单韵母及其四声,为学习拼读音节作好准备。然后指导学生观察示意图,借助图中女孩使劲推卡片的样子,看懂示意图b-aba,告诉学生:声母b与韵母a碰到一起就可以拼出ba这个音节来。
在此基础上,讲解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告诉学生:拼读时,声母b要读得短而清晰,单韵母要读得响亮些,然后快速连读成音节。教师以“"b-a→ba"”为例进行示范,让学生观察教师范读时的口形变化,初步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2.音节拼读。
(1)看图拼读。
学生刚开始学习拼读音节,声母b和韵母a的四声相拼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定调有困难,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熟读a的四声,再说说教材插图上画着什么,借助图上的具体内容“猪八戒、拔萝卜、打靶、水坝”正确拼读音节。也可以教师先范读声母b和带调a相拼的音节,让学生感受带调拼读的方法,再引导学生借助图片练读音节。还可以联系前面学过的“八”字帮助学生正音,降低难度。
(2)音节练习。
要注意强调带调拼读音节。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借助日常口语正确拼读,并通过个体拼读、同伴评议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拼读教材中b、p、m、f和a、o、i、u组成的带调音节,帮助学生学会拼读两拼音节。其中,声母b、p、m、f与单韵母o的拼读,学生可能存在困难。可以引导学生借助b、p、m、f的呼读音,读准音节。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拼读能力的差异。对于拼读有困难的学生,不要求拼读的速度,可以先带他们读准带调韵母,再和声母进行拼读。通过循序渐进的指导,帮助学生在反复拼读中掌握拼读技巧。
3.拓展练读。
拼读练习时,可以让学生把音节与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组词,如,拼读pá时,可以组词“爬山、耙子”等,体会音节的意义。也可以将音节做成拉动式卡片,让学生反复练习,以掌握拼读音节的要领。
三、字词教学
通过让学生看图说话引出“爸爸、妈妈”两个词语,借助本课所学自主拼一拼、读一读,体会拼音的作用。联系日常生活经验、借助插图理解词语的意思。
结合词语“爸爸、妈妈”学习“爸、妈”两个字。词语“爸爸、妈妈”都是重叠形式,每个词中的前后两个字字形相同,在词语中认读生字更自然、有效。提示学生注意“爸爸、妈妈”中的第2个字都要读轻声,初步了解轻声音节的读法。
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如,“我的爸爸是医生,我的
妈妈爱唱歌”,帮助学生在说话练习中运用所学词语,逐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巩固生字的认读。 
四、积累运用
1.字母归类。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归类,进一步区分单韵母和声母。
2.拼读练习。
(1)利用词语卡片,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词语。如:
fǔ mō   mì mì   pó po   fù mǔ
抚摸   秘密 婆婆 父母
bó bo pù bù  mā bù  pī fā
伯伯  瀑布  抹布  批发
(2)设计一些音节拼读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体会拼音学习的价值。如,出示fǔ、bǐ、mǐ、pá等音节及相应的图片,让学生拼读音节,并和相应的图片连一连。
问题提示                                               
学生对声母b和韵母a的相拼感到困难,怎么办?
刚开始学习两拼音节,有不少学生不会拼,甚至会拼读出b-a→bo。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借助图片引导学生拼读,如b-ā→bā(猪八戒)。还可以联系口语中的词语、已学识字等,帮助学生拼读。注意多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多练习。
教学资源
情境图故事
星期天,大家在郊外游玩。两个孩子在山脚下捉迷藏。女孩悄悄躲在山洞门后,男孩蒙着双眼伸出双手小心地摸索着。不远处的山坡上,爷孙俩正在爬山,爷爷手扶拐杖,孩子拿着收音机紧跟在他身后。收音机正在播放优美的乐曲,好像在给爷孙俩加油。
b、p、m、f的发音方法
发b时,先将双唇闭合,挡住气流,然后将双唇突然打开,让气流爆发出来,气流较弱,声带不颤动,也不送气。
p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与b相同,只是气流较强,是送气音。
发m时,双唇闭合,挡住气流,发音时,气流同时到达口腔和鼻腔,在口腔双唇受阻,从鼻腔透出成声,声带颤动。
发f时,上齿接触下唇,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狭缝中摩擦而出,声带不颤动。
呼读音
汉语拼音中,声母的本音不响亮,为了教学需要在声母的后面加上一个响亮的元音来呼读,这就是声母的呼读音。21个声母的呼读音依次为bo、po、mo、fo、de、te、ne、le、ge、ke、he、ji、qi、xi、zhi、chi、shi、ri、zi、ci、si。
b、p、m、f与o的拼读
o在唇音声母b、p、m、f之后,前面往往有一个短暂的u,拼写为bo、po、mo、fo,是拼写形式上的省略。
字母手指操
4   dtnl
教材解析
本课有5部分内容。
第1部分是4个声母d、t、n、l,配有一幅同学们正在为文艺表演作准备的情境图。图中女孩正在练习跳舞,男孩正在练习打鼓。其中,咚咚的鼓声提示d的音,鼓和鼓架的组合提示d 的形,男孩手中的两根鼓槌提示|的形;女孩手中握着的伞柄提示t的形,身后的拱门提示n 的形。
第2部分是d、t、n、|和单韵母a、e、i、u、ü组成的带调音节。在前一课学习两拼音节拼读的基础上,本课不再出示拼读过程,直接以排列组合的方式呈现音节,注重拼读结果。
第3部分是d、t、n、l的笔顺及其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第4部分是“大地、马路、泥土”3个词语,配有一幅能体现相关事物的插图。3个词语都涉及本课新学的音节,其中“大、马、路、土”是本课要认的生字。
第5部分是“读一读”,编排的是儿歌《小白兔》,配有一幅小白兔的插图,其中tù是本课新学的音节。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声母d、t、n、l,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d、t、n、l和单韵母a、e、i、u、ü组成的带调音节,初步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大地、马路”等词语,认识“大、马”等生字。
4.正确朗读儿歌《小白兔》。
教学建议
教学时,可以借助已学声母b、p、m、f引出本课声母。充分发挥情境图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上的内容,找出藏在图画中的声母。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模仿的方式,引导学生比较字母发音的不同,读准音。识记形时,除了借助情境图,还可以通过与已学字母比较、辨别巩固记忆。让学生运用上节课学过的拼读方法,尝试拼读音节。引导学生试着说说插图上的
内容,借助拼音学习词语和相关的生字。带学生读一读儿歌,重点关注标红音节。指导学生在四线格中规范书写字母的环节可以灵活安排。
一、声母教学
可以通过给已学声母变魔术的方法,引出d、t、n、l的教学。如,将声母b往左翻、f往下翻、m对折,变出d、t、n,然后出示一根“魔术棒”引出l。接着,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上画着谁,他们在做什么,并找找图中藏着的d、t、n、l。
1.读准音。
本课的情境图主要示形。教学时,可以先教师范读,让学生模仿发音。声母d、t、n、|都是舌尖中音,学生较难直观感知其正确的发音部位。除了领读外,还可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熟悉的声音和学过的知识体会发音要领。如,播放马儿奔跑时发出的“嘚,嘚,嘚”的声音,感受d的发音;联系第1单元学过的“他”字,感受t的发音。如果学生发音仍有困难,可以用一些形象可感的动作,帮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找准发音部位,掌握发音要领。如,教学d、t时,可让学生把手掌放在嘴前感觉气流的不同:发d时,手掌感觉不到气流冲出;发t时,有较强的气流冲出。教学n、1时,教师要放慢发音速度,拉长发音过程,可让学生捏着鼻子发l的音,体会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的感觉,松开鼻子发n的音,体会气流从鼻腔出来的感觉。
教师还可以利用与d、t、n、|发音相似的“的、特、呢、了”,编成儿歌,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发音要领。特别是声母n和l,初学时容易混淆,可以编顺口溜,帮助学生加以区别。
2.识记形。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次细致观察情境图,说一说d、t、n、|像什么。如,d像鼓和鼓架组合在一起的样子,t像女孩手中的伞柄,n像拱门的样子,|像男孩手中的鼓槌。除了借助情境图,还可以充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想这些字母的形还像什么。
d、t、n与前一课所学的b、f、m形体有相似之处,学生很容易混淆。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学生掌握读音后,出示d、t、n与b、f、m,让他们仔细观察、比较,小组讨论得出它们的不同点:左下半圆是d,右下半圆是b;一个伞柄是t,一根拐杖是f;一个门洞是n,两个门洞是m。还可以在课堂上展示雨伞实物:伞柄朝上就是t,伞柄朝下就是f。也可以启发学生编顺口溜,帮助记忆新学的字母,如,“小鼓敲响ddd,伞柄朝上ttt,一个门洞nnn,一根小棍旧11”。
3.书写字母。
指导书写声母d、t、n、l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母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再让学生说说字母的笔顺和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然后边示范边让学生跟着书空,帮助学生记住笔顺。
d用2笔写成,占中格和上格。要注意左下半圆写饱满,第2笔竖不能碰到第1条线。
t 用2笔写成,占中格和上格。要注意横比较短,写在比第2条线略低的位置上。
n 用2笔写成,占中格。要注意占满格。
|用1笔写成,占上格和中格。要注意竖起笔在第1条线下方略低的位置上。
书写时可以将d、t、n与学过的形近字母进行区别,如d-b-d-p、1-f、n-m。
二、拼读教学
1.拼读带调音节。
教学本课两拼音节的拼读时,需要引导学生复习带四声的单韵母,为顺利拼读作好准备。可以先引导学生运用前一课学习的两拼音节拼读方法自主拼读,圈出自己会拼的音节,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指导学生拼读时,注意调动学生的口语经验,借助生活中的相关词语读准音。如,d、t、n、l与a相拼的音节:dǎ,“打开”的“打”;tā,“他们”的“他”;ná,“拿苹果”的“拿”;lā,“拉手”的“拉”。né,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熟悉的神话人物“哪吒”来辅助发音。教材呈现的音节,可以从左到右横着拼读,集中体会同声母音节的发音特点;也可以从上到下竖着拼读,感受同一个单韵母与不同声母拼读的不同。
2.分辨n和l与同一韵母组成的音节。
教师要注意采用对比的方法,分辨n、|与同一韵母组成的音节的细微差别。可以联系口语帮助学生分辨、记忆。如,nù,可以联系“发怒”的“怒”;lù,可以联系“马路”的“路”;nǚ,可以联系“女同学”的“女”;lǘ,可以联系“小毛驴”的“驴”。
3.多形式练读带调音节。
教师可以将音节做成拉动式卡片让学生反复练习,采用同桌比赛、“谁是拼读高手”对抗赛等多种游戏形式,提高学生拼读的兴趣。在练读时,要注重拼读的结果,在能拼读后鼓励学生直接读出音节。
三、字词教学
可以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主读一读词语“大地、马路、泥土”,再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拼读本课新学的音节dà、dì、lù、ní、tǔ。在正确认读词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了解在图中的这片大地上,哪里是马路,哪里是泥土,初步了解词语的意思。
联系生活,出示更多有关“大地、马路、泥土”的图片,引导学生加深对词语的了解。相机出示字卡“大”,认读生字。运用直观教学法呈现一大一小两个事物,引导学生说说哪个大、哪个小,边说边复现生字。结合插图和生活经验,教学生字“马、路”。出示相关字卡,让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尝试分别用“马”字和“路”字口头组词,如“木马、马车、公路、小路”。教学生字“土”时,可以启发学生借助插图、联系生活,说说泥土里生长着什么,还可以让学生用“土”字口头组词,如“土地、尘土”。
四、儿歌教学
这是拼音单元第一次出现“读一读”的活动。儿歌中标红的音节是本课新学的音节,需注意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巩固所学音节。
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上是什么小动物,它是什么样子的,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对小白兔的印象,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儿歌中圈出会拼的音节、会认的字。同桌之间互相拼一拼、认一认,及时巩固已学音节“pí、ba”和熟字
“耳、三、一”,正确拼读本课新学音节“tù”。儿歌朗读要充分发挥教师范读的作用,教师可以先范读整首儿歌,让学生整体感知儿歌的内容,再让学生多形式反复朗读儿歌,如同桌合作读、齐读。
五、积累运用
1.拓展练习。
除了本课呈现的18个音节,教师还可以拓展d、t、n、l与其他单韵母组成的带调音节,让学生拼读,并结合常用词语说一说。如,dì,“天地”的“地”;nǔ,“努力”的“努”;lù,“绿色”的“绿”。也可以结合教学资源中的“d、t、n、l与带调单韵母相拼音节整理表”,引导学生对音节进行巩固练习。
2.连线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拼读方法,增加拼读练习的趣味性,可以出示闹钟、汽车、马等事物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它们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也可以播放相关音频,让学生拼读dī、dī、dī(汽车喇叭声),dī dā、dī dā、dī dā(闹钟走动声),dē、dē、dē(马蹄声)等,把音节和相应的事物图片连一连。
教学资源
情境图故事
学校即将举办文艺表演活动,小明和小敏正在努力练习,为表演作准备。小明在练习打鼓,小敏正认真地跳着舞。我们班的同学真是多才多艺!
d、t、n、l的发音方法
发d时,舌尖抵住上齿龈,挡住气流,然后舌尖突然离开,吐出微弱的气流,声带不颤动。
发t时,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和d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口腔送出的气流比较强。
发n时,舌尖抵住上齿龈,挡住气流,让气流通向鼻腔,从鼻孔出来,声带颤动。
发|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让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声带颤动。
发n和l时,可以让学生把手放在颈下,感知声带振动。n和l发音部位近似,除了讲清发音要领,教师可以用“捏鼻法”指导:发n时,气流从鼻腔出来,用手指轻按鼻翼,让学生体会振动感;发1时,气流从舌的两侧通过,鼻翼没有振动感。还可以用“掩耳法”指导:捂住耳朵,发n时,耳膜可以感到明显的鸣声;发1时,耳膜没有明显的鸣声。
d、1、n、|与带调单韵母相拼音节整理表
dā dá dǎ dà dē dé dè dīdí dǐ dì da dú dǔ dù
tā  tǎ tà lè tī tí tǐ tì tū tú tǔ tù
nā ná nǎ nà né nè nīnínǐ nì nú nǔ nù nǔ no
lā lá lǎ là lē   lè līlí lǐ lì la lú lǔ lù 101ǔ 10
字母手指操
语文园地二
教材解析
语文园地二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呈现的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会用到的学习用品之一拼音本,其封面上方是“拼音本”3个大字,下方是学校、班级、姓名3个方面的信息。借助拼音本的封面,既能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识字,又能帮助学生了解拼音本上需要填写的信息,初步树立在生活中学语文的意识。
“用拼音”安排了两项内容。“读一读,读准声调”编排了4组音节,每组音节的声母、韵母相同,声调不同,旨在引导学生准确辨认并读准声调。“比一比,读一读”把形近声母b-d、f-t 放在语境中进行辨析,引导学生借助图片拼读4个音节词,辨析容易混淆的声母。
“字词句运用”编排的是“读一读,连一连”活动,让学生将已学识字与对应的单韵母相连,旨在归类复习学过的9个字,体会识字和拼音相互促进的关系。
“和大人一起读”编排了一篇学生比较熟悉的童话故事《小白兔和小灰兔》,引导学生和大人一起读故事、讲故事,感受“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将劳动教育寓于生动的故事中。
本次语文园地可以根据板块内容按顺序教学,也可以根据班级学情灵活调整先后顺序。如,可以先教学“用拼音”“字词句运用”,通过“字词句运用”活动中复现的部分生字,自然地过渡到“识字加油站”。带着在生活中识字的乐趣,再进行“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的教学。这样安排教学内容,符合本单元从拼音到识字再到读文的学习逻辑。
教学目标与教学建议
借助拼音本封面认识8个生字,会写2个字和1个笔画。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说说插图呈现的是什么。相机认读生字“本”。还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平时用的本子,如写字本、算术本,向同桌介绍,并认读上面的“本”字。
2.让学生结合图中的拼音本说说哪些是需要填写的信息,哪些是已经填好的信息。相机引导学生认读“学、校、班、级、姓、名、王”7个生字,并复习“九、一”。也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拼音本对照一下,找找相同的地方,再说说自己还在哪里看到过这几个字。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相关图片,如学校门口的校名、班级门上的班牌、班级名单,让学生在图片中找找这些字,巩固认读。
3.指导书写“九、王”。在观察笔顺的基础上,教师示范书写“九”,相机教学新笔画横折弯钩。该笔画书写有难度,教师可以出示学过的“七”字,与其中的竖弯钩进行对比。教师示范书写“王”,强调三横的长度不同。可以让学生先书空再尝试书写,最后点评。
1.正确辨读4组声调不同的音节。
可以开展“争当拼读小能手”的活动,鼓励学生完成“用拼音”练习。
读音节前,可以带学生复习6个单韵母的四声。做成不同的卡片,随机抽取,让学生认读。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拼读音节,把声调读准。为了更好地区别这4组音节,可以调动学生的口语经验,借助生活中的相关词语进行区分,进而读准音节。如,dǎ,“打开”的“打”;dà,“大人”的“大”。
2.正确区分两组形近声母,认读相关音节词。
1.形相近的b-d、f-t两组声母学生比较容易混淆。教师可以出示这两组声母,让个别学生认读,并说说区分办法。学生可以用边做动作边说顺口溜的方式来进行辨析。如,b-d,可以边用手做动作边说“左手点赞bbb,右手点赞ddd”。也可以借助字母手指操、橡皮泥等,在玩玩做做中区别形近字母。
2.教学音节词时,可以让学生看图片,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再拼读4个音节词。拼读时要提醒学生看清声母,带调拼读。还可以同桌互读或指名读,进一步分辨。由于形近声母很容易弄混,需要学
生反复对比练读。也可以将图片和音节词打乱出示,让学生拼读音节词,找到正确的图片,连一连。
正确认读学过的字,知道识字能帮助学习拼音,拼音能帮助识字。
可以先让学生认读9个已学过的字,发现第1行字的读音中都有韵母a,第2行字的读音中都有韵母1,第3行字的读音中都有韵母u。再让学生将每行字与相应的单韵母相连,连线后再次朗读,感受字的读音与韵母读音间的联系。也可以让学生联系之前学过的其他字,说说读音中带单韵母u、a、i的字,如“路、爸、级”。
朗读、背诵《画》。
1.教师示范朗读古诗,让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在图中找到了古诗中提到的哪些事物,大致了解古诗的内容。
2.多种形式朗读古诗。以教师带读、伙伴互读等方式进行正音,把古诗读正确。指导朗读时,提示学生注意正确停顿。此外,诗中描述的景物与生活实景有差异,可以引导学生将差异之处适当重读,以突显“画”的特点。教师还可以引读,如:“远看-,近听-。春去-,人来-。”
3.熟读成诵后,让学生试着说说自己见过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然后找出诗中景物与现实情景的不同之处,最后说说为什么这首谜语诗的谜底是画。
在大人的帮助下,阅读《小白兔和小灰兔》,了解故事内容。      
起步阶段的“和大人一起读”,孩子还不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需要大人更多的帮助和指导。良好的阅读习惯也需要在和孩子共读的过程中,进行有意识的渗透和培养。
这篇童话故事语言浅显,但内容丰富,篇幅较长。可以结合插图,采用听大人读、跟大人读、和大人分角色读等方式和大人共读。让孩子在和大人一起读故事的过程中,实现口语向书面语的顺利过渡,体验“我能读”的成就感,激发课外阅读的动力。一起读完故事后,可以和孩子聊一聊。如,问问孩子:小白兔要了菜籽后做了
什么?你更喜欢小白兔还是小灰兔?借此让孩子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还可以和孩子分角色演一演故事,增强阅读的趣味性,让孩子体会和大人一起阅读的快乐。
教学资源
《画》的作者是谁?
关于《画》这首诗的作者,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唐代王维所作,但王维的作品集或《全唐诗》中都没有此诗,这一说法缺乏文献依据;一说是宋代僧人所作偈颂诗的一部分;一说为佚名诗人所作。

 


作者简介:作为独立个体蚌壳儿,我想成为许三多;作为人民教师蚌壳儿,我想成为史今。此公众号,用以记录我“不抛弃、不放弃”的教育人生:“不抛弃”的是自己的教育理想,“不放弃”的是我的每个学生。以此公众号自勉,愿锲而不舍,功不唐捐,进一寸有一寸欢喜。

声明:本公众号所有内容皆为原创,均可转载,转载请联系蚌壳儿微信:bangkeer202107

图文内容若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中图片|蚌壳儿

封面图片|蚌壳儿

文|蚌壳儿

排版素材贴纸来源|秀米




蚌壳儿说
作为独立个体蚌壳儿,我想成为许三多;作为人民教师蚌壳儿,我想成为史今。此公众号,用以记录我“不抛弃、不放弃”的教育人生:“不抛弃”的是自己的教育理想,“不放弃”的是我的每个学生。以此公众号自勉,愿锲而不舍,功不唐捐,进一寸有一寸欢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