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陈行甲人生笔记·在峡江的转弯处》中的陈行甲最想留住什么?NO.149

文摘   2024-10-19 11:49   四川  

点击蓝字

关注这只可爱的蚌壳儿




长文警告:
这篇文章很长,不是文字多(总共也就两三千字),是图片多,我把所有交了作业的孩子的任务单都拍出来了,因为认真完成的作业我都想记录。
正文:
昨天我跟家委会的家长聊天时说,这学期开始,带孩子们看的每一本书我都会仔细斟酌,精挑细选,反复思考,希望他们从学校,从我这里带走什么。
一周一本,还得除去孩子们比较忙,没什么时间精力看书的期末,这学期还能看十来本。寒假加上下学期,满打满算,大概也就二十本左右。
最后这一年能够读的书有限,所以就特别希望我们一起共读的书,一起经历的阅读时光能够经得起岁月的淘沥。
带他们看什么书呢?
六年级了,我想带他们见识真实世界的大千,想让他们从书中获得以后可以支撑其走过许多艰难时刻的力量。
因此,除了快乐读书吧的必读书目,这学期我们共读的很多书都带点儿传记色彩,比如陈行甲的《陈行甲人生笔记·在峡江的转弯处》《别离歌》,陶勇的《目光》自造》,杨利伟的《天地九重》,雷殿生的《信念》等等。
回想我艰难的高中时代,支撑我冲出生命迷障、守得云开的,是《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到了大学,在虚无缥缈的人生意义之海浮沉时,把我往岸上拉的,还多了个苏东坡。直到现在,我遇到难以消解的惆怅时,依然会想起这两个人。
所以我一直坚信,我们读过的书里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可以在我们往下掉时,托住我们,不让我们滑入无意义的深渊。
托住我的众多人中,陈行甲是一个偶像级别的存在。想到他曾历过的难,咽下的苦,就觉得理想主义者虽然常常遭遇挑战,但心是甜的。而这些甜可以支撑我们走很远很远,很长很长的路。
陈行甲的三本书我都看了,也带着孩子们看了。《陈行甲人生笔记·在峡江的转弯处》和《别离歌》同时两周,《读书,带我去山外边的海》是作为早读资料读的。
同一个作者,三本书,要设计不同的任务单,对我来说虽是常事,但依然具有挑战性。好在这三本书的内容各有倚重,所以设计起来还不算太难。
今天先聊《陈行甲人生笔记·在峡江的转弯处》这本书的任务单设计,这是孩子们要完成的任务单:
留住真我:探寻陈行甲与自我底色的对话
关于《陈行甲人生笔记·在峡江的转弯处》这本书的创作初衷,陈行甲在书后记中写了这样一番话:
我试着写出一代人的酸甜苦辣。我想起了《西游日记》里唐僧的那句话:“我终将归来,带回我在路上看到的一切。我愿做你们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我要忠实地记录下我的见闻,不论那是美好或丑恶。我要告诉你们世界的真相,不论你们爱不爱听。我不会带回永生之道,只会带回众生的哭、笑还有呐喊。”
写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和自己对话的过程。我们每一个凡夫俗子的人生大部分都在自发而不是自觉的状态下度过,我们是在对自己的重新审视、重新叙述当中理解自己的。很多东西,如果不写,就会慢慢忘记。某种意义上,当你忘了你经历的东西,那个东西就不是你的了。就像《寻梦环游记》提醒过我们的,人的真正死去,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死去。这句话深刻地说出了遗忘与死亡的关系,当我们不再试图去记得自己的过去的时候,我们曾经的自我也就不存在了。
在这个意义上,写书不是为了让别人记得你,而是你要为自己留住自己。就是通过整理自己最自我的东西,最不被异化的东西,找到我之为我的理由。当你不再和自己对话,不再不断地理解自己,不断地和自己周旋的时候,你就变成了一个被时间流驱使的人,真正意义上的你就没有了。
所以,我们要试图去理解我们行走的轨迹,我们为什么会走到这里。虽然这种理解并不会改变什么,并不会让我们成为命运的主人,但它至少能让我们知道是不是无愧于心,有没有忠于自己,有没有对自己诚实。
写书的意义还在于这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回顾过去并不是为了纠结于过去的是非曲直,而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一个人可以将思考作为梯子,登上更高的地方,让自己不被困在直接经验构成的世界里。认清世界的真相但仍然热爱它,永远是一个望向未来的乐观者的信条。
先哲黑格尔说,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时起飞,可以看见整个白天所发生的一切,可以追寻其他鸟儿在白天自由翱翔的足迹。青春的我们如同鸟儿在旭日东升或艳阳当空的蓝天中翱翔,对人生的反思就如同在薄暮降临时悄然起飞,去找寻自己的翅膀飞过的痕迹,去找到自己存在的根源,并试着去享受自己。
有意思的是黄昏其实是猫头鹰一天的真正开始。这正如我对自己下半场的期望:当我在一个不同的天空再次展开翅膀时,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我希望我能飞得更远,看得更明,更笃定,也更从容。
我刚满50岁,如果我足够幸运的话,未来还会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去做。所以这一次在写书过程中对自己的反观,与自己的周旋,只是为了黄昏前的再次起飞。
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
“在这个意义上,写书不是为了让别人记得你,而是你要为自己留住自己。就是通过整理自己最自我的东西,最不被异化的东西,找到我之为我的理由。”读完这本书,你觉得陈行甲最想留住的是怎样的自己,“陈行甲”这三个字的底色是什么?请结合书中的事例进行阐述。同时请你思考:你最想留住怎样的自己,你的底色又是什么,为什么?
 
序和跋常常是任务单设计灵感的重要来源,这次就是跋救了我。
虽说作者写完书之后,书最终被解读成什么样子已经由不得作者本人做主了,但努力去理解作者本人的表达核心,依然是作为读者的应尽之义。同时,如果能够把别人的书,读成自己的,借由思考作者的生命底色,反思自己的人生底色,也许我们就能借由书籍和作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甚至单方面将对方引为知音也未为不可。
我是陈先生创办的深圳市恒晖公益基金会的月捐人,有基金会的联系方式。所以我跟孩子们说,你们的任务单我会发给基金会,你们写的内容很有可能被陈先生本人看到哟。
于是乎,这一次的作业孩子们也写得很认真,或者说,写得很真诚。
他们所理解的陈行甲是怎样的呢?
这是一些关键词:真诚、善良、坚韧、友善、怀揣梦想、奋不顾身、责任感、真实、同理心、正义、君子、不断挑战、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纯洁、有爱心、有同情心、乐于助人、积极乐观、真善美、勇敢、正直、谦虚、坚守正义、怜悯、谦卑、爱干净、共情、自信、悲悯、坚持、刚正勇敢、坚守初心、仁义、温柔……
这是一些关键句:
白色的,留白,不把自己定格在一个点。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坚持走自己想走的路。
……
不知道陈先生本人是否认可这些评价,大概率会觉得孩子们过誉了,觉得他只是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或者他想做的事。
哈哈。
孩子们想留住怎样的自己呢?
五花八门,但无论怎么表述,其实核心都只有三个字——真善美。
我想,这也许是孩子们内心最纯真的向往和追求。他们渴望保持那份最初的真诚与善良,用美好的心灵去感受这个世界,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希望无论孩子们将来会遇到什么样的挑战,他们都能通过阅读和思考,找到自己的方向,守住他们的真善美,成为他们想成为的人。
蚌壳儿
2024年10月19日与成都

附:家长和孩子们的任务单

 

 

荐阅读: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读完《野蜂飞舞》,为黄蓓佳和她笔下的主人公织个梦NO.148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看完《河西走廊》,这群六年级的孩子用文字为祖辈拍了一部纪录片NO.147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我们为什么会被霸凌》读后感交流情境任务单——校园侠行,化解舞蹈排练中的‘误会’与‘非议’NO.135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法治的细节》读后感交流任务单——紧急救援下的法律与道德天秤NO.131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圆圈正义》读后感交流任务单——小市集大智慧:寻找我们的“圆圈正义”NO.128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呼兰河传》之呼兰河的时光画册NO.126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重走胡同路:《城南旧事》中的一日重现NO.124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朝花夕拾》之鲁迅先生的朋友圈速递NO.123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红楼梦》之同桌计划NO.122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水浒传》:四大名著魅力人物争霸赛之水浒片区赛NO.121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三国演义》之三国大冒险:分久必合的秘密任务NO.111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士兵突击》之不抛弃,不放弃:许三多的突击之旅NO.110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俗世奇人》之奇能幻想NO.109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不老泉》——“生命的奇迹与抉择”NO.100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大话西方艺术史》——“联合国艺术盛典:跨越时空的鉴赏”NO.99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大话中国艺术史》——“艺术之旅:中国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NO.98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枕草子》——“穿越时空,邂逅《枕草子》的世界”NO.97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长安的荔枝》——“不可能的任务:李善德的荔枝之旅”NO.96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太白金星有点烦》——“西游人物大PK”NO.95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西游记》——从“西游取经路线图”到“猪八戒的取经作用:助力还是阻力?”NO.94



作者简介:作为独立个体蚌壳儿,我想成为许三多;作为人民教师蚌壳儿,我想成为史今。此公众号,用以记录我“不抛弃、不放弃”的教育人生:“不抛弃”的是自己的教育理想,“不放弃”的是我的每个学生。以此公众号自勉,愿锲而不舍,功不唐捐,进一寸有一寸欢喜。

声明:本公众号所有内容皆为原创,均可转载,转载请联系蚌壳儿微信:bangkeer202107

图文内容若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中图片|蚌壳儿

封面图片|蚌壳儿

文|蚌壳儿

排版素材贴纸来源|秀米




蚌壳儿说
作为独立个体蚌壳儿,我想成为许三多;作为人民教师蚌壳儿,我想成为史今。此公众号,用以记录我“不抛弃、不放弃”的教育人生:“不抛弃”的是自己的教育理想,“不放弃”的是我的每个学生。以此公众号自勉,愿锲而不舍,功不唐捐,进一寸有一寸欢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