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看完《河西走廊》,这群六年级的孩子用文字为祖辈拍了一部纪录片NO.147

文摘   2024-10-14 00:00   四川  

点击蓝字

关注这只可爱的蚌壳儿




写在前面的话:
最近事情很多,压力很大,但我还是想见缝插针写一写我和孩子们从暑假到现在读的书。事情很多的时候,被各种力量推着、挤着往前走的时候,尤为想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精神的,物理的,都无所谓),喘口气,松弛那么一小会儿。
正文开始:
《河西走廊》这部纪录片刚出来没多久我就看了,那会儿我还在马尔康,闲暇时间比较多,看了不少纪录片。在众多纪录片中,《河西走廊》一直稳居前三,既因为它没有任何采访,全实景的拍摄模式,也因为“河西走廊关乎国家经略”这一精神核心,还因为与纪录片相得益彰的主题曲。
因为特别喜欢,我曾经把这部纪录片安利给我身边的几乎所有人,包括当时高一,现在已经上班的孩儿们。不过那个时候,看了也就看了,没想过要让他们写点儿啥。今年我也让孩子们看了这部纪录片(书和视频都推给了他们)。不过,这次,我想让他们写点儿啥,用文字记录他们看纪录片时的触动,以抵挡岁月对记忆的侵蚀。
写什么呢?
我纠结了很久。
如果写常规的观后感或读后感,我觉得有点儿俗套,而且六年级的孩子阅历有限,要深刻理解这部纪录片的精神核心比较困难。
还可以写什么呢?
考虑到《河西走廊》这部纪录片成为许多纪录片争相效仿的典范,我最终决定让孩子们仿照《河西走廊》,在纸上为自己的祖辈拍一部纪录片。
这是孩子们需要完成的任务单:
家族记忆与历史回响——个人纪录片创作计划
纪录片《河西走廊》以位于中国西部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的黄金段——河西走廊为讲述对象,通过故事化的叙述手法,将历史知识融入具体的人物命运和事件中,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多角度呈现了从汉代开始直至今天,河西走廊及其连接的中国西部的历史,以及它对中国历史和文明进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在拍摄这部纪录片前,主创之一郭笑坤问了另外两位主创——李东坤和邓建永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拍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历史悠久、遗迹众多、英雄辈出,不想清楚这个问题,罗列式的堆砌必将让创作流于平庸。通过不断讨论,“河西走廊关乎国家经略”成为这部纪录片的精神核心,而后,十个故事共同完成了对这一精神核心的阐述:
第1集《使者》:讲述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以及河西走廊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通道的开始。
第2集《通道》:聚焦霍去病征战河西、打通河西走廊的历史事件。
第3集《驿站》:通过悬泉置驿站等历史遗迹,展现河西走廊在信息传递、商贸往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4集《根脉》:讲述儒家文化在河西走廊的传承和发展,以及河西儒学的形成和影响。
第5集《造像》: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艺术在河西走廊的兴起和发展,以及鸠摩罗什等佛教徒的贡献。
第6集《丝路》:讲述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以及河西走廊在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中的核心地位。
第7集《敦煌》:以敦煌莫高窟为例,展现敦煌艺术的辉煌成就和独特魅力。
第8集《会盟》:讲述蒙古帝国时期,来自蒙古和青藏两大高原的游牧部落首领在河西走廊举行和平会谈的历史事件。
第9集《苍生》:关注河西走廊地区的历史变迁对当地民众生活的影响,以及他们在逆境中的坚韧和抗争。
第10集《宝藏》:讲述新中国成立后,河西走廊地区在能源开发、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新成就和新挑战。
任务一:(必做)
如果将来有一天,你可以为家族里的长者(祖辈及以上的长者,例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曾祖父、曾祖母)拍摄一部纪录片,你会选择谁来拍?为什么要拍摄他(她)?贯穿这部纪录片的精神核心是什么?你会用几集来阐述纪录片的精神核心,每一集的名字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任务二:(选做)
《河西走廊之梦》作为纪录片的主题音乐,展现了苍凉悠远、雄浑古朴的风格,与河西走廊及华夏文明的历史感相得益彰。根据你所拍摄的纪录片,你会为这部纪录片选择什么风格的主题音乐?为什么是这种风格?你希望观众在听到这些音乐时产生何种感受?
任务三:(必做)
主创李东坤在《河西走廊》即将播出时,准备了这样一段朋友圈文案来推介这部纪录片:三年前,我们怀揣梦想,踏上了这条被称为河西走廊的古老神秘通道。但当时我们未曾想到,实现梦想的道路,远远不止1200公里。
当你的纪录片可以放映时,你会如何向世人推介这部纪录片呢?请你写一写。
为什么是给祖辈拍纪录片呢?
因为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历史
我从有智能手机后,便一直断断续续地做口述历史。虽然至今没有成片,但我总想着,也许某一天,我会把这些录音和视频整理出来,部分还原我爱的人的人生。
我爱他们,所以想要用这样的方式留住他们。
如今我自己这边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过世了,我先生那边也只剩下了一个奶奶还健在。
留给我记录的时间不多了,因为岁月所带来的难以避免的对往事的淡忘,以命运不知道哪一天会开的玩笑常常让记录这件事变成奢望。
然而,留给他们的时间还有很多。
我们班大部分孩子的祖辈都还健在,记忆尚未消退,口齿也还清晰,还可以给孩子们讲一讲“当年的那些事儿”。
发布任务时,我跟孩子们说:完成这份作业,你们一定要真的去采访一下长辈,听他们讲完故事后,再动笔。
作业收上来后,我很感动:绝大部分孩子都写得很认真,有一个家长还主动写了这份作业。
借由这些文字,我窥到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敬佩的生命:在艺术里自我宽解、在艺术里自我成就,在艺术里实现家族精神传承的鲐背老人;与新中国同岁,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古稀老人;投笔从戎,抗战胜利后又回归艺术人生的抗日英雄;青年丧夫,独自抚养三个女儿长大的伟大母亲……
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儿童视角的好玩儿。
大部分孩子都记录了祖辈的一生,也有一些孩子独辟蹊径,只记录了一些片段。
有个孩子只记录了爷爷的童年,她每一集的题目是这样的:《你好,世界》《上学,新的道路》《今天不上学》《哇!好吃的》《今天过什么节》《童年,再见》。
是不是光看题目就很想点进去看看讲了啥?
这个孩子的推广语也写得很有意思:每个人都有自己回不去的童年,我也有,是我的爷爷。我的爷爷也有自己的童年,也许像许多平凡人一样,但是不平凡的是,他告诉了我。
非常不好意思又诚恳地说,这段推广语我看一次,哭一次。
“每个人都有自己回不去的童年,我也有,是我的爷爷。”
我的童年是谁呢?是给我讲周扒皮的故事的爷爷,是替我出头,威胁其他小朋友如果再欺负我就会被她割掉耳朵的奶奶,是给我唱童谣的外婆,是带我看了很多抗战片的外公,是给我小零食的妈妈,是每次过年都会给我们带新奇玩意儿的爸爸,是约着一起玩的小伙伴,是躲在河边石头下的小螃蟹,是斜度刚好够我们安全下滑的自然山坡,是傍晚漫天的红霞,是夜晚闪烁的星星……
童年应该不是用年龄来划分的,当我们怀念童年的那一刻,我们就已经告别童年了。所以,十二岁的她和三十三岁的我,一起在这份作业里追忆我们各自的童年。
让我动容的当然不止这一份推广语,总感觉,他们写推广语比写纪录片脚本更厉害:
“九十年时光对于一个地址,一片街巷,一个家族,不算太长,如果有了艺术的美感期待,回望这九十年会不会觉得太过短暂?”
“跨越时空,与那时的世界交个朋友。”
“小时候,爸爸给我讲四祖爷爷的精神和事迹,但我没想到的是,这颗精神之种,将(在)我心中长成参天大树。”
“当我们真正开始了解一个人(的)时候会发现,他有可能会让你觉得很有趣,也有可能会惊讶到你。”
“十几年前我出生,外婆踏上了不回头的道路——爱。有人回想过你的长辈给你的爱,挖得见底吗?”
“让我们穿越到他们的那个年代,去探索有什么我们没看到过的事物,让已经画上句号的往事,开启一段新的篇章,新的旅程。”
“关于女性,历史素来沉默,但无人知晓不代表她们会屈服。”
“我的祖祖花了九十多年终于看到了中国的新样貌,后来她走了,留下这个代表她心愿的纪录片。”
“普通人的生活也很困难,当我们从多个视角观察时,就可以诠释为什么人人都很苦。”
怎么样,是不是光看这些推广语就特别想去看看这些纪录片究竟讲了啥?
孩子们说,“我的爷爷也有自己的童年,也许像许多平凡人一样,但是不平凡的是,他告诉了我。”孩子们说,纪录片可以“跨越时空”,让我们“与那时的世界交个朋友”。读完这篇文章的朋友,不妨也去看看这部经典的《河西走廊》,或者给家里的长辈打个电话,见一面,吃一餐,走一走,听他们讲讲那过去的故事,“与那时的世界交个朋友”。

附:家长和孩子的纸上纪录片



蚌壳儿

2024年10月11日于成都

推荐阅读: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我们为什么会被霸凌》读后感交流情境任务单——校园侠行,化解舞蹈排练中的‘误会’与‘非议’NO.135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法治的细节》读后感交流任务单——紧急救援下的法律与道德天秤NO.131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圆圈正义》读后感交流任务单——小市集大智慧:寻找我们的“圆圈正义”NO.128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呼兰河传》之呼兰河的时光画册NO.126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重走胡同路:《城南旧事》中的一日重现NO.124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朝花夕拾》之鲁迅先生的朋友圈速递NO.123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红楼梦》之同桌计划NO.122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水浒传》:四大名著魅力人物争霸赛之水浒片区赛NO.121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三国演义》之三国大冒险:分久必合的秘密任务NO.111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士兵突击》之不抛弃,不放弃:许三多的突击之旅NO.110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俗世奇人》之奇能幻想NO.109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不老泉》——“生命的奇迹与抉择”NO.100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大话西方艺术史》——“联合国艺术盛典:跨越时空的鉴赏”NO.99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大话中国艺术史》——“艺术之旅:中国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NO.98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枕草子》——“穿越时空,邂逅《枕草子》的世界”NO.97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长安的荔枝》——“不可能的任务:李善德的荔枝之旅”NO.96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太白金星有点烦》——“西游人物大PK”NO.95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西游记》——从“西游取经路线图”到“猪八戒的取经作用:助力还是阻力?”NO.94




作者简介:作为独立个体蚌壳儿,我想成为许三多;作为人民教师蚌壳儿,我想成为史今。此公众号,用以记录我“不抛弃、不放弃”的教育人生:“不抛弃”的是自己的教育理想,“不放弃”的是我的每个学生。以此公众号自勉,愿锲而不舍,功不唐捐,进一寸有一寸欢喜。

声明:本公众号所有内容皆为原创,均可转载,转载请联系蚌壳儿微信:bangkeer202107

图文内容若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中图片|蚌壳儿

封面图片|蚌壳儿

文|蚌壳儿

排版素材贴纸来源|秀米




蚌壳儿说
作为独立个体蚌壳儿,我想成为许三多;作为人民教师蚌壳儿,我想成为史今。此公众号,用以记录我“不抛弃、不放弃”的教育人生:“不抛弃”的是自己的教育理想,“不放弃”的是我的每个学生。以此公众号自勉,愿锲而不舍,功不唐捐,进一寸有一寸欢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