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这只可爱的蚌壳儿
六下快乐读书吧的三本书中,《童年》是我相对来说比较喜欢的,所以这份任务单也是三份任务单中我最满意的。
在介绍这份任务单前,我想先聊一聊原生家庭这事儿。
在以武志红老师为代表(推荐阅读武志红老师的《为何家会伤人》系列)的一众心理学家以及各类自媒体不遗余力的科普下,遇事不决回原生家庭找原因成了一种颇为流行的思维模式和分析方法。
因为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性格塑造以及行为模式有着深远且持久的影响,所以很多人在生活中遭遇困境、面临难以抉择的问题或者出现情绪上的困扰时,往往会习惯性地追溯到自己的原生家庭。《再见爱人4》中,麦琳以一己之力让全球华人提前过年——环球同看她如何作妖,许多人看得浑身都是结节,但当知道她被亲生父母抛弃后,弹幕又开始一窝蜂地给麦琳道歉:刚出生就被抛弃的确容易让人在感情中缺乏安全感,变成患得患失的人啊,麦琳身上那些匪夷所思的行为并不都是她的错。
必须承认,向原生家庭归因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影响着我们生活的神秘盒子。通过探索原生家庭的种种细节,我们的确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来时路,认识到那些看似无端的情绪和反应背后的深层原因。
但是,过度依赖“回原生家庭找原因”这一模式,也带来一些问题。一方面,它可能会导致我们陷入一种“甩锅”的心态。遇到问题时,很多人不是积极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一味地将责任归咎于原生家庭,认为自己的所有不如意都是原生家庭造成的。既然都是原生家庭的错,我还改什么改?我有什么责任和义务去改?
另一方面,这种思维模式还可能会让我们陷入一种消极的情绪漩涡中无法自拔。什么人会有事儿没事儿回顾自己的原生家庭?生活幸福美满的人吗?大部分都是过得不太如意的人。这类人在原生家庭中的经历很大概率是痛苦的、不愉快的,过度关注这些负面因素,会让我们不断重温那些伤痛,加重心理负担。而且,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简单地从原生家庭中找到答案啊,生活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影响着我们,比如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如果只盯着原生家庭这一个因素,我们可能会忽略其他重要的方面,从而影响对问题的全面认识,也无益于解决问题。
十多年前,我曾在网上听过一门课——哈佛的《幸福课》。在那门课上,主讲老师泰勒·本·沙哈尔曾举过一对兄弟的例子。那两兄弟的父亲酗酒、家暴,成年后,两兄弟一个成了父亲的翻版——酗酒、家暴,一个成了和父亲完全相反的人——温和、善良。当别人问他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时,兄弟俩的回答一模一样:“因为我有一个那样的父亲。”
说完这个故事后,泰勒·本·沙哈尔向所有人问了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我们可以选择的,对吗?”
当大部分人因为原生家庭而同情麦琳时,黄执中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原生家庭就像地球,地球有引力,它会一直影响我们。但我们就像火箭,是在一直往上走的,我们会遇到月球,遇到火星,又会被其他引力所影响,我们的人生不是只有地球,我们可以拥有整个宇宙。
麦琳很了不起,黄执中的话,她听进去了,开始慢慢去拥抱一个更广阔的世界。《童年》中的阿廖沙更了不起,没有心理专家的辅助,他依然长成了一个拥有宇宙的孩子。
接下来说说任务单。
我在设计这本书的任务单时主要有两点考量,一个是希望他们能从不同角度剖析阿廖沙这一人物形象,更立体地认识人物,理解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成长的多维度,不要总是非黑即白,当二极管。
第二是希望这个剖析的过程可以激励他们在面对自己的成长挑战时,不被困境束缚,而是积极地寻找成长的契机,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更好地成为自己。阿廖沙在那样的环境中依然选择勇敢、坚强和善良,成了一个好人,我们的境遇比他好多了,又有何理由放纵自己去得过且过呢?
这是我设计的任务单——
《童年》之光:阿廖沙成长的内外力量之辩
在高尔基的《童年》中,主人公阿廖沙(即高尔基本人)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依然保持了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有人认为这主要归功于外部力量,有人则持相反观点。为此,绿芽班将组织一次辩论赛,辩题为“ 阿廖沙的成长主要依靠外部力量还是内部力量?”正方认为主要依靠外部力量,反方认为主要依靠内部力量,请你选择一个持方,并结合本书内容阐述你的理由。
孩子们选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的比例大致五五开。这道题没有正确答案,他们选啥都可以。选外部力量的孩子,培养的是感恩的心,我希望他们能在困境中依然看到别人的善意。选内部力量的孩子,培养的是坚韧不拔的卓绝毅力,我希望他们永远不要忘记,自助者天助之,自助者天才助之。
以下是孩子们的回答——
推荐阅读: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陈行甲为什么要用“别离歌”来命名? NO.162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读了那么多科幻小说,谁是你心中的科幻之光?NO.161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显微镜下的大明》为什么这本书这么难,老师还要让你读?NO.160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明朝那些事儿》中,谁的故事最触动你?NO.159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读完《小英雄雨来》,一起寻找身边的“雨来”NO.157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读完《爱的教育》,我们一起写日记NO.156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读完《今天我是升旗手》这群小学生设计了一款游戏NO.153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陈行甲人生笔记·在峡江的转弯处》中的陈行甲最想留住什么?NO.149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读完《野蜂飞舞》,为黄蓓佳和她笔下的主人公织个梦NO.148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看完《河西走廊》,这群六年级的孩子用文字为祖辈拍了一部纪录片NO.147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我们为什么会被霸凌》读后感交流情境任务单——校园侠行,化解舞蹈排练中的‘误会’与‘非议’NO.135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法治的细节》读后感交流任务单——紧急救援下的法律与道德天秤NO.131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圆圈正义》读后感交流任务单——小市集大智慧:寻找我们的“圆圈正义”NO.128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呼兰河传》之呼兰河的时光画册NO.126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重走胡同路:《城南旧事》中的一日重现NO.124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朝花夕拾》之鲁迅先生的朋友圈速递NO.123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红楼梦》之同桌计划NO.122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水浒传》:四大名著魅力人物争霸赛之水浒片区赛NO.121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三国演义》之三国大冒险:分久必合的秘密任务NO.111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士兵突击》之不抛弃,不放弃:许三多的突击之旅NO.110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俗世奇人》之奇能幻想NO.109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不老泉》——“生命的奇迹与抉择”NO.100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大话西方艺术史》——“联合国艺术盛典:跨越时空的鉴赏”NO.99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大话中国艺术史》——“艺术之旅:中国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NO.98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枕草子》——“穿越时空,邂逅《枕草子》的世界”NO.97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长安的荔枝》——“不可能的任务:李善德的荔枝之旅”NO.96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太白金星有点烦》——“西游人物大PK”NO.95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西游记》——从“西游取经路线图”到“猪八戒的取经作用:助力还是阻力?”NO.94
蚌壳儿
2025年1月31日于西藏
作者简介:作为独立个体蚌壳儿,我想成为许三多;作为人民教师蚌壳儿,我想成为史今。此公众号,用以记录我“不抛弃、不放弃”的教育人生:“不抛弃”的是自己的教育理想,“不放弃”的是我的每个学生。以此公众号自勉,愿锲而不舍,功不唐捐,进一寸有一寸欢喜。
声明:本公众号所有内容皆为原创,均可转载,转载请联系蚌壳儿微信:bangkeer202107
图文内容若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中图片|蚌壳儿
封面图片|蚌壳儿
文|蚌壳儿
排版素材贴纸来源|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