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壳儿整理】教师教学用书(教材解读)之一上三单元文字版NO.86

文摘   2024-10-12 00:00   四川  

点击蓝字

关注这只可爱的蚌壳儿



声明:

鉴于本人日常事务繁忙,难以抽出充裕时间反复细致研读教学参考资料,故萌生将教参资料转换为文本形式之想法。如此,我便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在微信公众号或微信读书平台上聆听相关内容,以便更深入地理解编者之意图。

将文本内容分享至公众号,是出于同僚间资源共享之考虑,以期惠及同样需求之教师。在发布时,我并未声明原创,亦无借此谋利之意。若此举不慎触及版权问题,敬请版权方及时联系,我将立即删除相关内容。需声明,所有版权归人民教育出版社所有。

单元说明
本单元安排了5课拼音和1个语文园地,学习内容包括13个声母、2个隔音字母、10个整体认读音节和相关的音节拼读练习,还穿插安排了词语、识字以及儿歌。
延续上一个单元的编排理念,教材每一课都提供了情境图,以提示声母、隔音字母的音和形,降低识记难度。同时,继续联系生活呈现相关的带调音节,供学生进行拼读练习。《gkh》一课首次安排了三拼音节,引导学生学习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zcs》一课首次安排了整体认读音节,帮助学生了解整体认读音节的特点。每课都安排了词语、识字和儿歌。所选词语贴近学生生活,与所学拼音密切相关,能有效帮助学生巩固音节的拼读,并在词语中识字。儿歌继续引导学生在读读拼拼中运用、巩固所学拼音,体会拼音学习的价值,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本单元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继续重视发挥情境图的作用。教材呈现了丰富的情境图,本单元需继续重视发挥情境图示音和示形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充分交流情境图上的内容,借助情境图读准字母的音、识记字母的形、正确拼读音节,同时发展口头表达能力。
2.注意引导学生辨别易混淆的字母。通过自编顺口溜、儿歌及对比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正确区分“    "g-p"等字形相近的声母、   "z-zh"”等发音容易混淆的声母。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由这些字母组成的音节拼读练习,在此过程中辨析易混淆的字母,强化记忆。
3.进一步强化音节拼读练习。在前一单元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单韵母和声母,巩固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借助所学识字和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教学三拼音节。教学中,要关注音节拼读与生活的联系,避免无意义的机械操练。
4.音节拼读的检测注意与游戏和活动相结合。可以创设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进行拼读,检测他们的拼读能力。对音节拼读的熟练程度不宜作过高要求,以能准确拼读为主。注意所选音节应是常用音节。
5 gkh
教材解析                                                                        
本课有5部分内容。
第1部分是3个声母g、k、h,配有一幅夏天公园湖边的情境图。天空中,飞着一只衔着枝条的白鸽。“鸽”提示g的音,枝条提示g的形。湖中,一群小蝌蚪正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蝌”提示k的音,左边两只蝌蚪与水草的组合提示k的形。岸边的长椅上,坐着一个正在喝水的小女孩。地上盛开着一朵朵小花。“喝、花”提示h的音,长椅的侧面提示h的形。
第2部分是g、k、h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及初次出现的三拼音节。□{9}-□{4}-□{0}→□{94}揭示了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下方左边是g、k、h与韵母a、e、u组成的9个带调两拼音节,中间和右边是g、k、h与介母u以及韵母a、o组成的6个带调三拼音节。其中,guà、guō的拼读过程字体颜色为灰色,整个音节的字体颜色为黑色,提示在拼读时要注重拼读结果。
第3部分是g、k、h的笔顺及其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第4部分是“哥哥、弟弟、画画、荷花”4个词语,配有一幅家庭游园图,图中哥哥和弟弟正在画荷花。词语“弟弟”的音节是上个单元学过的,“哥哥、画画、荷花”都涉及本课新学的音节。其中“哥、弟、画、花”是本课要认的生字。
第5部分是“读一读”,安排了儿歌《说话》。儿歌用拟人的手法描摹了大自然中一些事物的声音,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声音的丰富。其中标红的huà、huā、gē、gū、gā、guā是本课新学的音节。儿歌所配插图呈现了小溪流、小雨点、小鸽子、小鸭子、小花猫、小青蛙等事物,与儿歌内容呼应,有助于学生理解儿歌。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声母g、k、h,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g、k、h和韵母组成的带调两拼音节、三拼音节,初步学习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哥哥、弟弟”等词语,认识“哥、弟”等生字。
4.正确朗读儿歌《说话》。
教学建议
教学本课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上有什么,借助“鸽子、蝌蚪、喝水”等引出要学习的声母:g、k、h。通过示范发音、教学发音方法、编顺口溜等指导学生读准音。引导学生通过找出情境图中与字母相似的元素、联系生活中的相关事物、与学过的字母比较等方式识记形。引导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方法,尝试拼读两拼音节;结合图片和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学习三拼音节,初步掌握拼读要领。结合插图和拼音指导学生识字学词。带学生读一读儿歌,重点关注标红音节。指导学生在四线格中规范书写字母的环节可以灵活安排。
一、声母教学
1.读准音。
教师可以先示范发音,让学生在听读中感知g、k、h的发音。再结合情境图中与3个声母发音相似的“鸽、蝌、喝”,或利用口语词中含有g、k、h的字,如“哥哥”的“哥”、“科学”的“科”、“荷花”的“荷”,帮助学生正音。g、k、h是舌面后音,其中,g、h是不送气的,k是送气的。可以引导学生边实践边体会,让学生把手掌打开,手心对着嘴感觉气流的强弱:g不送气,因此手心感觉不到气流;k送气,而且气流较强,放在嘴前的手心可以明显感觉到气流的冲击;h 发音时气流从舌面后部和上腭中间的窄缝流出,但不强,所以手心感觉到的气流明显比k弱。以此区分3个声母的读音。还可以联系学生平时熟悉的一些事物、动作的读音,编一些简单、上口的顺口溜,帮助学生掌握3个声母的发音要领。也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之前学过的“禾”字来掌握h的发音。
2.识记形。
除了引导学生借助情境图中枝条、水草和蝌蚪的组合以及椅子的侧面等形状记忆g、k、h 的形,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加强记忆,如,g像数字“9”;联系之前学过的字母对比识记,如,将h与n进行对比识记。也可以通过编手指操、捏橡皮泥等方法识记。
3.书写字母。
g、k、h中有两个新的笔画,“J”叫竖左弯,“<”叫左斜右斜。指导书写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字母的笔顺及其在四线格中的位置,然后边示范边讲解,最后让学生练写。
9用2笔写成,占中格和下格。书写时注意“J”的竖写得要直。
k 用2笔写成,占上格和中格。书写时注意“<”是一笔完成。
h 用2笔写成,占上格和中格。书写时注意第1笔竖要占到上格,和n的字母形体区分开来。
二、拼读教学
1.两拼音节。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方法自己尝试拼读两拼音节,先个体拼读,然后和同伴互
读互评,鼓励学生直接读出音节。对学生不易区分的gù、kǔ、hǔ,要重点指导,可以结合生活中的词语加以区分,如“照顾、苦瓜、老虎”。
拼读练习时,要和学生熟悉的汉字、事物联系起来,也可以进行适度的拓展,增强趣味性。如:拼读hé时,可以联系禾苗、河流、荷花、核桃等;拼读gē时,可以联系鸽子、唱歌、割稻、哥哥等。
2.三拼音节。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三拼音节,拼读难度较大。教学时要借助拼读示意图,讲清拼读规则,然后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以及学过的字,帮助学生正确拼读,降低难度。如,拼读guō时,可以出示学生熟悉的锅的图片;拼读huǒ时,可以出示第1单元学过的“火”字。
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三拼连读法,即本课三拼示意图9-回-@→guā提示的方法。教师可以借助口诀讲清拼读规则,然后在具体事物或图片的帮助下,让学生通过反复多次的拼读操练掌握拼读方法。
三、字词教学
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中有谁、他们在做什么。在学生看图说话的过程中,出示4个词语“哥哥、弟弟、画画、荷花”。让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词语,特别要指导读好huà、huā两个三拼音节,通过反复示范和带读帮助学生正音。然后,结合插图、联系生活理解词语的意思。
让学生指指图中的哥哥和弟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哥哥或弟弟,进而认识“哥、弟”两个字。借助画画的动作和图画帮助学生直观感知“画画”一词中两个“画”的不同意思:前一个“画”表示动作,后一个“画”是指“图画”。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画的画,以及喜欢画什么。结合插图中的荷花,让学生拓展说说还见过什么花,认识生字“花”。
四、儿歌教学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上有哪些事物,想想它们怎么“说话”,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接着,放手让学生拼读儿歌中标红的音节,巩固本课新学音节的拼读,并通过同伴合作的方式进行检测。然后,教师带读儿歌,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方式反复朗读儿歌,如,教师引读“小溪流说话”,学生接读“哗哗,哗哗”。如果学生基础比较好,可以引导学生试着联系生活经验续编儿歌。
五、积累运用
1.对比拼读。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区分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可以出示几组音节,让学生对比拼读。如:
      ka-kua      ha-hua
gu-guo      ku-kuo      hǔ-huǒ
2.拼一拼,连一连。
让学生拼读音节,把音节和相应的字连起来,巩固所学音节和识字。
hé dì  huà  huǒ
弟 禾  火  画
3.通过游戏巩固音节拼读。
如,创设“青蛙过河”游戏,让学生依次拼读荷叶上的音节词,每拼对一个,青蛙就跳向下一片荷叶。
教学资源
初次进行三拼连读,学生拼不出音节,如何解决?
三拼连读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较难掌握的技巧,需要长期的练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学时,可以利用汉字或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让学生读出音节,再出示声、介、韵三拼连读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并练习。如,的三拼连读教学,可以出示西瓜、南瓜、冬瓜、黄瓜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说说这些是什么。在学生不断发出“瓜”的音以后,出示音节guā,并告诉学生guā是g-u-ā这3个字母连拼而成的音节。然后让学生反复拼读,体会三拼连读的方法。
情境图故事
早上,玲玲和爸爸妈妈来到公园玩。湖里的小蝌蚪摆着长长的尾巴,在水草间快活地游来游去。玲玲坐在湖边的一张椅子上,拿着水瓶仰头喝水。一只白鸽衔着枝条,从她面前飞过。地上盛开着一朵朵小花。公园的景色真美啊!
g、k、h的发音方法发g时,舌面后部拾起抵住软腭挡住气流,然后突然打开,吐出微弱的气流,声带不颤动。
发h时,舌面后部靠近软腭,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狭缝中摩擦而出,声带不颤动。
三拼音节的其他拼读方法
1.声介合母拼读法。利用两拼音节的方法分解三拼过程,先把声母和介母拼读在一起,再和后面的韵母相拼。如,guā的拼读过程可以这样分解:
9-u→gu
9u-a→gua
2.介韵合母拼读法。先把介母和韵母拼起来,合成一个音,再用声母和这个音拼出音节。如,guā的拼读过程可以这样分解:
9-ua→gua
教师可以根据拼读教学习惯的不同,或是班级学生学习拼音的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其中的一种拼读方法进行教学。
顺口溜
g像9,9像g,小9冒充老大哥,黑猫警长来识破,谁有小钩谁是g。
k、k、k,磕鸡蛋,磕了鸡蛋炒米饭,米饭米饭炒熟了,快点快点来吃饭。           
h像一把小竹椅,小猴把它当马骑,骑在马上打喷嚏,扑通一声摔下地。
字母手指操
6 j9x
教材解析
本课有5部分内容。
第1部分是3个声母j、q、x,配有一幅夏日小院的情境图。一只母鸡正在追赶空中飞舞的蝴蝶,旁边还有几只小鸡。“鸡”提示j的音,母鸡和蝴蝶的组合提示j的形。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下,有一张小方桌,桌上和桌边的西瓜提示x的音,桌上西瓜的刀切印提示x的形。一个小姑娘,手里拽着气球的线,仰头数着拴在线上的七只彩色气球,“气、七”提示q的音,气球与线提示q 的形。
第2部分是j、q、x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左边是j、q、x与韵母i组成的带调两拼音节,与介母i和韵母a组成的带调三拼音节。其中,jī和jiā的拼读过程字体颜色为灰色,整个音节的字体颜色为黑色,提示在拼读时要注重拼读结果。右边呈现的是j、q、x和ü相拼ü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规则,并用小ü摘帽子这样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这一规则。
第3部分是j、q、x的笔顺及其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第4部分是“打鼓、下棋、搭积木”3个词语,分别配有一幅图。第1幅图中老虎在打鼓,第2幅图中猩猩和瓢虫对坐着在下棋,第3幅图中小兔正在搭积木。词语“打鼓”的音节是之前学过的,“下棋、搭积木”都涉及本课新学的音节。其中“打、棋、积、木”是本课要认的生字。
第5部分是“读一读”,安排了儿歌《在一起》。儿歌讲述了小黄鸡和小黑鸡在一起的快乐生活。其中qǐ、jī、xǐ、xì是本课新学的音节。儿歌配有插图,画的是小黄鸡和小黑鸡正在青草地上捉虫、做游戏,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儿歌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声母j、q、x,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j、q、x和韵母组成的带调两拼音节、三拼音节,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知道j、q、x和ü相拼ü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规则。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打鼓、下棋”等词语,认识“打、棋”等生字。
4.正确朗读儿歌《在一起》。
教学建议
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上有什么。在学生说到“母鸡、气球、西瓜”等词语时,相机引出j、q、x的学习。通过发音示范、提示发音方法、创编儿歌等指导学生读准音。引导学生借助情境图中的表形元素,通过联系生活经验、创编顺口溜等方法识记形。回顾两拼音节、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引导学生拼读本课音节,在拼读过程中发现并学习j、q、x和ü相拼ü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规则。结合插图和拼音指导学生认读词语、学习生字。让学生读一读儿歌,重点关注标红音节。指导学生在四线格中规范书写字母的环节可以灵活安排。
一、声母教学
1.读准音。
j、q、x是舌面前音。教学时,可以先借助情境图中“鸡、七、西”的发音指导学生读j、、q、x的音,并通过示范发音让学生边实践边体会。练习发音时,可以让学生把纸片放在嘴前,体会不同声母发音时气流的强弱:发j的音时气流非常弱,纸片几乎不动;发q的音时用力送气,纸片会前倾;发x的音时,把声音拉长,纸片会不停地摆动。
还可以利用情境图中与j、q、x发音相似的“鸡、七、西”编成儿歌,帮助学生掌握发音要领,如,“小鸡小鸡jjj,七个气球qqq,西瓜西瓜xxx”。
2.识记形。
教学j、q、x的形时,可以借助情境图中的表形元素来进行。也可以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生活经验,编顺口溜帮助记忆,如,q和字母g、p很像,可以编成顺口溜“g字去弯,qqq;左上半圆,qqq”。
3.书写字母。
指导j、q、x的书写时,要注意新的笔画,“\”叫右斜,“/”叫左斜。同时重点让学生观察j在四线格中的位置,知道j是汉语拼音中唯一一个在四线格中占据上、中、下3格的字母。还要提示学生注意j、x两个字母的笔顺。
j用2笔写成,占上、中、下3格。书写时注意“」”的竖写得要直,到下格后才开始往左弯;点在上格,比第2条线稍高一些。
q用2笔写成,占中格和下格。注意竖要从中格一直写到下格,不要碰到第4条线。
x用2笔写成,占中格。书写时先写右斜,从左往右写,再写左斜,从右往左写。注意左斜、右斜的角度要一致,都从第2条线起笔,在第3条线收笔。
二、拼读教学
1.两拼音节。
5q、x和单韵母i组成的音节,要放手让学生自主练习拼读,尽可能让学生把音节和自己认
识的字以及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如:jī,可以联系“母鸡、手机、积木”;qì,可以联系“汽车、气球、空气”;xī,可以联系“吸管、西瓜、东西”。
除教材中出现的音节外,教学时还可以拓展其他可拼合的生活常用音节,让有能力的学生尝试拼读。如:jí,“急忙”的“急”;qí,“骑马”的“骑”;xǐ,“洗澡”的“洗”。
2.三拼音节。
拼读jiā、qiā、xiá这3个三拼音节时,可以引导学生先回忆上一课学的拼读方法,然后让会拼的同学示范拼读,其他同学跟读。也可以将三拼音节和生活中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如:jia,可以联系“大家、家人”;xiá,可以联系“晚霞、匣子”。
3.j、q、x和ü相拼的拼写规则。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5 q、x和ü相拼的部分,说说自己的发现。可以借助旁边的漫画字母给学生讲故事:“j、q、x是小ü的老师,小ü可有礼貌啦,见到老师就赶紧把头上的小帽子脱掉,给老师敬礼,所以小ü和; q、x在一起时,头上没有两点。”从而让学生掌握j、q、x和ü相拼ü上两点要省略的规则。还可以让学生自创儿歌、顺口溜等加深记忆。如:“小ü见到j、q、x,脱帽行个礼,去掉两点还读ü。”“小ü见到j、q、x,擦干眼泪笑嘻嘻。”在j、q、x和ü组成的带调音节jū、qū、xū的拼读练习中,可以不断强化巩固这一规则。
三、字词教学
“打鼓、下棋、搭积木”3个词语的认读要结合课文插图进行。可以用“谁在哪里做什么”来提问,在培养学生看图说话能力的同时,进行词语的认读教学。让学生尝试自己拼读音节,读一读词语,并找出与之对应的插图。教师要作好示范,引导学生读好词语,避免一字一顿地读。“打鼓、下棋、搭积木”是动宾结构,“打、下、搭”表示动作,“鼓、棋、积木”是具体的事物,可以让学生通过做动作来体会每个词语的意思。
四、儿歌教学
儿歌字数不多,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是学生不会拼的音节和不认识的字比较多。可以先让学生圈出自己会拼的音节和认识的字读一读,重点引导学生把标红的音节拼读正确。再进行范读、带读,让学生听读、跟读,帮助学生把儿歌读正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拍手读读出儿歌的节奏,在朗读中体会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五、积累运用
1.借助情境图,在游戏中巩固所学声母。
游戏规则:教师说口令,学生在情境图中找出相应的事物,用字母顺口溜回应。
师:jjj,在哪里?生:jjj,在这里。鸡捉蝴蝶,jjj。
师:qqq,,在哪里?生:qqq,在这里。七个气球,qqq0
师:xxx,在哪里?生:xxx,在这里。刀切西瓜,xxxa
2.通过游戏巩固音节拼读。
如“摘苹果”游戏,规则:学生依次拼读苹果上的音节词,每拼对一个,就摘下相应的苹果。
问题提示
学生容易把j、q、x后面的ü误读成u,如何帮助学生掌握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
字母省写点的规则出现在i和ü两个单韵母上。学生对于i省写点的规则很容易掌握,因为这一规则是普适的,只要带调就要省写点,而且省写点后也没有其他相同或相近的字母对学生产生误导。ü上省写点的规则比较复杂,当它和n、l相拼时,ü上两点是保留的;当它和j、q、x相拼时,要去掉点,而且去掉点之后和u的书写完全相同。
为什么ü上两点有的可省写,有的要保留呢?因为声母j、q、x不能跟合口呼韵母相拼,ü省写两点不会被误认为是合口呼的u,音节不致发生混淆。教学时,除了用一些儿歌帮助学生掌握规则,还可以通过音节归类整理的方式,让学生发现j、q、x后面跟的一定是ü这一规律。
教学资源
普通话部分音节整理表
b P m f d t n - g k h j q x
a ba pa ma fa da ta na la ga ka ha  
。bo po mo fo          
e   me  de te ne le ge ke he  
i bi pi mi  di ti ni li    ji qi xi
u bu pu mu fu du tu nu lu gu  hu  
ü       nü lü    ju qu xu
整理后,学生会发现:(1)ü能拼合的声母只有n、1、j、9、x。其中n、l后面的ü两点保留,而j、q、x后面的ü都要去掉点。(2)作为声母的j、q、x只能和单韵母中带点的i、ü拼合成音节,不能和u拼合成音节。
情境图故事
夏日的小院里,大树撑开绿色的大伞。妹妹紧紧拽着彩色气球,仰着头在数数,“一、二、三······”一直数到了七。树下的小方桌上正放着一个切开的西瓜。桌子边,还有几个大西瓜。这时,一只母鸡从远处跑来,追逐着空中的蝴蝶,旁边的小鸡发出叽叽叽的叫声,好像在给母鸡加油。
j、q、x的发音方法
发j时,舌面前部抵住硬腭前部,软腭上升,气流因通路被完全封闭而积蓄起来,然后舌面前部微离硬腭,形成一个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泄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
发q时,阻碍部位和发音方式与j相同,只是冲出的气流比发j时要强许多。
发x时,舌面前部靠近硬腭前部,形成一个窄缝,软腭上升,气流从舌面与硬腭间的窄缝里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可见,x的发音部位和j、q相同,但它的发音方式没有塞的成分,是纯粹的擦音。
j、9、×与z、c、s的辨读
j、q、x是舌面前音,如果与硬腭前端相摩擦的不是舌面前部,而是舌尖前部,就会发出接近z、c、s的音,甚至把j、q、x发成z、c、s。纠正的方法是:发音时,让舌尖深深地垂到下门齿背后,一定不使舌尖在发音中起作用。略略展唇,让舌面前部隆起,抵住或接近硬腭最前端。
(红圈部分为舌面前部,选自周殿福、吴宗济《普通话发音图谱》,商务印书馆,1963年,有改动)
字母手指操
教材解析
本课有5部分内容。
第1部分是3个声母z、c、s和3个整体认读音节zi、ci、si,配有一幅森林学校的情境图。身穿紫色衣服的狗熊正指着黑板上的字母“z”,“紫”提示z、zi的音,字母“z”提示z的形。3只小刺猬坐着听讲,认真地练写字母z、c、s,“刺猬”的“刺”提示c、ci的音,刺猬坐着的样子提示c的形。蚕在桑叶上吐丝,“丝”提示s、si的音,丝的样子提示s的形。
第2部分是声母z、c、s与单韵母a、e、u组成的带调两拼音节,与介母u、韵母o组成的带调三拼音节,以及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zǐ、cì、sī。
第3部分是z、c、s的笔顺及其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第4部分是“字、词、句子”3个词语,配有一幅插图。图中的黑板上第1行写着“学”,第2行写着“学生”,第3行写着“我是小学生”,分别对应右边的“字、词、句子”。3个词语都涉及本课新学的音节,其中“字、词、句、子”是本课要认的生字。
第5部分是“读一读”,安排了儿歌《过桥》。儿歌把等号比作小桥,把做数学题比作过桥,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其中zuò、cuò是本课新学的音节。儿歌配有插图,呈现了加、减等数学符号,能帮助学生理解儿歌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声母z、c、S。
2.正确拼读z、c、s和韵母组成的带调两拼音节、三拼音节。正确认读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字、词”等词语,认识“字、词”等生字。
4.正确朗读儿歌《过桥》。
教学建议
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上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做什么。借助图中黑板上的z、小刺猬的样子和蚕吐出的丝,引出声母z、c、s。通过示范发音、提示发音方法等指导读准音。通过借助情境图中的相关事物、联系生活经验、创编顺口溜等指导识记形。联系声母认读整体认读音节,并学习整体认读音节的标调规则。引导学生拼读z、c、s与韵母组成的音节。借助插图和拼音认读词语、学习生字。引导学生读儿歌,重点读好标红音节。指导学生在四线格中规范书写字母的环节可以灵活安排。
一、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教学
1.读准音。
z、c、s是舌尖前音,也称平舌音。教学时,可以借助情境图中狗熊的紫色衣服、刺猬和蚕吐的丝指导z、c、s的音。通过发音示范引导学生体会z、c、s的发音方法。舌尖一定要向前平伸,轻抵下齿背或接近上齿背。提醒学生不要咬着舌尖发音。在掌握发音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练读。
本课首次出现整体认读音节。可以联系声母教学整体认读音节,通过对比读,让学生了解声母z、c、s的呼读音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的读音相同。明确整体认读音节不用拼读,可以直接把音节的音读出来。
2.识记形。
帮助学生记忆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时,可以结合情境图,找出图中与字母相似的部分。如,黑板上的字母就是z,小刺猬的样子像c,蚕吐出的丝形状像s。同时,强调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可以直接用来给字注音,需要整体识记。
还可以联系生活,启发学生想一想:字母z、c、s像什么?让学生编编顺口溜,如,“像个2字zzz,半个圆圈ccc,半个8字sss”,帮助学生顺利地记形。
3.书写字母。
指导z、c、s的书写时,教师可以边示范边让学生跟着书空,帮助学生记住字母笔顺和在四线格中的位置。也可以让学生借助之前的学习经验,观察书写位置,仿写字母。
z用1笔写成,占中格。书写时注意两横长度大致一样。
c 用1笔写成,占中格。书写时注意上下顶格,在第2条线下方起笔,在第3条线上方收笔。
s用1笔写成,占中格。书写时注意从右上起笔,先向左写半圆,再向右写半圆。
二、拼读教学
1.两拼音节。
两拼音节的拼读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不再困难,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先自由拼读,再和同桌互相拼读,然后指名拼读并评议。拼读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联系熟悉的字、词语。如:
zá 杂技 砸东西 zé责备 选择   zǔ 祖国 小组
cā擦汗 擦黑板  cè 厕所 测量   CO粗细 粗心
sǎ洒水 撒种子  sè 颜色 色彩   sù塑料 泥塑
2.三拼音节。
先让学生复习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再让程度较好的学生试着拼读、带读。虽然之前接触过三拼音节,一些学生还是会感到困难,教师要有重点地指导好带调拼读,然后让同桌互读评议。对能够独立拼读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对合作较好的同桌要及时表扬,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辅助拼读,如:做一做搓手的动作,拼读音节cuō;借助门锁的图片,拼读音节suǒ。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创编情境歌,在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对音节的拼读。
3.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
本课首次出现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教学时,可以先出示zi、ci、si的四声,让学生读一读,强调标调时i上面的点要去掉。在联系生活认读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zǐ、cì、sī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找到含有带调整体认读音节的内容,如紫色衣服、刺猬写字、蚕宝宝吐丝;还可以试着让学生练读根据整体认读音节编成的儿歌,如,“紫色树,紫色花,紫花开了结紫瓜,紫瓜柄上长小刺,撕开紫瓜见芝麻”。
三、字词教学
左边插图中,“学”字学生之前认过,“学生”的“生”虽未要求认,但学生多次见过,比较熟悉。而“我是小学生”这句话,在入学教育中出现过。右边列出的“字、词、句子”3个词语,学生在语文课上经常碰到,理解起来也没有难度。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词语,发现词语与图中语言材料的对应关系。让学生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学”这个“字”?本课的生字条里有几个“字”?除了“学生”这个“词”,“学”“生”还能分别组成什么“词”?你在哪一课见过“我是小学生”这个“句子”?你还能用“学生”这个词说其他“句子”吗?
“字、词、子”3个字都是平舌音,且都是整体认读音节,要重点指导其发音。
学了词语后,“字、词、句”3个生字的意思就很容易理解了,不必逐个讲解字义。可以引导学生用生字扩词,以巩固理解,如“生字、汉字”“组词、歌词”“造句、例句”。“子”字,要略作讲解。“子”单独发音时读zǐ,在词语“句子”中读轻声,是一个后缀,不必分析字义,可以补充“桌子、椅子、房子”等词语帮助学生体会其用法。“子”和“字”在字形上有相同的部分,可以让学生在“字”中圈出“子”,在比较中识记两个字的字形。
四、儿歌教学
要利用语言环境重点练习本课新学的音节,在教师的指导下读通儿歌。儿歌中的“了”有两种读音:一种情况读le,如“对了、错了、过了桥”;另一种情况读liǎo,如“过不了”。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此外,儿歌中“一”的声调会随着后一个字的声调而变化,朗读时注意让学生按所标的声调读。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做数学题的经历,了解儿歌大意,体会“走过桥”的快乐。
五、积累运用
1.归类练习。
让学生依次选一选,巩固区分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2.拓展拼读。
出示“cā bō li、sī jī、sī guā、kù zi”等音节词和相应的图片,让学生连一连,巩固音节的拼读。
问题提示
为什么“子”在词语和识字条中的读音不一样?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朗读,学好普通话,教材在全文注音的情况下,按照语流音变标注轻声和变调。当这些在文中标注为轻声或变调的字作为生字学习的时候,标注它们的本音。本课的“子”在“句子”一词中读轻声,标注zi;在识字条中作为生字学习,标注本音zǐ。
教学资源
情境图故事
小动物们正在森林学校里上课。老师身穿紫色衣服,手捧书本,用手指着黑板上的字母z,正认真地教大家学字母。3只小刺猬很用心,一笔一画照着样子写字母。蚕宝宝用自己吐出来的丝写出了字母s。学习字母真有趣!
Z、c、s的发音方法
发z时,舌尖抵住上齿背或下齿背,关闭鼻腔通路,然后舌尖慢慢离开齿背,露出一道缝隙,让气流从缝隙中挤出来。不送气,声带不颤动。
发c时,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跟z大体相同,只是从缝隙中送出的气流较强。送气,声带不颤动。
发s时,舌尖接近上齿背或下齿背,形成间隙,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来,摩擦成音。声带不颤动。
字母手指操
8 zh ch shr
教材解析      
本课有5部分内容。
第1部分是4个声母zh、ch、sh、r和4个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ri,配有一幅森林学校课间休息的情境图。下课了,小猴坐在椅子上织毛衣,蜘蛛在凳子上织网,“织、蜘”提示zh、zhi的音,凳子和椅子的组合提示zh的形。刺猬在椅子后面吃果子,“吃”提示ch、chi的音,刺猬和椅子的组合提示ch的形。狮子蹲在椅子后面休息,“狮”提示sh、shi的音,狮子和椅子的组合提示sh的形。背景中有一轮红日,黑板上写着词语“日出”,长颈鹿胸前挂着“值日”的牌子在擦黑板,“值”提示zh、zhi的音,“日”提示r、ri的音。地上,有棵小苗在茁壮成长,小苗的样子提示r的形。
第2部分是zh、ch、sh、r与单韵母a、e、u组成的带调两拼音节,与介母u和韵母a、o组成的带调三拼音节,以及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zhí、chī、shī、rì。
第3部分是zh、ch、sh、r在四线格中的位置以及r的笔顺。
第4部分是“擦桌子、折纸、读书”3个词语,配有3幅插图。第1幅图中小猫在擦桌子,第2幅图中青蛙在折纸,第3幅图中小狗在读书。3个词语都涉及本课新学的音节,其中“桌、纸、读、书”是本课要认的生字。
第5部分是“读一读”,安排了儿歌《绕口令》。儿歌围绕“四”“是”“十”等容易混淆的字音,组成简单、有趣的绕口令。学生通过朗读,可以提高对平舌音和翘舌音的辨读能力。其中shì、shí是本课新学的音节。插图中的数字“4、10、14、40”和绕口令的内容相匹配。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声母zh、ch、sh、r和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ri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声母zh、ch、sh、r。
2.正确拼读zh、ch、sh、r和韵母组成的带调两拼音节、三拼音节。正确认读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擦桌子、折纸”等词语,认识“桌、纸”等生字。
4.正确朗读儿歌《绕口令》。
教学建议
可以先带学生回顾平舌音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再借助情境图中的相关事物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声母zh、ch、sh、r和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ri。通过示范发音、平舌音和翘舌音对比读、借助情境图中的词语练读等方法指导学生读准音。通过找一找情境图中的表形元素、做一做字母手指操等方法识记形。引导学生拼读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利用情境图中的相关事物自主练读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借助插图和拼音认读词语、学习生字。引导学生读一读儿歌,重点关注标红音节。指导学生在四线格中规范书写声母可以灵活安排。
一、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教学
1.读准音。
zh、ch、sh、r是舌尖后音,也称翘舌音。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平舌音z、c、s的经验,教学时,可以通过示范让学生自主发现翘舌音的发音方法。借助“蜘蛛、织毛衣、织网、吃果子、狮子、日出、值日”等情境图中的词语,帮助学生发音。zh-zhi、ch-chi、sh-shi、r-ri每一组声母的呼读音和整体认读音节发音部位相同、读音相同,发音时舌头都要翘起来,可以借助手势,引导学生体会发音时舌尖翘起的感觉。
编顺口溜是拼音教学中非常实用的方法,能帮助学生顺利地记住字母发音。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结合情境图编顺口溜,如,“猴子织毛衣zh zhzh,蜘蛛织网zh zh zh;刺猬吃果子ch ch ch;小狮子shshsh;一轮红日rrr,长颈鹿值日rrr”。
部分学生很容易搞混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发音,或者发音不到位,教师除了重点示范,还要引导学生将两者进行对比练读。让学生通过z-zh、c-ch、s-sh的反复区别比较,掌握两组音的发音要领,记住带有“椅子(h)”的声母要翘舌。
2.识记形。
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情境图中表示字母形体的事物,如,凳子和椅子的组合像zh,刺猬和椅子的组合像ch,狮子和椅子的组合像sh,茁壮成长的小苗像r。还可以启发学生做一做字母手指操,加深对字母形的记忆。
3.书写字母。
zh、ch、sh 都用3笔写成,占中格和上格。这是第一次出现两个字母组合在一起的情况,书写时要注意两个字母靠拢些。
r用2笔写成,占中格。书写时注意在竖的靠上端向右写一弯笔,笔画要连贯。
二、拼读教学
1.两拼音节。
可以先让学生自由拼读,再和同学互相拼读,然后指名领读、评议。拼读练习时,引导学
生将音节与熟悉的词语建立联系。如:zhā,“扎针”的“扎”;chá,“喝茶”的“茶”;shà,“大厦”的“厦”。此外,平、翘舌音发音容易混淆,需要对比练读,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适度拓展,帮助学生提高拼读能力。如:
足(zú)球-竹(zhú)子     擦(cā)汗一插(chā)队
粗(cū)细一出(chū)门     塑(sù)料-大树(shù)
2.三拼音节。
可以让学生先试着自己拼读,再以同伴互读互听、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练习。采用多种形式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如指名读、分组轮读、自我展示读。还可以适当拓展,进行三拼音节和两拼音节对比读、平舌音节和翘舌音节对比读。如:
zhuō 捉迷藏              shuō 说话
zuō 作坊                suō 缩小
3.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
教学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时,可以让学生自主认读,在情境图中找一找哪些事物和zhí、chī、shī、rì的读音相关。引导学生发现“值日”的“值”和“日”、“吃果子”的“吃”、“狮子”的“狮”、“日出”的“日”与这4个音节的关系。可以再次强调标调时要去掉i上面的点。在学生认读音节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已学过的字“日、十”创编儿歌,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三、字词教学
引导学生说说每幅图上画着谁,在做什么。在学生看图说话的过程中,相机引出3个词语“擦桌子、折纸、读书”。让学生自主拼读音节,注意指导学生读好其中的平舌音和翘舌音。这3个词语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学生很容易理解。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读的书是什么。如果有擦桌子、折纸的经历,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
相机教学识字。引导学生借助课桌、书桌、饭桌等相关图片,认读“桌”;联系生活组词,如“剪纸、白纸、纸杯、报纸”,识记“纸”;回顾入学教育《我爱学语文》一课,结合读书姿势,巩固识记“读、书”。
四、儿歌教学
儿歌《绕口令》中平舌音sì和翘舌音shì、shí混在一起,可以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看插图,圈出数字4、10、14、40,让学生读一读,相机纠正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发音。再放手让学生自己读儿歌,然后同桌互读或者组成小组轮读,最后指名学生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得又快又正确,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积累运用
1.巩固练习。
(1)听音辨平舌音、翘舌音。教师随机发平舌音或翘舌音,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听到平舌音,把小手放平;听到翘舌音,把手掌翘起来。也可以同桌一起玩这个游戏,一名学生发音,另
一名学生做动作。
(2)用橡皮泥捏一捏本课所学的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比一比,巩固识记。
2.拓展拼读。
ní shā    shā zi      zhuǎ zi    shuā zi   shā fā    zhuō zi
chǐ zi     shuō huà   chā tú    shī zi     shū jià    chū rù
教学资源
情境图故事
“丁零零······”下课铃响了。今天长颈鹿值日,它正认真地擦着黑板。小猴子在椅子上织毛衣。蜘蛛在凳子上勤快地织着网。小刺猬津津有味地吃着果子。小狮子蹲在椅子后面休息。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小苗在阳光的照耀下茁壮成长。
zh、ch、sh、r的发音方法
发zh时,舌尖翘起,抵住硬腭前部,然后稍微放松,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来。
发ch时,发音动作跟zh大体相同,只是在稍微放松时送出的气流较强。
发sh时,舌尖翘起,靠近硬腭前部,留一道窄缝,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来。
发r时,发音动作跟sh基本相同,只是声带要颤动。
Z、c、s与zh、ch、sh、r的辨读
教学本课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平、翘舌声母发音混淆的情况。这两组声母的主要区别是发音部位不同,发音时可以提示学生用手掌代表舌头,通过伸直手掌和翘起手掌分别代表伸直舌头和翘起舌头。一般用这一方法辅助发音,学生当场能模仿出来,问题是没有指导又会弄混,需要适当增加练习。教师可以制作练习卡片,一组选平舌音的配图常用字,一组选翘舌音的配图常用字,画上平舌和翘舌的图案作为提示,让学生每天强化练习,逐渐形成语感。
字母手指操
9  yw
教材解析
本课有5部分内容。
第1部分是2个隔音字母y、w和3个整体认读音节yi、wu、yu,配有一幅情境图。雨中,有一栋房屋,屋后有一棵大树,树下有五朵小花。其中,“一”提示y、yi的音,树杈提示y的形;“屋、五”提示w、wu的音,屋顶的形状提示w的形;“雨”提示yu的音。情境图右上方分3列呈现了隔音字母y、w,单韵母i、u、ü以及整体认读音节yi、wu、yu,提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单韵母i、u、ü不能直接给生字注音,需加上隔音字母y、w组成整体认读音节yi、wu、yu。同时提示了y和ü组成音节ü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规则。
第2部分是y、w与单韵母a、o组成的带调两拼音节,以及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yī、wǔ、yǔ。
第3部分是y、w的笔顺及其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第4部分是“鱼、鸭子、乌鸦、蚂蚁”4个词语,配有一幅插图。池塘里,小鱼在欢快地游动,鸭妈妈带着小鸭子正和池塘边的乌鸦交谈,岸上一群蚂蚁在搬东西。4个词语都涉及本课新学的音节,其中“鱼、鸭、乌、鸦”是本课要认的生字。
第5部分是“读一读”,安排了儿歌《哪座房子最漂亮》。其中yí、wǎ、wū、wǒ是本课新学的音节。儿歌配有插图,描绘了新农村建设下美丽的乡村校园,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儿歌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隔音字母y、w和整体认读音节yi、wu、yu,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隔音字母y、w。
2.正确拼读y、w和韵母组成的带调两拼音节。正确认读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鱼、鸭子”等词语,认识“鱼、鸭”等生字。
4.正确朗读儿歌《哪座房子最漂亮》。
教学建议
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单韵母i、u、ü,联系3个单韵母引出隔音字母y、w和3个整体认读音节yi、wu、yu。引导学生发现yi、wu、yu分别是i加y、u加w、ü加y而来的,y和ü组成音节时ü上两点需省略。借助情境图中的相关事物及I、u、ü的发音,读准y、w以及yi、wu、yu的音。通过结合情境图中的表形元素、创编顺口溜等方法识记形。引导学生自主拼读y、w和单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认读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强调yu中的u实际上是ü。借助插图和拼音认读词语、学习生字。引导学生读一读儿歌,重点关注标红音节。指导学生在四线格中规范书写字母的环节可以灵活安排。
一、y、w和整体认读音节教学
引导学生回顾单韵母i、u、ü,了解如果i、u、ü要像a、o、e一样给字注音,需要y、w来帮忙,从而引出y、w。
1.读准音。
教学y、w应与认识整体认读音节yi、wu、yu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右上方的3列内容,用小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i、u、ü作音节时前面要加y或w。教师可以先借助情境图及“一、屋、雨”的音帮助学生读准y、w、yi、wu、yu的音,再让学生通过比较y-i-yiW-U-wu、,知道:y、yi的读音和i相同,w、wu的读音和u相同,yu的读音和ü相同。
2.识记形。
在帮助学生记忆y、w和整体认读音节yi、wu、yu时,可以结合情境图,找到图中与字母相似的部分,如树杈像y,屋顶像w。整体认读音节yi、wu、yu可以直接用来给字注音,教师可以结合学过的字“一”和“五”加以说明并让学生认读,巩固对整体认读音节需要整体识记的认识。
回顾j、q、x和ü相拼的拼写规则。强调yu中的u实际上也是ü,y和ü组成音节,ü上两点也要省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规则,可以编童话故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掌握,并根据故事内容编成顺口溜“小ü见到y,擦掉眼泪笑嘻嘻”或“小ü见大y,脱帽行个礼,去掉两点还读ü”,进一步加强记忆。由于i、u、ü和y、w以及整体认读音节yi、wu、yu之间很容易搞混,教师要多引导复习。
3.书写字母。
指导书写y、w时要注意新的笔画,“v”叫斜下斜上。可以边示范边讲清楚字母书写的笔顺及其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y 用2笔写成,占中格和下格。书写时要注意左斜要长些,伸到下格一半处。
w用2两笔写成,占中格。书写时注意“v”不要写得太宽。
二、拼读教学
1.两拼音节。
y、w在《汉语拼音方案》中是起隔音作用的两个字母,使用y、w可以使音节界限更清楚,避免影响拼读。教学时,可以把这两个字母当作声母来处理,让学生直接拼读音节,以减少一些复杂的拼写规则的教学,降低学习难度。y、w与单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对学生来说拼读难度不大,可以让学生先自主拼读,再个别拼读并评议。拼读时,可以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如“牙齿、娃娃、鸟窝”。
2.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
教学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时,可以先回顾整体认读音节整体认读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尝试读一读。再联系学过的生字“一、五”和情境图中的“雨”帮助学生认读。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创编儿歌,如“wǔ,wǔ,五个伙伴玩游戏”,巩固读音。
三、字词教学
可以通过提问题,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如:图上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做什么?在说话的过程中,引出4个词语“鱼、鸭子、乌鸦、蚂蚁”。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借助拼音认读词语,提示学生整体认读音节不用拼读。再通过反复示范和带读帮助学生正音。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的意思。
识字教学时,可以通过拓展“金鱼、鲤鱼、带鱼”等识记“鱼”;通过对比“鸭”和“鸦”,区分两个同音字的字形;让学生说说乌鸦是什么颜色,了解“乌”的意思,进而给“乌”组词,如“乌云、乌龟”,学习“乌”。
四、儿歌教学
教学时,可以先结合问题“你觉得图中哪座房子最漂亮”,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并回答。接着,让学生根据已学拼音拼读儿歌中自己会读的音节,重点拼读标红的音节,巩固本课新学音节的拼读,并通过同桌互读的方式进行检测。然后,由教师逐句带读,反复整体朗读儿歌。最后,通过同桌合作读、男女生轮读等多种形式趣读儿歌,在充分的朗读中激发学生对学校的喜爱之情。
五、积累运用
1.找一找,读一读。
引导学生在班级同学的名字中找一找藏着的yi、wu、yu,并读一读。
2.拓展拼读。
引导学生读一读儿歌,巩固音节拼读。
wū云来,下yǔ了,
阿yí下班回不了家。
来了yí个小娃娃,
他把yǔyī送给她。
问题提示
什么是隔音字母?
y、w是隔音字母,起间隔音节的作用,用在i、u、ü开头的零声母音节前,使音节界限分明,便于阅读。鉴于使用y、w的具体规则比较复杂,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中一般把y、w当作声母来处理。以y、w开头的零声母音节,除整体认读音节和yan建议采用整体合读的方法外,其他的可采用拼读法教学。
 教学资源
情境图故事
雨中,有一户人家,他们的房屋很漂亮。屋后的大树枝繁叶茂,雨打在树叶上,沙沙作响。树下开着朵朵小花,十分漂亮。
y、w的使用规则
根据《汉语拼音方案》,y、w的使用规则如下:
i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时,要用y开头,可分为改写和加写两种情况:如果i后面还有别的元音,就把i改为y,如ia-ya(呀)、ie-ye(耶);如果i后面没有别的元音,就在i前面加写y,如i-yi(衣)、in-yin(音)。
u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时,要用w开头,也可分为改写和加写两种情况:如果u后面还有别的元音,就把u改写为w,如ua-wa(蛙)、uo-wo(窝);如果u后面没有别的元音,就在u 前面加写w,如u-wu((乌)。
ü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时,也要用y开头。不论ü后面有没有别的元音,一律在ü前加写y,同时省去ü上的两点,如ü-yu(迂)、∪e-yue(约)。
小故事
i、u、ü去公园,需要哥哥姐姐陪。于是,大y带着小i,变成音节yi。大w带着小u,变成音节wu。小ü没有哥哥姐姐,急得呜呜哭。大y来帮忙,小ü擦掉眼泪,高兴地跟着大y,变成音节yu。
字母手指操
语文园地三
                            教材解析                             
语文园地三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呈现的是小学一年级课程表,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安排了5~6节课,让学生了解课程表中“语文、数学”等课程名称,在真实的情境中识字写字。
“用拼音”安排了3项内容。“还能摆什么?快来试试看”,让学生用手势、绳子、小棍等多种方法摆字母,在活动中记忆字母的形。“读一读,比一比”,旨在强化对声母z-zh、c-ch、s-sh 的辨读,读准由这些声母组成的6个音节词。这些音节词中包含平舌音、翘舌音以及整体认读音节,这些都是辨读的难点。“读一读,做动作”,要求学生拼读6个音节词,并根据拼读出的词义做动作,让学生体会拼音学习的乐趣。
“字词句运用”安排的是“读一读,在图里找一找”,旨在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图画认读事物名称和数量短语,初步学习量词的使用。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6个与数字相关的成语,具有趣味性,旨在让学生读一读,发现成语的特点,并背诵积累。
“和大人一起读”编排的是儿歌《谁会飞》。儿歌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巧妙地介绍了动物不同的活动方式。插图中飞翔的鸟、奔跑的马、游动的鱼与儿歌内容匹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儿歌。
 可以按照5个板块的编排顺序教学,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板块之间的顺序。如,承接拼音的学习先教学“用拼音”这一板块,再开展“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等板块的教学。教学“用拼音”这一板块时,可以将3个活动设置成3个游戏闯关关卡,鼓励学生进行闯关挑战,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与教学建议
了解课程表中的名称,认识8个生字,会写2个字。      
学生经常使用课程表。借助课程表识字,既能帮助学生认识课课程程名称,体会识字的价值,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感受生活中处处可以识字。
1.引导学生观察课程表,说说课程表上有哪些信息。结合“上午、下午、星期”等教学“午、星、期”3个字。
2.认一认课程表中的课程名称。为帮助学生较快认识课程名称,可以用颜色或图形区分不同的课程。
3.重点认识“语文、数学、写字、班会”4门课程,学习“语、文、数、写、会”5个生字。也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还在哪里看到过这几个字。
4.结合本班的课程表,让学生找出星期三的课程安排,并按课程表上的顺序摆放课本,说说这一天上哪些课,在引导学生认识课程表的同时进行识字与说话练习,感受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5.指导书写“午、下”。在观察笔顺的基础上,教师示范书写“午”,强调上横短,下横长,竖要写在竖中线上。“下”字形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自主观察书写,提示学生注意关键笔画的位置。
1.通过多种方式摆字母,记忆字母的形。
第1关:摆一摆。
可以让学生读读教材上摆出的字母,说说它们是用什么摆成的。再小组或同桌合作,用手势或自己带来的材料摆一摆,看看还能摆出什么字母,然后全班交流。如,绳子可摆成n、w、r、c,小棍可摆成z、l,手势可摆成a、o、e、u、b、d、k。还可以结合前面所教的手指操让学生边做边复习字母。
2.正确辨读平、翘舌声母组成的音节。
第2关:辨一辨。
可以先放手让学生自己认读,然后通过开火车读、同桌互帮互读等形式引导学生熟练认读。提醒学生注意zì、zhī是整体认读音节,不用拼读。
这6个音节词与学生的生活联系都很紧密,理解起来没有什么难度,对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引导他们用这些音节词说句子。还可以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对比认读此类音节词,如“zǐ sè-zhé zhǐ”“sī guā-shī zi”。
3.正确拼读6个音节词,并根据拼读词义做动作。      
第3关:拼一拼。
1.本题没有图片的帮助,需要学生独立完成整个音节词的拼读。在放手让学生尝试自己拼读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同桌互帮互读、开火车拼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拼读能力。特别要注意““chī xī guā、bá luó bo”这两个音节词,拼读相对较难,教师可以视学情带读。
2.在熟练拼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一边读音节词一边做动作,感受学拼音的乐趣。还可以同桌之间做“你读我做”的游戏:一人依次读音节,另一人做动作,然后互换;一人打乱顺序读音节,另一人做动作,然后互换。
借助拼音和图画认读词语,初步学习量词。
1.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说说图中有哪些事物。相机出示“鸡、鱼、河、山、树、鸽子、花”等带拼音的词语卡片,让学生认读,并在插图中找一找相关事物。指导学生读好翘舌音“山、树”。
2.先让学生读一读已经学过的数字“一、四、七”,再提问:“图中有多少山?多少树?多少鸽子?多少花?”引导学生用教材中的4个数量短语回答。还可以让学生结合插图中的其他事物,用上数量短语进行问答练习。
3.让学生用简单的数量短语说说教室、餐厅等场所中的事物,如“六支笔、三把椅子”,初步学习在生活中正确使用量词。
朗读、背诵6个带有数字的成语。
1.让学生圈一圈、读一读6个成语中认识的字。再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成语的特点-都含有数字。
2.让学生借助拼音尝试读一读成语,不会拼读的字,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读一读,帮助学生正确认读成语。然后通过同桌合作读等方式趣读成语,如一生读“一模”,另一生接“一样”。
3.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一背这些成语。可以采用填空背、师生接力背等方式。
和大人一起读《谁会飞》,感受儿歌的生动有趣。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学了一部分拼音,可以尝试让他们先借助拼音读一读儿歌,体会拼音学习的价值。不会拼读的字,大人再教一教。也可以采用大人带读的方式,帮助孩子读通、读顺儿歌。
在此基础上,可以和孩子合作朗读(一个问,一个答),也可以拍着手读,还可以表演读。让孩子在活泼、轻松的阅读氛围中,感受儿歌的趣味。读完后,让孩子说一说鸟、马、鱼的活动方式以及自己知道的其他动物的活动方式。
书写要点
4画,独体字。
注意两横的长短、间距,最后一笔竖要又直又正,写在竖中线上。
3画,独体字。
横要长。竖写在竖中线上。点从竖的中上部起笔,落在横中线上。
游戏“快乐大转盘”教具制作方法及使用
制作方法:先剪一张长方形的纸板,在上面并列挖出两个窗口。在纸板的反面钉两个圆形的纸板,分别写上声母和已经学过的单韵母。在单韵母的窗口上方挖一个小窗口,在纸板的反面钉上一个小转盘,写上四声。也可以增加写有介母的圆形纸板,进行三拼音节的拼读练习。
练习时,转动纸盘,随机组合出音节。可以是教师转动纸盘学生拼读,也可以是小伙伴之间边玩边读。

 


作者简介:作为独立个体蚌壳儿,我想成为许三多;作为人民教师蚌壳儿,我想成为史今。此公众号,用以记录我“不抛弃、不放弃”的教育人生:“不抛弃”的是自己的教育理想,“不放弃”的是我的每个学生。以此公众号自勉,愿锲而不舍,功不唐捐,进一寸有一寸欢喜。

声明:本公众号所有内容皆为原创,均可转载,转载请联系蚌壳儿微信:bangkeer202107

图文内容若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中图片|蚌壳儿

封面图片|蚌壳儿

文|蚌壳儿

排版素材贴纸来源|秀米




蚌壳儿说
作为独立个体蚌壳儿,我想成为许三多;作为人民教师蚌壳儿,我想成为史今。此公众号,用以记录我“不抛弃、不放弃”的教育人生:“不抛弃”的是自己的教育理想,“不放弃”的是我的每个学生。以此公众号自勉,愿锲而不舍,功不唐捐,进一寸有一寸欢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