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这只可爱的蚌壳儿
我大学时看了不少科幻电影,稍微有点儿名气的,基本上都看过。但我看的科幻小说比较少,可能因为看电影只需要网,看书得花钱,哈哈。
工作后我买了一个Kindle,下载了被无数人推荐的《三体》,从此走上了看科幻小说的不归路。
于我而言,科幻小说首先让我感到着迷的地方在于它能带我进入一个几乎不受限制的世界。无论是探索遥远星系、遇见外星生命,还是体验未来科技带来的变革,想干嘛就干嘛。我这一生大概没有办法体验一个更宏阔的宇宙了,但在科幻小说里,我可以,哈哈~而且,一部好的科幻小说往往还有一个完整而细致的世界观,包括独特的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历史发展等。这些脑洞也很让我沉迷。
在读过的科幻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两个脑洞都来自大刘,一个是《人生》,一个是《坍缩》。
《人生》中,一个胎儿在母亲腹中通过一个特殊装置与母亲和科学家莹博士进行了对话。这个胎儿被激活了遗传记忆,拥有了母亲的全部记忆。胎儿通过这些记忆,感受到了母亲一生中的寒冷、饥渴、挫折、恐惧、遗憾和痛苦。因此,胎儿对即将出生的世界感到恐惧,最终在对话当天的午夜,拉断了自己的脐带,结束了自己尚未开始的生命。
我是搞教育的,我在看这部小说时,一直在反思我们当下的教育。现实中,有不少家长或老师经常说,孩子需要了解真实的社会是什么样的,要不然以后要被社会毒打。但其实,在孩子们尚未体会到足够的温暖和幸福,储备足够多抵抗痛苦的能量之前,我们不能过早把这个世界的黑暗血淋淋地展现给孩子。“不知者无畏”,过早告诉孩子过于残酷的真相而不做正面引导,缺少了“未知”的保护作用,孩子是很容易崩溃的。
《坍缩》带给我的就纯粹是思维的快乐了。所谓“坍缩”,是指宇宙从膨胀转为收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时间的方向也会逆转,即过去和未来的概念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比如,我一生下来就是个老人,然后逐渐变年轻,最后以一个婴儿的方式回到母体,最后消失。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像《本杰明·巴顿奇事》?不一样哟,小说里的坍缩所全方位的,贴一下这篇小说的结尾片段:
“您将会发现,从老年走向幼年,从成熟走向幼稚是多么合理,多么理所当然,如果有人谈起时间还有另一个流向,您会认为他是痴人说梦。快了,还有十几秒,十几秒后,宇宙将通过一个时间奇点,在那一点时间不存在。然后,?我们将进入坍缩宇宙。
蓝移倒计时八秒。
“这不可能!真的不可能!!”
“没关系,您很快就会知道的。”
蓝移倒计时五秒,四,三,二,一,零。
宇宙中的星光由使人烦躁的红色变为空洞的白色……
……时间奇点……
……星光由白色变为宁静美丽的蓝色,蓝移开始了,坍缩开始了。
……
……了始开缩坍,了始开移蓝,色蓝的丽美静宁为变色白由光星……
……点奇间时……
……色白的洞空为变色红的躁烦人使由光星的中宙宇
。零,一,二,三,四,秒五时计倒移蓝
“。的道知会快很您,系关没”
“!!能可不的真!能可不这”
。秒八时计倒移蓝
“。宙宇缩坍入进将们我,后然。在存不间时点一那在,点奇间时个一过通将宙宇,后秒几十,秒几十有还,了快。梦说人痴是他为认会您,向流个一另有还间时起谈人有果如,然当所理么多…… ”
有意思吧?我第一次看的时候简直惊为天人,原来时光倒流还可以这么玩儿!
这些脑洞大开又丰富精彩的世界观常常拓宽我的思维边界,让我不由自主地开始思考科技与人性,科技与伦理的关系。看经典的英国电视剧《黑镜》时,我常常会摁下暂停键思考,人工智能高度发展后,我们如何确保人之为人的基本权益?在《黑镜》的其中一集里,人们可以通过植入大脑的芯片来记录和回放记忆,这看似是一项造福人类的科技,却引发了诸多问题。人们开始过度依赖记忆回放,甚至用它来评判他人,导致社会关系变得紧张和冷漠。科技的发展是否应该有一个边界?我们如何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避免它对人性的侵蚀?
有时,我还会产生庄周梦蝶似的自我怀疑。看完《黑客帝国》后,我会想,我的努力、我的吐槽、我的反抗,是不是都是系统设计好了的呢?如果是,我之为我的价值又在哪里呢?
当然,科幻小说带给我的也不都是这些神经兮兮的胡思乱想,有时也会带给我些许宽慰。在人生遭遇困境时,我常常想起《三体》中太阳系从三维变成二维时的场景。那么辽阔悠久的太阳系最后的结局也是死亡,想想我们自己,何其渺小,又有什么过不去的呢?
因为我个人特别喜欢科幻小说,加之这几年科教兴国提得特别多,所以我们在五下时曾经花了一个月来读科幻小说。孩子们比较喜欢,这个主题阅读活动又延期到了暑假。我跟孩子们说,要么读十本科幻小说,要么读完《三体》,或者三卷本的合订版《科幻世界》。大部分孩子选择读单本的科幻小说,有差不多十个孩子读了《三体》,《科幻世界》的合订版太厚了,挑战的孩子不多,早知道我就不买那么厚的了。
孩子们读的书不一样,所以这次读书活动的任务单我没有针对具体某本书,而是根据科幻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来设计的。因为2023年成都举办了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于是这份任务单中我加了一个情境,具体内容如下:
推选中国科幻之光——2024雨果奖提名推荐
2023年于成都郫都区成都科学馆举行的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World Science Fiction Convention,简称WSFC)是由世界科幻协会主办的科幻文化主题活动,被誉为全球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科幻盛会。2024年,第82届世界科幻大会将在英国的格拉斯哥举办,会上将评选出在科幻文学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个人或作品。现在,评委会需要从广大读者中征集获奖提名。请你推举一位科幻作家或一部科幻作品代表中国在2024年的科幻大会上角逐雨果奖。通常而言,评判一部科幻小说是否值得阅读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
创意与想象力:科幻小说的核心在于其独特的创意和丰富的想象力。好的科幻小说能够提出新颖的概念、设定或情节,让读者眼前一亮;
科学性与逻辑性:虽然科幻小说允许一定程度的虚构,但好的科幻小说会在科学性和逻辑性上力求严谨,让读者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文学价值:除了科幻元素外,小说的语言、结构、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也应具备较高的文学价值,能够吸引并打动读者;
社会意义与深度:优秀的科幻小说往往能够引发读者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探讨社会、道德、哲学等深层次问题;
情感共鸣:无论科幻小说如何天马行空,最终都应能触动读者的心灵,引发情感共鸣。这种共鸣可能是对人性光辉的赞美,也可能是对悲剧命运的同情。
请你从以上某个或几个维度,结合小说内容,从你的阅读体验出发,详细阐述你推选某位作家或某部作品的理由,不需要面面俱到,说出最触动你的理由即可。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班上的科幻小说大都是刘慈欣的,几乎所有孩子都选了大刘。答得怎么样呢?正常水平吧,毕竟他们在看小说的时候完全不会想到要从这些角度去点评作品,都是沉浸式阅读。而且,我也没要求他们必须答得多少,知道可以从这些维度去评价科幻小说,比他们阐述得很好更重要。
所有的回答中,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样一句话——你的想象就是全宇宙。
多么厉害的小朋友,我洋洋洒洒写了将近三千字,无非就是想表达这个观点。
希望想象能够带给我们全宇宙。
推荐阅读: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显微镜下的大明》为什么这本书这么难,老师还要让你读?NO.160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明朝那些事儿》中,谁的故事最触动你?NO.159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读完《小英雄雨来》,一起寻找身边的“雨来”NO.157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读完《爱的教育》,我们一起写日记NO.156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读完《今天我是升旗手》这群小学生设计了一款游戏NO.153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陈行甲人生笔记·在峡江的转弯处》中的陈行甲最想留住什么?NO.149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读完《野蜂飞舞》,为黄蓓佳和她笔下的主人公织个梦NO.148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看完《河西走廊》,这群六年级的孩子用文字为祖辈拍了一部纪录片NO.147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我们为什么会被霸凌》读后感交流情境任务单——校园侠行,化解舞蹈排练中的‘误会’与‘非议’NO.135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法治的细节》读后感交流任务单——紧急救援下的法律与道德天秤NO.131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圆圈正义》读后感交流任务单——小市集大智慧:寻找我们的“圆圈正义”NO.128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呼兰河传》之呼兰河的时光画册NO.126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重走胡同路:《城南旧事》中的一日重现NO.124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朝花夕拾》之鲁迅先生的朋友圈速递NO.123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红楼梦》之同桌计划NO.122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水浒传》:四大名著魅力人物争霸赛之水浒片区赛NO.121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三国演义》之三国大冒险:分久必合的秘密任务NO.111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士兵突击》之不抛弃,不放弃:许三多的突击之旅NO.110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俗世奇人》之奇能幻想NO.109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不老泉》——“生命的奇迹与抉择”NO.100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大话西方艺术史》——“联合国艺术盛典:跨越时空的鉴赏”NO.99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大话中国艺术史》——“艺术之旅:中国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NO.98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枕草子》——“穿越时空,邂逅《枕草子》的世界”NO.97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长安的荔枝》——“不可能的任务:李善德的荔枝之旅”NO.96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太白金星有点烦》——“西游人物大PK”NO.95
蚌壳儿说: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单之《西游记》——从“西游取经路线图”到“猪八戒的取经作用:助力还是阻力?”NO.94
蚌壳儿
2025年1月27日于西藏
作者简介:作为独立个体蚌壳儿,我想成为许三多;作为人民教师蚌壳儿,我想成为史今。此公众号,用以记录我“不抛弃、不放弃”的教育人生:“不抛弃”的是自己的教育理想,“不放弃”的是我的每个学生。以此公众号自勉,愿锲而不舍,功不唐捐,进一寸有一寸欢喜。
声明:本公众号所有内容皆为原创,均可转载,转载请联系蚌壳儿微信:bangkeer202107
图文内容若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中图片|蚌壳儿
封面图片|蚌壳儿
文|蚌壳儿
排版素材贴纸来源|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