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一则消息,让楼市刺激更进了一步。
据证券时报文章发出,适时放开楼市价格限制,允许房企合理降价去库存,缓解部分房企资金压力。
▲证券时报文章
同时,该文章强调指出,当前房地产市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并提出了各种刺激楼市的政策想法,其中有一条备受关注的,便是新房备案价的限制政策适时放开,这就是常说的限跌令放宽或取消。
作为全国性财经类日报头号官媒,证券时报拥有者高度的话语权,文章内涉及到的优质地块地价合理上涨、取消地价限制等政策已有部分城市执行。而取消或放宽“限跌令”的提出,有可能成为下次楼市政策的头号手段。
楼市价格限制的出台,主要是为了应对过去几年房地产市场的过热现象。但随着经济的下滑,这政策似乎成为绊脚石般的存在。
楼市价格限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房价和地价过快上涨的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首先,价格限制打破了市场供需关系和价格机制的正常运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和市场失灵。东莞近期土地的流拍,也证明当下房企拿地信心不足。
▲近期大朗土地流拍
其次,价格限制也影响了开发商的经营活力和盈利能力,导致部分开发商资金链紧张、项目停滞、去库存困难等问题。最后,价格限制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选择权,导致部分购房者无法买到合适的房子或者被迫接受高价或低质的房子。
在当前的形势下,随着政府调控政策的深入实施和经济形势的变化,楼市市场已逐渐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光从这一年就可以看出,“认房不认贷”、“房贷利率和存量房利率下调”、“公积金可支首付”、不限购“、“带押过户”、“二手房个税退费”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帮助刺激房地产市场热度。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增速除了开年一波“小阳春”,后续指标不断探底,可以看出,一推利好政策,能刺激到楼市的成交,但不多。
▲全国商品房销售数据
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实施楼市价格限制,不仅没有必要,反而会加剧市场的低迷和恐慌,影响市场的信心和预期。因此,证券时报所讲到的放开楼市价格限制,让市场恢复自由定价的权利,是顺应形势变化、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必要举措。
放开楼市价格限制,对于房企来说,意味着资金更能灵活的运用,提高销售效率和成交,有效缓解资金压力和库存风险,从而能优化产品结构和质量。
对于购房者来说,需求两极分化有可能逐步加大,但也意味着可以享受到更多的选择权和议价权。富人可以选择价值更高的项目,而刚改和改善群体则容易上车自己心仪的项目,从而提高了购房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也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在前三季度中,东莞供应套数18714套,供应面积约238.73万㎡,同比下降7%。成交套数15964套,成交面积约201.95万㎡,同比下降5%。成交金额约663.98亿元,同比增长9%。
▲东莞前三季度商品房销售数据,图源中原地产
可以看出,市场信心仍缓慢增长,成交金额上涨9%,政策刺激之下,让小部分犹豫的买房人下定决心,一部分买入高性价比的二手房,一部分则高端项目供应增多,改善置换以及资产配置优化需求释放。
是的,致使东莞楼市缓慢增长的,有可能是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购房者期待的大幅优惠潮,并没有如期进行。
优惠潮并不是没有,近期某地铁楼盘优惠14000元/㎡和某水乡楼盘优惠12000元/㎡,均为工抵房,不到一周便迅速消化了。
▲某楼盘直接大幅优惠
现时东莞热度楼盘主要集中在城区板块及松山湖板块,均为大平层精装交付,上车门槛较高,多亏两成首付,也令不少群体得到了上车机会。
前几天自然资源局发布建议取消土地限价的消息铺天盖地,若真能实现,则重回“价高者得”的时代。
▲建议取消土地限价,来源财联社
比如现时CBD板块的那几宗合并地一旦招标,可以想象,那将是东莞新地王的存在。而这一波的供地效应传导到新房市场,又是一轮价格拔高,进而突显前一波房价的性价比,从而形成良性竞争。
▲CBD两宗迷你地块合并为C07-01地块,图源自然资源局
另一方面,刚需改善群体还在持续观望中。
这类客群中,刚需极为纠结,受制于有限的预算,在热门区域热门板块捡漏低价房源。一来一去,限价盘、倒挂盘逐渐清盘,等来的是拔高的房价门槛,最终选择二手房。
而房企为了保住利润,更倾向于选择装修房,并通过提升产品力的方式,使入市价赢得买房人认可。
当遍地都是改善盘,产品力相互角逐,改善客们也开始纠结了。
对于购房者来说,乐观一点,低利率、低首付、无限购等利好政策,确实是当今买房的最好时机。至少在年底,楼市仍然以松绑作为主基调,现时买房应该做足功课,从预算、地段、需求、板块等因素判断最适合自己的房源。
目前来看,当前东莞楼市的“中心化”趋势仍在持续,以主城区、松山湖、滨海湾为代表的核心价值集聚区,同时也是新房供应及成交的高地。
对于第四季度,不少房企开始抢滩着陆,除了一部分加推以外,还有一些纯新盘入市,例如金地青雲境、建发缦云、香港中心等,新房供应充足,购房者可选择范围较广,届时东莞楼市成交有望逐步回暖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