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允许自己搞砸呢

文摘   2024-12-01 00:00   山西  


晚上带着孩子们去看电影,这一次是他们看他们喜欢的动画电影,我看我选择的《好东西》。其实是临时起意,只是因为我看了李小萌视频号推荐这部电影(没看完,现在也没有去看评价),所以就决定去看。很多事情,在能力范围内就想要去做就赶紧去,不然很可能就不会再想或者去做了,包括看电影这点小事。这学期以来,几乎周末也不得空去看一场电影,而这周似乎终于消停一下子,那就赶紧去吧。孩子们也好久没有进电影院,感到很开心,尽管比我的晚开场,但是他们俩也可以接受妈妈先去看自己喜欢的电影而不是陪着他们。等他们的开场了,我还是不放心到隔壁厅去看看他们找到座位了没有。结果,他们把自己安顿得很好,似乎一点也不需要我操心。


回头来说说这部《好东西》吧。这应该算是一部轻喜剧,主角是讲述一位单亲妈妈的故事。其中有很多笑点,却也有很多痛点。很多痛点都在每一个普通的人身上,其实在童年就开始了。作为曾经的女儿,现在的母亲,真的可以看到很多自己的影子。


片中的铁梅是一位单亲妈妈,同时还是一位失业半年的单亲妈妈,她虽然遇到了巨大的困难,但是在女儿面前她仍然要扮演一位非常轻松的超人妈妈。曾经在事业上她想做到最好,到了成为孩子的母亲,也想在做母亲上成为一个好妈妈。我想这应该是很多母亲(哪怕没有离婚的母亲)的现状,似乎是一种非常本能的反应。


她总是给女儿很多鼓励,这就是那个“精彩极了”般的母亲,以至于女儿茉莉都不相信妈妈的夸赞是真的。其实,这可能也是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个痛点。似乎过度夸奖也会显得廉价,而无法让孩子真正成长,批评似乎又伤害孩子自尊心,打击孩子自信心。我们当父母的到底该怎么办?我觉得还是实话实说好了。把孩子当一个大人一样,没有阿谀奉承,也没有刻意踩压,有的只是尊重事实。这样,孩子也不会失衡,不会欣喜若狂,也不必悲伤过度。


在发现女儿没有进入乐队,而只是个观众,且还只是因为鼓掌鼓得不错而坐在下面,她就琢磨给女儿报个器乐培训课。可是女儿拒绝了。原因很简单,就是妈妈对她说过,不需要学什么器乐,快乐就好。可是等人家会,自己家孩子不会的时候就着急了。这个痛点又来了。很多时候,我们当父母的也是觉得孩子快乐健康成长就可以了。然而看到别的孩子会这样,会那样的时候,又觉得孩子会因此不快乐。到底该怎么办呢?我想关于兴趣特长的培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是应该给孩子一些选择,然后学起来的。并不是为了和谁比,而是很多时候学习一门艺术特长需要坚持。一年又一年做一件事情,日久天长不仅可以学会这个东西,还可以学会坚持,还会看见坚持得来的成果。有一些东西是我们要帮孩子坚持的,譬如王羲之的父亲帮他坚持了书法,叶嘉莹的祖父帮他坚持了背诵古诗文,周杰伦的母亲帮他坚持了钢琴,朗朗的父亲帮他坚持了钢琴,很多坚持都不是孩子的坚持,而是父母的坚持。


当她发现自己为了吸引流量的文章遭受到很多谩骂的时候,她只是没法安稳睡觉。可是当她发现女儿因为这件事在班里被可怜的时候,她内心的堤坝塌了。她最不希望的就是被看成是弱者,是可怜虫,被人同情或是另眼相看。


她一直以一个完美的全能型的女人出现在别人面前,可是这一次她流泪了。她觉得自己把事情搞砸了。可是邻居女孩却问她为什么不可以搞砸一件事呢?为什么就要做让全世界都夸你的人呢?妈妈好不好,不是孩子以外的人可以评价,那些连妈都没有当过的人有什么资格骂你呢?


是啊,有了互联网这玩意儿,大大降低了骂人的难度,风险,却远远地扩大了骂人的范围。为什么这么说呢?骂人家不配当母亲的,可能根本就不是母亲,他们根本无法站在一个母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也不愿意换位思考。如果当面骂人,可能从嘴仗搞成肢体冲突。然而网络上撕,像是朝地上吐了一口痰,吐完就走了,无需承担任何风险。另外就是广度,很多时候一句话可以通过互联网传到千家万户,好事自不必说,坏事那就会以讹传讹,蔓延开去,遭受网暴也是在所难免了。


这样好的妈妈都会被谩骂,就因为大家对单亲妈妈的定义应该是苦哈哈的,不应该是洒脱的自信的,可以继续去寻找幸福的。这其实是对单亲妈妈的不宽容和二次伤害。


我们为什么不允许自己也不允许别人搞砸呢?我们太看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我们太喜欢评价别人,也太依赖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我们不应该那么苛刻自己,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允许自己脆弱,甚至懦弱,所以我们可以去找到人生的松弛感。



小鲈鱼说
写作是疗愈,是种下文字的精神花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