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学校德育领导跟我沟通,我们班活动多,希望我参加区德育成果展示活动。我想的确也有比较现成的案例材料,而且以为只是小型的教研活动,不会花费太多时间,所以也就答应了。
结果周末看了活动流程才晓得这次活动还比较正式隆重,当然不管是什么类型活动,都不能浪费观众的时间,于是我又反复修改了自己的稿子。昨天下班回家又花了几个小时来重新修改PPT。
不过今天我觉得向别人分享的时候,自己的收获可能是更多的。
收获了一份感动
在我前面有四个学校的老师分享了各自学校的活动育人案例,让我听得最出神的是职高的那一个案例。
有那么一瞬间,我是想掉眼泪的。
特别是看到国旗护卫队的那些孩子们脸上的那份坚毅,深深地感染了我。
在我心里,已经发自肺腑地感激那些老师们,他们给了这些孩子尊严和自信,这是何等重要。
普世眼光中被认为遭淘汰的职高孩子,他们也是有人生的梦想的,将来这个世界也是要有他们的一席之地的。职高的孩子不是被淘汰的孩子,他们是选择一条更有利于发展的路而已。社会再别带这有色眼镜看他们了。
可能职高的老师们是要负起这份责任的,然而难度之大不言而喻。
这便是我出来分享的一种收获,就是看到别人在做什么,做得怎么样,对我有什么触动?
我真想跟老师们说的是我之所以当班主任是因为有主动权安排班级的活动,可以带着班里的孩子们按照我的教育设想去学习生活。这对我来说是当班主任最有价值的部分。
我还想说我之所以带着孩子们看花看云,捕风捉蝶,是因为我打小爱这些东西,我永远无法忘记那些花开带给我的美妙感动,所以我希望我的学生也能经历,能感受,可以理解。
我没想过要搞一系列活动去比赛,去分享,去展示。我只是觉得在学校待近十个小时,不搞点儿活动,我都不愿意到学校上班,更别提学生到学校学习,那真是没盼头。所以我想让学生感受到的是学校是个美的好玩的地方,比在家有意思多了。起初就是这么单纯的想法。然而,你要玩就不能漫无目的地玩,否则家长不支持,领导不同意,学生也无收获,所以玩也可以有的放矢。
正如汤汤说她一开始并没有写作观,可是写了很多很多童话以后,慢慢就有了自己的童话观。我也是一开始并没有什么活动观,只是觉得要吸引孩子们来学校学习,要给孩子们未来留下更多美好回忆,然后就搞起各种各样的活动。可是带了一届又一届,搞了数不清的活动以后,我就发现活动是要搞的,但是不能随便搞。应该有顶层架构,有系统规划,有背景,有准备,有目标,有过程,有反馈,有反思,还有继续玩下去的理由。
正如王老师分享的班级、校级德育特色活动要做得有吸引力,有生命力,有影响力,这“三力”我是十分认同的。这也是我接下来要努力的方向。
活动是什么呢?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有相关的论述,他说活动是连接课本和生活的桥梁。搞活动就是架桥,只是架什么桥,如何架桥,是关键。我想每位老师都应该成为活动育人的高手,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