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想到这辈子还有机会亲自见到王栋生(笔名:吴非)老师,并听他的报告(课)。幸好有李老师帮我们实现了见许多教育真名家,甚至还有平等对话的机会。
为了见王老师,我提前了做了准备。
我在网上又买了好几套他的书,以及我之前读过他的那些旧书,准备让他签名。这些书放包里根本装不下,提着也怪沉的。于是,我就全部装进行李箱里,拉着去了会场。
第二天一早出发,阴雨霏霏,但是却不影响我即将要去见王老师的激动心情。
到了听课的会场,远远看见一位有些清瘦但精神矍铄的老人正被围着要签名,合影。我知道那就是王栋生老师了,但我不敢立刻去打扰,只默默找了个角落先坐下。
很快他开始讲课了。
一个七十多岁的老爷子,讲了两个多小时,全程一点也不累的样子。
他讲的内容很丰富,没有什么高大上的理论,都是一些与教育有关的所见、所闻、所经历的故事。
他整个讲述的过程语调平和,幽默诙谐中见严肃,起承转合自然而然,耐人寻味启人深思。
我在聆听的过程中一会儿被幽默逗笑了,一会儿又被师生之间的感情给惹哭了,但更多的就是听着,思考着,记录着。觉得每句话都是金句,每句都说在了我的心田里。
我想他的课堂一定是被学生喜欢的,他的风骨是令同行敬佩的,他的为人是被家长所折服的,他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诠释。他有底气说出那句“不跪着教书”,这也是他对所有老师的期许。
不是站上讲台成为了人家的老师就理所应当地会得到敬重和爱戴,这要靠自身的品行、能力和素养去赢得这份尊重。
以前只是读王栋生(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前方是什么》《致青年教师》等作品,并不能完全理解到底要如何才能站直了身板教书。可见到他本人,听了他的课,从他的神情、谈吐,一颦一笑间,无一不在垂范“不跪着教书”的模样。
也许我的体会和领悟还不够全面,也不够深,但是结合他讲课的内容,以及我自己的一些经历,我想如果一个老师想要不跪着卑躬屈膝地教书,就至少要先做到以下几条(很难说哪条最重要,不过每条可能都不可缺),否则就不要怪人家不把你放在眼里,不把你当老师看。
一、热爱——真正爱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
整个讲座的过程中,王栋生老师分享了许多他与学生的故事。
没有一句“我很爱学生”“很尊重学生”“很欣赏学生”这样的口号,可是每个故事里都能让我感受到他对学生的爱、尊重、欣赏。
他是眼里有人的老师。
他1989年带一个少年班,都只是十四五岁的聪明孩子,两年后这些孩子的排名前50%直升南京大学。有个孩子成绩中等,可是喜欢到办公室问奇奇怪怪的问题。有很核心问题:农村为什么那么穷?城市和农村差距为什么那么大?为什么有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的区别……
就这样一直到高考,王老师说还有一个月要高考了,你去看看书吧。他回答了很精彩的一句话,他说:“王老师,高考的事好办。我这个问题难办。高考算什么,农村为什么这么穷才是大问题啊。”王老师就因为这学生有这样的思考和问题很激动啊。
南京大学派教授代表来选人,这个学生是第26名,不在入选范围。王老师便软磨硬泡,对方一直拒绝接受这个学生。最后王老师说:我们国家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学生,他有理想,有自己成熟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深谋远虑。我以我的名誉担保,这是你那里需要的人才。”
那位教授站起来热泪盈眶地说:“我受不了了,你一个老师拿你的名誉担保,我受不了。”然后,他把26名带走了,也顺便把25名带走了。一分钱没花,就是用自己的名誉担保了,事就办成了,现在是不可能想象的。
后来这个学生28岁成为中科院研究员,博导,回到南大做报告,说他在美国留学想的还是那个问题,农民太苦了,这个生物制药农民根本用不起,有些药品用高分子合成的,能够实现的。所以他在美国做博士的时候,还关注这个问题,最后取得突破。教育部、卫生部立刻决定让他回国,组建我们国家大型实验室,任命他为主任。那一年他26岁啊。
我在想1989年,王栋生老师也才39岁,正是我这个年纪,可工作也才七年。他为了把一个中等偏下一点的学生送进好大学,愿意以自己的名誉担保,更重要的是他的名誉起到了作用(第二条再讲)。听这个故事,我真的非常感动。当年那样年轻的王老师,却有长远的眼光。他其实一直在保护着这个学生思考的自由,尊重学生的思考,赏识学生这种理想主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和情怀。他呵护的这颗种子最终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做了对农民有益的事业。这不是浪漫动人的爱学生,赏识学生,尊重学生,成就学生的故事吗?
他还讲了一个“138”和“68”的故事,这个故事本来我想简要概括,可是我太喜欢这个故事,所以想把王栋生老师原述部分放在这里,或许有耐心的你读完,一定会深受感动和启发。
记者说:“今年那个高考语文状元是你的学生”。 我说:“没有状元。” 记者说:“高考最高分可能就只能这么说。大家都这么说。” 我说:“大家说,我不能这么说。” 记者问:“你是怎么教她的啊?。” 我说:“这个学生入学的时候,语文能力是这一届新生中语文水平最高的。三年里,我做的全部工作就是没有让他的学习水平下降。读了那么多书,洋洋洒洒,第一篇作文1500字,连个每一个标点是没错的,就是功底很好。应该说义务教育阶段她的老师和她本人都做出了努力,我做的不过就是没有让她掉下去。他后面那个男生有意思啊,我一直以为他语文很好,结果他考了68,这是师大附中最低分。你愿意听听他的事吧。” 记者说:“哎呀,王老师我还有事。”其实他不愿意跟我探讨这个问题。 我就觉得有意思,都是我的学生在一个教室里面,甚至是一个小组的,前一个女生考138,后面那个男生考68,相差70分。而且后面那个男生很有意思,他在高考复习,还经常到我办公室,问我:“王老师,我有个问题啊,这个为什么是c啊。这题9分,我的4分是怎么扣的?”我如此这般要告诉他。他说:“我不是来要分的啊,我不是来要分的,我就想知道怎么回事啊。” 看到我说:“哎呀,王老师你现在药吃没吃啊?”他知道我有心脑血管病。 我说:“吃了,吃了,谢谢你。” 他又说:“你别老坐在那儿,自己起来走一走,走走啊。” 各位都经历过高考的,就是这个数、理、化、生物、外语突击一下都有可能提上去。语文没办法突击,语文是靠积累,所以语文老师在那儿答疑没什么事做,所以他让我别那么一直坐着,走一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我觉得对他印象很好。 过了一些天在出了宿舍的门,看到那个女生(138)在那。 我问:“哎,要到哪儿去啊?” 女生红着脸说:“我到前面有点事啊。” 我说:“要到上海去读书了,小姑娘要注意啊,上海比南京大多了,买一张上海地图好好看看啊。上海变化很大,电话卡多买一点啊,哪里随时放书包里面,宿舍里面放点电话卡……”。 小姑娘说:“谢谢老师,谢谢老师啊。” 教师节突然收到一封信,信写得好长啊,一共11页。在第八页那儿空了一格,说:我的语文好,是一条腿,我的口头表达能力差,交际能力差。我们班好多同学到过王老师家,就说王老师书房里面那些有趣的书,好玩的画册等等。我也想去,就是不好意思啊。我那天鼓足勇气,到王老师家去,我没有电话,一路问过去了。然后,我想王老师要看到,我就说我来跟您告别的,这样我就可以坐在王老师书房里面翻翻您的书了。可是看到王老师和师母从楼梯下来,我就慌了,我想说的是:王老师,我来向您告别。但是我说的是:我到前面有点事。我真没出息。 看来是没有什么出息。那以后我就再也没见过她了啊,那封信以后也没有联系了。 见了这个小姑娘隔了两天,门铃响了,你们可能都会想到那个68的小男生来了。 我那时候就说错了一句话,我说:“诶,你怎么来了?” 这句话要算是教育观念有问题。“我68就不能来了。”我的意思是最最不敢来的就是他。 他来了啊,说:“哎,小子不才,有辱老师门风,今日特来谢罪。” “你考得不好,是你倒霉,跟我没关系啊。”我说,“那我的问题是,你那时候不是经常来问我问题吗?我没有想到你考这么个鬼啊。” 他说:“我是装的。我其实骨子里就是重理轻文,我们家两代都是重理轻文。哎,王老师在课堂上讽刺过重理轻文。我不愿意你不喜欢我。我到里面去问化学老师,数学老师问题。我不但问,而是听别人怎么问。我一般要在里面待两个小时,我怕你不高兴,而且装着一进门就去问问题,然后设法的在里面待两个小时。再说我看你一个人坐那儿也蛮寂寞的。” 在高考那么紧张的时刻,一个少年还能关注一个老教师寂寞的心,这叫什么?这叫世事洞明人情面,那张语文考卷不考这一个。我们的考试是有问题的,他考不出一个人人文素养呀,全是背的东西。 我的问题没完,在接受了大学教育之后,这个138,68都走上社会。请问他们中间哪一个人更能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哪一个人更能和一些同事、朋友一道去克服困难? |
我喜欢这个故事,特别喜欢的那句是“我不愿意你不喜欢我”,听到这句话,我的眼泪就掉下来了。哪一个学生愿意老师不喜欢他/她呢?如果老师们都能了解这一点,就不会轻易不喜欢某个学生吧。
这个“68”要多喜欢王老师,才会赖在办公室不走,才总会没问题找问题,不会问听别人问。要鼓起多大的勇气才会在考了最低分后,仍去拜访老师。同样那个“138”的女孩,她一定也很喜欢王老师,她是高考省第一,却知道自己的不足,害怕在自己老师面前表现不好,想去老师家书房看看的愿望最终没有实现。可是不管怎样,从这个故事里,王老师就是被学生迷恋着,也欣赏着每个学生的老师。这样的老师怎么可能跪着教书呢?
二、自尊——重视自己的名誉(自尊)
从上一个“以我的名誉担保”故事延伸到这个话题,王老师问我们现在有多少老师能重视自己的名誉啊。他说现在老师不爱惜名誉的事越来越多了。
他举了一个家长送大闸蟹给他的例子。其实王老师拒绝要家长礼品的故事我是听过的,可是他自己讲给我们听的时候,又别有一番滋味,甚至让我觉得羞愧。
一个新转入班里的学生家长打电话给他说给他送了大闸蟹来。王老师拒绝了。可是家长却执意要送,并说孩子读一年级的时候就开始给孩子班主任送,而且那些老师都很喜欢吃的呢。可是王老师坚决没要。他说大闸蟹我还是买得起来吃的。
老先生也很直,在南京某大会上问这位老师是否还记得吃过人家的大闸蟹。
你可能都忘记了,但是你的家长却还记得清清楚楚。你吃了人家的东西,对人家的孩子好,孩子会怎么想你:“老师吃了我妈妈送的大闸蟹,怪不得对我蛮好的。”
其实这个例子在普通老师这里不算个什么极端损坏老师职业名誉的事,比这个更恶劣的败坏教师声誉的事不计其数。所以他对当今教育极度失望,甚至感到耻辱。他说如果一个教师不爱惜职业名誉,他的教学基本是没价值。这个其实不难理解,老师自己不爱惜名誉,没有树立自己的职业声望,那怎么能怪人家不尊重你呢?学生怎么可能还信服并跟随学习呢?
三、专业——学识广博,遵循教育常识
一个老师要想受到尊重,不卑躬屈膝,那么就要展现出自己的专业性。这些专业性一方面是要有广博的学识,一方面就是尊重教育的常识。
虽然只与王老师一面之缘,也只聆听了他两个小时的讲座,但是我已经被他触类旁通,博古通今的广博学识所折服。他是1950年出生的人,正应该读书的时代遇到了文革,没有受过完整的教育,不过似乎不影响他成为一个博闻强记的高中语文老师。
他讲到当老师是要有天分,而他有个经验,就是一个老师读书多,爱思考,就一定有自己的发现和趣味。在课堂上就能有灵机一动,生出自己的教育智慧来的时刻。
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就是尊重教育的常识。最重要的就是教育慢的特征,需要很多耐心去等待的。一个学生大学以前要上两万节课,就像人一辈子吃几万顿饭,并不会知道哪节课是最重要的。课堂上一点一点去观察,去发现,去鼓励孩子,或许一颗小小的种子会被滋养长大成为一棵大树呢。
他讲了批改作文喜欢把每次的分数登记下来,然后就发现一个学生已经连续几次76分了(总分100),如果再给这个学生76分会怎么样?他又找了找看看有没有加4分的地方,没有找到。他停下笔到外面路灯下散步,忽然想:我不需要理由,这是我的学生在我的教室里,我不需要理由啊。其他我不知道,我这个学生需要一个80,而不是76。于是,他给了这个学生80。
这个孩子当然很高兴,但只有一秒钟,因为翻页的时候发现了76的笔迹。
可是暑假后他批改这个学生的随笔,里面写到:“王老师可能犹豫过,根据我对王老师的了解,王老师一定犹豫过。我不能再不学了。王老师给我80分是鼓励,我能想到王老师当时犹豫不决的样子。我的确作文水平差,我读书不多,我有重理轻文倾向。我也不善于向别人学习。但是看见那个80分,我震撼了。为此,暑假我读了很多书,也反思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开学以来,我堂堂正正的地得过两次八十多分。谢谢亲爱的老师。”
这本身是一个鼓励学生的故事,但本质上还是一个尊重教育常识,等待学生慢慢醒悟的故事。如果继续听下去,你还会明白这是个教育传承的故事。王栋生老师也曾得到过自己老师这样的鼓励和等待,所以从1961年,63年前五年级得了珍贵的5-后,一直到现在,他每一天都在写作,他说他发现了写的趣味,在最困苦的年代,也在那儿写。
此刻,我再去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也同样充满了感动。教育的美好啊,当老师的一定要从这些习以为常中去感受。或许现在还看不到,需要多年以后才能展现出来,现在也要多一些耐心去呵护这一颗一颗稚嫩脆弱的生命的种子啊。
1952年《纽约时报》采访爱因斯坦,谈到高校的教学的时候,爱因斯坦以“过重的负担必然导致肤浅”为标题,写了一封信。其实也不只是他这样说,所有懂教育常识的人都知道,过早压榨孩子只会适得其反。可还是拼命把孩子往赛道上赶,不允许他们停,不允许东张西望看风景。这是极度残忍的事情。我们作为老师也好,家长也罢,不能当这样的“坏人”啊。
如果一个老师心胸宽阔,学识渊博,知道教育的常识,便不会做出伤害学生身心的事情来,也有实力、魄力、毅力来为孩子们暂时顶住那些“迫不得已”又“冠冕堂皇”为了孩子好来压榨孩子童年的压力吧。
四、思考——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王老师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一个教师如果不能发现校园里面存在的问题,其实他不是教师。
你每一天所在的工作场所,你没有发现问题,你也不可能发现这个社会存在的问题,同样也没有办法预见未来。
我们看见一个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睡着了,如果只是以为他上课不认真,是学习态度出了问题,那么就会影响接下来一系列的判断。判断会影响行为选择,最终的行为会导致师生关系,家校关系,亲子关系破坏。
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睡着了,可能是缺觉,需要补觉,如果连觉都睡不醒,谈何学习,学习又有何效果。
也有可能不是缺觉,而是听不懂,无法理解,跟上老师和同学们的思路,就昏昏欲睡了。这时候需要的是了解学生的困难点在哪里,再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有老师也提出了质疑,我们是理解了学生,但是督导课堂的人员却不理解该怎么办?
这样的问题还包括听课、评课、赛课,课外的人是根本不知道课堂上发生了什么的,他们的评判本身也是问题。连佐藤学教授也说不要评价课,发现了问题到自己的课堂上去实践。
我想一个不跪着教书的老师当是一个思考型老师,有着非常强大反思能力,能够从习以为常中发现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即使解决不了当下的问题,却也能保持警醒,而不轻易的随波逐流。
总之,如果一个老师他对学生有爱,能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能够发自内心地赏识自己的学生,那么就和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断修炼自己,不断学习成长,遵循教育的常识,保持独立思考,勿要为名利迷了眼,定要爱惜自己的职业名誉,这样成为一个有专业自尊的老师就指日可待。
后记:这篇文章加上王老师的部分故事有六千多字,也是推迟了一个多月才得以完成的听课感悟。近日一直在整理,今夜记录完成,总算是了却一桩大事。
现在教师的处境越来越艰难,这当然是有很多因素影响而造成的。
可是我相信不管这个世界多么糟糕混乱,只要老师自己足够自尊、自爱、自信,不断修炼自己的内核,就不那么容易受外界纷纷扰扰而乱了阵脚。
我坚信教育,是特别值得去奉献的事业,是真正能给人带来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