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聊家校沟通,自己是有很多可说的。一方面自己作为班主任需要经常跟家长沟通,另一方面自己作为家长也需要跟自家孩子们的老师进行沟通。这两种沟通体验,我都是很丰富的经验的。
在17日下午跟家长进行——“怎样与班级老师良好沟通”的指导和分享中,我谈到家长们都很害怕老师打来电话,家长们都频频点头。我说其实老师看到家长的电话一般也挺害怕的,家长们都笑了。
那么这害怕的背后到底有哪些原因呢?哪些是共同的原因,哪些又是不同的呢?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平时缺乏与彼此的沟通。
一般的家校沟通大概就是一学期都没有沟通。甚至有些家长到孩子读完了一年书,每个科目哪位老师教都不清楚。似乎对于家长和老师最好的交往状态就是大家老死不相往来,你不打扰我,我不打扰你,相安无事。
然而,毕竟家校之间有个娃,如果没有这个娃,也就没有这种关系。更不可能有所谓的沟通,了解和信任了。以至于现如今家长和班主任老师看到对方带来电话就意味着有事情了,甚至是麻烦事儿了。
人对于不安全的,麻烦的事情,困难的事情,本能的反应都是恐惧且回避的。
消除这种恐惧的方式就在于不要有事才联系,特别是有急事才电话联系。
这里暂且不细谈老师如何一对多的定期与家长进行联系,因为那将是另一个比较专业也比较重要的议题。
本文主要是分享家长如何定期与老师进行沟通和联系,以避免突然给老师打电话,就让老师觉得一定是有难题或有事的恐惧。
这里就涉及到与班主任沟通的内容、沟通方式、以及沟通场地的选择。
与班主任老师沟通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应该摆脱有问题,有事情才与老师沟通的固化认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与班主任交流和沟通。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预期
家长一般对孩子都是有期待的,而这种期待可能主要表现在对学业成绩(分数)的方面,当然也有家长对成绩要求并不是特别高,但是要孩子全面发展。也有的家长知道自己孩子擅长什么,而什么则存在严重不足,也希望老师了解。这方面的沟通可以放在孩子初升入一个年级,或者刚转入一个学校或者班级的时间点。沟通方式可以选择微信、电话和面谈等。为了说的更全面和清楚,通过写信或者是文字信息可能会更有效果一些。
家长对班级发展的期望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班集体,而班级的发展规划对于家长来说也是应该关注的。只有了解了班级发展规划,孩子个人的发展与班级发展规划协调一致,那么孩子的发展可能更顺利。而家长了解班级也是表达的是对集体的关心,甚至还能提供具体的帮助,这也是班级所需要的建设力量。
家长对班级的意见、建议
班主任在对班级进行管理的时候,肯定有一些举措,方式,要求等是家长不能马上理解的。甚至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可能还是不合理的。这些其实是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向班主任提出来的。
当然从班主任的角度来说是比较接受私下的直接的交流,最好不要拐弯抹角,或者借他人之口,否则容易引起歧义和误解。反倒不利于家校的沟通和理解了。
另外边界感的尺度也是需要把握的,只要是出于公心,是关注全体的,那么就很容易达成共识。如果家长不仅能给建议,还能给予帮助,那么老师会非常乐于接受这份建议的。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困难、困惑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其实也面临着很多困难或者疑惑,尤其是对于老师提出的一些要求时,孩子无法完成时,也可以给老师沟通。到底是什么问题,不能配合老师的工作,是否能取得老师的谅解。另外,还有什么教育子女的困难,也可以跟班主任沟通,老师了解之后,至少可以理解孩子的一些表现。班主任,特别是经验比较丰富的班主任接触过无数个性独特的学生,也了解不同家庭的好的育儿方式,或许你觉得很困惑的地方,在别人那里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案。自然可能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孩子对老师、对同学、对班级的看法、感受
人际关系是影响人幸福感的重要内容,但是有些孩子在学校和老师、同学的相处,有什么问题可能不敢跟班主任说,回家跟父母诉苦,这时候家长都可以跟班主任进行交流。应该都由班主任等老师协助解决,而不能擅自行动。
老师听到孩子的看法感受,知道很可能都是主观的,而处理问题需要先调查了解情况,并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只有班主任进行了相关的调查了解后,才能知道事情的全貌,作出合理的判断,最后才能有相对应的办法。
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
每个孩子在家和在学校的表现都是很不同的,一些孩子在家表现比较开朗活泼,甚至任性张扬,可是在学校却又非常内敛文静。家长可以跟班主任老师聊一聊孩子在家的表现,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待人接物等。这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让班主任更全面地了解孩子,以免对孩子形成固化的印象。而孩子被班主任老师更全面地认识也有助于老师因材施教。
以上这些沟通内容,都不算是特别紧急的事务,所以沟通的方式也可以很多,可微信、可邮件、可电话、可面谈,而沟通的场合当然是一对一的沟通最为有效。所以,就算没有遇到问题,没有误解,没有冲突,也没有需求和建议时,同样和可以定时和班主任老师进行沟通。
可能你觉得没必要,也可能觉得会给老师添麻烦,但是只要足够真诚和尊重,不管班主任多忙(事实的确是很忙的),都会挤时间回应,即使没有时间及时回应,也达到了班主任老师对你孩子更多了解的目的。多一分了解,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理解,自然就多一点包容。
家长与班主任之间的关系不是在有事说事中建立的,而是在平时的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作为家长要定期(至少每个月,一学期应该有四次)就孩子的成长与老师进行沟通,而班主任也应定期与不同的家长进行沟通。特别是在路上碰见了要主动打招呼,千万不要视而不见,甚至偶遇也是一次很好的家校沟通的机会。只有加强了平时的联系,这样才不会一看到对方的电话就莫名紧张,甚至恐惧了。
家校沟通,家长不妨主动一点,谦卑一点,真诚一点,这也是提升沟通能力的练习机会。放假了,不妨给辛苦了一学期的老师发一段感恩的话,新年的真诚祝福,作为本学期一次定期的沟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