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周日晚餐后是我们亲子电影时间,这个周末我们一起看的是《美丽心灵》。
我想这么一部经典的电影,恐怕没有多少人不知道。
可是,再看还是会有不一样的领悟。
或许,我们终究会懂得约翰纳什的精神分裂症最终都没有治好。幻想的人和事一直如影随行,只是不同的在于他在疯狂崩溃的边缘用理智分析和判断他的确在幻想,那室友,那女孩,那个特工都是不真实的。
既然已经知道了不真实,他的对策就是不理他们。然而,这并不容易,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可是他做到了,这也是天才的一部分特性。是什么力量让他做到了与自己的偏执妄想平衡着往前走的呢?是爱与相信的力量。
妻子对她的爱和相信,无论他变成什么样子,她都不曾离他而去。
约翰纳什对妻子的爱,为了妻子免于恐惧,能过上正常的妻子的生活,他决定为了爱人战斗,与自己的心魔战斗。最终,他取得了辉煌的人生成就,获得了诺贝尔奖。这段感言(来自网络检索),就足以令人动容。这么美好的震撼人心的故事,他竟然是真实的。
我一直相信数字、方程式和逻辑关系。因为它们总是为我指引真理。但在追求了一生的真理之后,我问自己,什么是真正的逻辑关系?真理又是有谁来决定?对于这些问题的思索让我经历了从生理上到精神上再到幻觉上的洗礼。
最终,我还是回到了现实中,我找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发现,在爱的支持下,任何逻辑关系和真理都会被发掘。今晚,我能在站在这里领奖都是因为你,你不离不弃的陪伴才成就了今天的我。你就是我的真理。
其实,你可能以为我跑题了。实际上,并非如此。
今天芬兰的教师团队已经抵达新津,接下来一周,他们将和我们以课对课的方式进行交流。说实话,上学期来我就有很多启发思考想记录,可是拖着拖着就泡了汤。这回,我不想再偷懒,决定把几天里的见闻和思考记录下来。
虽然是周末,但是一早起来去参加安排好的中芬课堂交流沙龙。
很高兴,我又见到了亲爱的安妮。前几天在谢家湾学校的公众号就看到了他们与那里的初中生交流的画面。我就猜想这一次她肯定会到我们这里来。据说,她其实来中国已经一个月了,前段时间在雄安新区的一些学校交流和指导。
我很喜欢她,因为我感受得到她非常爱学生,非常体贴,非常善良,及时并不年轻,可是依然亲切有活力。这一次,我也要提供课例,能得到她的指导和帮助,实在是很期待的事情。
这一个上午主要探讨了几个问题,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芬兰如何评价老师的工作?芬兰的老师的培养是怎么实施的?
安妮说,在芬兰他们按照国家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设计,但是上什么,使用什么教材(内容),都是他们自己决定。没有人来专门评估他们的工作。她举了个例子,有两个学生分别是两个老师教,一位老师的学生是父母知识各方面都很好,对孩子培养得很好,一个是父母对孩子什么都不管的,这样怎么去评价老师的工作呢?在芬兰老师的工作是被信任的,是被很尊重的,如果是被投诉,再来看到底发生了什么。所以一般不会有其他人来评价一个老师的工作。参加沙龙的几十位老师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那大家在为什么而鼓掌呢?为被绝对信任和尊重的芬兰教育鼓掌,这是充满羡慕而不可得的掌声。
有老师问在芬兰如何对在职的老师进行培训。那位胖胖的老师说的话,翻译并没有全部翻译完整。我听到的却很感动。那就是他们在大学就瘦了很严格的专业教育,毕业以后走上讲台也会紧张害怕,但是慢慢就适应了。她说:“我想我做一个老师就要不停学习,知道越来越多的知识,让自己better than better”。是的,我们应该先回信当一个人选择当老师,他肯定就想着自己要越来越好,要终生学习,这样才配当人家的老师呀。为什么还得学校,国家苦心积虑在教师上岗后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培训老师,老师又何必参加一个又一个统一性的培训呢?或许,这也是中芬教育的另一个重大区别吧。
安妮老师还分享了自己在芬兰如何教差生,首先表达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是对她的成长的帮助。我们会这样对差生说吗?
让学生教学生,可能学生的话语系统才更贴近同伴,让他们更容易理解。
在课前提前教差生,让他们上课的时候感觉好一点。
……
其实这些举措,很多我们的老师们也都在用。或许好的教育不管是哪个国家,哪所学校都一样。
我特别喜欢的是他们脸上那种发自内心的微笑,是一种平静中带着爱意的笑容,就只是这一点就可以让学生如沐春风了。更何况,他们还总是用眼镜注视着你,眼里全是对你的关切和肯定,并且耐心听完以后,都会很真诚地予以回应。
是什么让他们拥有这样一种笃定呢?可能是他们真心的很爱教育,很爱孩子,且心里又很笃定自己的专业,自信却又谦逊。
我因为特别的原因一直没有机会去丹麦、芬兰等国家去看看那里的学校、孩子和老师,可是他们现在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这么一个小点上,且带着一种探索,一种期盼,一种爱意而来。我感受得到,我也希望自己可以慢慢做到。我们中国的的孩子应该早日享受到被尊重,被爱,被相信。也希望我们每个老师都可以练习得轻言细语,面带微笑,步履从容地去生活,去面对我的孩子们。我希望拥有有爱的,有创造的,被信任的教育。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