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感恩时间赠予我的;2025,不负时间赠予我的

文摘   2025-01-29 21:09   西藏  

本来已经不太看春晚了,可是女儿非常期待,哥哥也愿意看,所以陪着孩子们从头看到尾。

现在的春晚科技味太浓,看得头晕目眩,但是孩子们好像却很喜欢。

或许我们总觉得过去的是最好的,可是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他们会不会觉得现在也很好,将来也回味无穷呢?

对我而言,一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做什么看什么都不是最重要的了。

这次春晚,最喜欢的一个节目是王菲献唱的《世界赠予我的》,当然还有我喜欢的陈奕迅、陈小春、梁静茹、莫文蔚的演唱也蛮好,至少他们都是实力歌手或者演员。

节目组还算清醒,王菲这个独唱节目不需要酷炫的灯光,不需要舞美,甚至连发行用的MV也不用,只要她站在那里静静地唱,观众反而更能享受地听。

显然已经56岁的天后脸上也有了岁月的痕迹,但是不影响她一开口,观众就被那空灵的歌声打动,世界都安静了。时光可能会带走脸上的胶原蛋白,会偷偷添上许多皱纹,体力也大不如前,同时也带来的是平和、包容、淡定,以及成熟的心智。

唱完了这首歌,王菲的眼里泛着泪光。大抵就是这首歌词也打动了她,所以时隔七年后她在春晚开唱。已知天命的她,或许对此早就有了很深的领悟。

歌词的作者袁晶是不是受到泰戈尔“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句诗的启发而创作了这首词,我们不得而知,但它要表达的内涵却很相似。之所以感染我,也在于我明白:这个世界赠予我的一切,不管是美好的,还是糟糕的,都应该也必须坦然接受,并心存感激。

跨年结束,想写点什么,可是却无从下笔。翻看了2024年一整年的朋友圈,不算太好,也不算糟糕,平平淡淡很真实,甚至很多都成为了美好的回忆。我忽然觉得这一切都是时间赠予我的,如果没有时间,那么又如何能遇到这世间的一切呢?


       2024年,我和孩子们独处的一年

2024年,我既要兼顾学校里的工作,也要忙家庭里的事务。好在孩子们渐渐长大,越来越独立,也越来越懂事,能够帮着我一起打扫卫生,洗衣服,独自上下学,甚至在我忙的时候,还会自己去买菜,做好饭等我回家。

这也是我的目的。我必须要“逼”他们独立,而独立是需要环境的,需要信任的,也是需要帮助的。

即使我困难劳累一点,也不要紧,只要能对孩子的成长有利,我可以坚持。选择成为父母就不该再怕这怕那,而是无所畏惧了。

看着孩子们个子长高长大,心智也在迅速发展,渐渐成为我的小伙伴,我觉得是幸福的。父母的幸福当然是能把儿女养育成人,而自己也因此变得强大。

同时,我也感到时光匆匆,离开了照片和文字的记录,我已经记不得他们小时候的音容笑貌。我不能不珍惜现在他们与我朝夕相处的时光了。



和学生们一起创造了很多美好的记忆

我们在四年级下学期开启了写诗之旅,孩子们的诗配画,给我带来了很多惊喜。我们一起筹划并度过了诗意的“十岁有礼”的儿童节,我相信孩子们对那一天是永生难忘的。

我们依然坚持着写日记,课外阅读的习惯。我也一直记录着孩子们成长的点滴。正是因为这样的阅读和记录,我们有机会链接到了《阿布尔的孙悟空》的作者陈伟军老师,还在线跟陈老师进行了对话。或许也点燃了一些孩子的作家梦吧。作家是很苦的,写作是孤独的坚持 ,大年三十晚上陈伟军老师还在写作。可是也是幸福的,因为创作本身就是生命的丰富和重建啊。

五年级了,孩子们学业压力增大了不少,可我们依然在夹缝中度过了芙蓉花节、元旦音乐节。

最让我意外的是十多年前教的学生又回来看我,一起参加了芙蓉花节。他们重新来到我身边,重新回到母校,这对现在的孩子们来说也是一种影响吧。正如他们所说,以后也要回来看我,回学校来看看。或许学校会变,名字也变了,但是我会一直在这里等候。


这一年,我们的考试成绩依然不理想,特别是对于末尾的几个孩子。可是有的孩子已经尽了全力,家长也付出了太多。有家长向我表示歉意,责怪自己孩子拖了班级后腿。可我想只要孩子在学,家长没有放弃,我是不愿意为了班级排名,给孩子们太大的压力。

他们未来至少还有六七年要天天面对刷题和考试,我还得给他们留点后劲,给他们多一点生活的趣味。

另外,他们中间有一些大概只能接受义务教育和中职教育,我必须在小学六年就给他们播下一颗善良的热爱生活的种子。我愿他们在艰难的时候不放弃生活的希望,做最好的自己。


翻看着他们从一年级到现在的那些照片,变化实在是很大了。还有一年半,我们就会分开了。时光赠予我这么多可爱的生命,而我也倾其所有的爱着他们,陪伴着他们,想把这时光里的好东西都赠予他们。

愿2025年,我们也彼此珍惜,我也淡定地接受孩子们青春期萌动带来的所有挑战。

过去的一年,仍在学习的路上向前奔跑着

这一年我参加了区小学教学名校联盟中芬课堂交流周的活动。我非常珍惜这样的交流机会。

原本我非常想,且也有机会跟随李老师他们去芬兰、丹麦做教育访问,去日本聆听佐藤学教授讲课的机会。我内心一直渴望去教育发达国家看看他们的基础教育到底如何做。目前很多因素导致我没有机会走出去。

我早就了解到谢家湾学校能发展到今天就是因为有芬兰专家的引领,所以我更有了期待。
可是当我跟了一个星期芬兰老师的课后,的确非常受触动。其中我最喜欢的安妮老师,她微笑,轻言细语的模样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芬兰老师最关注的是课堂中师生关系,即老师是否表达对学生的善意,学生是否表示对老师的喜欢,课堂氛围是否足够安全,学生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真实的学习是否发生。安妮老师是那么爱孩子,尊重学生的细节,让我感动地想要落泪。我决定要重新爱我的学生们一遍。


我们的基础教育是必须要改的,可是大环境很难。钱理群教授说大环境艰难的时候,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小环境。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室,都有自己的课堂,班主任甚至有一个要带几年的班集体,老师们是可以尝试在自己的领地里做微观改变的。

我们课堂必须要逐渐进行项目式学习的,探索性学习,有活动的学习,不能再继续满堂灌的模式,否则越来越多的孩子会“消失”在课堂。也就是人被迫在那里坐着,但是心并不在。我们的学生在大环境下已经很可怜了,在学校关九个小时,放学了甚至都不能直接回家,还得匆匆吃点东西去托管班,作业写到晚上九点十点,然后就是睡觉了。哪里还有童年呢?

其实还有好几次学习的机会,听了各种教育人的报告,知道了很多教育人或者非教育人在探索未来教育的新路径,它一定是多元的,也一定是终生的。现在很多孩子厌学,其实并不是讨厌学习本身,而是讨厌老旧的学习方式。大人逼他们,只会把他们往绝路上逼。


这一年还非常幸运地听了王栋生(吴非)老师的课。

我觉得如果能成为他的学生,能够听他的课,得到一点点认可,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啊。

他是那种让学生愿意成为他学生的老师啊。他的那句“不跪着教书”后面有多深的内涵没法说,可是我知道这件事不容易。他站在那里就是老师的样子。他说自己的母亲觉得他脾气很差,性格古怪怎么当得好老师,可能就是为了让母亲相信,他努力改掉自己的坏脾气,努力当个好老师。

我想不是站在讲台上,学生就把你当老师,你得拿出当老师的样子来,有学识,有胸怀,有方法,爱学生,赏识学生,爱惜自己名誉。

总之,要锤炼自己的本事。年轻人有了本事,膝盖才不容易软,脊背才不会弯啊。
      
       创造机会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好河山


每个假期,我都会安排家庭旅行和朋友旅行。

寒假和家人一起去了云南昆明和大理。去昆明是为了访西南联大旧址,我想到那里去瞻仰梅贻琦先生。在那个艰难的时局下,他们到底是怎么创造出中国教育奇迹的呢?当然,这个神话也并非只是师生谱写,那是整个民族上下一心要团结起来,挺起脊梁不做亡国奴的历史。


我们去时校内园子里的玉兰花开得正好,天空很蓝很蓝,我们在那些学子们听雨读书的教室里,似乎还能感受到西南联大学子为图强救国而学习的坚毅。他们从这片蓝色的天空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的天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为国家,民族的振兴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教育能救国吗?能。

教育能强国吗?也能。

可是要看什么样的人来办什么样的教育了。

这里藏着它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密码

暑假里,我又和李老师以及工作站的伙伴们出发了,2023年是贵州行,2024年则是卷到了新疆。最近几年都会选择一次不带孩子的旅行,目的就是为了彻底的没有责任无需操心的去放空自己。这群比较固定的旅行搭子,加上有李老师作为主心骨,所以每次都玩得很开心。新疆真的很大很美,这种大美如果不是去新疆是无法感受到的。我们鼓励学生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己更需要这样的一次历程。当我们走过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不仅感叹山川之美,更为祖国的地大物博而骄傲,为能自由行走在这片肥沃广袤的土地上感到幸运和幸福。


当然这一年也因为参加谷里的培训课程而到了长沙,可是并没有出去走走看看。全国各大省都有过足迹,但是并未完全游览所有的名胜古迹,希望2025年有时间和机会继续行走,饱览祖国千里江山图。

 是继续用教育写作来疗愈自己的一年

有人说写作是自渡,也可能在某个时刻渡人。最近一年,让我发现写作还是一种疗愈。

昨天晚上的春晚现场请来了一个写诗的外卖员,主持人说送外卖已经很辛苦了,怎么还能写诗呢?他说正是因为写诗,所以送外卖也不觉得辛苦了。主持人的问法看起来有些傻和多余,但是那也是很多不写作的人的疑惑:平日工作已经够辛苦了,哪里还有心情写作啊。


在我从小到大没事就写写的经验里,不管有什么事,开心也好,难过也罢,是很难向谁言说的。只要写下来,就平静了,甚至就过去了。写出来,卸下来,对自己诉说完,偶尔也能得到认同,获得共鸣,更能轻松地向前走去。


这一年我在公众号里的原创文字是33万字,平均算下来每天写了900个字。比起去年57万字的原创是少了近1/3的。可是公众号阅读总量达到了六十多万人次,也有单篇文章阅读突破10万+。

除了数字在说话,也偶有机会发表和获奖。一篇教学反思发表在《中国教师报》,一篇案例获得了省一等奖,两篇论文获得了省级二等奖,还有两篇发表在省级期刊《莫愁.家庭教育》。因为一篇文章又结识了陌生的优秀的教育同行,有了向他们学习的机会。

在李老师的大力帮助下,工作站老师们的文章合集《给一点时间,等你长大》也出版了,得到了人生中一笔上千元的稿费。


最开心的是,有同行朋友买来读完后跟我反馈说她觉得每位老师都很了不起,而且研究后进生,帮助这么多孩子成长很伟大。

如果我们写的故事能给同行一点感动,一些启发,那真是为什么要写的最好回答了。


其实这借由写而开出的花,结出的一点小果子并不全是这一年写出来的,有的是两年前的文章,有的甚至都是五六年前的教学反思。以前也想获奖,也想发表,但是为什么隔了这么久才得以实现呢?

我也是现在才慢慢明白:文章首先是做出来的,其次是写出来,最后是改出来的。

我教育写作的内容素材都是来自于我日常的教育实践,是真正做过或者在做的事。我会尽量及时地把这些经历和思考记录下来,可能都还不能算文章。写好以后,我会尽量修改。参赛或者发表的文章,修改次数没有低于十次的。鲁迅说改文章要遵循“顺口”“冷却”“狠改”三法,而伏尔泰这样的大作家也同样,可能都已经交稿了,却还是不放心,又要重新将稿子要回来继续修改。

我想写作是急不得的,尤其是没获奖,没发表,就觉得灰心丧气,而不再继续写下去很可惜。

其实,写的过程中也是思想成长的过程。几年前写的文章在当时觉得好得很,可投出去石沉大海。几年后再看,的确是很稚嫩,也没有让别人读了有所受益的内容,没有发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我们自己的思想成熟了,眼界开阔了,再回头去把那些旧文修改润色,说不定就能发表了。所以,先不管能不能发表或获奖,写下来再说。我们要相信:时光一定会赠与长期主义者以厚礼。

我从写作中汲取的养料又滋养着我专业的成长,甚至丰盈着生命,的确给我带来了职业的另一种幸福。

我觉得自己独享这样的幸福是羞愧的,我多么希望我的同行们都可以借由读写这条路,过上完整的专业的幸福的教育生活。所以我选择了勇敢,也可以说心虚地想引导一些愿意尝试的年轻老师和我一起读书写作。甚至我也踏上了社区家校共育的路,能够带着家长们阅读,成长,体验为人父母的幸福之路。

是的,创作是孤独的坚持,但是享受孤独也是生命的课题。可能很多文字都是没有意义的,用无意义对抗另一种虚无未必也不是一种好的尝试。


这是一篇迟到的年终盘点,也是一份单薄的生命叙事。还有一些事情并未记录下来,但是它们也流经了我的生命。这一切所得来自时间的流逝。

时光匆匆,无法挽留,唯有能做的便是在有限的生命里,尽可能地去丰润它,拓宽它,不因碌碌无为而叹息,也可以无悔地说:“我充实地度过了每一天。”

2024,感谢时光赠与的一切;2025,继续做时间的朋友,珍惜每一天,善待自己,也宽容他人。5008
     



小鲈鱼说
写作是疗愈,是种下文字的精神花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