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发现放假了。放假了,自然是很开心的。开心地可以做点自己喜欢的以及必须做的事情。喜欢的事情之一是要继续写公众号,一转眼十天没有发过作品。不过记录没有停,比如用备忘录每日随时记一些杂乱的文字。
必须要做的事情是过年前的大扫除吧,这个是每年逃不掉的活。
一月是相当忙碌的一月,就昨天而言本来都是四场会,但是分身乏术,班里的散学典礼不得不由副班刘老师代开,而我最终也没有赶上。也因为忙和自己的疏忽,还给一个孩子带来了伤害,心里真是愧疚。
在参加一点的会时看着时间一点点过去,想到两点的家庭教育指导分享可能赶不上,心里真是着急。有两三次想过放弃,延期开学再开,可是这种热切的心最终不允许。还好没有放弃,只是迟到了几分钟,但比取消要好一点。
这次交流分享于我而言后劲太大,晚上躺在床上还在想还有什么应该补充的很好的案例没有讲到。想着想着睡着了。第二天醒来竟然又在回味这个话题——怎样与班级老师良好沟通?忽然,一些往事涌上心头,很想感谢那些在我年轻的时候却没有看轻我的家长朋友。以前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现在回头去看去想,真的是很奇迹的事情。他们一定经历了很多对一个新的年轻老师能力的怀疑和焦虑,但是他们从未在我这里表露出来。
初为人师,我22岁,且还是在读大四的学生。可是这所学校在寒假时打电话让我春季开学先到学校代课一学期。我当即就答应了,且没有问工资,待遇什么的。周一到周五在学校代课,周末坐汽车回大学写毕业论文。
这是一所私立学校,有差不多一半学生都是外地学生,需要住校,一周,一月,甚至一个学期才回去。且在十七年前,我读大学一年的费用还不及他们一学期在校的学费。住宿,校服,生活费则另算。既要花这么多钱,又要把心爱的孩子送到学校住宿,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是一群多么望子成龙的父母啊。
按理说他们付了那么多钱,孩子又不在身边,应该是对老师很不放心,非常挑剔,要求应该又多又高吧。而且他们家庭条件都不错,而我初出茅庐,没有教学经验,且又穷又土得掉渣,他们应该各种挑刺儿才是。但事实上,他们对我从来未表现出不屑,不信,不理会的态度。反而,见到我都很客气,即使我不是班主任,只是语文老师,他们也常常和我沟通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如果是住校学生,大多是家长与我电话沟通,或接孩子的周五与我面谈。他们与我沟通时,总是非常耐心地听我讲完,似乎对于我的反馈还十分满意。其中一对双胞胎姐妹的妈妈平时还给我很多朋友似的关心和问候。
有一次晚自习下课了,我跟一个家长交流了孩子学习习惯的问题,从书包,抽屉的杂乱就可以看出孩子做事情很没有条理。这方面的习惯需要大人指导和监督其逐渐养成。
这个孩子的妈妈个子很高,打扮很洋气,而且也看得出是很强势。她在一旁生着气吼着娃,说不知道孩子是咋回事,一家人都如何如何优秀,他就是不争气邋里邋遢云云。我带着孩子在一旁听着,我帮他把书包里的物品倒出来,再重新整理,装好。
大概就因为这件小事,家长似乎从此也对我更信任,并反思自己对孩子关注少了。看我是外地来此工作,人生地不熟,在生活的很多方面给予了我巨大的帮助。
班里除了这样的家庭,还有好些本身就是教师子女家庭。他们是初中,高中的老师,而且应该是经验丰富,很有资历的老师。
他们与我的沟通交流算是最频繁的,毕竟比较方便。不仅平时会电话或者QQ跟我沟通,路上碰到了也会问一问,还有好几次是特意来学校与我沟通孩子的情况。多年以来,我都没有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当我做了十七年老师,特别是现在家校沟通与互信这么艰难的背景之下,我觉得他们应该是对我保持了一种专业的克制。
专业的克制是什么意思呢?
作为老师,他们深知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一个刚拿到教师资格证的在校大学生教可能意味着什么。他们对孩子寄予厚望,可是有太多不确定,面对这种不确定,他们不是否定,而是耐心地通过与我一次又一次沟通孩子的表现来了解我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平。
要说业务水平,我真的要多说几句。
我根本不会备课,我连教参都不知道用,一学期没有翻开过。不敢问,怕别人知道我不会笑话我。
最要命的是,课也上得很不好。有一次校长带老师们来听我的公开课《飞夺泸定桥》,课堂上一个学生突然提问,让我一时语塞,面红耳赤,不知道该怎么办。恰巧校长突然匆忙走了。为此我写了一大篇教学叙事描写这节课如何失败,校长看到了还给我道歉说我误会他了。还宽慰我刚上讲台,课上得不理想很正常。
每天不知道布置什么作业。练习册是晚自习面批面改的,然后就是写日记了。而且日记也没有特别的要求,连字数都不要求。那时候课应该甚多的,有时候从早读排到晚自习,还得查寝,可是我每天都会批改日记,写评语,还会在QQ空间写教学日志。
那么期末成绩怎么样呢?毕竟是通过考试进来的,生源好,以至于我这样的新老师“祸害”一学期下来,成绩还是稳当,七十几分就是最低分了,且只有一个。
按照私立学校的戒律,如果学生或家长对老师不满意是可以要求换老师的。显然,他们没有不满意,等我大学正式毕业,我还是继续教他们的孩子。而且他们与我的沟通互动依然很频繁,对我的信任也更多了。
现在既作为经验型老师,又作为两个孩子妈妈,还站在十七年后的今天再回望最初走上讲台青涩的自己,真的要非常感谢那些家长们与我的沟通,对我的了解,然后理解我,包容我这么菜的老师,并且还与我一起合作,听我的建议支持孩子多读课外书,帮助孩子成长。
当然,肯定也有我自己的热忱和努力打动着他们。我虽然很少主动联系某位家长,可是因为每一次家长问到我,都可以对孩子各方面的情况事无巨细地反馈,而且多数都是正向反馈。还因为我一直在写教育故事,教学反思等等,家长们默默地关注和阅读便了解了我的心意。
也可能因为这些原因哪怕是在的晚自习后发生了严重的危及生命的事故,家长们也从未找过我,质问我,要我如何如何……当然主要是班主任和校长们在处理吧。这些经历使我既得到了关注学生安全的重要警示,又并未因此感到教书是个高危职业的恐惧。
所以,我很感谢那些在我年轻而无知迷惘的时候却并没有看轻我,忽视我的家长朋友。我也想说,家校沟通一定是双向奔赴——老师在爱孩子,在用心的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孩子,那么家长可能也会从孩子那里得到反馈而因此变得安心,会更包容,更支持老师。
家校沟通促进彼此的了解,有了了解才有理解,理解后才能包容 包容后才愿意合力育人,帮助孩子发展。总之,真正的受益者就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