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就应该让孩子做点“闲事”

文摘   2025-01-21 17:40   四川  


假期终于来了,但是孩子们的假期仍然被排着满满的学习任务。似乎很多家长都怕孩子闲着(只要不学习就是),以为无所事事便是浪费时间。可是,果真如此吗?其实世界上很多发现、发明与创造都来自于“闲暇”。比如一些大作家的创作的灵感可能是来自于散步,大家熟知的阿基米德是泡澡发现了浮力定律,牛顿在苹果树下看见苹果落地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如果他们整天忙碌以至于连散步、洗澡、呆坐的时间都没有,或许这些发现就没有甚至晚很多也不一定。


鼓励孩子读一点“闲书”


大人眼里的“闲书”也就是教科书以外的书。假期里应该是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和阅读课外书的好时机。可是一些老师或家长却布置孩子预习教材,读教科书。要知道一本薄薄的教科书本来就要用一学期来教学的,何必还要用假期的时间来学呢?特别是低段,的确是没有这样的必要。


这些“闲书”可能是老师布置要读的必读书目,也可能是孩子自己选择的书。必读书也就是课标要求阅读的书,那就得按要求阅读。这些书的内容也常作为考点会出现在试卷里面。如果假期里不能抓紧时间阅读,那么开学各项学业任务开始后,则更没有时间读了。


除了课标要求的一些必读书目以外,还有很多中外经典的作品,完全可以利用这样的时间来畅读。关于书目的选择,也有很多专注儿童课外阅读的平台在推荐,比如“百班千人”公众号里推荐的不同年段的读物,都是来自一线教师和一些学生的推荐的好书。


2025年小学生寒假分年级阅读推荐书目丨“祖庆说”&“百班千人”联合研制

假期里同意孩子看一点电视剧


现在的家长似乎都很害怕孩子看电视。我很纳闷的是,大多数家长小时候应该都是看电视长大的啊。Why  not?


我小时候每个寒假都是看电视剧《西游记》和《三国演义》度过的,而且是反反复复看也不厌倦。


实际上,即使不是假期,父母也允许我和他们一起看那些连续剧《雪山飞狐》《射雕英雄传》《陀枪师姐》《少年包青天》……虽然我小时候没有读四大名著,也没有读金庸武侠小说,但是看了这些作品拍摄的电视剧,也对大概内容有一定了解。关键是电视剧是专业演员将内容演绎出来的,是艺术化地表演,里面还有很动人的歌曲,诗词等也对人的情感是一种熏陶。最重要的还有在电视剧里也可以感受世间冷暖,爱恨情仇,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等等。


我和孩子们一起在追的是《请回答1988》,这部剧是讲述亲情,友情,爱情,还有邻里乡情。我们在一起看的时候,不仅被人性的善,父母子女之间的爱而感动,还特别放松,也拉近了亲子关系。


所以年龄小的孩子看动画片,大孩子看电视剧,多看一点都没有关系,至少比看手机视频是好很多的了。


假期里要求孩子参与到家务劳动中


劳动这门课程是必要的,但是现在却很缺乏。平时觉得孩子学习负担重,所以就舍不得让孩子做家务劳动。那么放假等孩子参加到劳动中是很好的安排。


我们小时候过寒假是要帮大人做很多事情的,比如树林里捡拾干树枝,以便于过年的时候可以烧。还要割猪草,存起来,以免过年的时候没有足够的猪草而导致走亲戚也没法多玩几天。当时还有茶园要打理,等开春就要采茶,而竹林的竹子要定期砍伐,小孩子砍不了,但是要帮大人一小捆一小捆地背到山下。这些劳动历练了我,但是也刺激了我——一定要好好读书,否则真是干不了这么重的活啊。


由于成长经历的影响,所以我对孩子们的劳动能力很重视。我们家妹妹才七岁多,可是完全能自己洗小件衣服,也可以搭手帮忙晾晒衣服。十一岁的哥哥则完全可以煮饭,炒菜,收拾厨房,即使我不在家,他们都可以把自己照顾好,还可以给我准备好饭菜。我还可以更明显地感受到他们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大了。


假期里允许孩子多跟同学朋友玩


对于小学中高段的孩子,他们的社交需求已经很大,特别是同伴独自交往的愿望变得更大。注意是没有父母打扰和安排的相聚是他们特别期待的。


或许很多父母都不会意识到孩子说想要邀请谁到家或者去到谁家玩的时候到底在表达什么。这里面有一个“分离”的课题已经在提示家长做好准备了。可是很多时候很多家长都还没有准备好。于是就会担心,焦虑甚至否定和阻止,其实都不太可取。

我们要理解他们在一起总有聊不完的话题,从电影,书籍,异性朋友,游戏等等。这些话题大人可能是无法涉足的。这也是他们需要的秘密感。


大人需要做的就是教给孩子保护自己安全的办法,给出一些建议,适当提供一点经济支持等,让孩子渐渐拥有拿捏社交分寸感的能力。


放手让孩子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其实每个孩子都不一样,闲暇安排的时间也是不同的。


自己的孩子到底喜欢什么,是否可以最大限度地允许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很重要的。最怕的就是什么都不喜欢,不感兴趣。还怕的是不允许去做这些事儿。只要不妨碍别人的事情,其实都可以尝试。


现在的孩子被安排得太满,限制得太多,也就意味着他们没有时间思考自己到底应该如何打发自己的时间。


如果一个人没有在小时候尝试忍受或者应对无聊,那么成年以后或许也没法独立面对“无所事事”。



小鲈鱼说
写作是疗愈,是种下文字的精神花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