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比较乐意出去培训的,当然,出去舟车劳顿,可能的确比上课还累,关键是不能因培训学习耽搁课。所以要么出去时换了先上,要么回来还上,工作量堆在一起,日子总不会轻松的。可即便如此,我还是很喜欢去学习,尤其是听我喜欢的,崇拜的老师讲课。每次听完以后回来,我就对学生更多一点耐心,更温柔一点。这就是真正学习带来的真正变化。这里说明一下“真正学习”,其实就是真的在听,在看,在记,在思考,在感动,在惭愧……总之,身心都到场地投入其中学习。
为什么每次学习回来或者读完一本好书以后,对学生就格外温柔一点呢?同样的错误,在没有学习,没有阅读的时候,就会无法容忍,进而批评,指责,甚至粗鲁地大喊大叫。这就是内心没有力量撑住,所以无法原谅。宽容和原谅是需要底气和力量的。人若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跟自己内心的那个想要骂人,指责别人的自己斗争。可是当我们听了智者的故事,读了智者的文字,就汲取了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会提醒自己注意:
孩子犯错是正常的,那是他们成长的机会。
指责一个孩子是容易的,但是帮助他才是不易却有用的。
伤害一个孩子的心,只需要一秒钟,可是要弥补却可能一辈子都没法做到。
要珍惜自己的班级,班里的每一个孩子。
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成为老师讨厌的孩子的……
对,至少隔不了太久,就需要有人在耳边轻轻提醒,然后我才会注意一下自己的教育态度,教学行为是否出格了,不符合常识了。这种提醒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不知不觉促进人由内而外生出反思来。这种反思就是一种拨正航向的力量。
“要珍惜你的班级,你的学生”。我是知道的,也间歇性能做到,当然也会在某个时刻而忘记初心。可是今天学习完后,我带着这句话回到了学校,走进了班级。
他们正静悄悄地写着练习册的题目。
我看见坐在讲台旁边的小S,我走近他,凑过去一看——一个字都没有写。换作平时,要么叹气摇头,直接转头就走了。要么就大声呵斥:“这么久了,你一个字都还没写,这么浪费时间干什么!”
他一定立刻吓得一哆嗦,假装很着急地胡乱画起来,可是只要我一转身,他就又歇下来了。
我这次凑近他耳朵轻轻说:“还没有写啊,快写哟。”
随后,我开始在教室里巡视,一个班,五十个孩子,就拿写练习册来说,有的已经写到后面很多了,有的还在补旧账。我看见有孩子没有写阅读题,而是直接越过去做后面一课的基础。
换作平时,我一定会嚷:“你怎么不挨着写啊?怎么,阅读题难就不写吗?你就是依赖思想,考试也可以这样依赖吗?”不过,今天我只是看在心里,不说话,我想只要他在做,就等他选择想做的吧。
“都在做语文,怎么还有人在写数学?”我心想,“或许是着急吧,写数学也是学习。”我没提醒她收起数学,自然而然地走过去了。等过了一会儿回来时,我看见她又在写练习册了。很好,省了我一番“强制”“勒令”。
到最后一个组,一个男孩问我什么是“凯歌”,我把这个词写在他的练习册上,然后批注了意思。我不能说话,因为别人都在静悄悄地写自己的作业呢。我看见他桌上摊开的日记本,正好写的是班里和其他班发生的事儿。我虽然好奇,但是也没有问细节,毕竟明天我就会读到了。
走到书柜那里,那盆红色的文心兰开了几朵小花,太精致了。可是书架顶上有一层薄薄的灰,还有东倒西歪的书则更显眼。
“最近图书管理员怕是没有管理到位,怎么都不打扫一下呢?还有地上也是这么多垃圾,怎么都不捡起来呢!”我真的很想责问图书管理员,卫生委员。平时,我一定是忍不住的,有时候其实也是怕自己又忘了提醒。可是这次我要忍住,下课再说吧。孩子们学习需要专注,不要打扰啊。
我走到一个男孩身边,看见他写的阅读题,我也在想,应该怎么去答呢?要学生做的,自己会做吗?要学生背的,自己会背吗?要学生写的自己能写吗……要说这些我们还是惭愧的。因为惭愧,自然就少很多底气,没有底气,腰板儿挺不住,膝盖也肯定要软很多了。再软点儿,不是就跪着教书了么?不跪着,那可能也只能那个教鞭撑着了。否则,谁会听我们上课?
等我再回到讲台旁的小C同学身边,他虽然没做几道题,但是主动在翻书,在写字,不是傻傻地愣愣地发呆,也不是玩自己的小玩意儿,看来不动声色地提醒胜过大喊大叫的方式好很多。
到了这样一个电子产品泛滥的时代,人的注意力的集中尤其困难,特别是少年儿童。在课堂上,我们则更应该致力于如何让学生能保持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读写显得尤为紧迫。所以,好的教育就是不打扰, 不琐碎,不啰嗦,不东拉西扯,也不要因为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孩子而扰乱了课堂教学节奏,波及到专注学习的大多数。这也是常识。
我等他们继续写着,在离下课十分钟的时间,我请大家停下来听我说几句真心话。
我说:“我每次出去学习回来,都会有进步,对你们都会更温柔一点。这就是学习的力量。我很感谢你们。可能你们会问,为什么要感谢你们。那是因为你们很懂事,很团结,每个人各司其职,我才能放心出去学习。当然,不是说你们就不会犯错,我在学校你们也会犯错,这很正常。我出去学习,学习怎么样当更好的老师,出去一次就会长一次见识。学习后,我就知道以前哪些做得不对,哪些需要改进,哪些可以继续保持。比如这一次我听的是一位我非常敬仰的老前辈,南师大附中的退休语文老师,我读了他很多书,而且不只是读一遍,读了两三遍。只是读他的书,我就很敬佩、崇拜他了。可是见了真人,听了真话,更感动震撼了。为此,心里真的又激动又快乐。带着这种愉悦的心情,我回来了。心情愉快了,看什么都是美的,顺眼的,地上脏了我都不生气,所以我的快乐就传递给你们。我也希望你们看见学习带给老师的变化,你们也会因为去学习而变得更好,会看到这个世界更好的地方。你们也会见到喜欢敬仰的人,那些书里面的人会走近你,你也会了解那些人的世界。今天吴非老师说让我要珍惜自己的班级,珍惜自己的学生,所以我要珍惜你们啊。”
他们听得很入迷,而且有好些孩子脸上始终带着微笑。这在平日里是看不见的,多么好看的微笑啊。我把他们当朋友,当大人,我想他们是懂得我的分享的。
的确如李老师所言,吴非老师的书(语言)是五粮液,读了会上头,听了会扎心,心跳加速,自惭形秽,可能笑着笑着就哭了……这样的学习,能不爱吗?学完回来,能不淡定从容且宽容吗?
学习,真的可以让人变得格外温柔一些 持续学习,就可能成为真正包容温和的人。因为我们会懂得教育的重要特征就是要耐心等待,就是要时间,就是要日积月累,就是要允许有人慢慢走,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懂得这个常识,怎么还会急躁而暴躁,暴躁而粗鲁,粗鲁而谩骂……而失了老师的风度和尊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