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书房随笔
罗伊娜专栏
闲章(三)
1、诗
谁能记住人生中的第一首诗被埋在哪里。大多数人看见的是初笔的幼稚与矫情。但是,那时的你,一片虔诚,日夜所念,又怎会不是美好。写诗的人,都有少年心,悬浮在空中草叶的香气,刺伤手指的玫瑰,母亲劳累的转身,都在柔软的注视下,简化成诗。按照自己的感觉记录,不是诗,也是诗的前奏。诗有何难,面对写诗的心却难于上青天。心有所想,圣洁到唱诗班的忠诚,许多未曾出口,却反复出现在梦中的启示,因为一场雨或是一场离别,倾泻成诗。原来写诗的那个不是诗人,从来都是你自己。
生活中的丑陋与囚禁,现实中的不堪与卑微,让人们远离了诗歌。想写诗的奶奶,放下手中的碗,拿起老花镜。她记录叶子的形状,她喜欢看来往的车辆。她随身带着笔记本。她漫步在滴滴答答的夏雨中,看着帽子被风吹走。她多想写一首属于自己的诗啊。可是,总有声音打断她。那个惊醒她的声音,叫生活。她这一生,本是一首悲情的诗歌。她不会写啊。她拼命地找寻生活中的美好,她在生命最后的时刻,仍然惦记着自己的第一首诗歌。那首诗是她垂垂老去的心中,留下唯一来过世间的证据。被定格在镜中的只是我们老去的岁月,时间并未停止,它反复去刷新那些数字,10年,又一个10年。诗歌有一颗不死之心,却要身受屈辱之刑。它其实没有那么遥远,活着的人,都可以拾起。死亡是一种抛弃,其实应该欣慰,诗歌原本的用意是让你活着。我们很容易就亲近自然,谈论生活,你记下日月山川,容颜变迁的时候,诗歌已经静静守候在你将要走过的路口。
我仿佛听见那个一生都在寻找诗歌的人正安静地叮嘱:在平凡困苦的日子里去找找它吧,好好的对它说话,不要逼迫自己说好听或愤怒的话,只说想说的话。退一步,看看它,在最美的希望与最残酷的现实间,给它留下巴掌大的地方。有一天,我想说了,原来说出来的诗歌也并非那么艰难。我们绝大多数的选择都是正确的,至少在选择的那一刻是接近正确的。假如后悔了,也不要埋怨。那时的选择并没有错,只是情景在变。我们不能要求三月的春风滋养五月的花朵,你若芬芳,不在子夜,便在午时。诗歌有时在前方,有时在身后,远眺或是回眸,有多深的旷野,就有多清澈的回音。
很庆幸你还活在那些古老中,精致的,善解人意的古老,甚至有些正襟危坐。光线与浮尘是这些古老的玩伴,老式桌椅发出暗哑的嗓音。书籍归位。时光洞穿。那个正在阅读的人坐在对面,神情安然。看与被看,无需客套。
我看见你为地毯上的花纹着迷,虽然你没有它们那么漂亮,但恰是这低头的瞬间,造就了你的美,使我无法逾越。
谁在烟雾弥漫的湖边漫步一天,谁愿意将四十页的书稿用来形容一场相遇,谁躺在《圣经》的牛皮扉页上蜷缩身体兀自哽咽,谁放弃阳光藏身湿冷的木屋拼命书写......这也是一种日子,在另一个空间做着心灵的事。将所有的生活放在一张纸上,黑白,彩色,先涂给自己看,再平静面对看的人。我明白,这一眼也许你看见了什么,又或是什么都没有看见。如何,都没有责怪,只有感动。感动沉静其间的人,愿意暂时的忘我,去陪伴另一个忘我的灵魂。我们从来不缺乏坚持下去的勇气,只是,时而困顿的感情重创了信心。是那些与生俱来的善意,看不够美好的眼睛,一次又一次潜伏在身边,伺机唤醒你的留恋。我们离相信并不遥远,只是习惯用高尚去定义那些朴实的感动。因为不相信自己能长久的坚持下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某时高尚回归了生命初始的温度,一切竟是如此简单。
如我们把这文字里发散的,呈现的,热烈的,无所保留的,视为写作之阳,内敛的,含蓄的,清寒的,暗自生长的视为写作之阴。那么一个真正的作者需要相互胶着的体质,需要在寂寞的独行中健全这些体质,来按捺几近崩溃的神经,以此督促自己脚踏实地的写下去。万众瞩目,无人问津,都不是一个作者拿起笔的初衷。我想,那时的你,只有一个想法,写点什么,以此纪念活着的生命,纪念你的眼睛所看到的一切,纪念你的心灵所能达到的一切。或许他们略显稚嫩,无法流传,但亦无人能够取代。这才是真正属于你的东西。这是你的信念,每个人都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信念。如此,便能和生命长久的对话,不再纠结一时的低落或是孤独。
建立跳出经典的独立思维体系,承受独立的苦痛和责难。神祗可以倾听,但我亦是众生之生,心声颤鸣。
写字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并不需要复杂的工具,若想写,一张餐巾纸,一枝秃头笔,一瓣桔子皮都可以成就你的心。这是唯一你想干就干的事,梦中,清醒,思考,迷离。当你想写的时候,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止或是束缚你。所有的东西都远去了,但是,你的字还在,你想表达的愿望还在。鹅毛笔蘸着葡萄洒,疯狂撕扯雪白的衬衫,衬衫上满是激情膨胀的忧伤或是喜悦。一个字,一滴血。我们早已习惯自我为难的反复怀疑,相信,怀疑,相信。我们有什么呢?单纯的表象似乎可以是一个顽皮天真的人,但我们的心对待文字,多半严肃认真。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能说,你确实不能没有它,无怨无悔。如同一个无邪的孩子对一切充满疑问却又心怀爱慕。于是,我便知晓你该往哪里去,一袭轻装,上下皆白。
雾霭之中,全是温和执着的身影。
配图:网络 / 编辑:闺门多暇
罗伊娜,江苏省南京人,创作涉及小说、散文、诗歌等门类。作品发表于《散文海外版》《草原》《中国新闻周刊》《文心杂志》《创作与评论》等刊物。曾获网络文学赛事短篇小说类金奖。
说明:本平台打赏即稿酬。投稿信息关注公众号后获取。
订阅《向度》:点击上方小程序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