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华文艺》第143期

文摘   2023-09-23 01:25   法国  






 为海外游子创业抒情
 为欧中文化交流讴歌



评  论





陈履生1985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古典美术编辑室主任,中国画研究院研究部主任,中国美术馆学术一部主任,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2011-2016)。

现任中国汉画学会会长,中国科技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西安美术学院新中国美术研究所所长,吉林艺术学院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所所长。兼任南京艺术学院、上海美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湖北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建有“陈履生美术馆”(常州,三亚,扬中)、“油灯博物馆”(扬中、常州)汉文化博物馆(扬中)、竹器博物馆(扬中)。法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批评失衡的年代如何批评





陈履生(中国北京)

批评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失去标准或标准混乱,如何批评?这是当代中国书法美术遇到的一个基本问题。如果说我们这个时代的批评没有标准,那显然不符合实际状况,目前的状况只能说明没有一个像谢赫“六法”那样的曾经为古代中国绘画品评所依据的一个共同的标准。现在的标准由过去的社会化转为个人化,因此,标准为每一个批评家所执掌。批评的个人化使得批评的标准呈现多元化和多样性,就像当代艺术所具有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一样。但是,就批评的意义来说,这种多元化和多样性又不完全像艺术自身那样,它在一个个性原则之下似乎还有一个共性的问题,在强调个人化的认识,理解分析、叙述中还有接受过程中的公共性的问题。这一共性公共性或者是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上,或者是建立在观念的基础上可是不管是审美还是观念又有着因人而异的内涵,也有着个人化的问题。因此,批评中的所谓的共性也是相对而言,这就造成了事实上的批评的失衡或标准的混乱。

显然批评标准的混乱也反映了当代中国书法美术的多元化和多样性,而这种多元化和多样性正是造成当代书法美术批评困境的主要原因。如果这种混乱是基于多元化和多样性中的学术方面的原因,又确实是因为在审美或观念上的个人化的问题,那么,在接受过程中显现出的批评的偏差,并不可能影响到批评的形象,也不会消解批评的意义,更不会使批评失去尊严。但是,因为批评标准的混乱而给批评家以一个借口,或者是批评家利用了这种混乱和无序,表现出一种不正常的批评关系,从而使批评走样,使批评成为一种有着现实意义的工具,那么批评不仅失去了文化上的意义,而且因为批评的品质使批评沦为一种手段,或者是一种工作,或者是一种利益,批评也就无尊严可谈。

当代中国书法美术的多元化和多样性的发展,造就了批评的多元化和多样性,这种具有因果关系的批评现状,使当代中国书法美术批评落入到一个难以解脱的闲境。拿占主流地位的传统中国画来说,谢赫的“六法”所管辖的是一个传统的中国画领域,但是它难以适用于十世纪经过改造后的新国画,更不能适用于十世纪术期形成潮流的现代水墨画。在相似的具有血缘关系的以毛笔、水墨,宜纸为主要材质的中国画的范围内。就存在着上述的三个大的方面,它们既有内在的亲情又有发展中的变异,显然不能用一个相同的标准去批评,而事实上现实中的批评所据也是没有一个为大家所认同的标准。在批评的现状中就有可能用传统国画的标准去批评经过改造之后的新国画或现代水墨画,也有可能用经过改造之后的新国画的价值观去批评传统的国画或现代水墨画,还有可能用现代水墨的观念去批评传统的国画或经过改造之后的水墨画,这种标准错乱的现象实际上是失衡的一种表现。

当代中国书法美术在发展中自身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有的批评标准完全不能适用于今天的批评实践,有些标准在审美或观念上甚至与今天大相径庭,而今天为人们所相对共识的标准并没有在美术的发展过程中逐步确立,可是当代中国的书法美术标准还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共话语权的力量也是超过了以往(文革时期的棍子或帽子式的批评除外)。这种状况似乎说明了在今天的书法美术批评中已经不需要一个共识的批评标准,但是,批评的现状又说明了另外的问题,这就是人们基于对话和接受这两方面的要求,还是希望能有一种批评的秩序和规范,以约束没有规则的批评游戏,从而表现出了对批评标准中一些共识的向往,这种心情和愿望正是人们对批评的现实中因为失衡所造成的混乱的批评。

当代中国书法美术的现实,是在多元化的旗帜下以一种无序的状态延伸着当代中国书法美术史的发展的轨迹。多元或者是无序在学术上的反映最直接的就是批评的失衡,这之中所反映出的经济的、利益的、政治的、友情的、工作的各种关系,在批评的主客体之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正是导致失衡的一些重要原因。

批评中的经济关系

可以说,批评中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社会的自然产物。尽管商品社会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已经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可是艺术的商品化在今天却表现得更为突出,与之相应的批评出现商品化的问题则是在所难免。批评的商品化与商品化的批评,批评的商业性与商业性的批评,都反映了当代艺术发展中的问题,也是当代中国书法美术批评最为突出的问题。在这样一种关系中批评家往往为经济所诱惑,从而在批评的话语中遮蔽了艺术家和作品的缺点,同时又在批评的话语中放大了艺术家和作品的优点。

批评中的利益关系

利益关系不仅是经济关系,利益关系的涵盖面是多方面的,它直接影响到批评家的具体的得失。在这种利益关系中,批评家和批评的对象都是利益的受益者,而批评则成了谋取具体利益的一种手段。批评为利益所驱动,不仅使批评失去标准,而且为利益所左右。这一关系考验了批评家的良知也验证了批评的导向。

批评中的政治关系

虽然批评中的政治关系曾经是政治社会中的主流表现,然而,当代中国的书法美术批评并没有因为进入到商业社会而终止这种关系,相反这种关系在商业社会各种关系的缠绕时更显其复杂性,这正好像经济活动中的政治关系一样。今天,我们的批评难以绕开这样一种关系。包括那些鄙视政治关系的批评家,他们往往因为其极端的鄙视而表现出更为明显的政治倾向。

批评中的友情关系

友情关系或许是中国特色的书法美术批评中最为鲜明的一种表现,它往往让批评在友情中失去原则,使批评成为在亲朋好友之间的友情出演。这种为人们所指责的“吹捧”式的书法美术批评,尽管在人们心目中失去批评的尊严,或使批评掉价,人们往往以略而不计的态度来对待,但是,它仍然占据了报刊或其他媒体的许多位置,成了当代中国书法美术批评的主要方面。

批评中的体制关系

体制关系可能是多种关系的一种综合,它在一个方面反映了体制的问题。无疑,因为我们的社会体制决定了批评的话语权有可能反映了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利益,那么,体制内或体制外的许多问题都会反映到具体的批评之中。在这样一种关系的影响下,体制内与体制外的矛盾往往通过批评的话语而表现出来,而批评也就成了一种工具。面对这样一种关系可能令批评家为了维护体制的利益,或者为了反对体制的情结,使批评失语或走调。

以各种关系为纽带的批评,自然是以消解标准为手段,从而造成了批评的失衡。批评只有脱离了这些关系才能显示出批评的尊严,也才能表现出批评的品格和价值。可是,当代中国书法美术发展的现实状况又难以让批评脱离这些关系,这之中反映了深刻的社会和文化的背景。当然,在多重关系中的书法美术批评,不是一个简单处理关系的问题,而是批评的独立性在多重关系中如何体现的问题。批评家的良知也在这种多重关系的考验中,接受着社会的批评。当然批评家的人格和精神并不想为关系所羁绊,但是,原本属于批评家的具有独立性的超脱在现实中则成了批评家的一种理想,而这一理想往往在关系的巨大力量的比照中显得非常单薄。批评的失语或走调。一方面是造成了标准的缺失,另一方面又借助于标准的缺失而获得生存的合理性。如此,在这样一个处于恶性循环的书法美术批评氛围中,如何来谈论书法美术批评?显然是值得思考的。

当代中国书法美术批评的失衡,既远离了艺术,也疏离了批评,这种现实的状况决定了当代中国书法美术批评在表现出了强势力量的背后,也反映了人们基于传统观念的对于批评在文化上的期许,也反映了对于往日理想的期待。显然这之中的矛盾,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因为批评标准的缺失所造成的。在这种失衡状态下的当代中国书法美术批评,如何走出批评的误区,如何在公众中重新树立批评的形象,建立一个新的具有尊严的批评的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书法美术批评家需要扪心自问的,也是当代中国书法美术批评家需要自我批评的。










诗   歌





施文英台北及巴黎美术、文史 双硕士,曾任法国《华报》副总编,翻译法文小说、出版散文集、诗画集等。屡获全球华文散文诗歌微型小说奖;作品见《厦门文艺》《散文》《野草》《天池小小说》《羊城晚报》台湾《印刻文学生活志》《香港文学》等,水墨及油画作品入选巴黎秋季沙龙,个人画展多次。近年获《首届国际生态文学奖》散文诗金奖全球华文文学十多个奖项。













留下相遇的美



施文英 (法国)




酒吧间寻她不在

沒人知道她飄浮到哪儿 寻觅生命

找人聊天 咀嚼各自的灵魂与思想

或者去哪一个空间搭起一些拼湊的桌椅

同病相怜的人相互捕捉彼此的心


不对生命抱存希望

只是勾起記忆的一种笑谈机会

一次又一次笑 却不知为何

疲于那些上流社会的夜晚

研究什么酒品味高  

什么酒价格不菲

这里不必费神

一种活生生的酒足够


拿开戴了一天的面具

卸下每天扮演的社会角色

在沧桑里停步

借问活得有多累

简单生活就好

留下相遇的美






















散 文












裘震,笔名雨辰,男,1966年11月出生于上海,现旅居葡萄牙,爱好写作和摄影。



一根棒棒糖


雨 辰
(葡萄牙)


十几年前,当我还在葡萄牙北部小镇开百货店时,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大概是两点左右的光景,有辆汽车在我们的店门口停了下来,开车的是位五十开外的葡萄牙男子,他下车后便匆匆走到了车的另一边,替坐在副驾驶座的人打开了车门,然后小心翼翼的将一位老太太从车里慢慢地搀扶出来。
老太太个子不高,微胖,满头银发,短发下晃动着的大红色耳坠特别的抢眼,和她那艳丽的口红相得益彰。虽然她走得很慢,而且还拄着拐杖,但红光满面,看上去略显福态,尤其是身上那套已经不是很新的淡米色西装,似乎在向人诉说女主人往日的风韵。

紧随着老太太一起进来的应该是她的儿子,我习惯性地打量了一下,他中等个子,身材偏瘦,灰白色的头发梳理得非常整齐,就连胡子也刮得干干净净,这在葡萄牙乡下并不多见,估计他在出门前应该花了不少心思。

在互相问好以后,那位男子先向我们说明了来意。原来他们刚才是在附近的餐馆里就餐,本来他打算在午餐后陪母亲去散步的,但因为老太太出门时选的那双鞋子不太合脚,走不了几步脚就疼,所以想到我们店里看看能不能找一双合适点的鞋。

听他这么一说,我太太马上拿了一张凳子过来,先请老太太坐下,并问了一下她鞋子号码,接着就开始忙活起来。不一会儿只见太太手上拿着一双浅驼色的软底鞋走了过来,笑眯眯的问老太太,这颜色您喜欢吗?老太太看了看鞋子,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太太便蹲下身去帮她试鞋。老太太起身走了几步,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太太赶紧问道,怎么样?脚还疼吗?老太太摇了摇手说,不疼,挺好的。这时,就听见老太太的儿子在一旁说道,这双鞋我们要了!

结了账之后他们并没有马上离开,老太太还在那坐着,只见他儿子从西装口袋里掏出了一根棒棒糖,顺手剥掉了裹在棒棒糖外面那层粉红色的塑料纸,接着就把糖递给了老太太,动作很娴熟。老太太接过棒棒糖后,先用舌头舔了一下,然后把糖含进了嘴里,眼光中闪烁着孩子般的天真......

打那以后,每个星期天的下午这对母子都会来我们店里逛一下,儿子也会给母亲买一些生活用品。而每次临走前,儿子都会从口袋里掏出一根棒棒糖。

久而久之,我们彼此也更熟悉了。原来这位老太太就住在隔壁镇上的一家养老院里,而她的儿子平时都是在里斯本上班,只有星期天才有时间回来看她。因为老太太特别喜爱附近那家餐馆里的烤鳕鱼,所以她儿子每次回来都会陪她去那里吃午餐,饭后也总会陪她在附近走走。自从那次来我们店里买了鞋之后,老太太就一直念叨着我们,说我的太太特别和善,笑起来很甜,而且还非常有耐心,因此我们小店也就成了他们每个星期天的“必经之地”。至于棒棒糖,原来是这样的,因为老太太一直都有饭后吃棒棒糖的习惯,所以她的儿子出门时都会给她备着,再加上老太太腿脚不是很好,不能走太长时间的路,因此吃完一根棒棒糖也刚好就是他们回养老院的时间。

了解了这些事后,我对这位葡萄牙男子的敬佩之心油然而生,因为我知道从里斯本开车到我们这里单程就得两个多小时,他每个星期都能坚持来看老母亲真的很不容易。

那一年的夏天过后就再也没有见过老太太和她的儿子,我和太太都觉得有些奇怪,幸好我们留有老太太的名字,于是太太就带着一大袋棒棒糖去那家养老院探望老太太,没想到门卫不让进,因为不是亲属,太太就只能将棒棒糖交给了门口的女护工,请她代为转交。直到我们离开那个小镇,老太太和她的儿子都没有再出现过,十几年过去了,这件事情在我的心里依旧是个谜。

现在每当我看见棒棒糖时,脑海里总会浮现出老太太那孩子般的笑容。

(谨以此文献给全天下的妈妈们)





美 食













中华节气菜:白露


今日白露,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暑气渐消,丹桂飘香,天地间一片清爽。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三统历》有言:白露为八月节。白露者,阴炁渐重,露浓色白。白露过后寒气渐重,天气渐转凉,到了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为昼夜温差大,白天蒸腾的水汽在夜间遇冷凝结而成的。

白露是热与凉分水岭,民间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之说。白露之后,对气候最为敏感的候鸟集体迁徙。《礼记•月令》记载:仲秋之月,日在角,昏牵牛中,旦觜觿中。其音商,律中南吕。盲风至,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鸿雁开始从北方飞到南方,而南方的玄鸟也飞归北方,各类鸟儿都开始储食御冬。民谚有云:“白露秋风夜,雁南飞一行”,“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因此,像大雁这样的候鸟被视为秋到的象征。

白露不仅名字美,白露时节更美。秋高气爽,碧空如洗,草木依然繁茂,秋叶开始变色,不少秋花迎风绽放,累累硕果缀满枝头。因此,人们对于白露节气有着很深的感触,既有绝美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思念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也有伤感的“叶下和秋吹,惊看两鬓毛”,悲愁的“莫遣西风吹叶尽,却愁无处着秋声”。更多的人则喜欢清新可爱的“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

过了白露,人们容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秋燥”。饮食上应以健脾润燥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这个“虚”包含脾虚、胃虚和气虚,所以我国有“秋季进补”的习俗,但进补之前须把脾胃调理好,少吃性寒的“瓜”字辈食物,多吃健脾利水、清热除湿、消肿解毒的“豆”类食物,以及养脾润燥的秋梨、大枣等应季秋果。对于身体弱的人而言,吃些凉性的鸭肉,对于体内有热、爱上火的人而言,便可起到祛火除燥的作用。特别是过敏体质的人,平时要少吃或不吃鱼虾海鲜、生冷食物腌制菜品和过于甘肥油腻的食物,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

山家蟹酿橙

主料:新鲜蟹肉 200克

调辅料:橙子十个,橙子粒50克,马蹄丝75克,笋丝50克,橙汁25克,虾汤500克,大红浙醋50克,柠檬叶3克,米酒10克,干菊花5克,食用油20克,鸡粉5克,味精10克,盐5克,葱、姜粒各5克。

制作步骤:

1.将橙子洗净掏空,把橙子肉切粒,剩余打成橙汁过滤。

2.将马蹄丝、笋丝焯水备用。

3.起锅烧油,放入葱、姜粒爆香,放入蟹肉稍微煎香,再依次放入马蹄丝、笋丝、虾汤、橙子粒、橙汁、鸡粉、盐、味精、大红浙醋,煮开勾芡,挂勺即可。

4.将做好的蟹肉灌入橙子里,上气蒸5分钟,碗内放米酒、柠檬叶、干菊花增香。

闽南甜芋

主料:芋头500克

调辅料:糖150克,食用油50克,盐10克,纯净水500克,葱头油5克。

制作步骤:

1.将芋头去皮洗净,滚刀切块。

2.将水、糖、油、盐和芋头放入煲仔中,大火烧开转中小火焖煮15分钟,至糖水浓稠,滴入葱头油即可。

老醋乌耳鳗

主料:鳗鱼500克

调辅料:小葱150克,老陈醋100克,白糖60克,纯净水100克,生抽50克,老抽50克、料酒30克,粟粉20克。

制作步骤:

1.将鳗鱼去骨洗净,鱼肉打花刀,放冰箱冷藏。

2.鳗鱼放葱、姜、料酒腌制15分钟。

3.起锅烧油,油升温至5成热,炸香小葱垫底。

4.鳗鱼吸干水,裹上粟粉,放入油温升至7成的锅中,炸至金黄酥脆,捞出摆盘。

5.另起锅,放入陈醋、白糖、纯净水、生抽、老抽,大火烧开,至汤汁浓稠,淋到鳗鱼表面即可。

茉莉花鸡汤蒸百合

主料:九年百合400克

调辅料:清鸡汤2000克,茉莉花10克,枸杞10克。

制作步骤:

1.将百合去头去茎洗净,泡入冰水中。

2.将清鸡汤调味,放入茉莉花,放置卡斯炉中烧开。

3.将百合放入器皿中,添加枸杞,上气后大火蒸6-8分钟即可。

中华节气菜设计师:胡泽良

福建石狮荣誉国际酒店厨师长




《欧华文艺》第138期
《欧华文艺》第137期
《欧华文艺》第136期
《欧华文艺》第135期
《欧华文艺》第131期
《欧华文艺》第130期
《欧华文艺》第129期
《欧华文艺》第128期
《欧华文艺》第127期
《欧华文艺》第126期
《欧华文艺》第125期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指挥 赵元 演奏 日内瓦州立管乐团
巴黎 《蜀宗•三味老火锅》  “麻、辣、香”三味一锅鲜
《欧华文艺》资讯 :  “巴黎艺术时空画廊举办艺术展”
交响乐《红旗颂》 指挥赵元 作曲吕其明 演奏亚美尼亚交响乐团
巴黎大区《涂鸦》 手机街拍 安伯
《蓝铃花开》  摄影 刘军
《惊鸿掠影 布拉格》    摄影 唐汉
消闲音话 《故乡一枝春》
在灿烂的阳光下-指挥赵元-贺慈航词-印青曲
旅法华侨企业家顾心晖女士
《贝多芬 C小调合唱幻想曲》   指挥  赵梅笛
《欧华文艺》百期回首


欧华文艺
“法华作家协会”官方公众号。 为海外游子创业抒情,为法中文化交流讴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