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般若

文摘   2021-12-19 13:21  

 


一、实相般若 二、观照般若  三、文字般若

四、境界般若 五、眷属般若

 

 

   总说,一定依着经教修行、处世为人。佛的经、祖师的教,这是文字般若

 

    依着文字般若,我们一定要观照。若依着经典不观照,是说食数宝、入宝山空手而还。也不能随便观照,一定依着经典、圣教量来观照,这才诸佛欢喜。

 

    观照所观的世界,也就是境界︰我们的身体、动作、行住坐卧;再观照起心动念这一念心,这是境界般若

 

    在这里面知道因缘性空、知道因缘所生,由真谛、俗谛,而归到中谛,就是实相般若

 

    依着实相般若为中心,也可说是本体,依体起用,好比主人翁领着六度万行,应该怎么修,就怎么修︰应当修布施就修布施、应当修持戒就修持戒、应当忍辱就忍辱、应当精进就精进、应当修禅定就修定、应当修般若修慧就修慧。六度万行齐修,以实相般若为主人翁、为主帅,就这样  (此为眷属般若))

 

 

良因曰


   要是善用其心,一切所学的经论、所修的法门,乃至日常应对进退、语默动静,都可与般若智慧相应。并非离开经典的语言文字,有般若可得;也非执着文字相,能见般若。


   因此,五般若是引领我们解脱,从自利乃至利他的方针。而下手处,先从文字般若学习。因为语言文字的佛法是标月指,必须透过指头所指来见月;必须循着语言文字的指引来观心,不可师心自用。往往现在的佛教徒懒于学习经论,没有地基却想盖高楼,这样的懈怠心,是没法生起佛法真实智慧的。


  不可以离开语言文字的佛法,得到解脱。相对的,一路研究经典而不起教观心,同样的是生死凡夫。所以应当依着经典的语言文字,来观察境界,而契入实相。就像夕阳遍洒大地时,一切景物都呈金黄色。当般若智慧生起照了作用时,一切法都与般若相应,所以文字、境界、实相都称为般若。


   为何境界也称为般若呢?因为过去没有学习经论前,都是用世俗的想法、概念来面对世间,所以贪瞋痴不断。当学习了经典的文字般若,这时面对境界就能生起观照般若。转换思考方式,以佛法的观点来面对世间。本来境界是生起烦恼的根本,这时反而成为帮助成长的助缘,因此境界也称为般若。


   最后应知,大乘佛法不只是为了自利,更为了利他。同时在利他时,实际上也能成就自利。因此眷属般若,就是为了成就自他二利,所修之助行。在修行六度等眷属般若时,可以成就福德、智慧资粮,作为未来开悟、证果的资本。


   以上就是透过五般若,说明佛法学、修的次第,每一个环节很重要,应当确实实践,不可忽略!


淨律學佛院
持戒為本 淨土為歸 弘護正法 續佛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