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课提撕用功

文摘   2023-01-29 13:35  

这种禅悦为食,法喜充满的意境

从黑夜念到晨曦,念到光明,东方露白

这心理是极清净的,极安定的,极好的,不要错过

我们从早晨上起来,到佛前拜,拜了好久,该打坐的时候就是用这个功夫,要登堂入室。我们现在坐着,并不是为的休息一会儿,而是进一步,深入要用功,这样才好,不要错过。

用起来功夫呢,就要全付的心力。我们用心这个力量,往功夫上用。现在是应该念佛,就全付的精神、全付的心力念。持咒就是全付的精神、全付的心力,要持。不朦朦胧胧的,忽忽悠悠的,要很认真,用这个功才可以。

这样用功有什么功德利益呢?要是对有着魔的人,精神不好的人,能降魔。我们的正念提起来,同时那个力量很坚强,魔怨它不能侵入,有这个好处。同时有精神的振作坚强,而能带动身体,可以说是强心、健身的方法,很要紧很要紧。

没有妄想杂念,心就像孤月一样,像是悬挂的一轮灯一样。极力保持,这一念万德洪名念念念去,最好最好的。好好念,有几分钟也罢,也是念佛三昧,很难得,也是最大的享受。禅悦的悦,就是禅定中,不一定是参禅,就是在禅定中那种喜悦,最大的享受,与我们身体心理都有莫大的滋益。

要讲了脱生死,这就是了脱生死的功夫。要讲摄用归体,用还照这个体,练得这个体,清净光明庄严、还坚固。依体起用好应付一切,读书也需要依体起用。与人相处种种,都是依体起用才好。

这个体就是静悄悄的,安定的,稳重的,不生不灭的,念念念佛的这一念心要紧。这时候要是打妄想呢?就可惜可惜!这种禅悦为食,法喜充满的意境,从黑夜念到晨曦,念到光明,东方露白,这心理是极清净的,极安定的,极好的,不要错过,尽量提撕一心念。

禅、教、律、密、净,我都参学过。以我的经验,就是念佛法门,禅教律密净,以净土法门,为最契机。契理都契理,契机要紧。你要不契机,说是,说佛法不契机等于闲言语,用不上功夫,着魔呀,唐丧功夫种种。以净土宗,而以念佛法门;念佛法门,以持名念佛最契机。

所以祖师给我们订的早晚功课,中间都是以念佛,为早晚功课最重要的部份。以念佛法门、持名念佛为正行;持咒诵经以至于般若心经种种,都是助行。所以晚间发愿,要紧就是,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要紧在这。

东晋道安大师,法华经大半几天就背下来了。那可以说,看两遍以至于都能背下来。阿难尊者呢,佛说的法,他都能记起来。佛从真如自性流出来的法音,阿难尊者听了就能记在阿赖耶识中,那是不可思议!看起来总是,高僧传里,有定功的高僧大多数有神通,脑筋好。世俗呢,老人家有时候颠三倒四的,胡涂了。看起来念佛的功夫,禅定的功夫,很重要很重要。

良因曰:

上人的开示中,可以总结修习定功的利益,包括强心、健身、禅悦、了生死,以及恢复本来面目。 这么多殊胜的功德,都是他老人家修行的体验,也是亲证的功德。体现在外,便是老和尚的清凉、自在!

对于刚开始发心修行的人,这些概念可能还是有点抽象,但是我们可以从反面观察:强心的对立面就是心力羸弱,相对于健身就是短命多病。忘失本来面目,远离禅悦之乐,昏沉躁动不安之相,乃至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就是凡夫众生的最佳写照 …… 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境界,透过对他们的观察,容易生起厌离心,也就理解为什么要修行了。

而修行的目的,并非只是为了自身的解脱,更是为了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悲愿力,作为修行的主要动力。因为菩提心的加持,才能真正成就修行的功德。所以 上人曾开示:发菩提心,逍遥自在,只有菩提心的因,才有坚固解脱之果。

最后,以《大方广佛华严经》,菩提心的开示,与大家共勉:

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

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

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淨律學佛院
持戒為本 淨土為歸 弘護正法 續佛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