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时时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有无穷的利益这些都能听下去,然后佛法才有滋味,才有法喜、禅悦
五停心观有「界分析观」。界指十八界,就是六根触六尘生六识,根尘识这十八界。六根要不触六尘就没有六识,触了不让它想、不作意,也不会有六识。所谓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我们吃饭的时候一心念佛,或观想在大殿念佛,或在讲堂听课,这时候就是舌根尝味尘而不起舌识。
根尘识就像三脚凳子一样,架出我们的人生。眼睛睁开、耳朵听,鼻舌身意都是这样,从早到晚,不外六根六尘六识的作用。我们要是体会这个,一心念佛或持咒,能停住我们贪瞋痴的心。
同时,界分析观就是般若智慧。古人讲︰「终日吃饭没吃一粒米,终年穿衣没穿一丝缕。」穿衣不去考究这是英国的料子,那是东京、巴黎流行的样式,就没有那些虚妄烦恼,分别他的比我的好、我的比他的好种种,这是愚痴众生。了解界分析观,一分析,就没有这些烦恼事情。
饮食也是,吃猴头、牛尾、蛇汤、蛇肉、熊掌等等,杀这些东西来吃,很残忍。我们以为好吃,其实并不好吃。吃素久了,感觉世间人怎么把熊的脚叫熊掌,还当宝贝呢?人脚比熊脚好啊﹗谁能把谁的脚咬一口吃了,那不是脏死了?世间众生都是愚痴颠倒,吃荤的人以为荤菜好,就像怎么吃蜈蚣,蜈蚣有毒,怎么能吃它,还觉得香;也像猫吃老鼠,老鼠好脏,猫叼到老鼠都觉得太好吃了,我们看了觉得脏。所以众生吃东西以为好或不好,都是众生的业力所使。
十使烦恼–贪、瞋、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取见,一共十种,叫十使烦恼,指使我们轮回六道,叫我们每天劳碌奔波。我们要是有观法能对治,就不会被它所指使。
不净观、四念处学了之后,能时时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有无穷的利益。这些都能听下去,然后佛法才有滋味,才有法喜、禅悦。我们在清净的环境,才能感觉到有滋味。
良因曰:
根据《俱舍论》,在声闻的教法中,证得阿罗汉前,必须次第成就三十七道品。但是在此之前,除了闻思般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必须成就禅定的功德。
为了生起禅定,首先必须破除障碍禅定,贪瞋等粗重烦恼。因此起修的阶段,必先修持「五停心观」:一.多贪众生不净观、二.多瞋众生慈悲观、三.多痴众生因缘观、四.多散众生数息观、五.多障众生念佛观,以调伏内心的粗重,而得到禅定。
当禅定的功德得到了,这时正式修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在已得禅定的基础之上,透过这样的禅修,便能成就坚定而有力的观慧。
当五停心、四念处修成,定慧具足时,也就成就「资粮位」。所谓资粮,就像为了出远门,必须准备很多粮食、路费等等。所以成就资粮位时,便具足广大的福德、智慧资粮,可以为将来生生世世的断惑证果,做好铺路的工作。
接着在加行位、见道位,依次证得卅七道品中的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乃至最后成就阿罗汉的圣果。这是依着《俱舍论》所述,声闻法的修行次第。
所以如果没有透过教理的学习,往往把修行、解脱看得太容易了。当道理依稀彷佛的了解时,会错认离解脱不远了,因此容易轻忽、轻视基础的功夫。但是漫长的修行道上,必须有资粮,才能有断惑证果的力量。因此为了成就资粮,基本的五停心、四念处观的修持,这是非常必要的基础。即使是修持大乘,乃至念佛求生净土者,也是必备的功夫。因为福、慧二资粮,不管修行大小乘,都是必须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