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他起性就是事事物物,就是事
圆成实性,就是理。
这个理就在依他起性这个事里头
我们只要离开徧计执,马上,依他起就是圆成实
三自性,是佛经或是菩萨的论,给我们分析宇宙人生。我们的宇宙就是器世间,山河大地,森罗万象,人事纷纭,都是依他起的,并不是自己有的,而是依他因缘所生,所以叫依他起性。
好比今天我讲《四十二章经》,这桩事情就依他因缘所生起了。在这之中我们没有徧计执,说是,我坐下边,我心里不是滋味,没有这个。或者是,我看讲得不对,不如我讲得好。也没有这些心理。就在依他起性,念念心里就那么聆听,没有这些坐得高、坐得低,坐在上、坐在下,或是讲得好不好,我但听了得利益就好。没有这普遍计度执着,当下心理就是圆满成就真实性。
佛菩萨告诉我们,每天早晚一切事,都是依他起性。在这里头要是离开普徧计度、执着,当下就圆满成就真实,就是真如理。依他起性就是事事物物,就是事;圆成实性,就是理。这个理就在依他起性这个事里头。我们只要离开徧计执,马上,依他起就是圆成实。
依他起是宇宙人生的相;圆成实是宇宙人生的本体,是镜子的玻璃。依他起性,好比是镜子照出的相。徧计执好比说是,镜子里看个人,骂我、瞪我一眼,我就拉屎,把镜子打一打、摔它一下,又用土扬它,或是弄墨水把镜子里那个人喷一下,把镜子弄肮脏了。要是看见什么人,好人也罢、美女也罢、魔王也罢,我都心里不动。镜子所现的一切一切相,我不被它所动,当下就见着镜子的玻璃本体。
在依他起性不执着,在镜子的相上不执着,当下就是镜子的本体,就见着镜子的玻璃。我们的心也是,在种种相上我们心里要是不动,当下心性本觉的理,就显现,就好了。
良因曰:
佛陀透过「三自性」的方式,来剖析宇宙的真理。也就是透过它来连结虚幻世界,与清净无为之真如法界,并显现彼此不二之理。
「三自性」分别为依它起自性、遍计所执性、圆成实自性。依它起自性便如 上人所示:「依他因缘所生,所以叫依他起性」。透过佛法的慧眼观察,不论外在的山河大地,或者内在身心世界,无一不是依托众多因缘所生。所以如幻所生的现象界,都是依他起。
依他起是业力所显现,例如天人福报大,所以显现的就是美好的天宫、庄严的色身等依它起境界。三恶道众生因为恶业所感,因此所显现便是苦恼的身心,与粗弊的外在环境。所以境界本身没有所谓善与恶,只是业力所显,依他起的幻境罢了。
而众生在这境界中,起种种贪恋执着,便构成了遍计执。所谓遍计执,便是我们这样的计度分别心,是遍一切处、一切时的作用。无量劫的生命中,恒常现前。
圆成实自性,实际上不是离开依他起的幻法外,另有一圆成实的存在。如 上人所示:「没有这普遍计度执着,当下心理就是圆满成就真实性」,这也是我们众生自性本具的心性本体。
所以面对同一依他起的境界,若起虚妄分别、执着,就堕入遍计所执性。若能观察一切法因缘所生心,因此坦然的面对一切境界,就与圆成实自性相应了。因此古德说:「但破其执,不破其法」,修行不是要离开境界,而是要破除对境界的执取之心。
在日用间凡夫都为遍计执性所奴役,能够「看破、放下、自在」,这才是真正的学佛。如果只是一味求感应、加持,纵然得到少许相应,本质上其实也只是凡夫的遍计所执性,谈不上真正学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