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缘: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
因缘所生,譬如我们在佛前聚会,也是唯识所现、所变,因缘所生。过去生中有佛法的种子在心中,这是「因缘」。种子起现行,现在也感觉佛法好,不然哲学权威学者方教授不能这么赞叹,佛法还是好、实际的作用,你看佛门那些老人家怎那么长寿,不但李炳南老居士、过去李子宽老居士也是九十多岁,赵恒惕老居士、还有屈映光老居士也是九十多岁,其它各界人士都没有这么高寿,还是佛法好。这时候有现行又有种子,种子、现行都是因缘。有这念心理落下去了就是种子,还想来。
这个心理思惟再三还是想去,我想去,看见山中清净的境界、佛堂的清雅庄严,我看见、我听见、我心里起心动念,最后圆满还有饺子、舌识也作用,这样想就是「等无间缘」。好比上次寒斋最后圆满饺子吃完了,一放筷、结了斋,提包下山,一定再来,总合那个心理的集团作用,相等无间,再提起那个境界相等,一点没有间隔,照样还要去,就是等无间缘。
还有「所缘缘」,好比海报贴起来了:莲因寺有斋戒会,社长发表斋戒会的日期,眼识所看、耳识所听的,都是所缘缘。所缘,就是所接触,以接触的唯识相为缘,所缘就是境界,也可以说唯识相。
过几天要参加斋戒会,一摸腰包没钱,社长说:我拿钱!你愿意坐自强号、坐国光号,都可以,这是「增上缘」。
一切都是因缘所生。
良因曰:
佛陀说:「一切法因缘生」,佛教徒都听过这句话,可以如果不经过深思,依旧觉得一切外境,都是那么的真实!而了解一切法因缘生,透过四缘的观察,是种很好的方式。
首先「因缘」,是生起某一事物的主要条件,从唯识学的角度,就是阿赖耶识的种子。
譬如长成一棵树要先播种,阳光、水分、空气等等助缘的帮助,才有意义。同样的,我们的心识中有无量的种子,哪一个种子被激发出来,就取决于助缘了。因缘之外,四缘中其他三个缘,都是助缘。
其中「等无间缘」是指:在心相续不断的活动中,前后念是相互关联的。由于前念引发,相似的后一念的产生。如善念引发善念、恶念引发恶念等。
「所缘缘」:如 上人所说:「所缘,就是所接触」。能思维的心,必须依托外境,才能产生活动。因此在心的活动当下,所接触的外境,就是所缘缘。
「增上缘」:成就一个法的助缘,如阳光、水分、空气等。
因此一念心的活动,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过程是复杂的,要有众多因缘和合,才能产生作用。既然如此,我们总觉得「我」在思考、「我」的感受、「我」的尊严 …… 这一切「我」的概念,不过是在心的相续活动下,所产生的错觉罢了。就像在电影画格的快速流动中,产生影像有真实性的错觉一样。
既然知道是错觉,何必还紧抓不放呢!如《六祖坛经》开示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
愿我们都能倘佯在般若法海中,「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