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肯持戒死 而不破戒生

文摘   2022-11-13 13:33  

修戒、不犯戒;修定、心里不乱动、不乱打妄想,也不昏沈

这才算是法王的忠臣、持戒的弟子呀

我们在佛前打坐呀,尤其是早晨,就需要提撕︰

佛是法王,我们是法王的忠臣,在佛前打坐的时候,也要忠心耿耿。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法王,嘱咐我们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我们就执持名号,这里头不乱打妄想,这才是忠臣。以世间这个忠孝的心哪,我们用在佛法上,发挥戒定慧。

提起戒定慧,有两位比丘,要去见佛,长途跋涉。路上很渴,好不容易找到水,可是一看﹗水里有虫子。这位比丘说是︰「水里有虫,要是我们喝到肚子里头,虫子都要死的呀﹗」佛说不能喝有虫子的水。要是带滤水囊,能把虫子滤出来,不要喝到肚子里头,而把虫子再倒在水湾里,这个可以。可是又没带滤水囊,所以,坚持戒律这位比丘,就不喝这个有虫水。

那位比丘说是︰「我们为的是见佛呀,你再不喝,就渴死了﹗怎么能见佛呢?马上再走就能到,你不喝,差这一点,长途跋涉,这一点要是不能再往前走啊,就达不到目的、不能见佛,要渴死了﹗」他就主张喝点水,喝的是有虫的水,再往前赶路。持戒很严谨这位比丘,他就宁肯死、也不喝,他依着佛的戒律为基本。他不喝水,他就渴死了;那位比丘,喝点水,有了力量了,就往前奔波赶路。

等着见了世尊,世尊不睬他。他赶紧到世尊眼前顶礼呀、问讯啊,世尊也不睬。最后,他就跪在地下,表明自己的意思︰路上我们都是长途跋涉呀,同参道友渴死在路上,我这样来见世尊,世尊您老人家怎么不睬呢?怎么不睬弟子呢?就苦苦的在那地方跪着诉苦,表明自己的意思。世尊就说︰「不喝有虫的水、持戒,这是基本;你喝了有虫水、破戒,而来见我,说是为了见佛,佛在心里啊,你持戒才能见佛。」他就说︰「世尊哪,那个比丘,他不喝水、他持戒,他不能见佛,死在路上啊,现在没来。」世尊就说︰「你看﹗」那位持戒的比丘就在佛身后,虽然他渴死了,他的神识先到佛那儿去了。

我们佛门弟子要深信、尊重戒律,深信心灵不可思议。有形的身体,要是走,那是很远很远、很吃力的;而神识要是去,都是剎那之间就去。尤其是他坚持戒律,宁肯牺牲性命,也不违犯佛陀所制的「波罗提木叉」戒律,他就先见佛。因为他这个心就是宁肯不喝水,也是为了持戒,这样将来能见佛的,所以他还是先到了。不喝水的比丘先到,喝水的后到、还犯戒,世尊就喝斥他﹗

修戒、不犯戒;修定、心里不乱动、不乱打妄想,也不昏沈。这才算是法王的忠臣、持戒的弟子呀﹗

***********************************************************

有人说是:学戒律,这也戒那也戒、好多,有点不敢尝试;就不如学禅,可以像济公活佛喝酒吃肉;或学密,还可以供活生生的、血淋淋的牛肉,拿下来也可以吃,也可以供酒,供完了就是甘露水,那多好、多方便﹖没有那种事。

印光大师说:一定是吃死鸽子能吐出活鸽子,有那个神通才可以吃众生肉,绝不能随便吃肉喝酒。

良因曰:

  能够持戒的人,才是真正有大福报者。上述持戒而死的比丘,最后因为持戒的那念清净心而升天、先见到佛。 相对于风尘仆仆而来的同参道友,福报是大多了。

所以,很多事情的判断,是要有远见的。看我们要的是现在的甜点,还是要后来的大餐?

所以智慧、持戒彼此是互相增长的,如果没有智慧,便无法有大格局,就会仅只在眼前的小利益上停步,而看不到未来的大利益。

持戒亦复如是,没有智慧的判断,往往就因为轻忽,而汲汲于其他经论的学习、加行等。但是有了智慧的大格局,就知道必须有广大的地基,才能建起高楼,因此会在一开始,便打好戒学基础的。


淨律學佛院
持戒為本 淨土為歸 弘護正法 續佛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