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头起的作用,要是作到恰好处就是佛法
要是打坐一念不生就归体
起坐,行住坐卧、语默动静就随缘尽分
这镜子譬喻含蓄的意义太多了
莲因寺有一片大镜子。按照唯识说也可以,按照《起信论》说也可以,一片大镜子。
镜子的玻璃不留痕迹。镜子玻璃是本体,譬如一打坐、归到镜子的玻璃本体。好比前天朱教授来,昨天又有谁来,都是体上的相,镜子的玻璃体一点不留痕迹,都是体的相。体的相、现象界就是因缘和合-事相;本体不变。
在事相上学徒就因为愚痴,同时没想到总经理给了一点小费,就想着和胖太太再好好剪一剪,也会给点小费,起了一念贪心,事情就弄错了,把胖太太头发剪下去了。接着一定还好好理,把老教授头发又给添上了,都弄颠倒、错误了。这颠倒的知见,普通说四颠倒,都弄错了。就是学徒这个心起的作用错了。
体是灵明不昧、光明遍十方的。在日常的相种种,我们随缘尽分,作得正好,总经理就照总经理的样、胖太太就照胖太太的样、老教授就照老教授,不要弄颠倒。依体起用,随缘尽分,不要弄错。一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都错,一定要随缘尽分。
在依他起性上没有遍计执,当下就是圆成实。就在镜子里、一看这是个镜子、不是玻璃,这个镜子体能照出人物,体是光明的、普遍十方的。理发店就仗这片镜子,才能赚钱。这片镜子,是人人本具、个个不无,都有这片大镜子,说是「胡来胡现、汉来汉现」,中国人来、照中国人的样,外国人照出外国人样,都不能错,很清楚分明。
在这里头起的作用,要是作到恰好处就是佛法。要是打坐一念不生就归体;起坐,行住坐卧、语默动静就随缘尽分。这镜子譬喻含蓄的意义太多了。
良因曰:
房间的镜子表面脏了,都知道要恢复镜面的明亮。自性就像镜子一样,本可以显现十法界,起种种的妙用,可是久已混沌不堪,所以更要去污除垢,以恢复本有的光明。
佛教徒都欢喜诵念六祖慧能大师的悟道偈: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诵念时确实感觉身心清凉,可是还有更切要的下手处,也就是神秀大师的悟道偈: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这是一般人使得上力的地方,观心、修行的下手处。知道心中有了尘埃,也能时时勤拂拭,现在能够做到这样的人,已属难能可贵了。解脱是自己的事情,不可只是唱高调,却无法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同时,蕅益大师《灵峰宗论》中开示:
炽然舍秽取净,与不取舍元非异辙,较西来祖意,岂不更直捷邪?
所以圆人解法,无法不圆,不必一定要谈玄之又玄的道理,才显得高超。像莲池大师、印光大师等悟后起修,仍然是老实修行,才是真正的大家风范。
让我们的心,如明镜般的映照世间,常保持在「放松、专注」的状态。影像虽有去来,能照之心却不动摇。乃至更进一步体会,能照之心却又何在? 当能取、所取皆如幻时,就真正能够「长伸两脚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