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看青竹变琼枝

文摘   2025-01-05 05:00   新西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旧岁近暮,新岁将启。小寒是十二月节,“寒”字下面两点是冰,《说文解字》释寒为冻,此时气温逐渐下降,到了“三九”隆冬,冷得分明。

《群芳谱》:“(小寒)冷气积久而为寒,小者,未至极也。”

建阳野生小白茶(茶粉)

福建南平建阳是个宝地,除了出产“建盏”,还是小白茶和水仙茶的发源地。

白茶有“大白”和“小白”之分,这些年白茶越来越火,而我们在市面上喝到的大部分是福鼎大白茶,历史更悠久的“漳墩小白茶”却少有人知,可谓“养在深闺人未识”。

据考证,漳墩小白茶的创制时间,是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水吉志》记载:“白茶”在水吉紫溪里(今建阳市漳墩镇南坑)问世。这个时间,比福鼎用菜茶群体茶树的芽头创制白毫银针的1796年早了20多年,比福鼎用大白茶芽制作白毫银针的1886年早了一个世纪。茶界泰斗张天福老先生也说过:白茶生产历史是“先有小白,后有大白,再有水仙白”。

在建阳,小白茶就是贡眉。但值得一提的是,建阳贡眉和福鼎贡眉的等级划分概念并不一样。在福鼎,贡眉是低于银针和白牡丹,高于寿眉的等级;而建阳小白茶是没有银针的,因为自然繁殖的茶针很瘦,做不了银针,也没有白牡丹。按照国家最新的白茶标准分类,“贡眉”指的是有性繁殖群体种的野生菜茶。

今时今日,小白茶存留茶树数量不多,历史上的贡茶园也都没落荒废了。现存的高山野生小白茶已然成了茶界“活化石”,加上菜茶本身繁殖慢、芽头小、叶片薄、采制难度大,高品质的荒野小白茶滋味极好但产量极低。所谓“物以稀为贵”,市面上少见也很正常。

小白茶生于原生态的自然荒野中,它芽头偏细、叶片偏瘦、白毫密集、香气高扬,泡出来的茶汤清澈透亮,花香明显,入口鲜爽绵滑,细腻甘甜,蜜香浓郁萦绕,韵味绵长。

极品的野生菜茶精妙的制作工艺,造就了“表里昭澈,如玉之在璞”的美妙茶汤,用于磨制茶粉做点茶,效果极佳。

小寒时节,正值数九寒天。北国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而身在南方过暖冬的我们,应景的只有身后稍显枯黄暗淡的山色。没有雪景的冬天多少是有点遗憾的。原本我们打算去东北拍一场岁末的大雪纷飞,可计划不如变化快,大家都阳了,“雪乡红炉”之约也只能暂且作罢。

在四季如春的地方,我们能拍什么呢?

关于小寒,我脑海中最先闪过的几个画面:积雪,梅香,冻土……

不妨把这些意向抽取出来,做杯小寒特调饮品——【踏雪寻梅】

基底:手冲哥伦比亚蕙兰咖啡

奶盖:建阳小白茶点茶沫饽

器皿:仿宋高颈汤瓶执壶&高脚郁金香型玻璃杯

基底—冻土

咖啡的色泽厚重,在户外做手冲滴漏,操作过程中咖啡温度会自然降低,没有热气蒸腾的咖啡做基底,沉寂安稳如大地。

咖啡和茶,通常会被二选一,同属世界三大饮品却总“王不见王”,这何尝不是一种偏见?就像提到冬天就联想起大雪一样,成了条件反射的一部分,却很少去思考和论证:“缘何如此”?如果担心摄入咖啡因过量,控制总量就好,何必因噎废食?小寒未必有雪,廿四茶事里混入咖啡,又有何不可?

公元10世纪前后,阿维森纳(Avicenna, 980-1037)用咖啡当作药物治疗疾病,这和最初国人对茶的用途差不多。

我们选的咖啡豆,是水洗哥伦比亚蕙兰。干净、均衡、柔和,中后段表现佳,很适合做拼配。做基底,要有不喧宾夺主的觉悟。

奶盖—积雪

白雪纷纷何所似?

飘雪都见不到的地方,如何积起千堆雪?这就需要想象力了。

“空中撒盐”落地不够轻盈,太沉重了些;“柳絮随风起”又过于羸弱,积累不够厚实。

在《大观茶论》里,宋徽宗形容点茶的泡沫“结浚霭,结凝雪”,用点茶的沫饽做出积雪奶盖效果,这倒是个好方法。

点茶法是中国古代茶道的代表之一,源自晚唐,经由五代传至北宋,并逐渐兴盛起来。记得我初次见到点茶时曾大惊小怪:这不就是奶盖嘛?看到在泡沫上分水作画的茶百戏,又会立刻联想到浪漫的咖啡拉花。

点茶的沫饽和打发的奶泡确实很像,即便没有见过咖啡拉花的宋人,也会用“乳花”来形容洁白如雪的点茶沫饽。

我们把建阳小白茶用茶碾磨成粉末,再用筛罗分筛出最细腻的茶粉投入茶盏中,沸水冲点,用竹制的茶筅快速击打,使茶与水充分交融并使茶盏中出现大量白色茶沫。等到沫饽厚实绵密时,茶汤点出的“奶泡”就准备好了。

七汤点茶,看原本竹色的茶筅上挂满白色的茶沫,可不就是“坐看青竹变琼枝”?把点茶的雪白沫饽轻轻覆盖在静置的咖啡表面,瞬间呈现出“积雪浮云”的效果。

器皿—梅香

宋代点茶,要用肚圆颈细高的汤瓶,因为很难用眼辨认煮水的程度,因此只能依靠水沸的声音来判断煮水。除去长颈,点茶执壶的壶身与梅瓶类似:小口、丰肩 、瘦底、圈足,瓶体修长,宋时常作盛酒用器。

南宋罗大经在《茶瓶汤侯》中详细记载了点茶煮水的要领:“近世瀹茶,鲜以鼎镬,用瓶煮水,难以侯视,则当以声辨一沸二沸三沸之节。”水初沸时,如砌虫声卿卿万蝉鸣;忽有千车稛载而至,则是二沸;听得松风并涧水,即为三沸,此时,便应及时提起汤瓶,将开水注入已放有茶粉的茶盏中。

建阳小白茶花香浓郁却不张扬,制成茶粉再点出沫浡,香气清幽淡雅。

这款饮品不需冰镇,在户外自然放凉就是适饮温度。

与自然相合便好,无论南北,冷暖两相宜。

在冲泡咖啡和沸水点茶的过程中,香气是扑鼻而来蒸腾向上的,但到了静置的杯中,所有香气都收敛起来,要静下心来耐心品味,才能透过层层遮蔽,识得幽幽暗香。留一缕香,待有缘人。

为了更好地聚气闻香,选用前端微微束口的郁金香杯型;点茶沫饽维持时间有限,温度太高会加快沫饽散化,用高脚杯能避免手部接触升温,也能透过水晶杯更好地观察棕褐色“土地”上的“积雪”效果。

踏雪有了,梅在何方?本来想在成品摆盘时放朵梅花,或者在茶席上斜斜插断梅枝,再不然,点茶沫饽上用水丹青画朵梅花也行。

后来放弃了这些想法。

几生修得到梅花?

“梅”若唾手可得,还“寻”什么呢?


小寒时节,没有如愿看到雪乡的大雪。

在南方的我们,用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咖啡与茶,做了一杯“踏雪寻梅”。


充满希望的路总是由一个又一个遗憾铺就而成。

总得经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才能体悟“人间有味是清欢”。

别看轻了平淡的日常琐事,每一个随遇而安的当下,都通往真实。



茶事:清净宣团队

撰稿/剪辑 :默默

视频/图片 :周园、茶米

责编 :观轩



一念慢生活
身在红尘间,心得半日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