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淘了本旧书《惊艳台湾》,到手即读。
书中关于东华大学的图书馆,有段这样的文字:
“第二天,我又来了。这样的地方不想来才怪。
”我试探着问那些学生管理员,发现他们特别谦恭,有求必应,而且笑容可掬。一个大四的男生怕我不知道如何查书,还特意带我到二楼三楼的开架书库走了一趟,细心解答之后,临走还向我了鞠了一躬。这真是让我有点儿受宠若惊。
“什么是师道尊严?你从没教过的人知道你是老师对你也毕恭毕敬,这就是师道尊严。
”什么是斯文扫地?你教过的学生毕业之后走到大街上装作不认识你,这就是斯文扫地。“
读过之后,不禁联想起最近的几件小事。
周五,我正在办公室改着作文,突然进来两个学生干部。
“小Y在课堂上顶撞老师,老师想让你过去一下。”
作为班主任,自然要问个究竟。
原来,课间学生有一些小恶作剧,延绵进了课堂。上课了,见学生还没有安坐下来,老师批评了女生小Y。没想到,句句被顶撞。
之前,有位男生在课堂上顶撞数学老师,一副分庭抗礼不服气的样子,气得老师当下中断了教学,带到办公室来,打电话给家长。
还有几次,上课铃声响过,教室里安静不下来,需要老师一声吼来镇场面……
我也辗转听闻,有老师已经不愿意进某间教室了。
这究竟怎么了?
2
想起自己在求学之年,校外遇到老师,也是惶恐避让,不肯上前打招呼。
有次,还是语文老师主动开口问候。那年我高三。现在忆起,不免惭愧。
现在的学生,大概对老师的态度和我差不多:有怕,有畏,却没有多少敬。
此外,似乎还多了一个”不屑“。
可他们毕竟还是孩子。
我相信,他们的反应模式或处事之态,不会凭空而来。
作班主任久了,对学生的事,慢慢知道了一些。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粗暴,是习惯性的,是发泄式的;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忽视,或放任,是骨子里带来的。
有些则因夫妻关系的紧张或在外的不顺心,迁怒于孩子。
有些家长是小摊贩,小店主,他们遭遇过城管粗暴的对待;
在学校,老师似乎不怎么友善,责备的多,批评的多,处罚的多。……
我自己也吼过学生,拍过桌子,动过粗……
每当在学生的周记中读到这些文字记录,总有些尴尬——我也是如此不堪的成人。
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从中能习得了什么?
习得温、良、恭、俭、让吗?
鲁迅先生说: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
是啊,对孩子耍什么威风?瞪眼,只会把戾气传染下去。
3
有次,读到李叔同先生的一件小事。
学生进教室,关门的动作大了,声音很响。
下课后,他叫住学生:下次请轻一些关门。说完,略一鞠躬。
我还记得小语名师于永正谈他的老师张敬斋先生。
先生那时不过二十岁的样子,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
有次,一名班干部粗暴地对待同学。张敬斋先生批评这名小干部:你怎么能这样?
这是于老师见过的最严厉的一次。
多年以后,于老师也做了老师,对待学生也正如他曾被对待过的那样。
我相信,一个被温柔对待的孩子,会将这份温柔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