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六上四单元习作的主题是“笔尖流出的故事”。
意图是让学生尝试写小说。
这和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小说,是一脉相承的。
小说虽虚构,但要合理,不能脱离生活常识,不能违背人之常情。
下面是罗列几则学生习作中的问题:
a.放学时,路上是厚厚的积雪,日日接送的家长今天没来,需要自己走回去。——注:天气反常,家长也反常。
b.放学后,不回家,每天和志愿者在路上捡塑料瓶。——注:比回家迫切。
c.路上,劫匪和追逐者,发生了枪战。——注:有点像香港警匪片的桥段。
d.铁蛋的表哥,亲戚里数他最小。——注:表哥居然比表弟小。
e.十一点了,父母都已经睡觉了,铁蛋开始了扫地、拖地、擦窗。——注:白天不干,偏偏晚上干,这是什么操作?
f.徐明弯下腰,把小女孩背起来,向前警察局奔去……陆天直接把书扔向了徐明,他被打倒了。——注:投鼠还忌器呢?居然不怕伤到小女孩。
g.七十多岁的老奶奶,提着100斤的东西。——注:何方神圣?是武侠小说中的绝顶高手吗?
2
诊断几个习作片段。
原文1:我找到了我们活力年轻的班主任李军老师,我说:“老师,张明把王寒冰的笔弄坏了,但王寒冰却一口咬定是我弄的。张明看到后,也没有向王寒冰解释!”我当时说这句话的时候,眼泪都掉下来了,由于当时已经打了上课铃,我就去班里上课了。
不当之处:行文啰嗦;
提示语不灵活,只会用“说”字;
“年轻有活力”不要直说,应不着痕迹地让读者感受到。
修改1:一气之下,我找到了班主任李军老师。他大学刚毕业,在我们眼里,是一个阳光大男孩。“老师,张明把王寒冰的笔弄坏了,可王寒冰却一口咬定是我弄的。张明看到后,也不主动承认。”委屈的话一出口,我的泪就涌出了眼眶。这时,上课铃响起,李老师急忙安慰我几句,下课解决。
原文2:在一个白雪纷飞的黄昏的街道里,街道上车来人往。住着一名热心少年陆天。
不当之处:状语短语过于复杂;
词语重叠;
句子不完整,表述不清。
修改2:在一个白雪纷飞的黄昏,街道上车来人往。街道一侧的居民楼里,住着一名热心少年陆天。
原文3:冬日黄昏时,一个繁华车来人往的街头上。一个看着只有十五岁的少年,他叫陆天,他的爱好简单而又有用,就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今天他和爸爸没事了,想出来走一走,散散心。
不当之处:句子结构不完整;
表述啰嗦;
量词错用;
用词不准确。
修改3:冬日的黄昏,一条繁华的街道上车来人往。十五岁的陆天和爸爸漫步在街头,欣赏着两边的街景。
3
普遍的问题是:心里想说的意思,用文字写不出来。
写不出来的原因:对汉语的语言规范、语言形式的陌生造成的。
这和开车是一个道理。新手上路指定问题多,处处是困难。
解决之道:让学生变身为对语言规范、语言形式熟悉的“老司机”。
现实的矛盾:
每学期一册语文书,统共就二十几篇课文。
这些课文能提供的语言范例是非常有限的。
这相当于学生行过的路况少,遇到的复杂局面少,缺乏驾驶经验。
而学生的习作,需要用到的语言远比课文多,远在课文外。
如何变身为“老司机“呢?
让无穷丰富的语言运用实例,刺激大脑,反复感受汉语言的规范、形式。
怎么做呢?
不错,您猜到了——海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