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讲个故事吧。
有人听说,海滩上有块卵石,能点石成金。于是,跑到海滩上找寻。
这块奇石有个特点,它是温的。
弯腰随手捡起一块,握在手心里,感受了一下——冰的。
扔哪儿呢?对,到海里去。于是,用力抛了出去。
再捡一块,还是冰的,又抛向大海。
就这样,持续了好几年,也没有找到。
这一天,他照例捡起一块,习惯性地抛向大海。
在刚出手的那一刻,他愣住了,眼睛猛地一亮——刚才那块是温的。
2
下面是我的故事。
上周末,发面蒸馒头。这是每周的习惯性动作。
之前暖气管渗水,浸湿了面袋,部分面粉结了块。
我没在意,而是捏散了硬块,继续和面。
不多时就发现,面团泛着酱油黄,这才开始担心暖气管里的水不宜食用。
一番思量后,只好忍痛丢掉,心底责怪自己太过习惯,反而浪费了不少未结块的好面。
人,都有生活的惯性。
我骑车上路,常见有行人在前方几米处横穿,其中不乏老人和孩子。
这时候,最应减速或停车静待。可是,礼让的时候少,加速抢先的次数多。
事后,总有悔意——看看你,怎么能这样?
事实上,及时减速停车,并不容易做到。
正常骑行的时候,人都习惯于保持原有的速度,这样最省事。
改变惯性,需要付出更多的意志力,大脑是倾向于节能的,当然不情愿。
每天,面对学生的各种状况,有时难免火大。
今天,小A又没有按时交作业;
小B的作业,刚好了两天,又成了乱糟糟的;
小C怎么又和同学闹矛盾?
……
可是,吼过之后,一阵自责:小A们,其实也是受害者。
有的因为家庭没有给予必要的支持,有的因为亲子关系冷漠甚至对抗……
而小A们,除了承受,还能做什么呢?
他们最需要的是支持和帮助。
对老师而言,当吼的念头涌起时,能马上刹车冷静下来,是最佳的策略。
3
人,都有自己的反应模式。
有人,见不得懒。看见了,就忍不住责怪几句;
有人,见不得慢。看见了,就急急地催个不停。
有人,见不得乱。看见了,火一下子就冲上脑门。
……
这些反应,都是下意识的行为,瞬间连动,一气呵成。
看见不满意的,立刻产生负面情绪,负面情绪又带出伤人的话,话越说越升级,肢体动作也讨巧地跟进。
这一切太过丝滑、流畅,因为是下意识的,所以很难自知。
可是当觉察到后,又一下收不住——刹车也得有个车距啊!
我很佩服能及时中断的人。
在我看来,能及时中断是一种高端能力。
老话讲:贵人语迟。
起初,我觉得这是说给帝王将相听的。手握大权,怎可出言不慎呢?
现在,我理解:“迟”是一种训练中断能力的方法。
在“迟”中,觉察自己的习惯性思维,习惯性动作。
觉察到了,就有了改变的可能——这弥足珍贵。
4
回到开头。
我明白了这个故事的深义:跟着惯性走,只会离“点石成金”更远。
真正的“成金”之术,是保持觉察,不被惯性带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