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到这个题目,就来气,这不是成心难为人吗?
琴棋书画,我一窍不通;煎炒烹炸,我样样稀松;唱念坐打,我是迷迷瞪瞪……
搜肠刮肚了一番,实感自己百无一用。正在自暴自弃之际,忽然,心下一动:嘿,还真有一个——手擀面。
说起这个,话就多了。
手擀面和机器轧出来的面条相比,无论从口感、嚼头、下咽的顺滑,还有面条汤的浓厚,都具有不可抵挡的魅力。谁不喜欢啊?
可光喜欢,不会做,就只能下馆子。
馆子也有自己的不足,一不卫生,二花钱多,三未必真好。论性价比,还得是自己有薄技在身。
于是,我踏上了自学之旅。
2
先过和面这一关。按理说不难呀,面粉加水揉成面团,不就成了吗?
尽管查了资料,知道面和水的最佳比例是100比45,但是仍然不得要领,不是太软,就是过硬。
有时,软得瘫成了流体,全无弹性,让你无法切成窄条状,只得勉强改做拉面;
而有时又太硬,累出一身汗,也擀不出应有的厚薄,只能多煮一会儿。这些时候,总免不了一阵愁怨涌上心头。
更让我疑惑的是,同样的面水比例,有时和出的面团软硬适中,有时就问题多多。
经过一段摸索和思考,我渐渐悟出了其中的门道:
夏天热,水似乎更有活力,这时候水要减量;
冬天冷,水就懒,这时候要加量。
不仅如此,面粉的挑选也有讲究,全麦面粉和加了增白剂的面粉也不一样。
3
跨过这个门槛,还有个小窍门,面水混合时一要快,二要匀。
起先,我用手搅拌,边搅拌边揉合。后来经高人点化,才知道得用筷子。
用筷子的优势在于阻力小,能轻松提速,水就能在短时间内与面粉充分融合。
到这儿我才恍然,原来此中有真意啊!
听长辈说,和面的最高境界是”三光“——面光、手光、盆光。
面团和好后,表面是光滑平顺的,这是一光。
再看手和面盆,手掌手背无残面,盆底盆壁无粉痕,这是二光。
合者为三光。
我记在心底,勤加练习。终于,有一天也领略了”三光“的风貌。果然不虚!
4
面和得好,就成功了一半,至于后续的擀成薄片,切成条状,制作打卤,自然水到渠成。
不仅如此,饺子面,馒头面,我也信手拈来。
慢慢地, 夸赞就来了。
同事说,饭馆的手擀面没有老张的手艺好;
家人说,这饺子皮拿在手里,感觉就不一样。
对了,擀饺子皮,我也略有小技。
哟,扯远了,欲知后事如何,咱们下回接着聊。
去年,我还以此为题,借用女儿的口吻写了一篇《玩转魔方》,昨日重读,觉得也有可观之处,不知能否入得了读者的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