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疆唯一的空间形态“一线城市”阿勒泰市城市规划和发展情况研究

2024-11-01 07:01   新疆  

城市按照空间形态大致可分为带状城市、网格状城市、环形放射状城市、组团城市、星状城市、环状城市、卫星状城市、多中心群组城市等几个类别。而在这些城市空间形态中,只有带状城市完全是因为自然地理因素而形成的,因为带状城市基本都是位于山谷之中,城市的形成受自然环境(如山脉、河流等)影响,城市核心区呈带状分布,外围组团向两侧延伸的一种城市形态。

尤其是那种长宽比超过10:1的带状城市,其城市形态完全就细得像一条线,被网友们形容为“瘦得像一道闪电”,所以这类城市被称为“另类一线城市”。我国另类“一线城市”在甘肃省、四川省等省份并不少,比如甘肃省会兰州市(但是兰州市城区的长宽比大约在7:1,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一线城市”)、天水市(长宽比达到了15:1)、陇南市、合作市、定西市、青海省西宁市、陕西省延安市、山西省吕梁市、四川省攀枝花市、康定市、马尔康市、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昌都市、湖南省张家界市、吉首市、湖北省恩施市等。

而新疆由于地广人稀,且平地较多,建制城市基本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平原绿洲之上,所以很少有山区的带状城市。但是位于祖国“西北之北”的阿勒泰地区首府(行署所在地)阿勒泰市,就是新疆唯一的“带状城市”,准确说是新疆唯一的“一线城市”。今天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就来详细介绍新疆这座唯一的“一线城市”阿勒泰市的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国土空间规划。

一、新疆带状城市阿勒泰市基本情况

在祖国西北最北的边陲之地,有一座“新疆唯一的带状城市”和另类“一线城市”,因为一座山得名,这座山叫做阿尔泰山,这座城市名为阿勒泰市。

阿勒泰是蒙语,为黄金之意,因阿尔泰山盛产黄金,有“阿尔泰山七十二条沟,沟沟有黄金”之说,阿尔泰山和阿勒泰市由此而得名。

阿勒泰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的行署所在地,也就是阿勒泰地区的首府。阿勒泰市的东北与蒙古国接壤,周边有红山嘴、塔克什肯、吉木乃和阿黑吐拜克四个口岸,边境线长92.1公里,市境南北长146公里,东西宽84公里。

阿勒泰市总面积1.15万平方公里,但是根据《阿勒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阿勒泰市行政区内的管辖范围(不包含兵团)总面积10205.5平方千米)。

阿勒泰市是祖国最西北的边境城市之一,也是祖国内地连接中亚的桥梁,于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阿勒泰市城市建成区面积约10.62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约7.21万人,素有“金山银水”、“冰雪之乡”和“草原明珠”之称,是阿勒泰地区政治、文化的中心。

阿勒泰市城市坐落于额尔齐斯河支流——克兰河畔,水草丰美,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聚居地,独具天然山水园林之特色。

二、阿勒泰市城市沿革及历史格局演变

(一)阿勒泰市的城市沿革

阿勒泰曾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西汉时期隶属于西域都护府。自唐贞观十四年以后,其分属于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两部。元朝时曾属八里乡尚书省和岭北行省管辖。明朝和清朝前期,这里是蒙古的一个部落,叫瓦剌部落。清朝时,哈萨克克列、乃蛮和乌孙等也陆续迁移到这里。

清朝早、中两个时期是蒙古部落的分封之地,由科布多统领,由其任命,并由其统领,实施军政体制,其职能为边防,兼有屯田之功。清朝皇帝在光绪年间兴建了“承化寺”,并在此建立了寺庙,并在此建立了寺庙,名字叫承化寺,是这座边疆小城的开始。

民国32年(1906年),国家特设立阿尔泰行省,置科阿分治(科布多和阿尔泰),直辖阿尔泰行省,并保留乌梁海七旗的封地。1912年,改阿尔泰办事大臣为阿尔泰办事长官,直隶北京中央政府管辖。阿尔泰行政当局设立于这一年,治所承化寺成为阿尔泰区域的政治中心。民国二年(1913年),始设承化寺县佐,隶属阿尔泰办事长官公署。民国八年(1919年),撤阿尔泰办事长官公署,改置阿山道,划归新疆省管辖,治所仍在承化寺。

民国十年(1921年),改承化县佐为承化县,自此始设县治,治所在承化寺,仍隶属阿山道。民国十一年(1922年),改阿山道为阿山行政长官公署,承化县为其所辖。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改阿山行政长公署为阿山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承化县为其所辖。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三区革命后,承化县为三区政府阿山区所辖。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以后,于1950年建立了承化县人民政府,隶属阿山行政专员公署。1953年11月20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改承化县为阿泰县。隶属阿山行政专员公署。1954年2月1日,经新疆省人民政府批准,改阿泰县为阿勒泰县,隶属阿勒泰行政专员公署。同年11月划归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1984年11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阿勒泰县改置阿勒泰市,仍隶属阿勒泰地区行政公署。阿勒泰从这一年开始正式成为建制城市,从此迎来了城市发展的历史契机。

(二)阿勒泰市历史格局演变

阿勒泰是中国唯一从一个寺庙发展到现在的“先有承化寺,后有阿山城”的地方。1870年春天,清朝允许领军的喇嘛棍噶扎勒带领下的和尚们建造了一座大殿,一座藏经楼(宝塔),一千多名喇嘛从山里搬来了木材和石头,建造了一座大殿,一座经堂,一座藏经楼(宝塔),并于两年后建成。

根据《阿勒泰地区志》的记载,这里有40座喇嘛庙,31座菩萨庙,13座曼巴庙,3座讲经堂,580座房屋;承化寺分中、左、右三个“库伦”,其中“三库伦”为在册的和尚1014名。那时,寺庙四周居住着500多名居民,都是靠耕种为生的。阿勒泰地区在承化寺的帮助下,逐步形成了一个多个族群聚居的城市。

根据《阿勒泰市志》,“承化寺落成以后,随着周边居民的增多,供给量的增大,生意也随之兴隆起来,聚集了数百家私人商贩,包括60多家来自迪化(今乌鲁木齐市)、古城(今奇台县城)、绥来(今玛纳斯县城)和塔城的晋、津和湘等地区的商贩,以及20多家来自伊犁和喀什的商贩,之后又有10余户俄商贩根据《中俄通商条约》来到这里做生意。”成岩镇市街坐落在城西的承化宫南侧。

那时克兰的小溪上有许多泥泞的地方,所以没有多少人居住。民国初期,只有三个横向三个纵向六个街区,依郭村的住户不下二三百户,以商店、作坊及蔬菜种植为主。1994年6月,日本东亚同文化社发表了的一本书中,不但记述了1930年左右承化市街(即成岩镇)的概况,还配有一幅名为《承化市街略图》的图画。

地图上有三条平行排列的从南到北的道路,即从东到西的道路:东正街、中正街、西正街;地图上也标明了东西三个方向的街道名称:商店街、北横街、南横街。

后来随着阿勒泰市城市人口的集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建成区在开始向往扩张。但是受到两边山体的限制,阿勒泰市城市只能沿着克兰河南北向延伸,于是就形成了如今的带状城市空间形态,成为了新疆唯一的另类“一线城市”。城镇规划君何方洪根据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官网公布的《2022年全国城市统计年鉴》了解,阿勒泰市城区总人口约7.45万,城市建成区面积约18平方公里。

三、带状的阿勒泰市城市道路网情况

阿勒泰地区的城市道路网络是沿河而建、依山而建,以216国道、团结路为主要骨架。老城地区已基本形成了依托于山地的三维环状网络,环状网络以主干、支线为主线,通过横向交错、螺旋布局等形式将各区域网络进行横向连通,既有空间间隔,又有高度差别,利用地势高低来进行区域网络的构建。

南域是一个带型分支式路网的雏形,它是以与河流平行的主干路为框架,沿着这条道路分布着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内部和外部的交通流往往会在同一条路上重叠,形成了以“曲尺型”道路网络的基本形态,嵌合在主要蛇形道路上的树枝状道路网格,在交叉上形成“点”与“点”之间的道路节点。整个交通网络从一条简单的环形变成了一条沿着山形纹理与河道并行的多条环形道路。

阿勒泰地区的城市网络,不仅具有与山地、河流相协调的空间结构,而且具有与山地相协调的空间结构,特别是在老城地区,具有较强的空间结构特征。金山路作为阿勒泰的历史轴线,向南延伸至街心公园,向北与小东沟山相对,团结路作为现在的城市轴线,两侧朝对的山体分别为将军山和骆驼峰。山水街与望湖路在道路的拐角点与交汇点与克兰河对面的群山相连,将天然的群山以一种直观的方式融入到城镇之中,让都市内的环境变得移步而景变。

阿勒泰城市道路网基本采用方格网式布局,规划形成城市干道网格局,其中规划主干道红线宽度控制在30-50m,采用了较为常见且宽阔的四块板道路断面形式,其他主干道的道路红线红线控制在40m,所采用的道路断面形式为三块板,规划重点加强南北城区交通联系,缓解中部蜂腰压力,形成“十横、五纵”的主干路网。

十横:桦林街、桥东路—北二路、将军山路、览景街、国道街、望湖街、山水街、建业街、团结南街、机场街。五纵:驼峰山隧道—半山路、迎宾路、公园路—团结路—团结南路、金山北路—金山路—解放路—银水路—红墩路、清缘路—将军山隧道—后山路。次干路:作为一条分散的车流道路,将城市的主干路分散开来。

四、阿勒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情况

城镇规划君何方洪根据阿勒泰市官方网站新闻了解到,2024年7月1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了《阿勒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根据阿勒泰市此前在网络上公布的规划公示稿,阿勒泰市城市总体定位为国际冰雪运动及旅游目的地、北疆现代化农牧业基地、阿勒泰地区公共服务中心;规划城市性质为自治区旅游中心城市、阿勒泰地区公共服务中心、阿尔泰山文化名城。

根据阿勒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阿勒泰市规划近期至2025年(明年),阿勒泰市域常住人口19.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5.4万人,城镇化率78%;规划远期至2035年,阿勒泰市域常住人口23.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7万人,城镇化率84%

阿勒泰市城市发展方向为“南进、北拓”(因为是南北带状城市,两边受到山体限制无法拓展,所以只能南北两个方向发展)。南进:依托近期大型建设项目,带动城市建成区向南延伸发展。在南区布置文化、体育、办公、居住等设施,满足近期发展需求,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带动城市向南拓展,建设现代化新功能片区。

北拓:优化提升北部现状建成区,重点提升北部旅游服务水平,调整和优化功能布局,完善酒店接待和文娱、商贸服务设施,加强历史文化发掘和景观风貌设计,积极改善市民、游客的生活和游憩环境。

城市空间结构为“四心三轴,三区五组团”。四心指四个功能核心。分别为依据北部金桥商务圈形成商业文化中心;依据中部市政府形成行政服务中心;依据中部区体育馆和体育公园形成文体休闲中心;依据南部政务区形成新城公共中心。

三轴指沿克兰河形成城市南北拓展的滨水服务轴,沿将军山-建业路迎宾路形成产业拓展轴,沿红墩路-阿巴线形成城镇联系轴。三区指三个综合功能片区。分别为北部片区、中部片区、南部片区。五组团指五个专业功能组团。分别为北部乡旅组团、东部冰雪组团、西部行政组团、南部产业组团、南部交通组团。


城镇规划君何方洪
城市国土空间规划、行政区划、地理地图的介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