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真实的弱水不在甘肃省而在新疆昆仑山下的若羌县若羌河论述

2024-12-07 07:01   新疆  

在中国的古代典籍中,许多地方都讲到一条神奇而著名的河流,那就是弱水。对于这条河,最著名的一个传说,就是认为河流上无法漂浮任何有重量的物体,所有东西都会沉下去。这并不只是民间传说,而是在我国地理古籍中有明确记载的一条真实河流。在郭璞对《山海经》的注解当中,就讲到过“弱水不能载物”,也就是弱水之上不能浮起任何东西。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这句代表对爱情忠诚且专一的至理名言,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近年来,在网络上流行的《弱水三千》的歌曲和小说,都是借用了其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含义表达。只是“弱水三千”这句话由来已久,其中的“弱水”究竟指的是什么水,最早的记载又在哪里,现实中真的存在传说中的那种“弱水”吗?很多百科和自媒体都认定甘肃省的黑河就是弱水,但是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并不认同这个观点。因为《山海经》有言曰:昆仑山下有弱水之渊。说明弱水应该位于昆仑山下,最可能应该位于新疆昆仑山下。南宋时期程大昌的《今定弱水图》,也证明了弱水不在甘肃,而在新疆昆仑山下的塔里木盆地之中。

经过城镇规划君何方洪的研究发现,我国古代真正的弱水,的确不在甘肃省祁连山下,而在昆仑山下的新疆若羌县若羌河,也就是子母河(今36团米兰河)旁边不远处的若羌河。一是因为在我国古代,若羌的“若”不仅通“婼”,还通“弱”和“溺”。弱水其实就是“若羌水”的转音,而若羌水就是如今的若羌河。因此弱水就是若羌河,这完全就是有根据的。二是因为曾经的昆仑山上是有高不可攀的参天大树,这参天大树就是昆仑山若木——昆仑神木。由于历史地质的演变,这些神木埋在地底下就形成了嗄斯煤田,也就是如今世所罕见的海拔高达4000多米的昆仑山上煤田。而嗄斯煤田就位于若羌河上游,这正好印证了弱水发源于昆仑通天神木的历史传说,也证明了若羌河就是古代真正的弱水。今天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就来专题研究论述古代真实的弱水不在甘肃省而在新疆昆仑山下的若羌县若羌河。

一、关于“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由来

提起“弱水”,很多人或许都觉得跟神话传说有些关联,这种说法其实也是有的。在古典名著神话故事《西游记》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中,对于流沙河的描述是这样的:“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西游记》中所提到的弱水很厉害,就连轻盈至极的鹅毛都不能在弱水中漂浮;由此可见,人一旦掉入弱水中,该会是什么样的结局。

其实不止是《西游记》,更早记载“弱水”的文献,还是要数那神秘无比的《山海经》。《山海经》记载的“昆仑之北有水,其力不能胜芥,故名弱水”。《山海经》记载的弱水,位于昆仑之北,这种水没有任何的浮力,因此被称作为“弱水”。后来的古文学中逐渐用弱水来泛指险而遥远的河流。苏轼的《金山妙高台》中有句:“蓬莱不可到,弱水三万里。”再到后来《红楼梦》中弱水引申为爱河情海 ,这便是我们口边的弱水三千的意思。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佳句,最早并不是来自于红楼梦,而是源起于佛经中的一则故事。

据说,佛祖在菩提树下欲点化一贪迷之人,便问他道:“在世俗的眼中,你有钱、有势、有一个疼爱自己的妻子,你为什么还不快乐呢?”此人答曰:“正因为如此,我才不知道该如何取舍。”佛祖笑笑说:“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某日,一游客就要因口渴而死,佛祖怜悯,置一湖于此人面前,但此人滴水未进。佛祖好生奇怪,问之原因。答曰:湖水甚多,而我的肚子又这么小,既然一口气不能将它喝完,那么不如一口都不喝。”

讲到这里,佛祖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对那个不开心的人说:“你记住,你在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美好的东西,但只要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的一样就足够了。弱水有三千,只需取一瓢饮。”这里的“弱水”,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是虚指,“三千”则来自佛家的三千大千世界。故事主要是劝诫人们不要贪多不厌、无法专精。

故事本意是佛祖点化因为贪婪而不快乐之人,至于被点化之人是否能如佛祖所愿则不得而知,但是,“弱水有三千,只需取一瓢饮”则成为警示世人戒除贪念的佛家名言而流传于世,并大放光彩。真可谓是有心种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二、关于我国小说和诗词中的“弱水”

如此好词句,文人雅士喜爱之余就不断附会演义。于是乎弱水三千,就有了广深之意。比如《红楼梦》第九十一回“纵淫心宝蟾工设计,布疑阵宝玉妄谈禅”中有“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那是贾宝玉答林黛玉问话时说的。

由此男女之间信誓旦旦就开始用“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套话了。以至众多武侠小说里都有这样的场景——每次英俊潇洒的男英雄被一大群春心萌动的美少女仰慕追求时,他都会对女主人公说:“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据城镇规划君何方洪了解,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也提到了“弱水三千”。《西游记》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原文写道“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

顺便说一下,这里的“三千”盖出于佛家,《金刚经》有“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之说,天台宗善言一念三千。至于“一瓢饮”大家就比较熟悉了,见于《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以上这些是小说或诗歌里关于弱水的描写,那么史书中有没有弱水的记载?还真的非常之多。比如“弱水”始见于《尚书.禹贡》:“弱水既西,泾属渭汭”,“导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郑康成曰:‘弱水出张掖’”)。《史记.夏本纪》:“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汭”,“道九川: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

还有《史记.大宛列传》:“安息长老传闻条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尝见。”《汉书.地理志上》:“道弱水,至于合藜,馀波入于流沙。”《汉书.地理志下》“张掖郡”条下有:“桑钦以为道弱水自此,西至酒泉合黎。”《后汉书.西域传》:“或云其国西有弱水、流沙,近西王母所居处,几于日所入也。”《后汉书-东夷列传》:“夫馀国,在玄菟北千里。南与高句骊,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

以及《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夫馀在长城之北,去玄菟千里。南与高句丽,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方可二千里。”《山海经-西山经》:“北五十里曰劳山,多芘草。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山海经-海内西经》:“弱水、青水出西南隅。”《山海经-大荒西经》:“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淮南子-地形训》:“赤水之东,弱水出自穷石,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乐民、拏闾在昆仑弱水之洲。”

古书中被称为弱水的比比皆是,能考究出个大致范围的也起码有个十条八条的,明显不是指同一条河。其中《尚书》或《山海经》这样古奥的书中所提到的,本来就很难落实,不过《山海经荒西经》提到的一处,晋朝的郭璞给了一个注解:“其水不胜鸿毛。”如此一来,倒是可以提示我们,怪不得弱水如此之多,原来这不是个专名。犹如高山、小草,本来就不是指某一座山、某一种草。

三、关于“弱水”的含义

关于弱水的含义,城镇规划君何方洪查询相关资料发现,弱水大致有如下六种含义。

第一种弱水是古水名,位于今天甘肃省的张掖河,俗称黑河。《辞源》(辞海》《古代汉语词典》都列有此条注释并援引了《禹贡》《汉书·地理志》《水经注》等古籍中的例句为证。

第二种弱水是古代传说中的河名,据《穆天子传》《山海经》记载,传说中西王母所居住的昆仑山脚下有一条环绕整座山的大河,叫做弱水。任何东西都无法漂浮在水面上,哪怕是羽毛也会沉下去,而且非常宽,有三千里,无人能渡,无路可绕。

第三种弱水是浅而湍急,不能胜舟的赢弱之水。《辞海》:“古水名,凡水道由于水浅而不通舟揖,只用皮筏交通的,古人往往认为是水弱不能胜舟,因此称弱水。古籍所载弱水甚多。”这里所言“弱水”已不是专指某一条河流,而是河流的通名。

第四种弱水是古代文学作品中泛指险而远的河流。《辞海》注为“小说、戏曲中的水名”,并引元曲《张生煮海》中“小生曾闻道仙境有弱水三千,可怎生去的?”之句为证。

第五种弱水是文学作品中喻指爱河情海,这大概是因为女子柔弱如水吧,因为人们把弱水引申为爱河情海。如《红楼梦》第九十一回贾宝玉表白爱情时语:“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这其实也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由来吧,说明再多的爱情,我也只爱一人足矣。

第六种“弱水”即“溺水”,“弱”是“溺”的通假字。此说见于《说文解字》和《说文解字注疏》。今人对此说多有疑问,故《辞海》《古代汉语词典》都未收录。

四、关于弱水的“弱”与“溺”的关系

水为什么和弱有关呢?古代人没有我们的物理常识,不懂浮力的原理,按照直观的理解,水能载舟,当然是水“强”所致。只可惜人类的水性实在不怎么样,各种河流由于暗流漩涡等因素。淹死会水的人也是很容易的。于是,人们便指可怕的、易于淹死人的河为“弱水”。而被淹没于水中的动词也顺理成章地用了“溺”,根据形声字造字的基本原理。在当时,弱和溺很可能是同音字,后来语音发声变化,到今天两个字发音就完全不同了。

所以古时许多浅而湍急的河流不能用舟船而只能用皮筏过渡,古人认为是由于水羸弱而不能载舟,因此把这样的河流称之为弱水。有些河流虽然自有名字,但为了形容其险恶,人们还是习惯于用“弱水”一词,比如沙和尚的老家流沙河:“八百流沙界。三干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羽毛、芦花不会浮于水上,这是夸张不难理解。

有人曾以为“弱水三千”的“弱”字乃通假“溺”字,原因是在一些古文里见到此词作溺水之意。曾见于《尚书》‘拯弱与兴’。谭戒甫先生撰写的《墨辩发微》里也有此说。但这种用法不多,而这些提到“弱”的地方全为水淹之意,是“弱”借“溺”意,而不是水名。

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里对“溺”(音“弱”)倒是解释为水名“弱水”的,但这也仅是许慎的一家之言。成书早于《说文》的《山海经》、《淮南子》、《史记》均作水名“弱水”,非“溺水”,以至汉代以后的诗文多作“弱水”为水名,“溺水”也就失去作为水名的意义,独存淹没的含义,“弱”“溺”的字义已经开始分离。故而《现代汉语词典》的“溺水”条没有水名解,就连王力先生编撰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也不收此意,可见“溺水”作为水名在古代汉语中早已废弃不用,在现代汉语里也只能解释为“淹没在水里”。

五、关于弱水的地理位置分析

唐代有弱水之称的地方不止一处,除河流外,也有部落和邦国直接冠以弱水二字,有小勃律国的娑夷河,被称作弱水、东女国之弱水、弱水国以及阿会部所在的弱水州。现对以上五处在唐代被称为弱水的地方的地理位置做一个说明:

小勃律国,在今克什米尔西北吉尔吉特和亚辛一带,其国内的娑夷河即今吉尔吉特河。

东女国,隋唐之际在今在青藏高原东缘的昌都地区,东女国的弱水即今玉曲河,也是隋唐之际东女国政治中心之所在。大约在贞观年间,吐蕃势力迅速膨大,转向东方扩展,东女国受到威胁,遂举族东迁到今金川、丹巴县一带之大金川地区。

弱水国因居住于弱水流域而自称或他称为弱水国,弱水国的前身是东女国的弱水部落,从东女国分离出来后独立为王,在今察雅、芒康附近,此处的弱水即今澜沧江。

弱水州,贞观二十二年(648)唐在奚族地区建立饶乐都督府的同时,于阿会部设置弱水州,该州盖以弱水得名,这个弱水是饶乐水,即今内蒙古东南部的西刺木伦河。

删丹县弱水,在唐陇右道甘州境内,源于祁连山,为今甘肃县山丹河。

由上可知,唐代有弱水之名的河流共有五条,其中删丹县弱水位于西北陇右道,婆夷河远在西域之外,东女国之弱水以及弱水国之弱水在西南,阿会部的弱水在东北。

其他古籍言弱水亦多,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征引。不论史籍也好,小说也罢,这些都是古代的文字记录。今天还有没有地理学意义上的“弱水”呢?当然也是有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上,弱水发源于祁连山北麓,流经甘肃省西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流量不大,是一条内陆河。

六、关于弱水不是甘肃黑河而是新疆昆仑山下的若羌河论证

关于“弱水为甘肃省张掖河或黑河、额济纳河”的说法,城镇规划君何方洪是不认同的。因为我国古书中关于弱水的位置,通常都认定为弱水跟昆仑山在一起,弱水就在昆仑山下,发源于昆仑山之上的一条内流河。而南宋时期程大昌的《今定弱水图》,也证明了弱水不在甘肃,而在新疆昆仑山下的塔里木盆地之中。

(一)南宋《今定弱水图》可证明弱水不在甘肃而在新疆

南宋时期程大昌的《今定弱水图》,属《禹贡山川地理图》的一篇。程大昌考据《尚书·禹贡》中的地名,并绘制地图。《尚书·禹贡》中最初所记载的“弱水”位于关中地区,汉武帝以后,迁移至西北地区。自汉武帝至隋唐,逐渐形成以张掖的山丹河为主流的定说。程大昌的《今定弱水图》则进一步向西域地区扩展,通过对禹之声教的想象,并结合《汉书》中的记载,认为弱水发于于阗,其后成为妫水(阿姆河),穿过条支国(伊拉克)注入西海(地中海)。

《今定弱水图》自东向西依次标出西域诸国:于阗、皮山、莎车、西夜、疏勒、无雷、蒲犁、乌秅、宾、大夏、难兜、大月氏、休循、大宛、乌弋山离、安息、犁靬、康居、条支。上述诸国全部见于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西域传》。这些西域国家,在后世多有变化。如唐代的于阗已经“并有汉戎庐、杆弥、渠勒、皮山五国故地”,朱俱波也“并有西夜、蒲犁、依耐、得若四种地”。不但在唐代就被吞并的这些国家依然见于图上,吞并了西夜、蒲犁等国的朱俱波又并未出现在图上。加之下文所引程大昌的其他观点,可知他据以绘制《今定弱水图》的主要材料来源就是《汉书》。

后世学者所认为的张掖山丹河不应是《禹贡》中的“弱水”。只是因为后世学者相信桑钦所说的张掖居延泽为流沙,《汉书·地理志》记载临羌之地有昆仑山、西王母与弱水,再找到张掖地区一条流向西北的河,把它附会为弱水而已。因此,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后世学者所说的山丹弱水并非真正的“弱水”。

据《今定弱水图》考证,绘出了《尚书·禹贡》所指的真正弱水。这条“弱水”发源于新疆于阗附近的山脉,流经大夏、大月氏、安息、条支,最后流入西海。在于阗与大夏临近处。《汉书》中所述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以西河水全部西流,注入西海(今地中海)的记载,再加之对于大禹声教“迄于四海”的理解,大禹的声教一定能传达到西海附近。据此可认为,向西流的弱水也应该从于阗发源,注入西海。
也就是说,既然《汉书》记载于阗之西,水全部西流,那么发源于于阗的西流之水一定是最符合《禹贡》经义的。《禹贡论》他对弱水部分的阐释也提出:“《汉书》条支国临西海,安息长老传闻其国有弱水;又于阗之西水皆西流,注于西海。合是二者言之······其于天地四海,足当正西一面,大与经应。”

(二)鲁迅关于昆仑山与弱水在一起的说法证明弱水在新疆昆仑山下

城镇规划君何方洪首先从鲁迅对弱水和昆仑山的关系的描述来推断。鲁迅在杂文《热风感录六十二:恨恨而死》中写道:对于那些一味愤愤不平、自暴自弃以致“恨恨而死”的人们,“应该趁他们活着的时候问他:诸公,您知道北京离昆仑山几里,弱水去黄河几丈么?火药除了做鞭炮,罗盘除了看风水,还有什么用处么?”

“北京离昆仑山几里”, 鲁迅全集无注,大约是觉得昆仑山是著名的大山无需作注吧。而鲁迅将昆仑山和弱水连在一起,说明在鲁迅生活的那个年代,大家都认可弱水就在昆仑山下。按之载籍,上古所谓昆仑山乃是神山,而弱水则是昆仑山下神奇的河。《山海经荒西经》云:“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日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可见弱水就在昆仑山下,而昆仑山就位于我国新疆与西藏的交界处,一直延伸到新疆与青海的交界。弱水在昆仑山下,自然就不可能在青藏高原的西藏自治区了,在昆仑山下的塔里木盆地是最可能的情况。而甘肃省的黑河、张掖河,都是发源于祁连山,跟昆仑山根本就不搭噶。因此,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分析认为,弱水不可能在甘肃省,也不可能在青海省或西藏自治区,最大可能性就是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昆仑山下塔里木盆地的河流,而位于若羌县的若羌河最有可能是传说中的弱水。

(三)关于新疆若羌河就是弱水的论述

若羌河,因流经若羌绿洲而得名。位于若羌县城西侧,发源于阿尔金山,源头有两处,一处是玉苏普阿勒克山海拔5000米以上高山终年积雪带,另一处是玉苏普阿勒克山积雪带西北20余公里处的泉水和时令河。

若羌河属罗布泊水系,其上游位于阿尔金山中,河床多为不透水层构成,中游起于阿尔金山北麓,出山口后,河床系第四纪砂砾石层积岩层构成,河床下切很深,流经30千米后又急剧扩散,渗损极大,尾端可达罗布庄,流经铁干里克乡吾塔木乡、县城等地,全长100千米流域面积3000多平方千米。
在我国古代,若羌的“若”不仅通“婼”,还通“弱”和“溺”。弱水其实就是“若羌水”的转音,而若羌水就是如今的若羌河。因此弱水就是若羌河,这完全就是有根据的。
(四)关于世界罕见的4000多米昆仑山上的煤田可证明若羌河才是真正的弱水
关于弱水消失之迷,首先看看昆仑山神树消失之迷。在海拔高达4000米昆仑木里煤矿,即若羌县若羌河上游,竟然有一个嗄斯煤矿。煤的产生是要有巨大树木的,是什样的树木能长在海拔4000米的昆仑山之上呢?世界上关于海拔5000米山顶上的煤田真是罕见的。城镇规划君何方洪所了解的,也只有若羌县若羌河上游的嗄斯煤矿。这说明古代的若羌河上游昆仑山上玉苏普阿勒克山是有巨大神木的。
山海经里若水的源头有若木,是通天神木,砍了以后化为嗄斯煤田。发源于普阿勒克山海拔5000米以上高山终年积雪带,玉苏普阿勒克山积雪带西北20余公里处有3眼淡水泉,总流量为18000升/时,这是若水和昆仑神泉么?曾经的昆仑通天神木就是弱水之源,汇合成滔天之弱水,流入塔里木盆地后汇入了西海,也就是曾经楼兰国的茫茫罗布泊,而如今的台特玛湖。如今神木己逝,河道己失,西海干涸,己看不到昆仑神木。
因此,城镇规划君何方洪研究分析,认为曾经的昆仑山上是有高不可攀的参天大树,这参天大树就是昆仑山若木——昆仑神木。由于历史地质的演变,这些神木埋在地底下就形成了嗄斯煤田,也就是如今世所罕见的海拔高达4000多米的昆仑山上煤田。而嗄斯煤田就位于若羌河上游,这正好印证了弱水发源于昆仑通天神木的历史传说,也证明了若羌河就是古代真正的弱水。

城镇规划君何方洪
城市国土空间规划、行政区划、地理地图的介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