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各省应设计农村住宅建设推广图集免费供村民使用解决千村一貌问题研究

2024-11-27 07:02   新疆  

我们伟大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乡村民居居多。然而这些民居又因为民族以及地域的不同而各具特色。中国的乡村民居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然而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现代化的民居主要是在钢筋混凝土的原料上建筑而成,虽然现代化气息比较浓重但是却缺乏一定的淳朴气息。如何在乡村建设中保持原有乡村民居的古朴特色是新农村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同时,我国很多乡村地区的农房千篇一律,建筑四四方方,被调侃为“火柴盒”,造型单调呆板。这些房子通常由乡村工匠或村民自己凭经验设计、建造,基本都是“照葫芦画瓢”,导致全村几乎一个样,“千村一貌”毁掉了我国绝大多数的乡村。所以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在国家乡村振兴背景下,新民居设计应该作为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村庄规划中广泛推广。然而在实践中,新民居设计普遍存在空间规划不合理、建筑材料质量不高、装饰与细节不精细等问题,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乡村振兴成效。因此,急需探究乡村振兴大环境下的新民居设计,为提高农村居住环境品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我国各省市的乡村“千村一貌”和农房 “千房一面”,主要原因是乡村缺少专业的规划设计,对于大多数村民,为建房花一笔大几千、甚至上万元的设计费,他们并不愿意。村民建房都是看着别人家怎么建的,就让工匠怎么建。

所以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建议,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该结合各地实际和乡村风貌,邀请一些专业设计单位,提炼各地乡村风格,统一规划设计一些具有当地风貌特色的新民居方案,形成《农村住宅建设户型推广图集》和《乡村建筑风貌规划设计图集》。每一类住宅都应该进行深化设计,编制住宅施工图,且要明确工程造价,免费提供给村民使用,以供农民朋友根据实际情况和资金状况参考选用。

通过《农村住宅建设户型推广图集》和《乡村建筑风貌规划设计图集》合理引导农民,结合生产生活需求、气候条件、地形特点、传统文化等因素,依照示范户型图纸,为农村建房提供参考和指导。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这样能够有效解决农村建房规划滞后、风貌不一等问题,能够坚决遏制各省区市乡村地区农房建设出现“贪大、媚洋、求怪”乱象。形成地方特色,引导各地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扎实推进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工作取得实效。

一、乡村民居的形成与发展

乡村民居是一代又一代农民赖以生存的居民建筑,也是我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民居可追溯至半坡、河姆渡时期,那时的人类为了抵御自然灾害、陆地猛兽的侵袭,开始就地取材,搭建简易的居住之所,或可称为最早的乡村民居。伴随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中国居民的居住环境的改善,人们为了追求理想的栖息场所,开始建造现代化小区,为了营造小区的高级氛围感,使用大量现代化的高科技产品,乡村民居俨然不是当下居住的最佳场所。但与科技发达的现代居民楼相比,乡村居民仍保留并使用着最为朴素的生态技然术。

从地域特征上看,在流动性大且搬运较好的草原上建造的是“蒙古包”,在地形落差大且搬运困难的草原上,则出现了“帐篷”;在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的江浙地区,出现了挑、倚桥等构造方式;在干旱少雨,黄土连绵起伏的陕西等地区,则出现了“窑洞房”;在高温多雨、气候湿润、地势复杂的贵州、湖南等地,则出现了少数民族复杂繁多的“井干式”“半边式”吊脚楼;在平原、盆地等地区,则出现了丽水古城的“一颗印”等典型的乡村农耕民居。丰富多样的乡村民居建筑形式及其演化过程造就了特定的乡村民居文化。

二、乡村民居的类型及特征

乡村民居主要分两种形式:一种是规整型民居。大多集中于北方,北方人更加收敛,崇尚伦理规范,所以大量的北方民居都很规整,布局讲究尺度与空间,房舍和院落按中纵轴线在平面立面上对称分布。其中,北京四合院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北京四合院通常都有两进以上的院落,有的甚至更多,从而形成长长的纵向轴线,四合院的院落平面近似正方形,由房屋相互围合。开阔的庭院一方面可以接纳更多的阳光,另一方面也是家族和睦共处的户外活动场所。

另一种是非规整型民居。非规整型民居多集中于南方地区,也是乡村民居最为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特别是在山区和丘陵地带,由于地形地貌的复杂多样,不得不因地制宜,形式自由,不求规整对称,极尽变化之妙。从平面上看,有一字形、曲尺形或马鞍形等;有的有院落,有的没有院落;有的临街而建,有的立在山坡上等。非规整型民居重视空间的合理利用,加上地理条件的限制,使得民居具有明显的非规范性。为了追求造型的完美,民居组合灵活,所以形态更加多样。

三、我国乡村民居建筑的现状

中国乡村民居建筑属私人所有财产,实行的是一户一房政策,有单栋分散分布的,也有多栋集中分布而形成村落的。这些民居建筑大多数是在近30年内兴建的,建筑形式多样,主要为砖混结构,有平顶也有坡屋顶的,虽呈现出一定的地方风格,但不特别明显。少数高档民居建筑外观上有仿欧式洋房造型的趋势,建筑色彩与外墙装修材料较为讲究;而一般现代民居建筑相比古民居建筑来说外形一般较为简洁,外墙色彩与材料在同一地域之内与不同地域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单栋民居个性特征差异明显。现代民居一般为2-3层的小楼,也有4-5层的;单栋建筑占地面积多在100~150平方米之间,建筑面积多在200~300平方米之间,少数也有超过此面积范围的。

中国乡村除少数经济不发达地区外,未建小楼房的农户很少,仍保留传统村落并居住在传统村落中的居民更少。近年来,中国乡村整体居住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新建民居大量增加,但是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壮年农民大量进城务工,留守在农村的多为老人和小孩,其结果必将造成乡村民居大量闲置。大部分农民虽然离开了农村,并且多数时间在城市中工作和生活,但是他们在故乡建房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这就是中国现在平均城市化水平接近60%而户藉人口仅为40%左右的原因,以致仍有20%左右的农民户藉人口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流动,并且他们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城市,这样乡村民居建筑大量闲置也就成了必然的结果,有的村庄甚至出现部分民居建筑多年无人居住的现象。

四、我国的乡村民居存在的问题

一是体现不出地域文化风格。特殊的地理气候以及人文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有的地域村落建筑。伴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在乡村建设中,城市化的住宅模式对于传统的民居形式是一种挑战。民居的建筑形式也会因为时代的发展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比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中国乡村会到处可见“火柴盒”式的民居建设。在任何地区都能看到这种类型的民居,不会因为地域村落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因而导致民居建筑与地域风格严重不符。

二是仿古现象泛滥。传统的民居建筑彰显着地方自然人文特色,古朴气息比较浓厚。传统的民房建筑在建筑工艺以及建筑周期等方面都无法满足现代乡村的发展需求,也容纳不了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除此之外,乡村的基础配套设施也不同更好的满足人们高质量的生活需求。然而在乡村民居的改造设计方面相关的政府部门以及建设单位为了刻意的打造古朴的特点没有对建筑的本身地域特点以及功能形式进行充分的考虑。仅仅是简单的采用“仿古”的形式对传统的民居进行简单的模仿。不仅不具备一定的美感同时还会使乡村民居看不上去不伦不类。

三是刻意追求外在的形式。乡村民居在进行改造设计时新建的民居数量比较少主要还是对已有的民居进行改造。因而民居建筑在改造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建筑空间形态以及建筑功能的改造仅仅停留在表面,内部深入程度不够,或者是简单粗暴的设计,忽略了功能需求的差异。另外,在对乡村民居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地方领导以及建筑单位着眼于固定的套路比如“明清的仿古建筑”或者是“民国建筑”等。在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刻意追求外在的形式而忽略了建筑本身的功能需求。

四是急于模仿和抄袭。第一是对建筑形式的误译,部分先富裕起来的村民由于受到现有城镇化观念的冲击,普遍认为砖瓦和混凝土结构的民居住宅是农村富裕的标志,于是急于摆脱现有建筑形式,胡乱对城镇建筑结构和形式进行模仿,采用大量不符合当地文化内涵和特色的材料对现有传统民居进行拼接,导致大片的传统民居受到破坏。同时加之建设管理不严谨,自搭自建现象严重,民居聚落开始出现大量形式各一,颜色各异的民居建筑。第

二是材料的误选。当今建筑技术与科学快速的发展,新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已对传统民居造成了很大影响,原本新材料的出现对于应用应当是好事,但问题在于现代化的建筑材料并不能很好地延续民居建筑的改造与修建,在乡村民居改造中,已很难见到传统形式的乡村民居住房,城镇的建筑发展正逐渐的影响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大多数村民采用当地对城市现代化建筑的解读来修建加工传统民居,无疑使得传统民居的人文情怀与传统面貌正逐渐的丢失。

五是农村地区存在大量奇形怪状、毫无审美的村民住宅。中国农村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自建房的模式也越来越多,既有中式庭院,也有欧式别墅,各有各的审美。但是农村也不乏奇形怪状的自建房,有的受制于地皮太小,有的纯就是房主个人爱好,反正普通大众难以接受不了他们的审美观。

五、对乡村民居改造的思考

乡村的建设工作离不开对乡村建筑风貌的的认识,加强对民房建筑风貌的认识体现了劳动人民因地制宜的生活思想。优良的建筑风貌既能为人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还能塑造乡村的整体形象,加强对建筑风貌的整体规划不仅仅是表面工程同时更多的是为人类营造一个比较美观的居住环境。乡村建筑风貌彰显的是当地的地域文化以及精神风貌。如何更好的对乡村民居进行改造设计进而促进乡村更好的发展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是把握改造设计的度。在乡村建设中,建筑风貌有利于展现村容村貌对于体现村落文化具有一定的意义。设计需要把握的度主要指在改造设计中认识到建筑风貌的重要性但是又不能过于夸大它的重要性。投资方或决策房有时会过于强调面子工程,将建筑的重心转移到建筑风貌上这就完全偏离了建筑的重心,在一定程度上还增加了建筑资金的投入。因而在对民居进行改造与设计的过程中要严格把握好这个“度”切忌盲目追求面子工程而忽略建筑民居的整体规划。

二是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在对乡村民居进行规划与建设时要充分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乡村的民居建筑风貌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传统居民建筑;已经建好的普通居民建筑;还未修建的居民建筑。在改造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这些不同的建筑风貌类别来进行针对性的改造。同时要充分了解并尊重当地居民的信仰、传统习惯和心理需求,比如陕西民居强调“肥水不流外人田”,因此坡向内院的单坡屋顶是基于这种朴素的思维方式而作出的最佳选择。同时相关部门也要严格把关,保障乡村民居的建筑效果。

三是建筑风貌要求同存异。在对乡村民居进行建设时不同千篇一律,但是也不能过于强调差异性。在统一中寻求变化。充分调研当地的建筑形态及色彩,加以艺术的加工和升华,保留其精髓所在,而不必拘泥于特定的手法,以此来营造丰富的建筑形态风貌。

四是乡村民居的建筑风貌要与建筑的空间形态以及建筑功能相适应传统的乡村民居建筑多半是依据地形地貌来建筑,空间层次感比较丰富同时建筑功能也比较健全。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民居建筑的形式也在发生着本质性的变化,当下的建筑多以独立的单体为主。

与传统的民居建筑相比在空间形态以及建筑功能上都有很大的变化。在打造建筑风貌时要对建筑的空间形态以及建筑功能进行综合考虑。在建筑功能上不仅要有利于生产同时还要方便居民生活。在建筑空间形态上建筑形态有所变化其建筑的风貌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变。同时要考虑我国现行的土地政策,在宅基地的范围内尽量考虑预留发展的空间以适应生活方式的改变。

当下,许多的村落都将面临更新改造,经历过城市化改造对旧城带来的负面影响之后,相关的部门以及建筑单位对乡村民居的改造与设计工作进行重新的思考,通过扎实的基础资料调研及人性化、个性化的设计,在保证实用的前提下,让民居不再千篇一律,而是自然融入山水之间的一组画卷。

六、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民居设计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新民居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成为了新民居设计的基础。乡村振兴作为一项宏伟的战略,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振兴乡村经济;二是振兴乡村文化;三是振兴农村生态。在这个战略的推动下,新民居的设计理念和特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的农村建筑一般都是以功能性为主要考虑因素,其外观常常显得单调、呆板,缺乏美感和文化内涵。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新民居的设计理念要追求“新、特、美”,注重体现绿色生态、人文人性、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特点。对新民居的设计进行积极的研究,探索新民居设计的合理方法十分必要。

(二)新民居设计的理念与特点

新民居设计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农民提供更加安全、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在新民居设计中,注重以民为本,倡导环保、节能、自然生态的设计理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注重功能实用性,二是强调环保节能,三是倡导自然生态,四是注重文化传承。

(三)乡村振兴大环境对新民居设计的影响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当今中国发展的重大举措之一,也是新时代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大环境对新民居设计的影响从多个方面体现出来。

首先,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需要摆脱传统的农村形态和生活习惯。新民居设计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创新设计理念,将现代化、人性化、可持续性等特点融合到设计之中。其次,新民居设计立足本土文化、地域环境和特色要求,寻找文化、历史、地貌等元素,注重人性化、实用性和民族特色。

另外,新民居设计也需注重环保与可持续性。当前,环保理念在整体社会已得到推崇,新民居设计应遵循环保原则,尽可能使用可再生材料,提高建筑物能源利用率。综上所述,乡村振兴大环境对新民居设计的影响非常显著,未来在推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新民居设计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设计师们不仅要秉持人性化、可持续性的诉求,还必须保持创新性、适应性和开放性,不断追求更加完美的新民居设计理念和实践。

七、新民居设计的空间规划

(一)功能分区与布局

在新民居设计中,功能分区与布局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合理的布局可以使各功能区之间的流通与联系更加便利,增加空间的利用效率。在具体项目中,要根据不同家庭的需求和生活方式进行个性化的设计。

同时,新民居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可以借鉴传统建筑中的空间布局形式和手法,将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创造出具有乡土特色的建筑形态。新民居设计的功能分区与布局是一个相互关联、互为补充的过程。需要根据不同家庭的需求和生活方式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传统文化元素的继承,保证建筑空间的使用效率和舒适度。

(二)空间形态的表达与创新

在新民居设计中,空间形态的表达与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传统的农村建筑往往会形式大同小异,缺乏个性和创新性。而在新的环境下,我们需要创造出更加适合当代人居住的新型空间形态。首先,设计师们可以在空间形态的表达上大胆创新,采用现代化的设计语言,如采用简洁线条、流线型设计等方式,来使空间更加符合当代审美需求。同时,空间形态的表达还可以融入当地文化元素,地域特色,让民居不仅仅成为一个居住场所,更是具有文化内涵的建筑。

其次,空间形态的创新还可以从室内布局入手。例如可以考虑采用半开放式的设计方式,将室内空间分隔开来,创造出更加开阔、自由的居住环境。

最后,设计师还可以运用一些创新的设计手法,如透明设计、多重空间设计等,来让空间形态更具有时代感和视觉冲击力。总体来说,在新民居设计的空间规划方面,空间形态的表达与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设计师可以通过采用现代化的设计语言、融入地域文化,从室内布局到运用创新的设计手法等多个方面入手,打造更加符合当代人居住需求的新型空间形态。

八、新民居设计的建筑材料与构造

(一)环保与可持续性考虑。在新民居设计中,环保和可持续性是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这也是符合“乡村振兴”大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在设计中应考虑风、水、太阳等自然元素,采用可再生能源有效降低能耗。一个综合考虑环保可持续性因素的新村民居设计,不仅能够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也能够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

(二)地域特色材料的应用。在新民居设计中,当地的气候环境、文化传统、物质生产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建筑设计中材料的选择。首先,考虑到当地气候环境的特点,选用适合的建筑材料可以提高房屋的保温隔热性,进而提高室内舒适性。例如在南方地区,瓦当和砖等材料拥有很好的保温隔热性,而在北方地区,砖混结构材料则更适合。其次,当地文化传统也会影响到建筑材料的选择。传统建筑材料的应用不仅体现了地域特色,更是对当地文化传承的一种表达。

综上所述,地域特色材料的应用在新民居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新民居设计中,应该从气候环境、文化传统和可持续性等多方面考虑,选用合适的材料,打造出更具特色和质量的建筑。

(三)安全与舒适性的保障。为了保障新民居的安全和舒适性,设计师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建筑材料的选用至关重要。应尽可能选用耐久、抗震、抗风等特性较好的材料,并合理搭配使用,以提高房屋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其次,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地域特色材料的应用。地域材料符合当地气候、风土人情,使得新民居更加贴近本地居民的文化习俗。

同时,在选用材料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材料的质量和性能,以实现安全性和舒适性的保障。此外,结构和施工技术的创新也可以为新民居提供更好的保障。如采用新型的建筑结构体系,将建筑板材之间的连接方式进行优化等,有助于提高房屋整体的结构健康度和耐久性。

同时,舒适性是新民居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设计师需要考虑到住户的生活需求,合理布局室内空间,考虑采光、通风等生活便利设施的设置,以提高居住舒适度。综上所述,新民居设计中的安全和舒适性保障,需要从建筑材料的选型、地域特色材料的应用、结构与施工技术的创新等多个方面入手,并且需要充分的注意和重视。

九、新民居设计的装饰与细节

(一)色彩、材质与风格的搭配

在新民居设计中,色彩、材质与风格的搭配也至关重要的。在现代设计中,采用简洁、纯净的色彩方案,能够使空间更加舒适、通透,增强整体感。同时,在材质方面,应注重材质的质感、色泽、纹路等细节,力求与整体风格相符合。在风格搭配方面,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是当前新民居设计领域的一个流行趋势。

在设计中,可以通过运用古建筑的建筑艺术元素来体现传统文化的韵味。同时也要符合现代化的标准,如现代化的设备配置、经济性、实用性等。此外,在色彩、材质、风格的搭配中,要注意新民居的地域特点,在搭配时应考虑当地的自然和文化环境,以及当地习俗和传统,从而在设计中体现出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

总的来说,色彩、材质与风格的搭配对于新民居设计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才能够创造出符合人们需求、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新民居设计作品。

(二)室内外空间的统一与协调

在新民居设计中,室内外空间的统一与协调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不仅能够增强居住者的舒适感,更能够在视觉上提高整体的美感。首先,室内外空间的布局必须要遵循整体设计的思路,以达到空间的协调统一。在选择开窗位置时,需要考虑周围景观和采光等因素,最大化地利用室内外的自然资源,使室内通风、采光等方面得到良好的保障。同时,在室内的设计时也可以从视觉上扩大空间,比如采用一些开放式书房或凸窗设计等,以增加空间深度感,让空间更开阔。

其次,色彩调配也是室内外空间统一协调的关键。在新民居设计中,色彩的选择应该遵循整体谐调的原则,不宜过于突兀。在室内外空间进行色彩配合时,应当选取主题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色彩的搭配,达到统一的整体效果。

此外,在使用色彩时还要注意景观和建筑的协调,比如在庭院中搭建绿色的花架,建筑采用灰色而呈现出一种清新雅致的风格,这就是色彩搭配的重要性所在。对于室内而言,可以采用木质、石材等天然材质。而在室外,阳台的设立可以增加居住者的居住品质,同时也为室外休闲提供了场所。

总之,新民居设计中室内外空间的协调统一非常重要,它不仅仅能够增强居住者的舒适感,还能够在美学上提升整体的档次,并从视觉上给人一种愉悦感。因此,在设计中要注重室内外空间的细节搭配,注重统一性,以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

(三)细节设计的体现与差异化

在新民居设计中,细节设计的体现以及差异化的考虑非常重要。细节不仅关系到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质感,而且还能够反映出人们的生活品位和文化素养。因此,在进行新民居设计时,必须注重对细节的精心设计和打磨。

首先,从外观的角度来看,对于新民居的立面设计,窗户、阳台、屋檐等细节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在窗户的设计上,可以采用不同的形状和大小,通过调整窗户的位置和大小来实现采光和通风的效果。同时,窗户的造型和颜色也要考虑到与建筑整体的和谐统一,以达到美观和实用的效果。

其次,在室内设计中,细节也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从色彩的角度来看,要注意巧妙地搭配不同的色彩,打造出具有个性化和时尚感的室内空间。材质的选择也非常关键,可以采用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材等来打造独具特色的空间。此外,家具和各种配饰的选择和摆放也要符合整体风格的要求,尽可能地凸显出房屋主人的个性特点。

最后,在房间细节的设计上,可以考虑一些实用的差异化设计。如厨房可以采用橱柜和吊柜,以及灶台和烟雾机等家电设备的合理搭配,实现空间的有效利用和美观实用的效果。

总之,对于新民居设计来说,细节设计非常重要,要注重差异化的考虑,打造出既贴近自然、又时尚高端的居住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乡村振兴大环境下逐渐提高的居住品质要求。

十、关于我国各省市应设计农村住宅建设户型推广图集免费给老百姓选择解决千村一貌问题研究

为进一步推进全国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工作,改善各省市农民居住条件,提升农房建设水平和乡村风貌,助推美丽中国、和美乡村建设,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该结合各地实际和乡村风貌,统一规划设计一些《农村住宅建设户型推广图集》,提供多种建筑风格、户型方案,免费提供给村民自己挑。

图集应该要有不同类型的户型设计方案,充分体现农村住宅节能、节地、节材和安全、环保、美观的原则,满足农村居民现代生产、生活需要,符合住宅建设政策和现行标准、规范要求。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这样能够引导广大农民转变生活方式,建设高质量、有地域特色、舒适实用的住房,改变当前全国各地农村自建住房建设水平较低、功能不全、外观单调呆板、居住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提高各地农村自建住房质量、改进居住品质、引导乡村住宅建筑风貌。

各省市应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选择有条件、有代表性的村庄,新建和改造一批安全、经济、适用的农村居民住宅样板,以点带面,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使《图集》广泛应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同时,要有计划、分步骤开展《图集》的使用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组织工作专班深入施工现场,实地为广大农村建房户提供技术指导。同时,要加强对村镇建筑施工队伍的管理,结合《图集》做好建筑工匠的培训工作。

最后,各省市还应该广泛收集《图集》使用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总结《图集》推广使用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然后进一步优化完善《图集》,以便在推广阶段更好地指导乡村民居建设。

城镇规划君何方洪
城市国土空间规划、行政区划、地理地图的介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