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苹果香》里大名鼎鼎的伊犁州伊宁市六星街采用田园城市理念研究

2024-12-05 07:01   新疆  

今年网络上最火的一首新疆歌曲,是由新疆音乐人狼戈独自创作和演唱的《苹果香》。这首歌以独特的风格,展示了创作人对故乡伊犁州伊宁市的思念和对乡愁的回忆(实际上狼戈的祖籍在塔城地区托里县,从小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府博乐市长大)。一首歌,唱火了一座城。走红的《苹果香》,因歌曲中的一句“六星街里还传来,巴扬琴声吗?”让伊宁六星街被全国人民所熟知。虽然六星街火了,游客蜂拥而至,人们开始关注其六星街来。但是对六星街有详细了解的人却并不多,包括绝大多数新疆人和伊犁人都不太了解六星街。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虽然去伊宁市和六星街的次数很少,但是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对六星街却有一定的了解。今天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就来专题研究《苹果香》里大名鼎鼎的六星街。

伊犁州的特克斯县有一座“八卦城”,而伊犁州府和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伊宁市则有个“六星街”。六星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伊宁市内,它是伊宁市目前仅存的四片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街区之一(另外三个历史文化街区为前进街、伊犁街、阿依墩街),是历史城区内多民族聚集的片区,以其独特的街区肌理而闻名。街区最大的形态特征则是与西方规划“田园城市”不谋而合,可以说是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念在新疆最好的展现。

一、伊犁州伊宁市六星街的历史沿革

从汉代起,伊犁地区的自然地理优势被纳入中原王朝统治,作为西域要地中的战略地位不可小觑。清政府乾隆皇帝在18世纪统一新疆后的1762年,在伊犁设立“总统伊犁等处将军”,建设了伊犁九城,分别为惠宁、广仁、宁远、德勒奇、瞻德、熙春、拱辰、绥定八座卫星城和惠远古城。而如今伊宁市的行政区内拥有固勒扎、熙春、宁远和惠宁四座古城,然而现今个别城池因为战火仅剩下断壁残垣,保存最为完整的当属惠远城,也是彼时我国西部军政要地的伊犁将军府驻地。现今伊宁市的四个历史文化街区皆是依靠古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如位于南城区的伊犁街、前进街和阿依墩街是宁远古城发展而来;位于伊宁市解放西路的六星街靠近熙春城发展起来。

伊宁市古称为宁远,上溯到1762年建城。直到公元1717年,被改称为固勒扎。到了光绪七年,伊犁回归祖国,在宁远设置县市,才逐步得到建设有了民国初年较为稳定的城区面貌。之后宁远县改为伊宁县,才为当地发展注入了生机,加速城市进程,发展到历史最为鼎盛的时期。

据有关文字记载,1934年,伊犁屯垦使公署从霍城惠远迁至伊宁后,伊宁便开始成为伊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内驻有政府机关和驻军营盘。伊犁屯垦使邱宗浚在 1934 年提出在宁远城设衙署,在其当政期间, 宁远城开始修建六星街。盛世才是邱宗浚的女婿, 素以“新疆王” 自称, 他在当政期间实施了“反帝、 亲苏、 民族平等、 清廉、 和平、 建设” 六大政策, 这些政策在新疆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其政权的象征就是六星旗。

那时候,伪装进步的新疆军阀盛世才出于政治需要,在新疆实行反帝、亲苏、民族平等、和平、建设、清廉的“六大政策”,当时盛世才的岳父邱宗浚任伊犁屯垦使,他就依据“六大政策”这一理念,聘请德国工程师瓦斯里按照“反帝、亲苏、民平、清廉、和平、建设”的六大政策理念规划设计建造了六星街。因此,六星街的街道空间布局类似于 1898 年埃比尼泽霍华德所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其独具特色的居住模式为中心建设学校、商铺、广场等公共建筑,外围为居住区, 街区整体平面呈六边形。

所以六星街历史文化街区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中期,大约是在19341936年开始建造的。六星街位于伊宁市西北部的熙春城历史城区中,东邻江苏路,南至解放路,西邻伊犁师范学院,北至环城北路,六星街占地面积47公顷。六星街是伊宁市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包容并存、多元文化交汇的重要例证之一。

伊宁市政府先后在2008-2012四年间,连续向国务院提交了多项当地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各类资料,之后也得到了自治区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呼。在之后,文化部联合住建部专家到当地参与实地调研、考察,最终在2012年伊宁市被认定增补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对此,国务院在批文中十分明确的给予评价:伊宁市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充沛的文化遗产,丰富的历史遗迹,完整的保存了城市传统格局以及肌理。

伊宁市规划局划定了伊犁街、前进街、阿依墩街、六星街四处历史文化街区。前三个街区通过政府改造形成了现在的喀赞其旅游区,其中前进街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前进街被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伊宁市六星街、阿依墩街和伊犁街为自治区级历史文化街区。

阿依墩街区是伊宁市比较典型的代表之一, 地处伊犁河路和果园街相交处, 区内道路呈现出不规则偏折状态, 构成了近似垂柳纸条的平面, 且区内保留了很多比较完整的传统聚落风貌;伊利街区则地处伊犁街和果园路相汇处,区内平面格局比较规整, 道路规划十分整齐, 东西南北通畅, 区内也保留了较多传统民居形态;前进街地处南市区, 区内的主街道向北到新华东路的陕西大寺周围, 向南抵达伊宁第三十一小学周边, 区内平面亦不规整, 表现为鱼骨状, 且人口相对密集。可以说, 上述的三处历史文化街区都是新疆多元文化交汇的重要代表, 更是在新疆定居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互相熟悉不分你我的历史佐证。

2009 年,伊宁市委、 政府对六星街进行了更新改造, 同时保留了其原貌,从而保护了六星街的整体风貌。2010年2月1日,六星街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历史文化名街区”,成为伊宁市历史城区内重要的保护要素之一。这是继伊宁市成功打造喀赞其民俗旅游区之后的又一个大型民族风情浓郁、历史文化深厚的旅游街区。六星街历经80年的沉淀,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对于伊犁建筑史学、城市发展史学以及民俗学等的研究,均有着极高的价值。

六星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伊宁市宁远城历史城区西北部,六星街区是由赛伊拉木街、黎光街与工人街三条主街道围合而成,区内的道路呈现中心向外放射状,六角星的基本空间形态造就了六星街的这个名字。六星街区以传统住宅为特色,其布局是从中心逐步向外修建街道,街道共计六条, 将整个六星街划分为六个区域, 每个区域呈扇形状, 中心地带多为公共建筑, 如广场或商铺, 街区的周边多为住宅。

伊宁市六星街属于自治区级历史文化街区,在伊宁市 2014 年的“城市建设提升年活动”中, 完成六星街历史文化街区一期保护性修缮试点工程总计修缮改造 53 户。2020年,六星街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2年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优选进入了“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中。

2022年所获两批国家级的荣誉分别是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这意味着六星街得到了政策保障,街区的保护和更新措施不会出现高强度的开发和风貌破坏。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而言,六星街内文物保护单位一处、三处历史建筑,街区内的民居传统建筑集中成片式的保存至今,同时较完整和真实的体现了街区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二、关于六星街采用霍华德田园城市理念的原因分析

很多网友知道六星街,是因为《苹果香》,他们被歌词中的巴扬琴声、阿力克桑德拉的面包房、南苑卤香、还有湖蓝色的围墙深深吸引,这些美好的地方都位于伊犁州伊宁市六星街里。《苹果香》火了,但根本唱不完六星街的美。一个古老的街区,一座露天建筑博物馆,自上世纪30年代中期起,就伫立于新疆塞外江南伊犁的伊宁城。三条主街串起闹市中的世外桃源,世间喧嚣仅一墙之隔,这里只有安逸与甜蜜,它就是伊宁市六星街。近百年的文化沉淀塑造了六星街独特的历史人文价值,街区如今已发展成为集旅游观光、文化展览、工艺加工等为一体的著名景点,吸引不少游客来此观光休闲。

这里的故事,要从1909年说起,那年伊犁高桥子皮革厂由惠远城迁至宁远城郊,扩建并引进德国机器和工艺加工皮革,成为新疆民族工业的第一座现代化工厂(仅比上海江南制革公司晚三年)。1898年,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发表了“田园城市”理论,先后建起两座实验性的田园城市:莱奇沃思和韦林,这对当时世界的城市规划影响巨大,全世界纷纷效仿,出现许多从中心公园向外辐射道路的城市规划,德国建起的田园城市正是解决工人住房问题的先例。

1934年伊犁首府由惠远迁来宁远(今天的伊宁市),伊犁屯垦使公署从霍城惠远迁至伊宁后,伊宁便开始成为伊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并建起了纺毛皮革厂,波兰裔德国工程师瓦斯里受聘来到伊宁,设计规划皮革厂工人生活住宅区。他依据霍华德“田园城市”原始图纸,在伊犁宁远郊区规划设计了一个的六边形街区,“三条道路通向工厂,三条道路通市场”,因街区整体上呈六边星状,故称“六星街”。现在看来,六星街的设计理念和形态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城市街区的方城九宫棋盘式格局,体现的是西方现代田园城市的规划理念,当时来说世界罕见,中国仅有,也使得伊宁城市规划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1917年,东北哈尔滨市规划的马家沟、1932年,伪满时期长春市规划中心区局部、甚至杭州市、上海市等地都能找到这种规划设计的痕迹。直到1937年,时任伊犁主官的邱宗浚仿照东北城市和六星街的放射街区的规划模式,结合易经理论,在特克斯规划建设了现在全国知名的八卦城。

由此可见,六星街不仅是伊宁市一道独特的文脉,还是中西城市规划建设文化交流的历史遗产,它形成了西北边陲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也是热闹喧哗的城市中一处宁静的田园风光。六星街对于研究伊犁建筑史学、城市发展史学以及民俗学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所以又被称为新疆的“露天建筑博物馆”。她默默的用自己的方式守住了伊宁市的一角,更留住了这里最淳朴的生活建筑画像,历经70多年的岁月风尘洗礼后,终于迎来光芒重新闪耀的那一刻。

三、六星街范围和街区空间形态

据考证,六星街区布局与20世纪英国著名社会活动家、现代城市规划先驱埃比尼泽·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有着极其相似之处。根据建筑史学家的研究,此种街道风格目前只有英国、德国等少数几个欧洲国家尚存,在我国实属罕见。历经沧桑,六星街依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民族文化特征,民俗与居民生活至今也保留得原始而古朴。

(一)六星街范围

六星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伊宁市区内西北侧, 规划范围北至天合康城小区南侧院墙, 东至江苏路东侧约 30 米,南至解放西路东侧边界, 西至伊犁师范学院院墙和伊犁师范学院东侧院墙以西约 60 米,包括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总面积约 53. 77 公顷。

六星街核心保护范围:北至黎光街十巷,东至江苏路和规划江北路西侧边界, 南至解放西路东侧边界, 西至赛依拉木街四巷、 工人街一巷和伊犁师范学院院墙, 面积约为 40.98 公顷。

六星街的建设控制地带:北至天合康城小区南侧院墙, 东至江苏路东侧约 30 米,南至解放西路东侧边界, 西至伊犁师范学院院墙和伊犁师范学院东侧院墙以西约 60 米,面积约为 12.79 公顷。

(二)六星街整体格局

六星街从空间来看, 其整体格局在德国工程师瓦斯里的设计规划得以产生,他以“反帝、亲苏、 民平、 清廉、 和平、 建设” 等六大政策理念为指导, 为实现伊宁本地的和平昌盛而进行规划。六星街的三条主干道分别是赛依拉木街、 工人街与黎光街, 以此为核心, 将整个街区分成六个扇形, 整个街区平面呈六角形,每个区域间都由圈层状的路网连接起来。街区核心地带建设公园、 商铺等公共建筑, 周边环绕住宅区, 建筑物呈现密集到分散的状态, 形成六星街独特的居住方式。

六星街以现代西方理念为原则, 在布局方式和霍华德创立的“田园城市” 理论构建的城市格局十分雷同。六星街的街巷布局与中国传统的城市规划理念有着很大的不同。这种人工设计的城市街巷肌理和我国古代传统城市街巷肌理表现出极为巨大的差异,街巷将街区内的院落隔开,又使它们整齐地分布组合起来,又符合我国传统的院落生长表达方式。还有一种观点表示,前苏联的城市规划思想很大程度上指导了六星街的布局。

(三)六星街空间形态

六星街街区平面呈圆形,有6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呈米字形交叉,把街区分成6个等角扇形地区,中心为学校、商铺、清真寺等公共建筑,外围为居住区,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居住模式。如果从空中俯视,整个六星街有点像蜘蛛网的形状。因为街道的布局形状,这里被人们称之为“六星街”。六星街由纵横交错的3条主要街道形成,分别是黎光街、工人街和赛依拉木街。在每一条主街道上又分成若干小街道,如黎光街一巷、二巷等。

六星街历史街区平面现状呈不规则六边形,工人街、黎光街、赛依拉木街三条主干路将街区划分为六个扇形片区,通过中心逐渐向外辐射的六边形圈层式路网将每个区域相连,从空中俯瞰整个街区像是一张紧绷的蜘蛛网。整个街巷格局区别于我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这种圈层式蜘蛛网状的空间结构,是西方的放射形路网和中国传统院落——街坊形式的结合。

学者对于形成六星街街区肌理的指导思想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六星街的整体布局方式是E. 霍华德(E. Howard)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中国化的应用,将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布局与人工规划的路网模式进行有序的组织,既能体现西方现代的规划理念,又能展现我国传统的院落肌理和街区的生长方式;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苏联城市建设规划的思想对六星街的形成起到指导作用。

根据六星街图底关系可以看出,街区总体上是由建筑为主,公共空间较少尺度同样也小,建筑与反转空间的图底关系差距不大。根据罗杰·特兰西克提出的良好图底关系理论中,六星街建筑密度大,建筑和空间分布均值且相互连接,侧面说明六星街空间尺度宜人,因为没有大体量建筑才能获得良好的反转空间关系。建筑反转图底的街巷空间图反映出整体街巷空间是由街道、巷道和院落空间构成,六条主干道笔直交叉,支巷道路也是整齐划一没有出现自发生长的肌理现象,这种规划整齐的道路形态形成了六星街的空间肌理。

六星街外部空间形态受历史文化因素较大,西方的放射型规划格局将民居规整的划分在六个扇形面内。主干道和支巷笔直,基本上与中国传统棋盘式的布局道路相同,都是规整划分功能明确,街区较伊宁市其他街区特色较为明显。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六星街沿街巷逐渐发展起商业业态,从最初的强调中心性的规划布局来看,现今的人群活动沿着主干道散开,激发了更多的日常活动空间,但是放射状的外部空间形态受制于道路尺度和街巷转角等,人群活动随之也受限。

六星街现对外的交通联系主要是与解放西路和江苏路两个主要的城市道路,但街区内还有其他主干道通往其他的非城市道路。根据六星街的特殊的外部空间肌理宽度而言,城市道路宽度为36米以上,核心保护范围内的街区道路黎光街、工人街和赛依拉木街均为8米宽度街道,其他的巷道为6米或4米。在2020年初,六星街在交通安全市委等公共部门的协调下,实施了交通组织初步优化,将三环内区域设置成步行交通,三环外的黎光街四巷和七巷、工人街十二巷和十三巷、赛里木街一巷设置成单行道。

六星街的街区中心,别具特色的红绿灯集中分布在向六个方向辐射的道路口旁边,十分引人注目。六星街区内的商业系统是集中在三条主干道的沿街分布,在三条主干道的交叉中心处达到最大范围。每条街道的两旁,各种店面林立,商业颇为兴旺。临街的庭院差不多都会在自家庭院门口摆个摊儿做小生意,有的还会开个小铺子。这里的居民觉得,在自家门口做点小生意挺好的,自家的房子,自家的东西,每天在自己家劳动就能养活自己的老婆和孩子,而且还可以边工作边照顾家。这样,整个街区在宁静之中增添了几分活力和韵味。

走在六星街的街巷中,民俗文化极其浓厚的各族居民的庭院时时透露出他们的勤劳与质朴,贤惠的女主人把庭院收拾得干净、整洁,小院里种着各种果树、花卉和蔬菜,似乎有着一种自给自足的古老风情。这些居民的房屋很有特色,大都有着鲜艳的色彩。周围的闹市有着纷繁的快节奏生活,而这里却有如此安宁恬静的“城市田园”。

四、六星街建筑结构、文物保护现状和历史价值与特点

根据六星街保护规划图中发现:居住用地占比较高,其中根据建筑高度控制图可以看出在街区的核心保护范围内一层占到了9成,而在工人街主干道两侧是两层。这也能看出街区内一层建筑传统民居类占了大比例,二层建筑则是后期随着街区的保护更新发展需求发展而来,整体用地比例符合六星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完整性。

六星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建筑在建筑结构上可分为生土结构和砖木结构。生土建筑是具有新疆地域特色的建筑形式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六星街的生土建筑已经极为稀有,取而代之的是在六星街使用比较广泛的砖木结构,墙体用砖砌筑,外廊和屋架采用木结构,在防潮和耐久方面更适应伊宁的气候环境。近些年,六星街历史街区逐渐出现砖混结构的新建筑,正是由于这些建筑的出现,打破了六星街的“宁静”。

六星街传统建筑形成了多民族相融合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本土建筑风格。都呈现统一的斜坡屋顶、三角楣饰、流水图案的窗框,以及人字形门廊。墙面都较为朴素,以简单的壁柱作为墙面的装饰和分割线。外门两侧的壁柱会用一些花砖进行拼贴,形式多样,但并不复杂。在人们比较关注的檐口、门楣、窗楣及院内廊柱处精心雕琢,突出自己的特色,一家一景,整体给人以亲切、简单、素雅的感觉。在色彩的运用上,六星街传统建筑以蓝色为主要色调装饰外墙和门窗;廊柱等构件多采用红色、褐色涂饰;建筑屋顶多采用绿色、红色和蓝色。街区整体感觉用色活泼,冷暖鲜明,极具感染力。

六星街传统建筑的相对体量和尺度都比较小。小体量建筑是六星街历史街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廊道的连接,围合成庭院式布局,组成富有情感的建筑,符合当地的气候特征,是建筑的地域性表达。六星街传统建筑所表现出的建筑特征,是当地自然环境和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的产物。六星街庭院布局主要是以伊犁花园式民居布局为主,民居内的主体建筑主要布局在北面,南部为庭院的围合空间。如是三面建筑围合式空间布局,则北面建筑高于南面建筑,便于采光通风的需求。

伊宁市域范围内共有23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不可移动文物30处;政府已公布挂牌的历史建筑44处;古树名木107棵。其中,六星街文物保护单位1处,是位于黎光街二巷8号的伊宁俄罗斯墓地;历史建筑5处,分别是位于黎光街四巷的伊宁东正教堂旧址YN-LS-043号、工人街三巷7号的工人街YN-LS-042号历史建筑院落、工人街六巷6号的工人街YN-LS-041号历史建筑院落、赛依拉木街9号的赛依拉木街YN-LS-040号历史建筑院落(已拆)、黎光街七巷7号的黎光街YN-LS-039号历史建筑院落(已拆)。

六星街历史文化街区具有以下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特色:一是六星街街区中心放射状和外围六角形环状围绕的街巷格局和街区院落肌理,见证了近现代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结合的历史进程,是全国罕见的独特案例。二是六星街内的少数民族民居、教堂、墓地、清真寺等历史遗存,是伊宁市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包容、多元文化交融的重要实物例证。


城镇规划君何方洪
城市国土空间规划、行政区划、地理地图的介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