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成立第一个建制市不是广州市而是只存在了三天的浙江南浔市研究

2024-12-16 07:04   新疆  

时至今日,中国广阔的疆域上矗立着近700座“市”(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共有684个建制市,分别是4个直辖市、293个地级市、386个县级市,包括最新设立的新疆兵团白杨市、西藏自治区错那市和米林市),有中央直辖市,也有省辖地级市,还有数量众多的县级市。“市”作为行政区划最早是清末民国时期从日本“反哺”回中国的概念。目前无论是官方资料,还是专家学者,抑或是网络百科,都认为100年前的1921年2月,中国第一个市政府——广州市政厅成立,标志着广州正式建市,这是中国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市”,是近代中国史上名副其实之第一市。广州市的设立,标志着“市”由交易场所正式演化为新的行政区划单位,“市”作为行政区划名称正式登上中国历史的舞台。

但是最近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真研究发现,“广州市是中国最早设立的市”这个说法欠妥,不够严谨。因为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发现我国最早设立的建制市并不是广州市,也不是汕头市,而是浙江省的“南浔市”。南浔市是武昌起义成立中华民国之后一个月就成立的建制市,比1921年设立的广州市早了10年时间。南浔市才是名副其实的“中华第一市”,尽管南浔市从挂牌成立到撤销,只存在了短短的三天时间。今天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就来专题研究分析“中国成立第一个建制市不是广州市而是只存在了三天的浙江南浔市”。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某某市”则是在1911年,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称号,没有落在拥有“中华第一市”之称的广州市和“中华第二市”的汕头市,也不是我国第一座直辖市(特别市)的汉口市,更不是上海市、天津市、北平市、南京市、成都市、青岛市、武昌市、哈尔滨市、重庆市等这些当时叱咤风云的大都市,而是落在了太湖东南岸的一个江南古镇——南浔(今属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这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个挂牌设立的建制市,广州市的“中华第一市”应该让位于南浔市。

据城镇规划君何方洪研究发现,南浔可是中国近代史上罕见的一个巨富之镇,是著名的“辑里湖丝”故乡,曾经商贾云集,富可敌国。元代韩奕《湖州道中》的诗句“南浔贾客舟中市,西塞人家水上耕”,说的就是古镇繁华的水上集市交易景象,意思是南浔的商人在船上开市,西塞的百姓在水上耕耘收获。明末潘尔夔《浔溪文献》云:“阛阂鳞次,烟火万家;苕水碧流,舟航辐辏。虽吴兴之东部,实江浙之雄镇。关于“烟火万家”之说,明万历至清康熙、乾隆、道光时,史志都有此记述。明万历至清代中叶为南浔经济繁荣时期。南浔之成为江浙雄镇,是因蚕桑业和手工业缫丝的兴起和商品经济发展。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军队四次进入南浔,并称南浔为“小天京”。

南浔为何被城镇规划君何方洪称为富可敌国呢?因为南浔的“四象”都赶上清朝末年以英国为首的的帝国主义国家以坚船利炮打开国门,抓住了上海开埠的机会。他们以经营湖州特产“辑里湖丝”和生丝贸易起家,并逐渐向食盐、运输、金融、码头、百货、医药告示行业延伸,在较短的时间内积累了大量财富。这个时候的南浔,出现了“繁华富裕压苏杭”的时代,享有“东方小莱茵河”的美誉。南浔的“富”,足以敌国。“富可敌国”一词可以是比喻,可以是夸张,但它把“富”的边界延申之最大化是无可置疑的。而南浔曾经做到过,以弹丸之地骄傲地对视天下王土。

清朝光绪年间,整个大清帝国(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只有区区7000万两白银,而南浔“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百年前的南浔古镇,人们时常以动物的体型来比喻家族的财富,以身形巨大的“象”居首,只有财富超过1000万两白银的家族才能被称之为“象”。南浔“四象”为刘家的银子,张家的才子,庞家的面子,顾家的房子)的财富总额约为8000万辆白银,“四象八牛”家族之首的刘家刘镛资产就达到了2000万两,张家也有足足1200万两,如果将南浔富商家族的财产加总,资产远高于清政府的年收入,说当年的南浔富可抵国,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一点也不夸张。

“湖州一座城,不及南浔半个镇”,就是对南浔富庶的反映。占地不足40平方公里的南浔,有着“巨富之镇”的美誉,然而南浔绝不止于“巨富”,它更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集财富、文化与权力于一身的地方。这个可以从南浔镇提级升格为中国第一个建制市看出来南浔地位之高。当时革命派的领袖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的第二天,就正式宣布南浔镇升级为市,将南浔镇宣布改为“南浔市”,以表彰南浔人对推翻帝制所作出的贡献。

因为曾被年轻的蒋介石尊称为“二哥”(张静江是蒋介石的入中华革命党介绍人和监誓人)和孙中山尊称为“革命圣人”的南浔人张静江,在1902年25岁时以一等参赞身份随驻法公使孙宝琦去法国的途中结识了孙中山,深深被孙中山的爱国思想吸引,出手便给了孙中山3万两白银作为革命活动经费。为帮助孙中山先生推翻帝制、建立新中国而鞠躬尽瘁,倾其家产资助革命。

据不完全统计,张静江在辛亥革命前后捐款达到110万两白银,张氏家族其他成员也捐出20万两白银。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张静江以国民党元老的身份提名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因此蒋介石尊称张静江为“革命导师”,与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并被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通过张静江的步步扶持,蒋介石逐渐登上了国民党的权力顶峰。蒋介石对张静江的帮助十分感激,曾言自遇张静江之后,犹如枯木逢春。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利后不久的1911年10月16日,湖州城得以光复,10月17日南浔镇光复。由于南浔在江南地区实在太过繁华和富裕,于是为成立地方机构事,彭周鼎曾三度去浙江省会杭州请示军政府湯寿潜都督,经同意设立南浔市。1911年的11月29日,经浙江省政府都督同意,南浔市正式挂牌成立,并选出了南浔市长,下设南浔市民政、财政、教育等科。

但是就在南浔镇被升级为南浔市、南浔市政府成立仅三天后,全国各级地方政府组织规程下达,南浔设市不符合规定,奉令解散仍称为南浔镇。只存在三天的南浔市因不合条例而夭折,虽然只存在了70多个小时,南浔市却成为我国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城市称谓。但不管怎么说,这70多个小时的“市级古镇”证明了南浔的不寻常。

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一座古镇,富甲天下,英才辈出,历千年而不衰,这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旧邦,确实不可思议。但是如今的南浔已经不是建制市了,而是浙江省地级湖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区。1994年4月设立南浔区管理委员会,2003年1月2日,国务院对浙江省上报的《关于恢复设置湖州市市辖区的请示》(浙政[2002]13号)进行了批复(国函[2003]2号),浙江省设立湖州市吴兴区南浔区,南浔区辖南浔、练市、双林、善琏、旧馆、菱湖、和孚、千金、石淙9个镇。南浔区人民政府驻南浔镇,镇区域总面积为80平方公里,全镇下辖14个居民社区,30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1.5万人,也算是一座规模较大的小城市了。

南浔地处杭嘉湖平原中部,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帮”之称。南浔老城即南浔古镇,如今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南浔区全区常住人口54.63万人,而南浔区委区政府所在地为南浔镇。

“走遍江南九十九,不如南浔走一走。”南浔之所以叫南浔名,是因为这里自古以来就有一条叫浔溪的河。南宋初年,人们开始在浔溪边定居,渐成村落,村名以河为名。水能生财,湖能聚财。靠着经营生丝,浔溪人在浔溪两岸建房开店卜居,两岸渐渐商铺作坊林立。尤其是浔溪之南商贾云集、屋宇林立,昔日村落渐成集镇,地名也由浔溪更名为南林。南宋淳佑三年(公元1252年),村落发展成小镇,并从浔溪、南林两个名字中各取一字,定名为南浔,该名称保留至今。

南浔和众多江南古镇一样,具有典型的水乡风貌,不同的是,南浔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一个。周庄有陈逸飞画过的方圆双桥,甪直有叶圣陶写过的万盛米行,乌镇有茅盾笔下的林家铺子,而浙江的南浔则默默地守候着她浓厚的文化积淀,等待着真正懂她的游人们,毫无怨言。南浔,是一座承载着“古”与“新”的城市。南浔旧时富甲湖州,有说“湖州一座城,不及南浔半个镇”。南浔可是一座很美的城市,它可是我国卫生城市,早在1957年,南浔镇就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个“无蝇镇”。

作为湖州东大门,湖州接轨上海的第一站,南浔的发展思路历来明确。2022年,湖州决定在南浔设立接轨上海创新合作区,以“一湾一镇一区”为核心区布局未来产业,其重要性已不言而喻。

享受过大运河兴盛时期繁华的南浔,比很多地方都深知交通对于一座城市的重要意义。百年前,依托大运河连接上海,南浔缔造了“四象八牛七十二黄金狗”的鼎盛繁华。2024年年底,沪苏湖高铁即将通车,南浔也将告别无铁路的历史,50余万南浔人终于盼来了“高铁时代”。沪苏湖高铁即将疾驰而来,地处江浙两省、苏湖嘉三市交界处的南浔,正借势发力,重估小城价值,古老水乡迎来全新发展格局。

城镇规划君何方洪查询了《湖州市南浔城区(一镇两街道)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湖州南浔城区规划范围涉及南浔镇、东迁街道、旧馆街道。一镇两街道,共62个新政村,20个社区,4个城镇型居委会。总面积172.19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南浔城区常住人口21.57万人。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城镇开发边界面积59.65平方公里,规划2035常驻人口达43万人。


城镇规划君何方洪
城市国土空间规划、行政区划、地理地图的介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