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需要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性特色?
马知遥
地方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特征之一, 辨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之处离不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特色的理解。高密年画传承人王树花就讲,“年画里的题材全国各地差不多,因为老百姓都向往生活富足、圆满、平安。但是各有各的特点,就表现在制作工艺、手法、造型、色彩等上面了。要是不按照传统的高密扑灰年画工艺去做,那咱们的地域特点就没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既是地方性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地方性特色的集中体现。
在此情况下,传承人口述史就需要重点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性特色。以木雕为例,中国的木雕流派有十余种,浙江东阳木雕、潮州金漆木雕、津派一体多层镂空木雕、云南剑川木雕等。从技艺类型而言,它们是同类型的。但是从木雕具体技法和传承人发展趋势而言,它们又各具自身的特点。如果传承人口述史调查无法挖掘出各种木雕的地方性特色及其实践特点,那么所有木雕传承人的口述史都难免面临同质化的风险。这样的传承人口述史调查当然也就难以反映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特点和传承人的群像特征。这样的传承人口述史显然是较为失败的。
文章来源:马知遥:《传承人口述史工作指导手册》,学苑出版社2023年。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北斗丛书》主编:
苑利: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兼中方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九届副主席,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五届第六届副理事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学会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顾军: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文博系主任,北京联合大学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主任。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入选北京市“培养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代表作有《文化遗产报告》、《长生久视的胜境——古代仙山道观》、《北京的四合院与名人故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