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问一些学艺的口诀?
马知遥
“口传心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的传承方式。无论是传统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或是节庆仪式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少数项目,大多数都依靠口传心授完成代际传承。而学艺的口诀正是口传心授的“精髓”。我们常常可见一些传承人在制作某样作品时会念念有词,其实就是在回顾师父传授时的情景,是在用口诀检查技术要领。有的时候,传承人结合当地的风俗,唱一些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的歌谣。这也是通过歌谣或小调的方式传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用途。这是常有的事情,所以在调查时可以作为一个专项进行整理。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文化的存在取决于人类创造和实用符号的能力。符号是指一群人所认可的任何能有意义的表达其自身之外的事物的东西。所有的文字和数字都是符号。” 而口诀往往是某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精华之处,是其传续发展的核心符号。这对于很多濒临灭亡或已经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是焕发生命力或重生的关键。可以说,对这些口诀进行有效的记录是极富文化价值的工作。
文章来源:马知遥:《传承人口述史工作指导手册》,学苑出版社2023年。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北斗丛书》主编:
苑利: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兼中方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九届副主席,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五届第六届副理事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学会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顾军: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文博系主任,北京联合大学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主任。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入选北京市“培养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代表作有《文化遗产报告》、《长生久视的胜境——古代仙山道观》、《北京的四合院与名人故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