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保护庙会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还俗民间”?
苑利 顾军
传统庙会本身就是民间文化的一部分,民间社会一直是传统庙会的重要组织者、传承者。在中国,政府的权利是无穷大的,所以,近年来传统庙会保护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由政府将传统庙会包养起来。但这样一来,问题也来了。
首先,传统庙会一旦被政府包办,势必会有大规模投入。买服装、买道具、请导演,动辄几千万的投入,本身就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其次,传统庙会一旦被政府接管,就会变成“政府大会”,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非遗传承人——当地百姓被屏蔽在传承体系之外,这些传统庙会也就不再“原汁原味”。“民俗”也由此变成“官俗”。
其三,一旦政府介入传承,传统庙会一旦被政府包办,还会严重打击到民间社会的积极性,从而破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有的传承体系,民间社会就会因种种的被“冷落”,被“剥夺”,与政府产生矛盾。民间社会就是提出种种条件,干群关系也会受到种种影响。要想保护好传统庙会这笔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坚持民间事儿民间办,而政府重点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文章来源:苑利 顾军:《传承人管理工作指导手册》,学苑出版社2023年第45页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北斗丛书》主编:
苑利: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兼中方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九届副主席,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五届第六届副理事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学会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顾军: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文博系主任,北京联合大学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主任。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入选北京市“培养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代表作有《文化遗产报告》、《长生久视的胜境——古代仙山道观》、《北京的四合院与名人故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