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研学之旅:走访非遗传承人共赏传统手工艺之美
——第八届全国高校非遗教师培训班侧记
2024年7月29日上午,参加第八届全国高校非遗教师培训班线下课程的学员们,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苑利研究员和北京联合大学顾军教授的带领下,乘坐两辆大巴从亚太花园酒店出发,开始了非遗研学之旅。
第一站:北京广彩瓷博物馆
广彩瓷博物馆的领导们热情地接待了学员们,并详细介绍了馆藏的2000多件广彩瓷收藏品。据博物馆馆长介绍,广彩瓷产生于距今一、二百年前,它是在各种白瓷器皿上彩绘后烧制而成的一种具有浓厚东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彩瓷大都采用中国的织锦图案,以颜色鲜明绚丽而著称,是我国釉上彩瓷的一个独特品种。
第二站:吉兔坊兔儿爷文化体验基地
文化体验基地的领导们热情地接待了学员们,并详细介绍了兔儿爷的制作过程。据基地领导介绍,兔儿爷是北京市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属于中秋节应令的儿童玩具。每逢中秋节,北京城里的百姓都会供奉“兔儿爷”。这一习俗源自明代。后“兔儿爷”转变成儿童的中秋节玩具。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麒麟,有的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讨人喜欢。
第三站:黄荣华国染馆
国内植物染领域唯一的传承人黄荣华老师热情地接待了学员们,并详细介绍了植物染的制作过程。据黄荣华老师介绍,植物染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选取植物材料、提取色素、染色、固色和清洗等步骤。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染色技术,如蜡染和云染,它们通过不同的染色技巧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花纹和色彩效果。
第四站:张同禄景泰蓝手工作坊
景泰蓝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同禄之子张旭老师热情地接待了学员们,并详细介绍了景泰蓝的设计和制作过程。据张旭老师介绍,景泰蓝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与镀金等多个步骤,是一个复杂且精细的手工艺过程。景泰蓝的制作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美学价值,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工匠们的智慧与技艺。每一件景泰蓝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是时间与匠心的结晶。
经过一整天的非遗研学之旅,学员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多种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技艺,还亲身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收获颇丰。这次经历将成为学员们宝贵的文化记忆,激发他们对非遗保护和传承的热情与思考。
(供稿:第八届全国高校非遗教师培训班会务组)
▲▲▲第八届中国非遗高校教师培训班课程表
▲▲▲第八届中国非遗高校教师培训班课剪影
延伸阅读:
乡土感与现代性:一场关于中国剪纸的文化盛宴——第八届全国高校非遗教师培训班侧记
非遗课程教学实践与学校新型社群的营建——第八届全国高校非遗教师培训班侧记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北斗丛书》主编:
苑利: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兼中方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九届副主席,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五届第六届副理事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学会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顾军: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文博系主任,北京联合大学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主任。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入选北京市“培养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代表作有《文化遗产报告》、《长生久视的胜境——古代仙山道观》、《北京的四合院与名人故居》等。